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晚,在泰特利物浦美术馆举行的颁奖典礼上,66岁的维罗妮卡·瑞恩(Veronica Ryan)捧回了2.5万英镑的特纳奖(Turner Prize),成为了特纳奖史上最年长的获奖者。众所周知,特纳奖以英国绘画家威廉·特纳的名字命名,关注于艺术家在英国艺术领域的近期发展,而不是他们一生的成就。在今年4月,维罗妮卡凭借名为“沿着光谱”(Along a Spectrum)的展览、“哈克尼疾风项目”(Hackney Windrush)与她的一系列雕塑作品获得了本年度特纳奖的提名。评审团评价其作品是一部“令人瞩目而安静的自传”,BBC称她以“诗意”的雕塑取胜;艺术评论家们认为她“真正地在对东西说话”,作品具有着“慢慢燃烧”的吸引力。在另一方面,近几年西方艺术赛事中,越来越多的非裔艺术家不断被曝光,且女性艺术家的参与度也显著提升——似乎一些关于种族、性别的配置成为了这些艺术项目中必备的“政治正确”的选择,而“身份问题”真的如此容易被简化为艺术上的凝视吗?被国际艺术盛事所青睐的,究竟是艺术本身还是其“身份”?▲ 维罗妮卡·瑞恩在特纳奖颁奖典礼现场,图源:Artlyst▲ 维罗妮卡·瑞安在领奖时戴着她父亲的帽子,并在台上向她的家人致敬,包括三个已故的兄弟姐妹。图源:BBC News
维罗妮卡出生在蒙塞拉特岛(Montserrat)的普利茅斯(Plymouth),她年幼学步时就搬到英国,她的艺术作品使用了不少家乡岛上的水果、种子,甚至火山灰,其获奖作品包括2021年10月在哈克尼展出的蛋奶苹果、面包果和酸豆雕塑。据她说,这是在“从垃圾中创造工作”,她认为,在一个节俭的家庭中长大,让她养成了一种态度,使她能够在经济困难的时候用手头上的任何材料创作艺术——“我认为一些垃圾是最重要的作品”;她感谢那些“在我默默无闻、在用垃圾创作作品的时候为我创造了关联的人”。“我的职业生涯有时是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斗争——差不多有20年的时间,没有人关注我的工作。”
▲ 维罗妮卡的大理石和青铜水果雕塑的灵感来自她小时候参观哈克尼的里德利路市场的记忆 图源:BBC News
英国泰特美术馆馆长亚历克斯·法夸尔森(Alex Farquharson)是今年评委会的联合主席,他说维罗尼卡的作品“安静但非常引人注目”——“作品有一种微妙的自传成分,评审团觉得她在以新的、微妙的方式扩展现代当代雕塑的语言”。
▲ 维罗妮卡 “沿着光谱 ”展览现场,图源: spikeisland- Along a Spectrum
“沿着光谱”是维罗妮卡在斯派克岛(Spike Island)举办的个展(2021年),该个展由“年度自由艺术家奖”(Freelands Award)赞助,这是她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最具野心的展览。在她的展览中,维罗妮卡展示了用粘土和青铜铸造的器皿、她自己缝制和用茶叶染色的织物;以及明亮的霓虹灯钩织的渔线袋,里面装满了各种种子、果石和皮肤,上面涂着岛上的火山灰。她的作品通常不具有固定的含义,她向观众开放了各种各样的解读的可能性。但总体来说,这些作品指向一种错位感、流离失所、分裂和疏远。
她在斯派克岛居住期间创作的作品,采用了具有识别度的元素和材料——如水果、外卖食品的容器、羽毛或纸张——并对其进行重新配置,探索生态学、历史,以及大流行病带来的心理影响。在她的作品中,个人经验往往受到地点感的制约;她研究的一个重要重点是蒙特塞拉特的历史,并试图确定她的故乡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拥有的早期文化。
▲ 维罗妮卡 ”沿着光谱“ 展览现场,图源: spikeisland- Along a Spectrum
她独特的雕塑作品暗指有机形状,但也与商业交换的历史与网络有关,包括人类和农产品,以及死亡和重生的周期、环境崩溃、代际交换和集体创伤。维罗妮卡曾描述她是如何在安静的空间里,甚至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编织她的一些艺术品的。她着迷于有机形状和对于这些形式进行创造性解读——“我喜欢利用物体的位置和它们的并置来创造不同寻常的对比与和谐”。有时,人无法确定事物是什么,以及它们是如何与其他关联对象放置在一起的,”这使得多种叙述出现“——这些多重的编织与叙述体现了如代际和商业交流的历史网络以及死亡和重生的循环等主题。面对观众,维罗妮卡表达说:”我想抓住他们,告诉他们停下来,看看,感受一下。”——她的作品柔软而有弹性,像枕头一样鼓鼓的,像壁炉架上的贝壳一样排列,或者挂在拉伸和膨胀的网袋里。它们似乎是被冲到海滩上的东西,但却是被艺术家用手创造出来的。▲ 去年,维罗妮卡·瑞安 首个献给疾风世代的永久性英国公共艺术品。摄影:Jonathan Brady/PA
维罗妮卡在东伦敦献给疾风世代(Windrush Generation)的雕塑作品也受到了广泛赞誉——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向疾风世代致敬的雕塑作品,仅凭这些作品足以让她成为当之无愧的艺术赢家。疾风世代是指1944年至1971年间从以前大英帝国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主要来自牙买加)移居英国本土的一群人及其后代。“维罗尼卡的雕塑是沉思和诗意的,它们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熟。”—— 英国卫报专栏作家乔纳森·琼斯(Jonathan Jones)称。泰特利物浦美术馆展出了她的房间,其纯粹的灵性之美令人吃惊。在这个空间里,黄色的墙壁似乎融化了,屈服于个人的凝视——她塑造的物品像一些极简主义乐谱的音符一样间隔开来。这是一片关于艺术到底是什么以及艺术能做什么的试验场。▲ 维罗妮卡的雕塑作品展于泰特利物浦,图源:Tate Liverpool
