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文博日报】浙江出高校文物管理办法 | 一省馆参观不再查核酸 | 魏家寨遗址考古新进展

2022-12-08



    2022年12月8日    


【综合】

■    中国文化遗产领域首个多场耦合实验室开启国际合作研究

■    浙江省文物局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浙江省高等学校文物藏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

■    陕西立法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


【博物馆】

■    北京奥运博物馆成功加入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联盟

■    四川巴中新增8家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 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    广西博物馆文创市集举办

■    云南省博物馆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


【考古】

■    湖南保靖县魏家寨遗址清水坪墓群考古发掘情况介绍

■    浙江绍兴:宋六陵已发现5座帝后陵“石藏子”



中国文化遗产领域首个多场耦合实验室开启国际合作研究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遗址研究室主任王彦武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介绍说,该院拥有的中国文化遗产领域首个多场耦合实验室已开启国际合作研究。目前正在进行一项“全球多地同步现场试验”,该试验在牛津大学Wytham Woods试验基地、敦煌研究院多场耦合实验室、西北大学秦东陵试验基地等地同步实施,未来还将计划在四川三星堆、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开展。


王彦武说,试验将在同等时间条件下,施加不同自然条件,研究它的劣化过程,以期携手揭示土遗址表面风化病害的发育机制。


多年来,敦煌研究院等中国国内研究机构对石窟寺、土遗址等遗址的病害机理、保护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受试验样品尺寸效应和多重环境因素耦合条件难以施加的影响,研究结果和工程实践之间有效衔接尚存差距。随着多场耦合实验室2020年底投运,为进一步揭示病害机理和研发保护技术、打通室内研究和现场实践的有效衔接提供了可能。


记者近日探访了这处位于敦煌研究院的先进文保平台。建筑面积达3340多平方米的巨大实验室,分为夏季仓、冬季仓和风雨仓;可以模拟零下30℃到60℃的温度、10%至90%相对湿度,以及风、雨、雪、日照等一年四季的各种气候条件,解决了以往单因素老化模拟试验的不足,实现了多场耦合条件下开展足尺寸模型试验的可能性。


走进“风雨仓”,一个“小土方”刚结束“雨水冲刷”,雨水已不同程度渗透进入足尺样品,还原“风吹雨打”的创伤。样品中间层铺设了系列温度、含水率传感器,以监测温度高低、降雨大小变化对样品劣化影响规律。


“在室外开展现场试验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但在实验室里我们需要什么环境,可以重复施加多种不同环境因素的控制。”王彦武说,传统实验室只能承载小体量的样品,导致实验室数据与现场真实情况之间可能存在偏差,进而影响保护实践。


多场耦合实验室具有时间可控、变量可控、条件可重复、能进行足尺模型试验等优点,通过实验研究揭示病害发育机理,再对保护加固的技术进行验证,从而采取相对应的保护措施。


“实验中的研究成果也将投入到全国不同环境下文物遗址的保护应用中。”王彦武说,甘肃庆阳北石窟寺石窟造像风化病害的影响严重,该团队对砂岩石窟寺的风化病害,开展了病害机理和保护技术的研究,形成了化学加固、软覆盖和保护棚为一体的防风化技术体系,后续将开展进一步的中试和应用。针对南方潮湿环境土遗址,也将探索开展软覆盖保护技术研究。(中新网)


浙江省文物局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浙江省高等学校文物藏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


学校文物藏品是国家的文化财富,是学校开展教学、科研等学术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学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健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资产管理制度”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强新时代浙江文物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教育厅联合编写了《浙江省学校文物藏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请于2022年12月16日前将反馈意见寄至杭州市教场路26号浙江省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或发送至邮箱:8761865@qq.com,联系电话:0571-88925796。


浙江省高等学校文物藏品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学校文物藏品是国家的文化财富,是学校开展教学、科研等学术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学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学校文物藏品的有效保护,确保学校文物藏品的安全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文物藏品管理遵循保护为主、全面登记、合理利用、动态监管的原则,省内高等学校文物藏品的取得、保管、使用、处置和报告等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管理收藏文物的学校承担文物藏品的入藏登记、资产核算、保管保护、展示利用、信息化管理、资产报告等工作。


第四条 学校可通过接受捐赠、依法交换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方式取得文物藏品,也可通过购买的方式取得用于教学、科研的文物藏品。

第五条 学校可委托省文物局或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力量对校内藏品进行文物认定和定级。


