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周|回望色彩之途——2022年国际环境色彩设计学术论坛回顾

原创 2022-12-08



2022年国际环境色彩设计学术论坛于2022年11月25日,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17号楼101学创中心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流行色协会、国际色彩协会环境色彩设计委员会主办,由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色彩研究所承办。两天的论坛由主旨演讲和分主题圆桌会议等活动组成。一场由二十多位来自中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瑞士、挪威、阿根廷等国内外色彩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和一流学者汇聚一堂,就建筑色彩、景观环艺色彩、植物色彩、照明色彩和色彩教育等议题进行充分探讨。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毕学锋教授、中国流行色协会会长朱莎女士、国际色彩协会环境色彩设计专委会主席Verena M. Schindler教授分别做开幕致辞。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学院郭锦涌副教授主持,中国美术学院宋建明、徐捷、高嵬和黄斌斌分别担任两天主旨演讲的学术主持。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

为本次论坛致辞


在开幕致辞中,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教授表示“建筑环境色彩与城市乡村的建设与面貌息息相关,是重要的跨学科设计研究领域。”并指出:中国美术学院一直致力于推动高质量的国际学术交流,构建可持续的国际学术生态。本次论坛作为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周重要组成部分和活动,无疑搭建起了一个高度国际化、高水平的学术平台,相信通过国际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一定会对环境色彩设计领域的发展有所进益。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毕学锋

为本次论坛致辞


设计学院院长毕学锋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建筑环境色彩设计具有高度的交叉学科特性,既需要重视审美性也需要关注人文性,同时也需要通过科艺融合的手段,致力于不断优化和提升我们的人居环境。正如本次设计周的主题“Design Being”,强调设计的迭代、更替、变化的状态,而城市环境色彩也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新的形态。本次论坛有幸让国内外一流的环境色彩设计专家,线上线下汇聚一堂,除了见证这一领域40年发展历程,更重要的是为未来,谋划色彩的通变之法、善教之方,以应对瞬息万变、新旧交迭的时代常态。



中国流行色协会会长朱莎女士

为本次论坛做线上宣讲


中国流行色协会会长朱莎女士从中国流行色协会发展历史出发,站在协会价值使命的高度指出,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将深切改变色彩的呈现方式,二十一世纪的城市面貌也将因此被不断更新与重塑。这也是艺科融合时代,跨学科研究范式下对“色彩人”的时代召唤与历史使命。她相信本次论坛作为中国科协年度重要学术会议,一定会有力推动中国乃至国际环境色彩研究的发展,并感谢中国美术学院对本次论坛的大力支持。



国际色彩协会环境色彩设计专委会主席

Verena M. Schindler教授在线上发来贺词


Verena M. Schindler教授在线上发来贺词,她为能在中国举办专委会成立四十周年的庆典活动感到高兴,也感谢中国美术学院组织高水平的环境色彩设计学术论坛。她从国际环境色彩设计研究发展趋势简介入手,对中国环境色彩设计研究事业寄予厚望。在祝贺本次论坛圆满成功举办的同时,也期待疫情后可以亲身同各种中国同仁共话“色彩之道”。



主旨演讲

宋建明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流行色协会副会长


演讲主题:城市色彩规划在公园城市中的应用

宋教授指出公园城市之美,是一种“艺术+设计+工学+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城市色彩美学意义在于城市灵性的唤起;城市色彩规划价值则在于城市美学价值观,而城市色彩规划是构建城市风貌色彩特征。他提出赋予城市风貌有“灵性”的色彩,这就涉及到“灵性思维”“生活态”“生活境界”与“审美语境”等概念范畴。他还系统介绍了天府新区色彩规划与营造的历程,包括其中的方法、路径、过程、内容,从而说明 “灵性”是如何作用于整个色彩设计的构思与实践之中。



成朝晖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流行色协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2022杭州亚运会核心图形主创设计者


演讲主题:以色彩为驱动的展览空间设计创新

在视觉上呈现出无限可能性。形色的和谐、生动的运用,是展览空间设计增色的重要方面。以国际视野和色彩文化素养,营造创新性、创智性色彩设计,通过色光营造展览案例解析,体现多媒介、多感官的智慧色彩释放。


