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广美举办“时代美学·湾区美育——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与美育”高端论坛
-
2022-12-07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这次论坛的举行,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推进高校美学与美育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
论坛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方式进行,围绕马克思主义美学和高校美育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交流探讨,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当代形态,探索中国特色中国自主的美学理论,以期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学校美学与美育创新发展。
谢昌晶在开幕式上介绍了广州美术学院推进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研究、融合美术设计创作与美育实践,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贯穿到课堂教学和美育实践各环节及取得的显著成果。他表示,此次论坛从时间与空间、历史与发展、宏观与微观的多个维度,探索时代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论坛的召开及其理论成果对提升艺术院校艺术创作的审美品格和艺术价值追求、“德艺双馨”高素质艺术人才培养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广州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谭钊、美育研究中心皮佳佳博士主持论坛
论坛现场
高建平
“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历程”
王 杰
“审美的革命与审美教育的当代性”
王杰教授作了“审美的革命与审美教育的当代性”学术报告。王杰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审美最核心的观念就是把握现实。在技术革命背景下,现代社会的发展表面是技术的发展,而实际上是人类生存状态和社会理性的改变。面对这种改变,需要在审美文化、审美教育等方面下足功夫,以审美的感性形式将具体的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美学精神内化为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促进健康的社会审美机制形成,从而使个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宋修见
“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与中华传统美育的会通”
宋修见教授作了“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与中华传统美育的会通”学术报告。宋修见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美育观是与人的劳动实践和社会的变革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关于人按照美的规律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科学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传统美育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与创造所形成的独特的审美趣味、教育理念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传承。比较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与中华传统美育,我们不难发现二者对美的根源和如何认识美、创造美等问题以及美育的根本宗旨、实践路径等等都有着很多相通、相合、相呼应乃至相同之处。
陈星
“中华美育会考论”
吴慧平
“自由与书法教育”
胡 斌
“多维视野中的胡一川艺术观和艺术教育观”
胡斌教授作了“多维视野中的胡一川艺术观和艺术教育观——以‘时代先锋的现场: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为例”的学术报告。胡斌教授通过对“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的回顾与总结,结合展览所呈现的众多胡一川重大历史题材油画作品、油画风景作品、木刻版画作品,以及围绕其艺术、革命和教育人生的相关文献和历史文物等,分“到大时代中去”“到生活中去”“到前线去”三个部分,在多维视野中梳理出胡一川的“艺术观”和“艺术教育观”。
徐平华
“高校‘艺术思政’研究方向初探”
徐平华教授作了高校“‘艺术思政’研究方向初探——学习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的体会”学术报告。他认为,艺术类高校应探索“艺术思政”研究方向,厘清其属性:它不只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艺术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交叉融合所形成的新的研究领域,为艺术院校马院学科建设拓宽了思路,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一则助力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二是助力新时代艺术创作的价值引导,为二者提供学理支撑。
论坛会期一天,线下安排自由讨论环节,会场气氛热烈而有序。
图文:宣传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袁梦婷 谢汉文
核稿:刘颖倩
审定:刘 滴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