第六条 文物总登记账和文物资源资产财务账是学校文物藏品资产核算和管理的重要记录,可移动文物资源资产信息卡是学校文物藏品资产登记录入文物总登记账、文物资源资产财务账的基础。学校应当将全部文物藏品及时、准确登记录入文物总登记账和文物资源资产财务账,做好可移动文物资源资产信息卡的填写工作。文物总登记账与文物资源资产财务账应当定期核对,确保账账、账物相符。未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账目和填写信息的文物藏品,不得交换或出借。


第七条 管理收藏文物的学校应当建立文物藏品资产动态管理机制,将文物藏品相关信息纳入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文物藏品管理信息发生变动的,应当及时更新信息,保证文物藏品信息数据真实、准确、完整。文物藏品数据信息未经学校批准,不得向外透露。


第八条 管理收藏文物的学校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开展文物藏品资产清查,清查工作程序参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相关规定执行。学校法定代表人对文物藏品安全负责,学校法定代表人、藏品管理人员离任前,应当办结文物藏品移交手续。


第九条 管理收藏文物的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文物管理的有关规定,设立规范的文物库房,配备专业设施设备,安排专职人员进行管理。不具备设立文物库房条件的,学校应当制定完善的保管制度,配备专职人员进行保管。


文物库房应当建立藏品接收、登记、鉴定、编目、档案、安全检查等保管保护制度,建立文物库房管理、修复复制等保管保护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完善内部管理流程,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


第十条 学校文物藏品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调取、借用国有文物。设立文物库房的学校,文物藏品出入库房必须办理出库、入库手续。出入库房时,必须认真核对、点交文物藏品的数量和现状。文物藏品出库后,由接收使用单位或部门负责安全保管,管理收藏文物的学校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一条 管理收藏文物的学校应建立校内文物藏品借用管理制度。文物藏品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不得借用文物藏品。


第十二条 校外文物收藏单位因举办展览、科学研究需借用学校文物藏品的,按文物保护相关法规规定执行。珍贵文物藏品借用需提交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其它文物藏品借用需经校长或校级分管领导批准。


校外文物收藏单位借用学校文物藏品时,应签订借用协议,明确双方安全责任和借期,并在校内完成点交。校外文物收藏单位在借期范围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文物藏品安全,并按期归还。


文物藏品管理部门负责与校外文物收藏单位办理借用具体手续,对按期归还的文物藏品,做好核对、登记等工作。


第十三条 管理收藏文物的学校应当建立文物藏品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学校主管领导,并落实处理。文物藏品损毁的,学校应当报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核查处理。文物藏品被盗、被抢或者丢失的,学校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同时向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报告。


学校文物藏品调拨或者发生损毁丢失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核查处理后,及时调整或者核销账务。学校文物藏品的撤销退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学校文物藏品的出境进境,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履行出境进境审核。


第十五条 文物藏品的保养、修复应当符合不损坏文物、不改变文物原状等要求。文物藏品修复前应委托有修复资质的单位进行修复,修复方案并按文物藏品级别履行报批手续。


第十六条 管理收藏文物的学校禁止利用文物藏品进行对外投资和担保。禁止将文物藏品赠予、出租或者出售给其他单位、个人,但是国家允许的除外。


第十七条 学校文物藏品借展、交换、调拨等发生的补偿费用应当纳入学校年度预算,专门用于改善文物收藏条件和文物取得,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八条 鼓励学校开展文物藏品保护研究,运用传统保护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防止温度、湿度、光照、病虫害等因素对文物藏品造成损害。鼓励学校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加强文物保护科技力量。


第十九条 鼓励管理收藏文物的学校设立博物馆以加强文物藏品的展示利用,有效盘活文物资源资产,提高文物资源资产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文物宣传教育作用,满足社会公共文化需求。


第二十条 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情况是国有资产报告的组成部分,管理收藏文物的学校应当将本单位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纳入本单位财务报告和国有资产年度报告。


第二十一条 管理收藏文物的学校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在文物资源资产保管工作中存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纪违法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追究相应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其他管理收藏文物的学校可参照执行。


陕西立法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



陕西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2021年3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张博文摄

陕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12月1日通过《陕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条例》,对革命文物的调查认定、保护管理、传承利用等作出明确规定。


据介绍,截至目前,陕西省共公布两批革命文物名录,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14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7处;可移动革命文物41226件(套)。全省共有各类革命纪念馆76座,依托革命文物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3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10处。


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陕西省制定这一条例,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新华视点 许祖华)





