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入圈 出圈 扩圈:博物馆文创热的冷观察

原创 2023-01-04



      近年来,博物馆文创产品频频“出圈”,博物馆镇馆之宝变身文创圈的“顶流”,受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但博物馆文创产品受欢迎的同时也面临着产品同质化严重、质量堪忧、价格偏高等争议。因此在欣喜于博物馆文创热之余也仍然需要进行“冷观察”,以推动博物馆文创健康持续发展。



入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在政府政策的外力推动下,博物馆“入圈”文创产业,实现了博物馆文物与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博物馆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都对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提出诸多鼓励政策。

      在博物馆的内力驱动上,博物馆对文化资源的重视与发掘也进一步推动了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文创产品开发能够促进博物馆整体发展,传播博物馆文化,增强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馆藏文物活起来”的有效举措。

出圈:以“文”为本多元开发


      博物馆“入圈”文创产业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博物馆文创究竟蕴藏着哪些“出圈”密码?最重要的是博物馆坚持 “以文为本、多元开发”原则,在文创产品打造过程中始终秉持“文是根本、创是生命”的理念,深挖馆藏文物内涵,以多元开发模式打造博物馆特色文创产品。

      第一,打造美且实用的文创产品。从敦煌研究院的“月影奔鹿磨砂杯”,到湖北省博物馆基于吴王夫差剑开发的系列首饰,再到备受关注的故宫口红,博物馆文创均以较强的实用性与较高的美学价值频频“刷屏”。这样的文创产品是博物馆践行“艺术生活化”,推动“生活艺术化”的理念载体。

      第二,打造古今融合的文创产品。苏州博物馆的爆款文创产品“文徵明手植紫藤种子”,采摘自文徵明亲手所植紫藤。文藤种子历经百年,在全国各地发芽生长,使得这一文创产品拥有了穿越古今、延续文脉的独特生命力。

      第三,打造结合当下的文创产品。近些年,博物馆越来越关注社会热点,适时结合馆藏文物设计贴合当下的文创产品。甘肃省博物馆以国宝级文物铜奔马为原型设计出的“马踏飞燕”(飞燕谐音肺炎)玩偶,贴合之前“绿码出行”的寓意,形成“一马难求”的火热现象。

      第四,打造观众参与的文创产品。敦煌研究院与互联网科技公司腾讯发起的“敦煌诗巾”项目,将敦煌藻井的概念延续到丝巾上。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创作丝巾图案并自动生成三行诗,一键定制自己创作的丝巾。这样的模式既深度发掘了文物内涵,又满足了观众对文创产品个性化的需求,实现了沉浸式互动体验。

扩圈:多种途径持续发展


      博物馆文创产品在“出圈”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问题。如何持续“扩圈”,以实现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在于处理好博物馆能否营利与博物馆文创发展动力的问题。

      第一,通过政策调动文创开发积极性。2021年《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对增加文化文物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奖励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营管理人员,减免文创相关企业税收等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从政策上为解决发展动力,激发博物馆工作人员积极性提供指引。未来就是如何真正将这些政策落到实处。

      第二,通过IP授权激发多元模式。博物馆IP授权,让博物馆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面前,为时下的文化和旅游消费积极赋能,为消费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方法、新路径。有序开放文物资源信息,合理开展文物资源授权使用工作,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文物“活起来”,打通文物行业联通社会的道路,引导社会各种要素、多方力量的有序参与。但在IP授权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博物馆IP属于博物馆所有还是全民所有,IP授权所存在的法律风险不明晰等问题。这些问题还需博物馆界在实践中加以解决。

      第三,通过“三权分置”解决运营难题。2021年《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的“在不改变藏品权属、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经批准可以探索开展国有博物馆资产所有权、藏品归属权、开放运营权分置改革试点”的“三权分置”也不失为解决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和营销问题的新方法。开放运营权能够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与营销管理,激发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动力。

      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公共文化机构,在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不忘博物馆初心,坚持非营利性属性。同时应深挖文物内涵,在满足观众多样化需求的同时警惕被“流量”带着跑。唯有如此,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才能持续“扩圈”,健康有序发展。

刊于《中国文物报》1月3日6版


编辑:翟如月 蔡雨卓

审核:卢   阳

复审:崔   波

转载投稿联系

wwbbowuguan@163.com

010-84078838转8081 8030 8031


本号刊载的作品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中国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博物馆文创

17644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