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欢迎报考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原创 2022-12-31

设计学院概况


▲设计学院主楼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上海美术学校设置的工艺图案科,历史悠久,学脉清晰。在110年的办学历程中,从蔡元培先生确立的“闳约深美”办学理念到刘海粟先生提出的“不息的变动”办学精神,南京艺术学院陶甄了一代代优秀的艺术人才。在这一发展脉络中,由陈之佛、张道一、吴山、奚传绩等名师、名家奠定的设计教育理念与学术研究基础,是南艺设计学院之根本。全国艺术院校的知名学者、设计学学科带头人大多与设计学院有缘,他们在此求学、执教、交流,又将其特色与经验传播至全国各地。


设计学院所属设计学一级学科,是教育部第四轮、第五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一期、二期、三期建设工程立项学科,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学科;学院的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工艺美术、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6大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设计基础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设计学院注重提高学科建设水平,近年来连续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承担国家公祭鼎设计、国庆70周年江苏彩车设计、亚投行徽标及标志物设计等国家重要设计任务;策划中国设计学青年论坛、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等具有重大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活动;在全国美展、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中国政府出版奖等诸多奖项评定中,获得国家级创作奖、科研奖、出版奖多项。


设计学院立足综合资源优势,以科研带动专业教学,以教学实验促进教学改革,以创新应用培养特色人才:在中国传统设计理论与现代设计实践研究、设计史研究、实验性设计、主题性设计研究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人才培养“强调基础,实验优先,面向现代,模式创新”,形成基础扎实又具方向性的专业面貌。


设计学院的实验性教学体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基础课程、毕业作品展均为全国艺术设计院校的讨论样本,其理念与方法作为学科价值取向,体现了教学、科研与设计的开放性与交叉性。2017年、2021年两次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与此同时,设计学院长期与国际一流艺术设计院校合作、对话,加入国际艺术、设计与媒体联盟(Cumulus),在学科创新与学术创新两个层面积累国内外优质资源,立足“设计共同体”,构建原创设计语言与理论体系,构建并完备中国设计的价值体系。




专业介绍


艺术设计学专业介绍


01

专业定位 


艺术设计学专业依托一级学科、A类学科、江苏省优势学科设计学,以自由、自觉之心境,坚守学术阵地,构建学科生态,致力于创建学术共同体。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与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研水平在全国艺术院校中长期处于领先水平。在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艺术设计学专业被评为A+。


艺术设计学专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围绕南京艺术学院“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综合性艺术大学”的战略发展目标,将“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紧密结合,积极跟进新文科建设思路,拓展学科建设平台,为全国设计学构建“设计共同体”“教学共同体”,同时深入对话全球设计研究领域学者,在国际交流平台传播中国设计思想。


▲2009年首届中国设计学青年论坛


▲2020年“设计促进”——第十届中国设计学青年论坛


▲2019年参加国际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


▲2021年与伦敦设计博物馆合作举办展览

“物物WUWU—材料的未来与考古”



02

师资队伍与专业建设


艺术设计学专业以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为目标,打造人才高地,拓展专业视野,凸显专业特色,不断推进专业建设的高质量发展。艺术设计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7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6人。此外,专业聘请了5位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其中外籍学者3人(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专任教师队伍依托优势学科建设拓展专业发展路径,形成学科与专业联动机制。积极开展校地、校所、校校合作,成立国际交流与设计研究中心,高水平国际合作常态化,并在全国同类专业中率先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2018年专任教师代表学校赴巴黎

领取CUMULUS新会员证书


▲2021年专任教师参加设计研究协会(DRS)主办的“国际设计教育大会”,并任分会场主席


▲2018年设计史写作与研究工作坊


▲2019年文体写作外教工作坊


03

教学改革与课程设置


艺术设计学专业培养设计研究者、设计教育者、设计管理者。专业根据教学培养目标,结合国际设计学教学趋势和学校总体教学规划,每隔五年修订一次教学大纲,立足“实验性”教学理念,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的持续与深化。课程设置立足师资优势和特色,以“设计史论与策划”为主体,精心打磨出设计史研究、设计理论研究和设计策划研究三套课程群,注重内在联系与时序关系,形成了较为合理完备的课程体系和结构。


