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关注 | 中国设计学学科框架体系正式发布
-
原创 2022-12-12
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国家名词委)、清华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共同主办,全国艺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秘书处、同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第二届中国艺术学50人论坛”,于2022年12月7日至8日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期间,全国设计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论坛于线上举办。论坛分为“工业设计及服务设计、交叉学科组”“环艺组”“视觉组”“展示、艺术与科技及公共艺术组”“数字媒体设计组”“服装组”“工艺美术组”“社会创新组”,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主持。
全国设计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论坛
全国设计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全国艺术名词委常务副主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张凌浩分别发表致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介绍了《中国设计学学科框架体系》编写思路,明确了工作组分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全国设计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全体委员在线参加论坛并进行了讨论。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湖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季铁、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段胜峰、同济大学设计学院院长胡飞、广州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沈康、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魏洁、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郝凝辉、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东华大学博物馆馆长卞向阳、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董占军、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罗仕鉴等分别进行了发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进行了会议总结。
本次论坛正式发布《中国设计学术语编写体例及学科框架体系》。
中国设计学术语编写体例及
学科框架体系
一、术语概念及编撰目的
术语(terminology)是各门学科中用以表示严格规定意义的专门用语,同时也是对这些术语及其使用的解释与研究。(规定性)
术语往往是在特定上下文中被赋予特定含义的单词、复合词或多词表达——这些词语可能偏离相同单词在其他上下文和日常语言中的含义。(特定性)
术语学是一门研究这些术语的发展及其在专业领域内的相互关系的学科,其目的是记录和促进一致的用法。(一致性)
总之,专业术语的编撰并不强调本学科所使用的词语的全面性或者前瞻性,而是要关注某一专门用语在词义上的规定性、专业上的特定性和使用中的一致性。
二、设计学的学科特点
1.词性多元
设计的概念本身就兼及名词性和动词性,因此设计的专有术语也往往融抽象概念、具象概念和实践过程中的技术活动于一体。这体现了设计作为一种行动导向的创新策略的特殊性,同时也是所有设计专业的共通性。因此,在挑选和撰写设计术语时,应注意区分抽象性、思辨性、观念性的概念,事实性、具象的知识名词,以及具体实践中运用的技术名词或动词。
2.专业多样
设计专业门类众多:产品、环艺、服装、工艺美术……设计实践各自领域的专业性都很强,而且很多专业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出更多专业门类。比如工业设计组的产品设计下面又可以细分为交通工具设计、家电产品设计、数码产品设计等门类。当然,门类的细分主要是为了有助于术语的遴选和整理,是否有必要划分还是取决于专家组的判断。
3.学科交叉
此外,各专业都跟其他相关学科有着紧密联系,比如视传与出版、传媒、包装,环艺与建筑,工业产品与工程、轻工、家具、汽车,信息艺术与计算机,等等。因此建议在确定专业术语时尽量避免与原本行业领域的共有基础性名词,而突出独有的设计知识、概念,以及设计实践过程中的特殊性、专业性的设计动作、技能、工具。同时也建议各组专家参考自身相关的其他学科术语的编撰情况。
三、建立设计学术语坐标系
横坐标:共通术语
共通术语,即指各个专业都会用到的、具有共通性的术语。可以分为两到三级。各个细分的二级专业(比如环艺里的室内、景观,视传里的字体、广告、包装等)还可以再向下细分二级、三级共通术语。
纵坐标:专门术语
专门术语是指各个专业自身独有的,不能互通的术语。初选时可尽量全面,之后可以根据各专业的提交情况进一步整理归纳。
四、设计学术语细分类型
各专业的共性术语和个性术语都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三个大类:
1.概念性术语
