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知行·校企对话】2022(第三届)城市设计知行论坛“知行·校企对话”平行论坛成功举办

2022-12-16

2022年12月10日下午,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指导,哈尔滨工业大学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自然资源部寒地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的第三届城市设计知行论坛“知行·校企对话”平行论坛线上召开。

知行·校企对话以“城市更新与新城市科学背景下的校企协同”为对话主题,由五位来自高校的知名学者和六位来自头部企业的业界专家针对两个议题进行交流讨论。

会议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副院长、城市规划系系主任戴冬晖副教授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衣霄翔副教授主持。

知行·校企对话参会人员开幕合影


★ Unit One 

致辞


致辞嘉宾

姜益强

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住建部建筑节能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热泵空调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联盟理事

姜益强副院长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向各位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姜益强副院长指出城市设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的发展形势,一是复杂的现存环境和复杂的空间要素,二是复杂的多元群体及复杂的实施过程,三是复杂的学科体系构建和复杂的人才培养途径。在这种形式下,充分利用校企协同的优势是推动城市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次论坛主题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城市设计专业、行业的重要探索方向之一,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期待校企嘉宾在今天的交流中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为城市设计校企协同的模式创新增砖添瓦。


★ Unit Two 

议题讨论

议题解读

伴随着存量更新时代的到来,城市设计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复杂的现存环境,也包括复杂的多元群体及复杂的实施过程。这就意味着以城市更新为课题的城市设计将是一个不断调试、动态平衡的渐进过程。城市作为城市设计人才培养的“实验室”,其真实性课题就成为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资源。同时,城市科学新技术方法的探索也需要更多行业案例的验证。在新的发展时期,校企如何协同,实现人才培养和行业进步的双赢,成为本次对话的主要议题。


议题一  高校专家发言:校企如何实现教学资源的协同建设?——高校有哪些成功经验?未来有哪些创新举措?


嘉宾讨论

卓  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更新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从城市设计教育的重要性入手,指出当前学科面临着规划和设计分离的困境,提出“企业导师制度”、“产教融合模式”和“基地建设保障”三个关键方向。首先是“抓人”,尤其是设计课教学,希望能与校外企业建立稳定的企业导师制度,来补充高校的设计师资力量。其次是突破教学管理的桎梏,行成产教融合的创新模式,将课堂放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将城市设计课程融入真实的实践项目中。最后是以基地建设为保障,与校外企业建立制度化的合作框架,将企业员工对高校的教学支持纳入业绩评价体系以提升参与者的积极性。

产教融合导向下的城市设计教学思考

报告人:卓健

陈晓东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自然资源空间发展与城市设计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

校企合作是有效提升学生设计能力的重要途径。做好校企合作,首先,学校要主动作为,教学要主动走出课堂,创造实践合作机会,比直接从设计院“拿项目”更能获得好的效果。其次,需要长期耕耘的多方合作。政府、企业、社区、学校等各方多种资源的有效结合,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对于城市更新,形成长期经营的项目“基地”,对学校人才培养和设计开发企业都有巨大价值。第三,在协同过程中每个主体都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高校的核心价值是创新能力,应主动回应行业需求,这也是凝聚产学研的核心。此外,政府能提供产教等多方协调的交互平台,其作用不可或缺。

周剑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从校企合作的城市设计经历的角度概述了教学与实践主题从“城市总体结构和形态与总体城市设计工作框架-城市空间要素与城市设计导则—践行总体城市设计工作框架及其导则-关注城市设计成果的形式与使用”的渐变历程,并以校企合作项目中“三山-东山总体城市设计”为例分享了实践新的总体城市设计工作框架以及总体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经验。并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概括了两点体会和两个建议:第一,城市设计教学已经从实践推动步入研究推动的新阶段,这就需要在城市设计共同价值观和普遍原则的基础上,面对差异化的城市设计目标和要求探索和采用新的城市设计工作框架和方法。第二,在校企合作项目中应严格区分合同规定的“产品”和教学产出的“成果”的根本性差异,尽量在产品中注入研究成果的要素。第三,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应该以前瞻性研究作为校企合作基础,这需要聚焦特定的领域和方向,充分了解行业发展的趋势并能够预见未来发展的方向。第四,充分认识校企合作关系中教学机构的功能与角色,聚焦人才培养和研究成果两个核心目标,挖掘学生的潜力并发挥学生的专长,为企业选用和培养人才提供平台,为研究成果的应用提供实践的机会,取长补短的校企合作能够实现双方共赢的局面。

知行合一:从实践推动到设计引领

报告人:周剑云



尤  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继坚持举办联合毕设后,校企合作成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又一个重点推进的领域。从2021年开始,通过共同选题、全程合作、多样化合作等形式全力推进校企合作。一方面,极大地拓展了选题范围,提高了课题质量,保障了基础资料,开阔了学生的地域视野,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行业前沿。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和学生搭建了联系平台,增加了学生和企业相互了解的机会。与此同时,优秀设计成果为企业提供了思路,实现教学反哺企业。



