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品味专栏|2022年末总结:后疫情时代,艺术界“卷”得更狠了

原创 2022-12-28

Artnet新闻中文网「品味」专栏:品味与个人阅历、卓见与视野息息相关,它是与生俱来的,也可由后天获得。作者探讨时下艺术潮流风尚,也走访品味的塑造者,了解他们的收藏视角、商业远见、人生态度和文化传承。




关于作者:王陆宁(Luning Wang)是一名居住于伦敦的文化艺术顾问、媒体人,同时也是FT中文网专栏作家。她的个人自媒体平台“毕加索与单身女孩”专注于国际艺术圈与精英文化内容,通过线上编辑和视频内容为中国观众提供一手西方艺术资讯与咨询。你也可以在Instagram(账号 @luning.w)和小红书(账号 @Luning陆宁)上找到她。

  

2022 年对许多人来说并不算是“脚踏实地”的一年——海外各国间恢复通行后,后疫情时代的人们报复性地想把过去两年错失的精彩都补回来,重做“空中飞人”。“喜新而不恋旧”仿佛是艺术世界参与者普遍共有的态度——从藏家与投机者们虎视眈眈地盯住新晋艺术之星,到博览会、拍卖行、画廊等艺术商业体驻扎具有上升潜力的新兴艺术之都,如今艺术市场的大风向就好似一场“追新”游戏,每个参与者都在担心若不够有魄力、动作不够快,就会被淘汰。是的,后疫情时代的艺术世界“卷”得更狠了。

威廉·埃格尔斯顿的摄影作品

过去,艺术从业者与藏家们总是如候鸟般地集体围绕主要艺术博览会全球迁徙,疫情后在市场中涌现的新展会则让人们开始有选择性地制定旅行日程——今年9月的首场Frieze Seoul和明年1月在新加坡开幕的首届Art SG让从业者们原本能在圣诞前后与夏日里享有的“悠长假期”成了往日之谈。想到明年3月香港Art Basel回归,加上7月份任天晋(Magnus Renfrew)的Art Assembly Group将于东京推出的首届Tokyo Gendai,想必明年艺术市场会更向东看,在继续“亚洲艺术市场去中心化”讨论的同时,人们也会更清晰地看到亚洲每个艺术中心的优势并“卷”起来去将挖掘的机遇变现。


Art SG联合创始人任天晋(左)与展会总监Shuyin Yang(右)

今年,我跟着全球艺术盛事的日程去到了很多地方,感受了每个地方的市场偏好与特色,也看到了新兴起的艺术之都在某些方面的尚未饱和之处,机遇也捕捉到了一些。
因艺术环球出行的一年由2月份在墨西哥城举办的南美洲最大展会Zona Maco 和洛杉矶的Frieze LA拉开序幕。前者借着在Frieze LA前一周开幕的天时和与前者相隔不远的地利总能吸引一批国际藏家,纵使画廊反馈展会销售并不太理想,但墨西哥城里本身就有极佳的艺术机构和巴拉甘住宅(Casa Barragan)、Casa Prieto Lopez这些知名建筑,也有Kurimanzutto、OMR等出色的本土画廊,因此与Frieze LA这种大部分画廊带来的作品符合加州阳光明媚好心情、不激进的欢快而“安全”的常规作品相比,Zona Maco和周边的艺术活动绝对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巴拉甘住宅。图片:ArchDaily
墨西哥城的Kurimanzutto画廊

梦想之城洛杉矶仍保有不少让艺术行业工作者施展拳脚的机遇——从它较之纽约价格低廉而宽阔的工作室空间和良好的院校资源(加州艺术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吸引许多艺术家西移定居、诞生了艺术家社群开始,到今年包括里森(Lisson)、卓纳(David Zwirner)、佩斯画廊(与当地画廊Kayne Griffin合并)等蓝筹画廊宣布在洛杉矶设立新空间就足见西海岸的市场潜力。

(左)Frieze LA上展出的作品,(右下)Frieze上的德意志银行财富管理Lounge


得益于2000年代末经济危机后的房产热,位于洛杉矶市中心原本的Arts District有了更全的配套设施;而近20年来,随着市场的壮大与艺术家的成长,2000年代初成立的几间小画廊,包括大卫·柯丹斯基(David Kordansky)、Ghebaly和Nicodim也都渐渐成为了极具影响力的中型画廊。据Horizon Foundation和Outland平台的联合创始人Jason Li透露,洛杉矶在艺术博览会多样性上仍然有很多发展空间,譬如说针对不同藏家群体和专注于不同创作媒介的展会。天使之城,仍然可以有很多支持艺术的“天使”。

洛杉矶市中心艺术区

不过,要谈及对艺术家来说真正的“天使”之城,比利时布鲁塞尔实属之一。作为全球藏家密度最高的城市,这座向来具有收藏氛围传统的城市并没有其它国际艺术之都那种“金钱至上”的浮躁,这里的藏家群体关系紧密,很多是世代收藏,也不乏纯粹出于对艺术热爱的“穷”藏家,他们非常乐意分享自己的收藏。布鲁塞尔相对低的房价也鼓励了更多藏家做扶持艺术家的项目空间。