▲教学空间与教学活动


04

人才培养与教研成果


艺术设计学专业结合设计学科人才培养特征,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的设计史论研究型和管理策划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多在国内一流院校、科研机构、文化艺术企业、文化服务行业、基础教育行业就业,部分学生继续在国内外著名艺术设计院校深造。专任教师教学科研成果多元丰富。近年来,先后多次获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立项;先后荣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国图书出版政府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3项等;指导学生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项,江苏省高校本科优秀毕业论文(团队设计)奖7项等。出版有影响力的专著及教材30余部,在国家权威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


▲《广告策划》课程展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

《中国设计思想及其当代实践研究》结项成果展


▲定期出版《造物》《设计学论坛》《设计教育研究》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介绍


01

专业定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积淀深厚,名师辈出。对标国内外一流设计院校,锐意改革,专业建设与教学成果均形成优势与特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积极践行新文科建设思路,不断改进与更新,拓展跨学科、跨文化的多元视野,以培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科学精神,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方法与技能,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与开放、多元、动态的现代思维方式,兼备人文素养、实践技能与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的视觉传达设计专门人才。


▲策划组织的全国性专业字体设计系列学术活动


02

师资队伍与专业建设


视觉传达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5人,引进斯蒂芬·邦迪、尤尔根·克里斯坦、克劳斯·海瑟、赵清等客座教授。视觉传达专业设有平面设计、视觉信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3个教学方向,建立与国外一流院校(奥芬巴赫设计学院、伦敦艺术大学等)的合作。近年累计开展国外工作坊教学合计40余次,讲座100余次,国际学术论坛和展览20余次。2010年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2013年成为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5年获批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A类项目并验收合格;2017年专业所属“设计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A类;2019年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和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二期项目。在2021年、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被评为A+。


▲ 曹方教授与学生合影


▲ 张抒教授与学生合影


▲童芳教授与学生合影


▲何方教授与学生合影


▲蒋杰教授与学生合影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方向


▲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作品赴海外展览


▲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常态化举办外教工作坊 


▲ 曹方教授及师生团队参加AGI年会活动并进行学术交流


03

教学改革与课程设置



视觉传达专业围绕高水平科研团队、高水平课程体系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高水平国际合作四个方面加强建设,深化改革,不断加强专业在中国设计教育界的影响力与示范性作用。实验性教学改革不断吸收多学科的内容与方法,呈现出综合、跨界、交叉的设计表达,并逐步凝练形成“文化色彩、概念设计、形式表现、交叉设计、中国元素、国际平行”六大专业特色和优势。打造南京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字酷文字艺术设计展、安阳国际汉字大会主题展览及论坛等有影响力的活动;成立汉字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和平设计研究院、艺术思政创作基地、书籍设计实验中心等多个特色创新平台。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展


▲南京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


▲字酷国际文字艺术展及论坛


▲策划组织国际汉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04

人才培养与教研成果



视觉传达专业本着“拓宽视野、夯实基础、注重创新、强化特色、提高质量”的思路,实施一流教学、培养一流人才、创建一流学府,强化创造力教育、激发原创思维,深度探索、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毕业生就业集中在文化艺术企业、文化服务行业及基础教育行业,近五年平均就业率96.43%。教师团队教研成果丰硕。教师参展并获奖92项,完成教改课题9项,发表核刊及CSSCI论文22篇,出版著作及教材21部,获批省部级科研课题及艺术基金24项;多位教师获江苏省教学名师、五一劳动奖章及333人才工程、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青蓝工程等人才称号;专业教师参与项目获2017年、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专业教师近年出版的教材及编著