湖南保靖县魏家寨遗址清水坪墓群考古发掘情况介绍


一、前言


魏家寨古城遗址位于湖南省保靖县清水坪镇魏家寨村,现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地处武陵山脉的腹心地带。武陵山脉既是湖南洞庭湖流域与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之间的自然屏障,又是周边地区古代文化的交汇地带,于此横穿的酉水河则成为沟通洞庭湖流域与乌江流域的重要走廊。魏家寨古城遗址所处的清水坪镇位于酉水上游的一个河谷盆地内,自战国至两汉时期该盆地分布有不同时期的三座古城(遗址):里耶古城、魏家寨古城和大板遗址,以及与其相对应的三处古墓群,即麦茶墓群、清水坪墓群和大板墓群。


二、考古发掘


为配合魏家寨古城考古研学基地项目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2年6-8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保靖县文化旅游广电局等单位业务人员,对工程范围内涉及的魏家寨遗址清水坪墓群开展考古发掘。本次发掘共布设探方45个,发掘面积约1170平方米,清理秦至两汉、明清墓葬20座。(图一)


图一 发掘区域墓葬航拍


(一)墓葬分布

本次发掘的墓葬位于酉水南岸一处低矮山丘之上,北距酉水河岸约60米。根据考古发掘结果,墓葬方向可分为两类:一类墓葬为东北-西南向,共15座。墓葬分布较有规律,自西向东约可分为三排,每排间距约13-15米。西边一排墓葬2座,为M1、M2;中间一排墓葬6座,为M5-M8、M11、M14;东边一排墓葬5座,为M16-M20。二类墓葬为近南北向,共5座,有M4、M9、M12、M13、M15,位于一类墓葬间的空地及墓地北面边缘处。


(二)墓葬年代

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本次发掘的20座墓葬约可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为秦至汉初、西汉、东汉和明清。其中秦至汉初墓葬1座(M14),西汉、东汉墓葬18座,明清墓葬1座(M18)。亦即该墓地年代是以两汉墓葬为主体,其他时期墓葬零星分布。


(三)典型墓葬介绍

1、秦至汉初墓葬

M14,带头龛的竖穴土坑墓,被M13打破。墓口长2.1、宽1.25、深1.35米,方向268度。墓室下挖后见有一个生土台面,墓坑向内缩为长1.95、宽0.6米深坑,用以放置棺木。坑西面设一龛,为生土中掏挖形成,内置高领陶罐1件,龛底距墓底高约15厘米。从墓葬形制及高领罐形态看,M14年代偏早,约在秦至西汉初年。(图二)


图二 M14发掘照(上为西)


2、西汉、东汉墓葬

M17,竖穴土坑墓。墓口长2.9、宽2.05、深2.2米,方向71度。该墓早期被盗,墓底有两条枕木沟。墓内东面出滑石璧1面、陶鼎、陶盒、陶方壶各1件。从出土器物看,墓主应头向朝东,单棺,时代为西汉。(图三)此类墓葬该地发现最多,约有9座。


图三 M17发掘照(上为西)


M6,带椭圆形外框的竖穴土坑墓。墓口长3.25、宽2.4、深2.4米,方向267度。该墓早期被盗,墓内出滑石璧1面、陶鼎1件。从随葬品位置看,墓主头向朝西,单棺,时代为汉代。(图四)M6与附近汉墓最大的区别在于,M6长方形墓口之外还有一周椭圆形的边界,其墓室平面呈“外圆内方”的独特结构。从发掘情况看,M6建造过程是先挖一个椭圆形的平底坑,坑底即墓底,然后再向坑内四面版筑填土形成长方形的墓坑,坑内埋藏方式与其它汉墓相同。这种特殊的墓葬埋藏方式与保靖县四方城遗址已发掘的部分汉墓结构相近。目前此类墓葬多见于酉水中上游地区,可能与当地的民族文化有关。


图四 M6航拍照(上为南)


M8,带长方形墓道的竖穴土坑墓。墓葬通长2.4、宽1.25、深1.1米,方向168度。墓道位于墓室西面,平面长方形,为竖穴坑状。墓道东有石块垒砌的封门墙,底与墓道底平。封门墙东面为墓室,平面长方形,壁略弧斜,三面壁内留有较窄平台。墓底四壁斜弧内收、底稍下凹,其形态疑与棺木形状有关。该墓早期被盗,墓内无随葬品,盗洞填土中发现有汉代残断铁器1件。(图五)


图五 M8(上为西)