由当地大藏家Frederic de Goldschmidt创建的Cloud Seven空间

与如今走近藏家家中总要看到市场成熟的艺术作品不一样,布鲁塞尔的藏家乐于建立自己独特的收藏体系——当地大藏家Frederic de Goldschmidt建立的Cloud Seven空间也有很多出色的50年代零派艺术运动(ZERO)和观念艺术作品,出生于收藏世家的Emilie de Pauw创建的Panoptes展览专门展出专注于材料与感知的需要观者与之互动的作品。若在4月份的Art Brussels展会期间来布鲁塞尔,真可谓是抛开浮躁派对,沉下心来好好看艺术的“开眼”之行。位于欧洲中心的地理位置让布鲁塞尔一直吸引周边德法各国的老藏家,这里好画廊不少,画廊带到Art Brussels展会上的作品虽然少有蓝筹级别大作,却也可谓是诸多精选,毕竟有沉淀的藏家忽悠不来。

布鲁塞尔Panoptes Collection

不过,相较美国、亚洲那些很“卷”的市场,这里确实显得过于“不急不躁”了。欧洲致力于推超当代年轻艺术家的画廊劣势在于他们不能像纽约画廊那般很快地把艺术家的市场炒起来。或许正是由于如今有更多人进入了艺术收藏,或者说艺术投机,刨去纽约5月、11月由博览会和拍卖带动的艺术旺季外,如今的夏日7月也仍旧热闹。“喜新”的、专注于年轻艺术家的藏家们很适合在夏天画廊推出的群展和毕业展上挖掘新人。也就是说,若想走在年轻艺术家市场的最前沿,够快地瞄准新人,不论是行业工作者还是藏家,都别像那些资金雄厚、杀战于蓝筹市场的人们那样放暑假!
若说在2019-2020年入手万元左右市场新人作品的藏家们在2021年普遍观察到入手的艺术家在拍卖市场表现良好,2022年却有了更多不确定性。今年的“抢鲜肉、争湿作”(着眼于刚毕业或毕业不久的年轻艺术家作品,许多作品刚完成不久还未干的时候就被预售出,并在二级市场流通)现象愈演愈烈,一级市场拿货难更是助推了部分艺术家二级市场的过分增长,以及投机者的涌现与猖狂。为了保护(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推动)艺术家的机构背书和市场,画廊鼓励藏家买一送一给机构和美术馆的操作一直都有,近年来则更加普遍。“BOGO”(Buy One, Give One)是另一个概括行业当前现状的流行词。
艺术行业的“卷”也确实是从毕业展就开始了。今年我去看了伦敦几间艺术院校的毕业展,对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s)毕业生整体的高质量作品印象深刻。展览一开幕,很快就有艺术家蹿红——应届毕业生Pam Evelyn被Massimo de Carlo画廊代理;Sarah Cuningham的作品在阿尔敏·莱希(Almine Rech)展出;今年11月洛杉矶好莱坞的Kohn Gallery宣布代理居住在伦敦的中国艺术家李黑地。

Pam Evelyn在工作室。图片:Ocula
李黑地,《Night Falls Like Dark Sand》,2022。图片:Kohn Gallery

如今,艺术家的职业发展也不需要像老一辈那样“脚踏实地”——不再需要一步一步地从小画廊展览到签约中型再到大画廊、不一定必须有机构背书才能卖得很好。可以说,当你通过媒体报道才了解到一位年轻艺术家时,其实就已经晚了。许多大画廊的夏日特展或“扶持年轻艺术家与新人”的展览单元可以算是年轻艺术家市场的风向标,但在这种展览上新藏家也很难拿到货。白立方(White Cube)的“Inside White Cube”也是在试水看好的艺术家市场,卓纳画廊在疫情期间推出的扶持年轻画廊的Platform更是聪明十足,以此画廊获得了一批新藏家数据。有了大画廊的参与,中小画廊在签约新人上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

白立方香港呈现的玛格·威廉森(Margaux Williamson)展览现场。图片:White Cube


年轻艺术家市场“卷”,可有多少能持续交鸿运真的很难说。有心者关注下几大艺术媒体定期推出的“近期值得关注”的艺术家名单, 发现大部分几个月后未必仍展锋芒。不过,已经在市场上需要排队才能入手的艺术家们,就算是风格有了大转换,画面不讨喜,好卖还是好卖的——夏天,白立方展出Louise Giovanelli那会儿,好多朋友私下跟我说,这批新作怎么色彩恶俗;秋天,Blum & Poe要推出另一位当红炸子鸡Anna Park的新展,Anna Park以她融合写实、卡通和抽象,画面多为拥挤的人群、狂欢打斗的画面而在一票年轻艺术家中脱颖而出,不过她新展作品风格却有了180度大转弯,变得更平面卡通。