即指解释性、抽象性的概念、理论名词。此类术语的含义一般不是不言自明的,而是需要加以辨析、规范,并且统一认知。这里要提醒以下几个注意事项:
首先,由于设计学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很多名词都是外来的,因此术语译法的统一是一个关键性的工作。比如,Wicked problem这一概念应该对应中文的抗解问题、诡异问题,还是邪恶问题更好。
同时,概念性术语也要注意辨析与其他应用学科(比如工程学等)的差异性。例如,通用设计理论(general design theory)在工程学中通常指一种可通用的,具有一般性、普遍性的设计方法,有时也指产品模块的通用性;而在设计学中的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则一般是指全民设计,旨在强调为所有人使用的概念。再如,Object-Oriented在计算机编程中一般称为“面向对象”,而在设计学中则一般用“物导向设计”。
此外,很多外来术语有自身的文化属性,在国内很难找到对应的概念,比如字体与版式设计中的Typographic这个概念在国内就有不同的对应术语,如文字设计、字体排印设计等,但似乎都与源术语有所不同,希望各位专家达成统一认识。
最后,一些概念在中文语境中有自己的发展源头和使用历史,也尽量加以辨析。比如“图案”“工艺美术”这些词在今天的语义实际上与最初诞生时的语义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样需要专家们对此有所说明。
2.知识性术语
现实社会中或设计史上的事实性、具象性的物质、形态、事件、制度、标准、职业等名词。此类术语的词义往往是确定的,在意义的理解上不会有太大偏差,但是需要统一说法,或者在从外文翻译过来时需要统一译法。比如,Arts and Crafts Movement翻译为“工艺美术运动”还是“艺术与手工艺运动”,International Typographic Style翻译为“国际主义版式风格”还是“国际主义设计风格”,等等。
3.实践性术语
即设计过程中需要运用到的名词与动词术语,包括运用的工具、设备、材料,进行加工的设计素材,以及具体的设计技能、技术、手段等。这里所说的设计过程主要包括:设计前端(调研、创意)、设计中端(制图、方案)、设计后端(评估、交工)等。这一类术语由于涉及到具体的实践应用,因此更注意遴选设计师会经常用到的专有技术性术语。
需要注意的还有一个问题,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设计师经常会用到带有英文的术语,比如CMF、UX、H5、Banner等等,如果能用中文尽量用中文,实在没有也可保留。
五、设计学各组专业领域的划分
以下划分只是一个初步的、大略的框架,各组专家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增删。细分领域的确定原则是不可通约性,即该领域的术语只能用于该领域,或在该领域中有特定的、区别于其他专业领域的含义。
1. 工业设计及服务设计、交叉学科组
(1)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广义/狭义)
(2)服务设计
(3)交互设计
2. 环艺组
(1)景观设计
(2)室内设计
(3)家具、陈设设计
3. 视觉组
(1)书籍设计/出版物设计
(2)字体设计
(3)包装设计
(4)广告、宣传设计
(5)品牌、标志设计
(6)导视系统设计
4. 展示、艺术与科技及公共艺术组
(1)展览、展示设计
(2)活动、事件、节庆设计
(3)公共艺术(壁画、雕塑、装置)
5. 数字媒体设计组
(1)信息设计(信息可视化/计算机图形)
(2)游戏设计
(3)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设计
(5)动漫设计
6. 服装组
(1)服装设计
(2)首饰、配饰设计
(3)印染、织绣设计
7. 工艺美术组
(1)陶瓷工艺
(2)金属工艺
(3)漆工艺
(4)玻璃工艺
(5)雕刻工艺(玉、石、竹、木、牙、角、纸等不改变材质本身性质的工艺)
8. 社会创新组
(1)协同设计
(2)社会创新/社会设计
六、其他注意事项
注1:概念、知识、实践三类术语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好鉴别,但是本框架只是一个帮助大家整理挑选术语的大体上的划分,在最终的术语编撰体例中并不会出现,因此三者之间的界限不一定完全遵守。
注2:不论共通术语、专门术语,还是三种类型的术语,在具体的各设计专业中都有可能出现该类别术语缺失的情况。比如我们发现,因为环境设计各专业的领域知识比较明确,因此在环境设计的二级共通术语中,可能缺失共通的知识性术语。这种情况其实同样也出现在服装与染织设计、工艺美术等专业中,不一定强求全面。
注3:由于分组中并不包括设计学综合理论部分,因此设计的一级术语有很多可能要从各分组中统筹挑选。因此,在第一轮海选中,各组可以把与本专业相关的综合性术语也列举出来。比如可持续设计、设计思维、以用户为中心等等。
注4:目前工业组、展示组、数字媒体和社会组可能会有不少术语重叠,各组专家可以首先遵循宁多无缺的原则列举出能够想到的所有相关术语,随后再进一步协调解决这些冲突。
中国设计学术语示例图表
*注:
1.共通术语:即指各个专业都会用到的、具有共通性的术语,可以分为两到三级。
2.专门术语:是指各个专业自身独有的,不能互通的术语。
3.概念性术语:即指解释性、归纳性、抽象性的概念、理论名词。此类术语的含义一般不是不言自明的,而是需要加以辨析、规范,并且统一认知。
4.知识性术语:现实社会中或设计史上的事实性、具象性的,意义指向明确的物质、形态、事件、制度、标准、职业等名词。
5.实践性术语:即设计过程中需要运用到的名词与动词术语,包括运用的工具、设备,进行加工的设计素材,以及具体的设计技能、技术、手段等。
END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全国艺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学科框架体系 中国设计学 国家名词委 中国艺术学50人论坛 南京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