M19,竖穴土坑墓,墓室较长。墓口长3.25、宽1.5、深1.1米,方向70度。墓室东面出麻布纹硬陶坛1件,时代约在新莽至东汉初年。(图六)


图六 M19(上为北)


M10,双人合葬的竖穴土坑墓。墓口近方形,长4.5、宽4.4、深3.0米,方向71度,墓室西面被晚期人类活动扰乱。从发掘情况看,墓内北面和南面的填土明显不同,显示出该墓有着二次合葬过程。考古发掘揭示的墓葬建造过程为:南面墓葬埋藏较早,其壁面有清晰版筑痕迹,墓土为外面运来的灰土、夯筑非常紧实;北面墓葬埋藏略晚,壁面也有版筑痕迹,墓土为红土夹少量灰土,墓土虽经夯筑,但没有南面的紧实。随葬器物主要见于墓室内东面,摆放整齐,集中于椁室头厢位置。共出14件器物,有陶鼎1件、陶盒1件、陶方壶2件、陶圆壶1件、陶壶3件、陶罐1件、陶汲水瓶1件、陶灯1件、硬陶罐3件。(图七、图八)


图七 M10航拍照(上为北)

图八 M10出土器物(上为南)


3、明清墓葬

M18,竖穴土坑墓。墓口长1.9、宽1.2、深0.95米,方向61度。该墓平面被较多河卵石块混杂灰土覆盖,北壁、东壁中间立有石板。清掉卵石层后墓内出现较干净的黄灰墓土,下挖后到达平整墓底,近墓底填土中混有少量青花瓷片。墓内未见随葬品。(图九、图十)墓上垒放石块的葬俗为湘西地区明清墓葬的常见形态,也体现了当地特殊的丧葬习俗。


图九 M18发掘前平面

图十 M18清理后(左为M18)


三、出土器物情况


本次发掘的20座墓葬多早期被盗,从盗洞填土中混杂的青花瓷片来看,被盗年代约在明代,故整个墓地出土器物较少且不完整。本次发掘的墓葬共出土器物75件(套),其中陶器62件、铜器3件、滑石器9件、石器1件。陶器有鼎、盒、圆壶、方壶类礼器,罐、坛、钵类生活用器,灯、井、灶类模型明器。铜器有盆、釜、镜。铁器有釜、刀。滑石器均为滑石璧。


四、考古发现与收获


1、本次发掘的20座土坑墓葬位于紧邻酉水河岸的低矮山丘处,墓葬分布较为集中且排列有序,显示其应为规划过的中小型墓葬分布区,年代为秦至汉代,明清时期墓地才被晚期人类活动破坏。


2、本项目用地位于清水坪墓地北面近酉水河岸区域。从墓地形成过程看,秦至西汉初年墓葬疑是零散进入,西汉、东汉墓葬则呈有序分布,这说明酉水南岸的清水坪墓地在战国到西汉初年应不是主要的墓区,当时的墓葬应主要葬于酉水北岸的里耶古城附近,大约从西汉中期开始清水坪墓地方成为当时的主要墓区,不同身份等级的人在墓地中也有不同的区域划分。如本次发掘区域墓主身份就不高,而发掘区的南面高处以前曾发掘有高等级西汉墓葬,出有较多铜器、滑石器及印章等。同时本次发掘区的北面临近酉水河岸的二类墓葬规模和出土器物明显较一类墓葬低,故该地墓葬等级分布上也呈现出北低南高之势。


3、清水坪墓地北面临近酉水河岸沿线零星发现的战国和西汉早期墓葬,我们认为应与里耶古城有关。考古发掘表明,里耶古城的年代自战国延续至汉初,城址东北面分布有与城址相关的麦茶墓地。魏家寨古城年代为西汉时期,正与清水坪墓地的主要墓葬时代相对应,故推测西汉初年里耶古城废弃后,由于里耶盆地重要的地理位置,大约在西汉中期酉水南岸新建了魏家寨城址,其墓地也确定为魏家寨古城东南的清水坪墓地。(湖南考古网 袁伟)


北京奥运博物馆成功加入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联盟


11月1日,经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全体成员投票表决,北京奥运博物馆正式成为联盟第33位成员,联盟向北京奥运博物馆发来贺电,对成功入盟表示热烈祝贺和欢迎。


此前于10月20日下午,北京奥运博物馆以视频方式出席了奥林匹克博物馆联盟第17届全会,馆长侯明在会上进行入盟申请陈述。联盟主席、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文化与遗产基金会主任、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馆长安吉丽塔及其他成员对陈述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