嘉宾发言

祝遵凌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


演讲主题:基于生态优先理念的植物景观可持续设计

祝教授分别从生态价值、社会功能、文化涵义等维度,剖析了植物景观的价值和作用。他提出了“全寿命周期”园林绿化设计思想,以生命形式视角全线贯穿应用到绿化工程中,并在绿化的决策、设计、施工与养护管理各个阶段。而植物的季相特征更是植物色彩的重要元素,如何掌握植物生命周期及其色彩形象,成为景观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Verena M. Schindler

现任国际色彩协会环境色彩设计专委会主席


演讲主题:色彩学历史发展综述

Verena主席从历史学的角度对色彩学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从城市色彩设计、建筑色彩设计到室内色彩设计三个领域的设计实践中,分析色彩设计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其中所涌现出的重要色彩方法论与设计思想至今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也成为重要的设计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José Luis Caivano

阿根廷国家研究委员会研究员,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学、艺术理论和历史博士。为国际色彩协会(AIC)、国际视觉符号学协会(IASV)前主席


演讲主题:色彩集——色彩研究的标准工具

在学者Berlin and Kay色彩研究和孟塞尔色彩系统的基础上,Caivano针对色彩研究工具—可以应用在各个领域色彩研究的色彩集的研发的阐述。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现有的色彩系统进行了评价,比较出各种色彩系统的差异及其局限,进而提出新的“色彩集”概念,以此作为工具帮助优化和完善色彩标准体系。



Paul Green-Armytage

曾担任国际色彩协会执行委员会成员和澳大利亚色彩协会主席。是享誉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建筑师、展览设计师和电视布景设计师


演讲主题:走访、观察、观赏与地方性的特质

关于如何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观察和欣赏构成地方性的特质——有助于形成地方感的元素。主要介绍了光线的质量,有形的形状、颜色和纹理,当地地理和当地历史故事都有助于地方性的构成。



李路珂

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演讲主题:中国建筑遗产色彩基因的研究与利用初探

李路珂教授基于近年的研究与设计实践,对建筑遗产色彩基因的研究与利用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她系统介绍了色彩调研、色彩分析、色彩还原方法与过程,采用了科学的定量手段对古建筑色彩进行复原,并通过定性的方法展开对色彩整体面貌的评价,为传统建筑保护与修护提供了色彩学的依据。



Fiona McLachlan

英国爱丁堡大学建筑和景观建筑学院(ESALA)前院长


演讲主题:艺术与建筑:色彩设计的对话

McLachlan院长的演讲从艺术家和建筑师之间的合作实践视角,重点关注对话对建筑色彩设计发展的贡献。从建立思维模式、艺术和建筑的感知方式以及艺术研究的开放性等方面的差异开始,以及分享了一系列已完成合作项目,这些项目里涵盖了音乐、舞蹈、雕塑等艺术经验。当代建筑实践的压力如此之大,几乎没有时间进行实验,文化是规避风险的,关于色彩的决定往往在过程的后期,并受到材料耐久性、产品选择、预算和监管框架的严重限制。她的分享旨在探索艺术家和建筑师之间的合作实践,重点关注合作形式对建筑色彩设计发展的贡献。



马克辛教授

鲁迅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演讲主题:于视觉艺术作品的色彩数字可视化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马克辛教授在演讲中分享了东西方图像的规律与数字化原理解析的课题,基于计算机对图像数字化的深度学习是未来图像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由于人眼所接收到客观世界的色彩信息极为丰富,且具有非常高的复杂性,因此人眼通过对图像的直观判断会导致较大误差。阐述通过计算机对大量优秀艺术作品进行颜色采集,利用计算机深层计算模型对图片色彩信息进行图像语义分割与数据生成,最终得到色彩空间的位置信息以及生成含有色彩信息的量化数据图表,以此作为对图像作品的色彩分析与解读的科学依据,是色彩学研究中的一种艺科融合新探索。



Juan Serra

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研究副院长


演讲主题:有色建筑不等于建筑色彩

Serra教授演讲根据瓦伦西亚理工大学建筑学色彩研究小组的经验,建筑色彩应考虑空间的形式和功能的逻辑,以及物理环境、从物理现实与相关主体的互动,社会学等多方面考量阐述建筑色彩设计。最终的目标是证明色彩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可塑资源,来构造建筑所特有的一系列愿望,而且对它的反映不必局限于一种完全主观的方法。