▲克里斯坦教授荣获五一劳动奖章


▲亚洲投资银行标志及揭幕装置设计


▲江苏发展大会标志及视觉设计


▲部分有影响力的社会服务项目




环境设计专业介绍


01

专业定位 


环境设计专业前身始于1987年开始的室内设计方向的本科教学。而在此之前,南艺师生已在相关领域完成了相当有影响力的设计。自上世纪50年代起,南艺师生先后完成了人民大会堂江苏厅的室内设计和南京长江大桥雕塑设计等众多环境与公共景观设计。新时期,环境设计专业对标国内外一流专业的建设思路,积极顺应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教育战略,立足知识结构开放、学术视野宽广、创新能力强劲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构建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的科学研究与教学课程体系。


▲2019年詹和平教授受聘教育部设计学类教指委委员


▲2018年设计学院和瑞士高等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联合教学工作坊


02

师资队伍与专业建设


环境设计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教师团队整体具有优秀的学术研究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专业建设与整体发展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专业课程在2010年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在2015年被评为南京艺术学院优秀教学团队;2020年环境设计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项目;“参数化设计与建造”毕业设计/论文课程2021年被评为首批江苏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环境设计专业获批首批江苏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环境设计研究生导师团队2022年获第三届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提名奖。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环境设计专业被评为A+。


韩巍教授指导毕业设计课程


▲2018年姚翔翔教授参加人居环境学年奖大会并发言


▲2019年刘谯教授参加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并发表演讲


▲施煜庭教授参加数字木构国际工作坊的评图


丁治宇教授的课堂教学


03

教学改革与课程设置



环境设计专业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根据时代趋势与设计大环境调整课程体系,积极开展以“新文科”定位的教学改革实践,以迎接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目前设有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创新设计三个专业教学方向。通过开展教学研讨,深入研究教学目标对于课程结构的整体要求,吸收跨界交叉学科的教学方法,开拓多元化的主题、内容、课题,强调原创性作业设计与编排,常态化地举办国际化工作坊,以及大量讲座、交流、考察、展览等活动,积极构建更加完善、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体系。


▲2018年机器工作坊课程展


▲2019年无障碍设计工作坊课程展


▲2019年南京大屠杀丛葬地纪念性景观设计课程展


▲环境设计课程教学过程


▲环境设计教学课程展


04

人才培养与教研成果



环境设计专业注重立德树人,通过一系列思政课程的教学举措,培养具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修养和进取精神,能够传承创新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心社会问题和国家发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各类主题性设计教学成果取得了社会广泛好评。


专任教师教研成果丰富,多位教师获“江苏对外交流哲社专家”,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省第六期“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南京艺术学院刘海粟教学名师等人才称号。专任教师主持及参与的项目获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江苏省教育厅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及团队奖多项,获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篇。


教师团队近年来获批校级及以上科研课题25项,出版专著(编著)16部,发表核心及CSSCI期刊论文71篇;2020国家级艺术基金项目1项,首届“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特等奖,2020紫金奖·第二届中国(南京)大学生设计展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获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特等奖1项,获中国人居环境学年奖金奖2项,获亚洲设计学年奖金奖8项。师生多件作品入选文化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等。



▲参数化设计作品“重生”


▲2021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项目全国一等奖作品


▲2019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纪念性景观设计


▲2021亚洲设计学年奖金奖作品  生产X活动逾界

——乡村活动景观空间设计


▲2019年织影 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


▲2018年机械工作坊作品


▲2019年设计学院在美国旧金山联合广场举办的

“融合之光”作品展




工艺美术专业介绍


01

专业定位 


工艺美术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名师辈出。专业目前包括现代陶瓷与玻璃艺术、现代首饰与金属艺术、现代漆艺术、现代纤维与纺织品设计、现代文创设计等教学方向,建制齐全,教研水平在全国艺术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专业围绕学校“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综合性艺术大学”的战略发展目标,积极实施新文科建设思路,拓展学科交流平台,强调现代手工艺的思想与实践,积极应对当代艺术与设计的发展潮流,注重作品创作的实验性和创新性。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工艺文化的同时,更着眼于发展当代新工艺美术形式,与全球当代手工艺研究领域艺术家与学者深入交流。