北京奥运博物馆此次成功入盟是其建设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事件,将推动其国际化进程,不但有助于其与其他联盟成员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也将为未来其更深度地参与和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树立好中国形象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北京奥运博物馆将与其他成员一道,为奥林匹克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奥林匹克教育的推动和开展、奥林匹克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做出贡献。(中国日报网)


四川巴中新增8家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 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近期,中共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了第四批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名单,巴中市共纳入8家,总量及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截至目前,四川巴中市17家博物馆、纪念馆已全部纳入国家免费开放补助序列。


8家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分别为:川陕苏区平昌县革命文物陈列馆、南江县长赤苏维埃政府旧址陈列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通江县空山战役纪念馆、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陈列馆、川陕苏区苦草坝后勤中心旧址陈列馆、红江县政治保卫局旧址陈列馆、毛浴坝会议会址陈列馆。(封面新闻 谢颖)


广西博物馆文创市集举办


11月28日至12月4日,广西博物馆文创市集在该馆举办,让观众体验博物馆“国潮”风尚。


本次文创市集旨在打造集历史、艺术、潮流的“文创+”沉浸式体验氛围,兼具“市集、旅游、购物”的空间设计,荟萃区内多个博物馆的特色文创产品、非遗传承手艺人及本土民族艺术家作品,展示广西历史文化、民族文化、非遗文化与时代创新的交融。市集以壮美广西14个设区市、12个世居民族的特色文化为脉络,携手本土优质品牌,涵盖健康茶饮、传统小食、创意好物、国风艺术、生活方式等。依据博物馆馆藏文物创意而生的文创“好物”,国潮新茶、咖啡轻食、特色烧烤、油茶酸野、粉饺糕点等特色餐饮,为集市增添些许烟火气。现场还通过艺术家公开课、音乐快闪、非遗互动、露营体验等多种呈现方式,展现广西民族民间艺术的丰富性、历史性与趣味性。(广西日报 秦雯)


云南省博物馆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


自12月6日起,进入省博参观的观众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云南省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为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根据2022年12月4日昆明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公共场所防控组《关于调整出入公共场所核酸查验要求的通告》,经研究,对入馆观众核酸查验规定进行调整:自2022年12月6日起,入馆参观的观众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已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或加强免疫的市民,网上预约成功后,经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码和行程卡、测量体温无异常,并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即可正常入馆参观。(昆明日报 王姗报道 )


浙江绍兴:宋六陵已发现5座帝后陵“石藏子”


近日,浙江省绍兴市宋六陵考古又有重大发现,考古人员已在宋六陵发现5座帝后陵“石藏子”,意味着5座帝后陵仍存于世。

宋六陵复原图。新华网发


宋六陵发掘现场。新华网发


据了解,“石藏子”是南宋时期对帝后陵石构墓室的称呼。目前,考古人员在宋六陵已经考古发掘揭示出4座“石藏子”和相关陵园建筑,加上前期勘探中发现的1座“石藏子”,宋六陵现已明确发现5座帝后陵攒宫“石藏子”。据文献记载,“七帝七后”的宋六陵,共有14座帝后陵“石藏子”。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有望一一确定帝后陵园的分布状况。

二号陵出土瓷器。新华网发


据宋六陵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晖达介绍,考古人员在宋六陵二号陵考古基本完成后,今年3月份开始,在二号陵园西边约50米,发现“石藏子”和陵园建筑遗迹,初步将该区域划定为三号陵园。三号陵园目前初步发现阙楼遗迹,系在宋六陵首次发现,与兰若寺出土的阙楼构件相似。阙楼是墓葬中凸现身份的建筑标志。考古人员通过发掘,有望将阙楼揭示出来,并可借助数字化手段将阙楼“复原”。另外,考古人员在二号陵园南边发现两座规模相近的“石藏子”及部分建筑,初步划定为四号陵园。

二号陵出土瓷器。新华网发


此外,今年考古发现的三号、四号陵园,已出土石栏杆、石板及各种砖瓦建筑构件。整个宋六陵考古工作,将为宋六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

二号陵出土瓦当。新华网发


据了解,宋六陵陵园遗址考古工作自2012年开始实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已列入“十四五”国家大遗址,并于今年入选“新时代浙江考古十大发现”,成为延续中华文脉的绍兴标识。(新华网)



编辑:初九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文博圈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文博日报

14328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