▲ 维罗妮卡于泰特利物浦,图源:Tate Liverpool
2022年4月,特纳奖的四位提名者名单公布,由三位女性艺术家和一位非二元性别艺术家组成,这也是自从1997 年以来首次没有男性艺术家入围的提名名单。入围艺术家的作品将于2022年10月20日至2023年3月19日在泰特利物浦美术馆展出,这也是该奖项的展出与颁发在15年后再次回到泰特利物浦。评委会成员包括:BALTIC当代艺术中心策展和公共实践负责人艾琳·阿里斯蒂扎尔(Irene Aristizábal)、伦敦大学学院艺术和媒体学院研究员克里斯蒂娜·艾因(Christine Eyene)、Spike Island艺术中心负责人罗伯特·莱基(Robert Leckie)、以及MK美术馆负责人安东尼·斯皮拉(Anthony Spira)。获提名艺术家希瑟·菲力普森(Heather Phillipson)的作品涉及到不同的图像、材料和媒体的碰撞。通过多种意想不到的组合,她想象出荒谬而复杂的系统和世界。她曾在伦敦特法拉加广场的“第四基座”(Fourth Plinth)呈现了螺旋形奶油和无人机雕塑。她的多媒体项目包括视频、雕塑、装置、音乐、诗歌和数字媒体。她将自己的作品描述为“量子思想实验”。它们通常带有潜在的威胁感——用艺术家的话来说,这暗示着“所接受的观念、图像以及支撑它们的体系可能处于崩溃的边缘。”
▲ Heather Phillipson,图源:Tate Liverpool
作为摄影师、媒体艺术家,英格里德·波拉德(Ingrid Pollard)的社会实践集中在英国景观中的代表性和历史问题上,她特别关注种族、性别和他者的概念。
▲ Ingrid Pollard 图源:Tate Liverpool
非二元性别艺术家单慧乾(Sin Wai Kin)的实践在表演、写作和印刷中使用臆想和推理小说,来质疑理想化的图像和集体凝视。作为混血儿和非二元性别者,艺术家创造了幻想叙事,以中断一种围绕欲望、身份认同和物化问题的规范过程。
▲ Sin Wai Kin 图源:Tate Liverpool
这些获奖者的身份以及他们的选题似乎具有”政治正确“的色彩——非裔、非二元性别者、他者。同样,今年金狮奖 (Golden Lion Award)的获奖情况也传达着相似的讯息。金狮奖是由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举办的全球最具权威和影响的奖项之一,在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颁奖典礼上,索尼娅·博伊斯(Sonia Boyce)成为了代表英国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第一位黑人女性艺术家,最佳国际参展金狮奖获得者是美籍非裔艺术家西蒙娜·里(Simone Leigh);而乌干达馆代表了来自非洲东部的乌干达,首次参加了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
▲ 第五十九届最佳国际参展金狮奖获得者西蒙娜·里
可以看出,西方在艺术奖项上延续了这种对于身份选择的做法——在几年前,在线艺术出版物ArtLyst就当年的特纳奖提名,公布了一个略令人惊讶的标题:“特纳奖候选名单揭示了模糊的多元文化选择和混合”。”选择与混合”两个词让人联想到一袋混合的商品或糖果。在其令人不安的潜在解读中,这句话将艺术家描述为各种形状、颜色或口味的混合体,所有这些都带有种族“类型”的关联。这似乎暗示着,被选择的艺术并非因为其本身,而是因为其作者带有的天然属性;艺术家选择的创作主题或许也取决于这些挑选机制。“身份问题”如此容易被简化为艺术上的凝视吗?——在处理身份时,艺术家是否难以逃脱从根本上陷入了“自恋”陷阱的命运?身份政治主要关注不平等的广泛社会结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个人来表达的。种族主义、厌女症、性别问题和阶级认同都是集体的斗争,而不是单一的斗争,或许利用个人传记的尝试往往有助于将个人置于与其社会背景相关的位置。
泰特利物浦美术馆馆长海伦·莱格(Helen Legg)在一份声明中提及了评选的情况:“评审团走遍英国各地,利用放松封锁的机会,探索出现于大流行病期间的爆发性的创造力。结果呈现为一群不同的艺术家,他们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愿景。他们的呈现给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处理了今天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 泰特利物浦美术馆馆长Helen Legg,图源:Tate Liverpool
就如同维罗尼卡的作品呈现的一样——这些基于蒙特塞拉特岛的植物群的雕塑中,酸豆皮、可可豆荚和蔬菜的形式暗示着生命和地方志,意味着个体的一生记忆的慢慢剥落和被消化,连接着全球贸易和集体记忆。一种”海滨流浪“的拾荒之乐,一些“缓慢燃烧“的无声器物,在带领观众不再如此尖锐而直白地将“身份”——种族、性别等因素与艺术绑定,而去更沉静地探索一些微妙的时刻。
部分图片、信息来源:Artlyst/Tate Liverpool/BBC News/The Guardian/艺术新闻中文版
(凤凰艺术 编译报道 综合编译/袁久久 责编/dbk)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1974004697@qq.com。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