▲工艺美术专业工作室


02

师资队伍与专业建设


工艺美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1人入选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2人荣获“江苏省紫金文创英才”称号。专任教师团队依托优势学科拓展专业发展路径,不断通过专业教研优势促进专业高水平发展,如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国家社科艺术学基金项目、省艺术基金项目等,专业建设水平与科研能力处于国内同类专业的领先水平。现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艺术设计材料与工艺实验室”作为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是唯一一个以艺术学一级学科为依托的省级实验室平台。在2021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工艺美术专业排名A,全国第三。



▲李永清教授的课堂指导


▲2018年设计学院在荷兰海牙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现代手工艺展览


03

教学改革与课程设置



工艺美术专业长期保持与国内外一流院校深度交流与合作的态势,以外教工作坊的形式积极拓展国际化视野,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的持续与深化,以“实验性”理念强化专业教学,教学特色日益彰显。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立足现有师资优势和特色,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出发,围绕“现代手工艺”主体,精心研制文创设计、漆艺术、首饰艺术设计、金属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玻璃艺术设计,染织与纤维艺术设计等七个专业课程群,形成了较为合理完备的课程体系和结构,教学理念与方法保持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现代陶瓷艺术外教工作坊


▲现代漆艺术外教工作坊


▲现代金工外教工作坊


▲现代首饰设计外教工作坊


▲外教工作坊的创意课程



04

人才培养与教研成果



工艺美术专业强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实验创新、材料工艺与科技转换的一系列综合能力,力求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与实验精神的工艺美术师与工艺美术家。近年来,教师团队教研成果多元丰富,先后多次获批国家艺术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科研立项;圆满完成国家公祭鼎设计、紫金草国际和平勋章等各级重大设计任务。专业教师发表论文65篇,获批各类教研课题15项,师生设计作品获得国际级、国家级与省部级艺术展览奖项数百项,完成重要社会服务项目30余项。


▲国家公祭鼎设计


▲现代陶艺《共产党宣言-1》陆斌


▲现代纤维与纺织品设计《上林赋》乔爽


▲现代漆器《砚山》周勇


▲现代金工《管器》王克震


▲现代玻璃《认识的可能性系列》 于明涛


▲现代首饰《不了》郑静


▲文创:紫金草国际和平纪念章设计与制作  吴映月


▲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中国当代设计全集》





公共艺术专业介绍


01

专业定位 


公共艺术专业历史悠久,其前身可追溯到1958年设立的“装饰设计”专业。“装饰设计”专业1980年更名为“工艺绘画”和“工艺雕刻”,1988年更名为“装饰艺术设计”。2013年,按照教育部学科分类标准更名为“公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前辈艺术设计家的长期执教与锐意改革,为专业建构了高水平平台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新时期,公共艺术专业致力于将“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紧密结合,探索具有新文科特色的教学与研究新模式,打造具有国际视野与跨学科特点的一流品牌专业。


▲黄瓜园罗马广场的公共艺术作品


02

师资队伍与专业建设


公共艺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人,分别在国内外5所院校取得学位,拥有本学科领域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比58%。在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进与国内外一流院校的合作交流,以南艺设计学科的高水平发展促进本专业的高质量建设,整体教学与科研水平获得显著提升。2018年获批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公共艺术专业教师为主体的“设计基础”也获得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师参与项目获得2017年、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22年邬烈炎教授参加全国设计教育学术研讨会


▲邬烈炎教授、钱为教授在指导毕业设计作品


▲周庆教授在荷兰海牙中国文化中心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外籍教师迪特·海斯特在“综合材料绘画”工作坊教学中指导学生


03

教学改革与课程设置



公共艺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强调跨学科交叉性资源与知识应用,着力打造具有综合性特色的教学课程体系。下设的“公共艺术”与“实验艺术”两个教学方向各有侧重:“公共艺术”方向强调主题性的教学方式,突出材料与媒介、形态与空间以及纪念性、景观性、装置性公共艺术专题研究;“实验艺术”方向强调实验性的设计方法,突出参数化设计、实验影像、社会文本、概念性设计等教学内容。两个课程群通过交叉跨界的原创性课题设计,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带动了整体性的专业教学改革,有效提升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十四节气”实验艺术主题工作坊展览


