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文旅融合】合柴1972——一座文创园区的成长史

2022-12-30

【广振按】文化导向下的工业遗产更新利用模式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方法之一,不仅对于城市文化内涵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充分体现城市文化品质。


合柴1972 文创园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作为曾经安徽省面积最大的工业监狱,合柴 1972 开创了将监狱旧址改造为文化展示空间的先河。自1954年创建以来,它首先是在监狱的基础上,由监狱转变为合肥砖瓦厂,再转变为合肥柴油机厂,最后转变为合肥轻工业制造厂。


这三次的转变大相径庭却又辅车相依,从一个直观的角度展示了这近70年合肥工业演变的进程。但随着时代发展,企业转型升级,各类砖瓦厂、柴油机厂、制造厂逐渐无法适应现代化工业的转型,留下一座座老厂房、老机床、老烟囱,这让工业遗产保护越发显得迫切。



一、文化导向下再利用的基础 


深厚的文化价值


城市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文化。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核,工业文明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这近70年间的三次转变中,合柴 1972 在它自身的发展历程中衍生出了家电文化、工业文化和监狱文化等。这些文化不仅仅保留了老一辈人的工业印象,还记载了合肥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随着工业的不断演变发展,原来的工业遗留渐渐成为一些工业城市的独特印记,成为城市文化特殊的一部分,彰显着城市过去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工业生产的坚实基础。



厂房改造的自身需求


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发展,一些污染较高、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大的重工业渐渐被迁出城市中心,原有旧厂房面临着土地利用低效、设施落后、空间品质差等一系问题。低效工业用地改造和再开发已成为城市建设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据统计,我国老旧厂房空间资源达30 亿平方米,改造潜力巨大。


作为城市产业升级的空间载体,旧厂房和存量低效工业用地可以为城市产业升级提供充足的建筑资源和土地资源,具有较高的潜在开发价值。如何让城市中大量存在的旧厂房和低效工业用地通过再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城市更新中较为重要、紧迫的研究课题。


政府政策支持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安徽省保留了较多的工业遗产,安徽省政府和经济与信息化部门对全省980前修建的厂房、机械设备车间、矿井等进行了摸排,结果发现,安徽省的工业遗产主要包括明清民族时期的工业作坊、长江沿线的造船厂等其中,已经有霍山佛子岭水库、合肥钢铁厂、泾县宣纸厂等世界级工业遗产纳入国家重点工业名胜项目。


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采用“保护优先、以用促保”的方针,不仅要防止因过度开发导致保护失责,也要避免限制过分而难以利用。这年来,合肥各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工业遗产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模式,努力建设一批集城市回忆、知识传递、创意文化、休闲经济体验为一体的“生活秀带”。



二、当前更新利用的现实问题


功能模式单一,改造方法趋同


由于国际工业遗产改造发展较早,我国工业遗产改造相对落后,因此国内众多工业遗产改造没有考虑本国国情和工业遗产目前所处的状况、发展特点,一味地参考甚至完全照搬美国纽约苏荷、德国鲁尔工业区等国外工业遗产改造的成功案例而且改造后的功能模式趋同。一时之间,国内出现了不少破败厂房、老旧工人宿舍、废弃仓库改造成为文化创意园区的案例。


因此,如何突出各工业遗产的自身优势、展现独特价值是在工业遗产改造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改造利用模式千篇一律的情况下,要更加注重发展地方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其特有的文化背景为基础,联系周边的物质环境,避免生搬硬套。


弱化文化体验,缺失场所活力


工业文化遗产和其他文化遗产不同,不具有赏心悦目、清洁美丽的良好形象,大多数公众对于工业文化遗产的印象还停留在过时淘汰的厂房、破败陈旧的车间、锈迹斑驳的器械、污染严重的工业环境上,而更深层次的工业文化和有趣的文化体验还有待利用和发展。在改造利用的过程中,可以规划制定明晰的游客游览路线,将零散的、孤立的工业遗产串联,激发工业遗产的场所活力。



重视经济价值,忽视文化内涵


当前存量规划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与物质文化遗存的保护之间产生了分歧。由于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商业性,以及一些政府官员片面追求城市发展速度、政绩效果以及经济利益,只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将城市中的工业遗产保护改造项目交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没有为城市的长远发展而考虑。


这种片面追求经济价值而忽视文化传承的工业遗产更新保护方式,容易忽视文化保护和社会利益,导致物质开发与精神性资源开发失衡。但实际上,工业文化能够反哺城市发展,城市发展能够兼顾文化、经济,并且实现双赢。例如,将工业遗产保护与商业经营结合能够利用消费带动周边地区消费,盘活城市经济,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三、文化导向下合柴1972更新利用策略