贺  慧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城市规划系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华中科技大学实施双向选择机制的校企联合培养,多年来,可持续地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校外导师为依托的实习基地建设,并形成了完善的实践管理与考核制度,由校外导师负责学生的实习管理和评价,同时,学院严格把关校企联合培养过程,确保质量提升与节约增效并行。质量提升:按学院相关要求和学科发展方向诉求,在对既有基地运行效果和质量进行考评的基础上,对既有联合培养协议三年一度进行整理续约,经过学院一级学科学位评定分会会审议,适时对个别基地和导师进行优化更迭。节约增效:针对专业讲座、学科交叉课程和创新实践课程进行嵌套、设立诸如开题答辩、中期评图、创新课程结题、暑期夏令营等多类型的校外导师参与考核评审机制,同时,结合五个学科团队的研究所长与校企基地深度合作进行国家级、省部级多类型课题的联合申报,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真正形成校内校外联动的研究生培养机制。

2022年城乡规划系校企联合培养案例,以《中法生态城城市更新设计》、《武汉市微空间更新设计》两个创新实践课程为载体,详细呈现了校企联合培养单位及校外导师深度参与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及启发性的课程教学成果。在增量规划走向存量规划的当下,城市更新以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为目标是大有可为的,高校可以凭借前沿科研积淀和青年学子的创新优势,进一步契合校企培养基地的实践诉求,感谢哈工大的城市设计知行论坛邀约,知行校企对话论坛的思维碰撞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未来我们还有很多可以拓展提升的空间,期待未来可持续开展校企联合培养的前沿分享和全方位的实践交流。

城市更新与新城市科学背景下的校企协同

报告人:贺慧


衣霄翔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当下,校企合作推动人才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和空间。哈工大城乡规划专业结合培养方案调整不断加强校企协同的课程建设。一是加强设计类课程的企业参与度,企业出题、联合指导、联合评图,形式多样,开放灵活。二是设置专题类课程,邀请企业专家进行行业前沿和规划实务的专题类讲座。三是拓展实践类课程,利用夏季小学期进行城市认知和乡村规划实践,巩固校企合作与校地合作,让学生走入社区和乡村完成课题和任务;同时,依托城市规划系面向全校开设的哈工大研究生杰出人才计划“美丽乡村共创实践”课程,组织跨专业的师生团队,在授课与实践环节中邀请不同学科背景的校企专家共同指导,并联合多领域的企业探索乡村产业合作,积极推动校企资源整合。

此外,深入行业开设MEM(工程管理硕士)班,根据行业人才发展需求定制在职研究生培养计划,为行业人才提升学历和研究能力,也是一种夯实校企合作的途径。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与企业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推动更深入的校企合作。

希望校企合作以项目为纽带,以共赢为基础,寻求更多高校与企业互补共赢的平衡点,盘活教学资源,构建可持续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


戴冬晖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副院长、城市规划系系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哈工大建筑学院南北两个校区在培养方案和培养要求始终上保持一致。深圳校区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中都利用湾区优势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如在本科四年级课的设计课中,采用城市设计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乡村规划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一体化建设的形式,与企业开展联合授课,邀请深规院和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们通过讲座、绘图指导、课程点评等多种形式深度参与。在研究生的设计课中,也设立多个课题,分别与设计院、先锋事务所和建筑科技公司开展合作教学,学生作品今年还参加了深港双年展。此外,学院也主动走出去和社会资源对接,带领学生以《社区共建花园》(城市设计微更新)项目为依托,从立项到实施建成,不但吸引了多专业多学科的学生参与,还在进行校企协同的同时建立了与社区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培养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议题二  企业专家发言——校企如何推进科研成果在行业中的转化?——企业有哪些成功经验?未来有哪些需求?


嘉宾讨论

胡京京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高级城市规划师、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治理委员会委员

校企的关系就是“知”与“行”的关系。规划行业正处在改革期,需要校企双方携手共同寻找新的方向。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非常愿意一方面对接国家的需求,一方面加强与各高校和兄弟单位的科研对接,大家携起手来,真正做到把知识经验和实践需求相结合,共同为国家为行业做出贡献。

城市设计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设计应将对美的追求和对美好品质的追求贯穿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全过程。同时,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更注重实效性,城市设计的实施和管控两大传统手段将发挥重要作用。当下的重要任务是探索管控型城市设计的方法,把我们对“美好”的追求转化成管控的手段实实在在的传导落实下去。另外值得重视的是,校企合作过程中要保持城市设计创造性思维的特性。城市设计的本质是在法定规划之外,以创造性的思维解决问题。在探索中形成并保持创造性的思维,这是城市设计的本源和安身立命之所在,也是城市设计在未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大有可为的关键所在。

闫  岩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助理、正高级工程师

从行业整体的角度看,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三线做到了用途管制,控规做到了用地管理,但是功能的管理是缺失的,特别是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现在的管理工具是没有办法适应。从规划院的角度来说,在这个阶段加强城市设计的校企合作和成果转化是非常重要的。