▲“物的渗透”外教工作坊


▲专业课程教学场景


▲《壁画艺术》课程作业展


04

人才培养与教研成果



公共艺术专业以主题性教学模式推进“艺术+思政”课程教学,注重结合百年校史、重大革命题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等主题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能力,实现“艺术+思政”的有机融合。在综合材料实验、立体装置艺术、城市空间艺术设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成果在国家级、省级艺术设计展览中屡获奖项,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


近年来,教师团队教研及艺创成果丰硕。专任教师获江苏省教学名师、紫金文化创意英才、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称号。师生团队完成了国家“公祭鼎”设计、获得“匠心奖”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苏彩车设计、南京地铁系列壁画创作、南京陶行知纪念馆公共艺术设计、溧水区城市雕塑规划布局研究项目、南京牛首山风景区佛顶塔壁画设计等一系列项目,为南艺设计获得了广泛的社会美誉度。


▲荣获“匠心奖”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苏智造”彩车创意设计团队


▲毕业展览上的壁画作品


▲毕业展览上的公共艺术专业作品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


01

专业定位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是我国创办较早的服装设计专业之一。自1984年起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199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专业现有在读本科生186名、研究生17名。2010年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在设计学升格为一级学科后,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以交叉性、跨界性、综合性的特点,逐步形成具有实验性、创新性的专业面貌。


▲服装设计工作室


02

师资队伍与专业建设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紫金文化创意青年”1人,拥有本学科领域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比83.3%。专业依托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青蓝工程”团队展开教学。专业建设特色是多年来打造“南艺520毕业服装秀”品牌,做到一校展演、全城盛宴的效应,拓展了服装设计教学与城市文化发展的局面,成为新时代南京城的文化名片。


教师团队整体具备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依托“设计学”一级学科的学科平台与整体实力,近年来获国家级科研立项8项,获省级科研立项7项,校级科研立项1项,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奖项73项,省级奖项30项。




03

教学改革与课程设置



对标南京艺术学院“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综合性艺术大学”的战略发展目标,以南京艺术学院整体实力为依托,以多门类交叉学科为资源背景,充分利用江苏省艺术设计材料与工艺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文化创意与综合设计重点实验室以及众多优势学科资源,发挥设计学院设计教学倡导学科交叉、跨界与综合的特点,全力建设南艺服装设计的专业特色。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加大核心课程改革力度,强化专业特色,专业课程融通中外服装史、服装设计概论、服饰文化、服装设计理念与方法等相关的服饰专业知识,并以主题性、实验性设计开展教学与实践,从大服饰、大时尚的范畴着眼,增加服饰文化、服饰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04

人才培养与教研成果



依托南艺综合性学科优势,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以“艺术+思政”的教育理念为基础,强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创实验性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阶段,不断培养创新型人才,满足国家及地方文化经济发展需要。师生在学科竞赛、专业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项73项,省级奖项30项。近年来,教师团队发表教研论文5篇;出版专著《旗袍艺术——多维文化视域下的近代旗袍及面料研究》获江苏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被列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教材《数字化服装设计——纸衣服》等。


▲龚建培教授的专著《旗袍艺术——多维文化视域下的

近代旗袍及面料研究》


▲姬益波老师的教材《数字化服装设计:纸衣服》

       姬益波老师的专著《“互联网+”背景下云锦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设计学院集装箱展厅


新时期,设计学院将积极推进传统优势专业的特色化发展,将学科与科研优势汇聚到专业建设上,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依托现有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立产教融合、科艺融合和创新发展的合作平台,构建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不断提升设计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在学校“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的综合性艺术大学”的新征程起点上,为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编辑 | 孙立涛

宣传 | 李孟悦

统筹 | 周庆

审核 | 张健  蒋杰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南京艺术学院

26334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