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学科动态 || 2022年秋季学期景观学系大会召开

2022-12-08

12月1日,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在南四楼300会议室召开了全系大会,会议由景观学系主任戴菲教授主持,针对迎新、政治理论学习、学科团队与教学团队研讨、本科教学、科研与外事等五个方面进行交流与讨论。


图1 会议现场(陈明 摄)


Part.1  欢迎景观学系新同事


新进老师宋霖线上参会,首先由他进行自我介绍,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的本硕博教育背景,与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基于史学研究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基于此,他博士期间发表论文风景名胜区相关的文章十几篇,参与的规划设计项目也主要为宏观尺度的全域旅游、休闲养生新区总体规划,乡村整治,示范区总体规划等。对于未来,今后研究将从国家公园、旅游区等对象,拓展到近现代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全系教师对宋霖的加入表示欢迎。


图2 新老师宋霖(李景奇 摄)


Part.2  全系政治理论学习


为了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赵纪军面向全系教师进行微党课教育。微党课的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主要基于党的二十大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赵纪军从该主题发展的时间线进行讲述,梳理出我国不同时期相关的理论思想。例如,建国前各种探索,将毛主席提出的理论总结为三点:重视山林分配、农林水利、救济荒灾;改革开放前(毛时代),主要提出“植树造林”“勤俭节约”两大思想,代表朴素的生态文明思想;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可持续发展观、环境的经济价值等更多的环境保护思想,进一步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党的十九大提出两山理论等。


在交流讨论环节,各位老师均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老师们纷纷表示本次微党课能依据我们风景园林专业特点,对风景园林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十分明确、能与国家大方针、大需求挂钩的方向,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图3 政治理论学习(陈明 摄)


Part.3  全系学科团队与教学团队研讨


景观学系的学科团队与教学团队带头人均为一人兼职,因此,按照四位教授所带领的学科团队与教学团队,由团队负责人分别介绍2022年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对2023年的展望。汇报顺序为董贺轩所带领的风景园林设计及其理论、戴菲所带领的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赵纪军所带领的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万敏所带领的工程景观与植物。总体汇报过后,各学科团队与教学团队分组展开交流,谋划未来的发展方向。过程中,赵纪军还跟各位老师分享教学优秀质量奖的申报过程与体会,为即将申报本年度教学优秀质量奖的老师们提供了宝贵建议。


图4 学科团队与教学团队汇报(从左至右:董贺轩、戴菲、赵纪军、殷利华;陈明 摄)


Part.4  本科教学研讨


分管本科副系主任殷利华针对本科教学版块进行交流,解读最近的5则教学通知。


校本科课程责任教授和课程团队申报,该团队对于今后的其他团队、基地等申报是重要的基础。倡议景观学系四位教授把握本次机会,积极申报。殷利华老师针对申报条件进行详细介绍,在这过程中再次认识到教学团队的重要与优势,团队成员为该团队提供申报条件。


本科生转专业问题,景观学系副主任殷利华、低年级班主任秦晴、苏畅均已为此做出大量工作,但高校设置的转专业规则的大背景无法改变,便需要适应规则。老师们为此出谋划策,希望尽可能地降低影响。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鼓励老师们积极申报,依托《景观创新实践》课程,将课程成果利用起来,进行校级、省级到国家级等不同层级的项目申报。


各种荣誉申报,例如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师教学竞赛,鼓励所有满足申报条件的老师积极申报。


南二教学楼四楼走廊布置,依据学生调研反馈,以及更好地展示景观学系风采为目标,进行走廊两侧信息栏的布置,在元旦前完成布置,迎接新年。布置内容包括景观学系介绍、优秀设计作品展、优秀课程作业、最新海报张贴栏、信息互动涂鸦墙等。


图5 本科教学交流(图片来源 殷利华)


Part.5  科研与外事工作


分管科研的王通针对科研与外事工作进行汇报交流,他针对未来政策导向,在自主创新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交流、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为景观学系的2022—2024计划,甚至2024之后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自主创新科学研究方面,一是鼓励学科交叉,尤其针对人居环境学科,可重点关注“双碳”。二是明确目标,谋划奖项。各教学团队针对省部级科研、人文社科奖、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进行准备谋划。三是需要实现零的突破,注重主流性、专项性。从申请校中心开始,实现零的突破,升级到省中心。还强调教育部“国土空间规划基础课程群”虚拟教研室是未来平台方向,将来拓展平台仍有许多可能性。


国际合作交流方面,一是需要保持中外联合培养的长线合作,每年培养的学生规模逐渐递增。二是扩展品牌效应,提升国际会议在国际教育界、学术界的影响。


师资队伍方面,建议拓展新的队伍方向,例如国家公园。王通建议每个人针对某一个领域重点,去深入探索与突破,为将来构建队伍做准备。


图6 科研外事工作交流(陈明 摄)


最后,景观学系主任戴菲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她尤其强调对于科研工作的,需要明确具体路径,什么时候申报,申报哪个部门的什么项目,以及时间节点等,都需要密切关注,抓住每一次机会。在寒冬与疫情双重因素影响下的困难时期,相信景观学系的老师们能够相互取暖,共同渡过,拥抱美好明天!

撰  稿 | 陈明

排  版 | 曾思敏

审  核 | 王玥 于千滋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学科动态 景观学系大会

14637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