文化是工业遗产更新改造的导向与动力,在更新与再利用的过程中,文化在提升文创园区精神内涵的同时,也为曾经衰败的场所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应当以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原则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利用,让工业遗产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合柴 1972 在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将文化与功能、空间、活动相结合,以此丰富街区业态、营造文化氛围、激发场所活力,进而实现街区的再生与重构。


功能结构——文化主导,实现功能混合


文化与业态结合对于厂房功能完善的作用


为保留地块周边的街区记忆,活化利用衰败地。合柴1972抓住合肥老工业城市更新有利时机,利用现有的工业文化、家电文化、监狱文化,结合老厂房建筑特色和地缘文化特色,引入艺术展示、文化消费体验、原创文化演出等业态,打造极具价值的工业文化体验区。


从柴油机厂缸体铸造车间到“合肥当代美术馆”,从原金工铸造车间到“合肥家电故事馆”,从燃料仓储室到线下文创体验店,合柴1972的每一处更新改造不但富了整个园区的功能业态,而且展现了合柴自身的特色与风貌。一些保留下来的环境要素都是打造艺术空间的有利条件。


合柴1972 利用极具设计感的旧厂房建筑结构在不改变合柴原有肌理的基础上,对遗存下来的红砖瓦墙、烟囱、屋顶、车间等工业要素进行改造与利用。目前合柴还在不断更新中,在不久的将来,它将继续承载历史的记忆,并且赋予新的文化内涵,指引片区新的发展。合柴 1972 文创园不仅是新的商业模式,而且还为城市提供了一个极具艺术与美的场所空间。除此之外,园区还引入了创意办公,特色体验商业等业态,逐步形成以文化为主导,系统化的、多功能混合的文化创意园区。



明晰的文化功能布局对于厂房功能混合的作用


合柴1972在功能布局方面,将文创园区片区分为多种不同功能,各功能片区赋予一定的文化特色,以打破原厂房功能单一的状态。合柴 1972一共分为五个功能片区,分别是大厂房艺术创意区、草坡商业及观演展示区、邻里中心区、文教体育区、青年共享生活区。其中,大厂房艺术创意区包括家电文化展示、艺术展示功能草坡商业及观演展示区包括接待中心、音乐公园等功能;邻里中心区包括文创办公主题酒店等功能;文教体育区包括教育培训、艺术设计等功能;青年共享生活区包括艺术街区、艺术公寓等。合柴 1972 在休闲娱乐、艺术培训、创意办公等功能板块的基础上,将居住功能融入其中,使得文创园区更像是一个独立社区,既可以缓解因土地减少而带来的用地紧张压力,也可以满足除休闲游览以外的平时生活消费的需求,这对于其他类似的工艺遗产改造也具有借鉴意义。



开放空间——文化场所,营造活力氛围


多类型的游览路线体验


合柴 1972 利用多条游客游览路线将主要的工业遗产景点串联在一起,提供多类型的文化游览体验。在改造之前,柴油机厂、原金工铸造车间、燃料仓储室等主要空间都是零散分布在基地内的各个角落。


后经过改造利用将其变为若干个展示合柴 1972 工业文化、监狱文化、家电文化的活力片区。改造后的合柴1972可以罗列归纳出四条主要游览流线:艺术创意流线、音乐观演流线、邻里生活流线、文教体育流线。根据不同的人群需求,将游览路线进行串接,优化游览体验,使游客在游览的过程更加自由。此外,针对不同受众人群而提供不同的场景供游客选择、互动,也有利于实现合理引导、有效衔接、趣味互动的设计意图。



多样化的趣味文化标志


在工业遗址中,历史场地风貌最能够彰显文化场所的特征,历史环境与遗址建筑是构成历史场地风貌的主要部分。重新设计与更新改造后的合柴 1972 利用了老旧厂房、仓库、钢架、穹顶、大面积开窗、工业风格钢架、烟囱、大型构筑物等历史工业元素,与现代装饰符号相结合,形成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氛围,成为合柴1972 的文化标志。例如,曾经的监狱围墙绘满了“越狱”主题的艺术涂鸦,宽阔的草坪上安置着风格迥异的雕塑、开阔的展厅里摆放着耐人寻味的工业风格构筑小品。以及地面随处可见的印有属于合柴的文化品牌 LOGO。可见,对于工业遗产来说,利用充满艺术价值和历史特征的文化元素,不仅塑造了丰富有趣的文化标志,也有利于工业文化品牌的塑造。