规划院的惯性思维是用现象解决现行问题,但是在当前新形势下,传统的思维需要从更长远的角度重新思考。未来的城市设计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一是城市设计要“服务于人”,要根据城市的特点具有针对性的设计;二是城市设计要与规划、建设、治理结合,设计不光是一个对形态的推敲,还要与后面的建设和治理环节充分衔接。这就需要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城市设计的科学研究成果落地转化。以中规院上海分院为例,对于开展校企合作已经实现了多渠道共同推进的发展目标,不论从对实习生和应届毕业生的培养、与高校及高校教师的合作,还是与高校共同成立科研平台都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未来还会以单位设定的科研选题,邀请高校一起合作。

刘瑞刚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体三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规划师

清华同衡一直致力于主动推进多维度的研发工作,并主要通过以下四方面进行以企业为主体的校企协同推进:

第一,以真实需求为导向。以实践需求、以辅政需求为导向调动产学研资源。坚定攻坚、有的放矢,以解决问题为初衷。

第二,校企有边,协同无界。在教学、研究、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应做到专注于各自,互助于彼此。以“以研促学、学研兴产、以产助学、研产辅政”为最终目标。

第三,顺应更新领域的新需求。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具有伴随式、渐进式、定制化、统筹化等特点,面向更复杂的对象与主体,全程参与更新与治理实践,促进产学研共同走出校园与办公室。

第四,聚焦于人,接力培养。校企接力人才培养,以入职导师、成长计划等方式进行经验传递,通过多种形式的讲座、沙龙、微论坛等进行知识交流。持续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研究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等。

清华同衡的立院之本——学研产一体化

报告人:刘瑞刚



荆万里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城市规划二所所长、高级规划师

一直以来,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哈工大建筑学院(深圳)开展了大量的项目实践合作和持续的学术交流。在学科变化剧烈的当下,应在校企合作协同方面注意以下几方面:

加强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融合。城市设计的运作机制和实施环境需要我们更贴合实践,涉及的工具、手段、方法更需要在一线中结合需求来聚焦方向。但校企两方对于研发方向的判断具有无法同步的问题,需要高校具有充分的前瞻性,适应企业项目周期,突破非同步性的障碍。

校企合作双方在科研中应以学校为单位,而非单独的学院。例如智慧城市的全流程方向不仅需要与建筑学院合作,还需要计算机专业的支持,希望学校搭建好跨学院的合作平台。

培养适应未来形势的城市设计人才。一是要提高设计能力,提高学生对空间形态的创作能力和场景的营造能力;二是要提高学习能力,要有有广泛的涉猎,以适应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的多学科知识融合;三是要提高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与多专业人群的协同能力和多元化主体的沟通能力。


赵志强

哈尔滨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风景园林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

知行合一,永远应该是城市设计工作者的一个工作标尺,一个标杆。

就城市更新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城市设计,如何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实现高品质宜居城市的更新和建设,以设计院的角度提出以下需求:一是城市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和对于城市大数据的持续获取和研究。二是设计师的知识背景需要多元化,需要有广泛学科知识背景的专业人士和专家参与和指导。三是从全过程和全生命周期规划设计角度看,需要设计师全程参与和跟进,需要与高校形成持续长久的合作模式。四是要更多的关注人的需求和发展,了解不同人群需要,提供多元化供给。

从哈尔滨市的角度对校企合作的两点思考:一方面,深化哈工大支撑地方发展的内涵,建立哈工大建筑学院与市自资局和市规划院的合作机制,广泛建立更多元化的科研和实践的课题。另一方面,推动建立高校驻哈尔滨的城市规划师和社区规划师制度,更长久地参与到哈尔滨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去。


于吉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为推进科研成果在行业中的转化,校企应合作成立学科实践中心,实现研学共融,完善学科支撑。不断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服务学科建设,助力企业发展。依托学科实践中心这一实质性的合作平台,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有序推进。实行“三三制”管理模式,从制度上构建卓有成效的产学研工作,让规划院作为哈工大学生实践的实习基地。推行校企合作,邀请学院领域资深教师担任公司技术顾问,在研发创新、成果转化方面,指导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攻关,助力项目提升。

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的相关建议:以需求为导向,开展需求导向的科技成果研发,新课题、新问题、新方向等;建立双向传导机制,前沿科研成果向企业传导、市场需求向科研人员传导;提升科研成果的适用性,行程能用、易用、管用的科研成果;提高转化的主动性,保障科技成果完成人的应有权益;建立科研成果应用评价机制。

校企如何推进科研成果在行业中的转化

报告人:于吉鹏



★ Unit Three 

  总结环节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董慰总结发言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董慰教授总结了本次论坛的观点。行业转型时期,很多人都存在着困惑和迷茫。本次论坛的价值非常之大,与会嘉宾在很多观点上存在共识。企业与高校、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注焦点尽管不尽相同,但在推进校企合作、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目标一致,发挥校企各自优势,通过教学资源、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协同建设,为行业发展培养更高质量的青年人才。







经过近4个小时的分享与交流,2022(第三届)城市设计知行论坛知行·校企对话圆满结束。各位来自高校和企业的嘉宾都进行了非常热烈且充分的交流,未来希望校企能在城市设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充分发挥优势,携手共进,从不同角度提供支持和平台。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城市设计知行论坛

12394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