Anna Park,《That’ll Do》,2022。图片:Blum & Poe

艺术界的“KOL”Jerry Gogosian还在Instagram上发了个meme评论说当市场已经很稳的艺术家决定探索新方向时,他们的画廊和经销商看着他们的“生财宝”很可能会变成不是宝而很无奈又不爽。不过我想,“生财宝”应该还是宝,毕竟他们的名字在藏家的耳朵里已经很熟了。


夏天的时候,我因为飞机取消,阴差阳错去到了意大利的Varese,就索性顺便逛了逛自己曾用网上和书本上二手资料写过的Panza Collection,这个意大利伯爵Giuseppe Panza建立的收藏以极简和观念艺术为主,在当时欧洲市场还未能完全接受同时期在美国盛行的艺术流派时,他就因在美国的旅行而深深被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罗伯特·欧文(Robert Irwin)等人对空间与环境的探索吸引,并认同观念与极简艺术的哲学性,因而建立了以此为核心理念的收藏,并打造出了自身收藏的名气。

Panza Collection

可当我亲身游览Panza Collection时,才了解伯爵本人也收藏了许多如今被市场遗忘的艺术家作品。最后被历史所记住的、后续不断被媒体记录下的,不过是他收藏的一部分,而正是这一部分,决定了Panza伯爵具有影响力的藏家地位。你看,人生真的要不惜走万里路才能有很多恍然大悟;而能够提前走在市场前端,绝不是靠坐等艺术资讯,而是要先走出千里路,即便如此,也还是有很多学费要交,也有很多藏品先是经不住市场,再而经不住历史的考验。

Panza Collection

艺术市场总是潮流如钟摆,风水轮流转。几年前,人们说商业画廊残忍,偏袒年轻的白男与年长的女性,老年艺术家少有机会做个展,默默地等着对方仙逝。现在市场的趋势,除了流行的关键词是“抽象女性”外, 年龄“偏见”仍有,年轻女艺术家的市场比年长女艺术家市场整体增长更猛。据Artnet一份专业拍卖市场调查显示:过去五年间,出生于1930年至1974年间的中老年女性艺术家的市场只占整体167亿美金的5.3%,从2017年至今,这个年纪区间的女性艺术家销售增长了65%,而出生在1974年后的超当代女性艺术家整体销售额则增长了800%,去年包括克里斯蒂娜·夸尔斯(Christina Quarles)、安娜·维扬特(Anna Weyant)在内的几个当红年轻女性艺术家都创造了各自拍卖纪录。

克里斯蒂娜·夸尔斯作品《Night Fell Upon Us Up On Us》在苏富比纽约拍出4,527,000美元
安娜·维扬特作品《Falling Woman》在苏富比纽约拍出1,623,000美元

艺术市场的中心又岂不是风水轮流转?2022年下半年艺术世界的热点话题还有艺术之都之间的较劲——首尔VS香港、伦敦VS巴黎,谁将是亚洲和欧洲艺术世界的中心?首尔有大财阀的收藏实力、亚洲顶尖的企业收藏和明星藏家对年轻一代艺术爱好者的影响力,可艺术商业体在韩国做生意语言仍是一大壁垒。香港确实因为疫情萧条了不少,可蓝筹们没走,如在香港设立画廊并经营了12年的帕斯卡尔·德萨(Pascal de Sarthe)所说:“多少得益于疫情, 当地的画廊开始展出更多本土艺术家的展览,增强了当地艺术社群的文化认同感。”诸如维伍德画廊(Axel Vervoordt)当前正展出Jaffa Lam的多媒体和装置作品, 她算是“被忽视的一代”,这也是她的第一场商业画廊展。
伦敦和巴黎间的较劲仍令人印象深刻。普遍的反馈是Frieze London上画廊带来的作品缺少新意,那时英镑汇率跌至新低,藏家们消费英镑算是打了折。或许是为了卖得好,画廊带来的作品过于安全。巴黎Paris + par Art Basel集中年轻画廊的区域获得了很多好评,虽然展会地点棚子低、闷得慌,但好在画廊挑的作品让观众们眼睛没有失望。不过伦敦真的失去TA的地位了么?据说销售方面,画廊还拿了更贵的蓝筹作品给Frieze London,只不过在群众对这个展会失望的评价中,突出的是在艺术世界里,要去挑战藏家们的审美和知识局限,带给人们肉眼与精神的刺激,而不是迎合他人的作品更能得人心。

Paris + par Art Basel


在艺术家和行业参与者们的“卷卷艺生路”上,总会有人和事被“卷”过去,可就算是不小心被“卷”了下来,也别忘了潮流还能卷回去。在一级市场难拿货的时候,我们还能去买什么?可能想想历史之鉴,小众亦可成为主流,主流也可能过气变边缘。抽象的热度能持续多久,下一个流行会不会是极简风格和过气了一段时间的过程艺术(process art)的回归,若如此,布鲁塞尔的收藏就是值得去看看的。在一方饱和的时候,去看看“边缘”和世界的另一边,或许会有新的收获。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artnet资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11897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