多主题的空间场所定位


合柴 1972 设置了多主题的文化情景,在对原有的建筑风貌进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特色、居民文化需求以及现代建筑工艺手法,将其内部改造成为家电博物馆、当代美术馆和创意集市等主题场所,活化利用工业厂房的内部空间。其中,家电故事馆内设有不同主题的体验场景:20世纪80年代合肥无线电厂流水线、合肥市百货大楼、迪斯科舞厅、复古场景街、十五里河家电维修、旧物时光展厅……各分区各功能,以其独特的装饰风格独立存在于粗犷的工业风格之中高大穹顶、机械车间、直立烟囱、红砖瓦墙、独特的厂房空间结构,让人们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感知时代的变革、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工业遗产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利用厂房的空间构造,通过环境营造多种感官的仿真、搭建类似的视觉平台、赋予空间特定的文化定位的主题设计策略。并且用一个中心主题统领各个片区,整合各个工业遗产资源,形成较为连续且整体的空间。


合柴1972多主题展厅


活动策划——文化节事,激发场所活力


艺术展览


作为目前合肥最新锐的文化代表之一,由合肥柴油机厂缸体铸造车间和模具车间改造而成的“合肥当代美术馆”承担了合柴 1972 的众多艺术展览活动。原合肥柴油机厂车间具有层数高、进深大、面积足等特点,屋梁采用中国古代桥梁建设的双曲拱桥结构,穹顶屋面完全以自锁空心砖榫卯构成,没有使用一根钢筋,建筑风格全国罕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的需求高涨,并且旧工业建筑和展览空间具有共性,这些条件为合肥柴油机厂转变为美术馆提供了可能。


“合肥当代美术馆”的设计理念是在维持原有厂房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地优化调整内部结构,使空间得以充分利用。目前,“合肥当代美术馆”主要承办各类艺术展文创快闪、国际国内知名时装秀等活动,以适应现代化的展示模式。各类艺术展览活动不仅能够重现工业遗存的活力,也丰富了市民的公共活动与日常生活,将“人人都是生活家,人人皆为艺术家”的理念贯彻落实。



音乐活动


除了艺术展览之外,合柴 1972 也举办了不少音乐活动,如街头音乐表演、乐队音乐演出、草地音乐节、经典快闪店铺活动等。相比于艺术展览,合柴的音乐活动以其新潮独特的方式吸引了更多年轻时尚的市民,与他们一起探索活泼且富有创造力的生活方式,寻找舒适的生活状态。从而将艺术与时尚交融,让工业遗产在深重的历史记忆之外,还能够拥有崭新的时代特征。


媒体宣传


在改造之前,合柴 1972 对于新媒体宣传方面战略性重视不够,工业遗址缺少策略性宣传策略,只是单方面纯粹宣传工业遗址旧址、保留机械车间等物质文化方面内容,缺少和工业文化相关的内涵解读,导致广大市民参与少、了解少且不够深入,这些都将制约着工业文化的传承。


合柴 1972 将文化节事活动与新媒体宣传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快速、便捷、高效的特点加大文化活动的宣传力度。例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介推送与工业文化遗产有关的内容。同时,也利用当今发展趋势较好的短视频等自媒体平台,制作各类接地气的、易理解的普及教育视频,让社会群众了解到工业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小到合柴基本介绍、抵达路线安排,大到合柴招商信息、文化节庆活动宣传等,合柴 1972 紧跟大数据发展的步伐,现已从原来的老旧厂房迅速融入到新型的文创园区之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宣传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逐渐普遍,除了应用到工业遗产保护宣传方面,也能够应用到其他相关技术支持、绿色保护、生态发展等领域,甚至是除工业遗产以外的其他城市更新范畴。







在城市更新的大环境下,工业遗产改造源于其自身对文化、艺术、创意和美好生活的需求。工业文化遗产不仅是一座城市表达文化内涵的方式,也是城市文化品质的重要体现。


以文化为导向的工业遗产更新改造为城市的进步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对于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合肥来说,以文化为引导的更新与产业升级将为城市带来新的机会。在工业遗产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应当梳理其文化脉络,分析其文化优势,挖掘其文化基因和特质,置人以情驱动、文化耕耘的理念,促进工业文化与工业遗产发展的有机融合。


文章:《中国城市更新发展报告2019-2022》
作者:白冬梅 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建筑与艺术学院

文章 | 睿途旅创

来源 | 网络

编辑 | 小白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广振智库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文旅融合 文创园区

96979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