李飒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演讲主题:传承、应用与创新——中国室内环境色彩发展研究

李飒教授的研究按时间轴线清晰地梳理了我国室内环境色彩发展历程。通过清华大学退休教师家居环境的实证调研,阐述了我国当前室内家居环境中的色彩设计普适性工作尚需大力推进。李教授用精彩案例分析了在室内设计中如何通过色光来塑造自然条件、通过色光表达文化意蕴、通过传统图形及色彩相结合的手段与现代设计灵感碰撞,呼吁色彩设计应该为大众审美而服务。



袁樵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照明设计所所长


演讲主题:LED时代城市夜景照明色彩规划初探

袁教授分享了他在城市景观照明色彩规划的一系列实践案例,以及对夜景和周围环境条件的技术型分析,和在与艺术家合作项目中的心得和体会。袁教授从工程技术的视角将会者引入新的风景,一个以LED照明作为画笔在暗背景上进行色彩设计的美好场景。同时,袁教授也告诉会者LED显色技术的突破带来了色彩表现的自由,与此同时,这一特殊的色彩媒介也成为一把双刃剑,在色彩美学和色彩污染中去寻求度的把握。



Stefanie Wettstein

艺术史学家、苏黎世HausderFarbe研究所主任

Marcella Wenger-Di Gabriele

色彩设计师HF/BSFA、HausderFarbe研究所联合主任


演讲主题:色彩文化--从观察中学习

演讲通过对查尔斯·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的漫步观察巴黎的特定方法论的介绍,以及在可视化色彩文化中记录建筑的当地典型色彩时,展现如何使用这种方法进行观察和学习。两位演讲嘉宾用诗性的文学语言和叙事的观察方法来解读城市色彩的地域特征、梳理城市色彩的文脉,为我们认知和分析城市色彩文化提供了一种文化学的实践范式。



丁圆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景观学系主任、风景园林学科带头人,校知联会理事、艺术科技研究院数字可视化研究室主任 


演讲主题:传统乡村环境色彩美学初探

丁圆教授从乡村自然环境色彩影响力、乡村环境色彩的点缀特点、环境色彩的空间诗艺美学三方面进行演讲。他系统介绍了传统乡村的色彩体系,以可控力度与不可控力度形成两极,将人工色与自然色进行了类型学的梳理。接着他展现了对城市色彩品质的调研,用艺术手段落地应用到乡村振兴的案例。这些色彩设计通过色彩体现出强烈的地方性特征,成为重要的人文地貌的要素。




圆桌会议


11月25日 16:00-18:30


主会场圆桌会议主题:景观环艺色彩

景观环艺色彩主题的圆桌会议,由鲁迅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教授马克辛与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高嵬共同主持。专家及学者们对城市景观及用色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深入探讨了如何把握地域性的特色,衡量地方文化对城市色彩的影响;在照明的用色体系中如何使用色彩标准;色彩运用的维度与尺度以及城市色彩在规划层面的问题;如何在地域限制和设计用色之间作出平衡,更好的使用色彩;最后对城市色彩设计自上而下的管控问题进行了讨论。该会议把城市色彩设计的若干核心问题的探讨推上了一个新高度。




分会场圆桌会议主题:传统建筑色彩

传统建筑色彩主题的圆桌会议,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飒教授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李路珂教授共同主持。与会来宾就传统建筑色彩的研究、教育及其实践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尤其深入探讨了传统建筑色彩与现代材料、审美取向之间的关系;传统色彩感知的主客观性;传统色彩的符号学意义等特定的议题。为中国传统建筑色彩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思考与启发。




11月26日 16:00-18:00


主会场圆桌会议主题:照明色彩

照明色彩主题圆桌会议,由复旦大学袁樵教授与中国美术学院郭锦涌副教授共同主持。与会来宾就光与色的艺术性、设计性进行了讨论,内容涉及如何通过工程来还原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及规划成果;如何把握现代照明或上色技术与上层设计规划之间的关系;把文旅和照明设计的难点、文化联系的具体思考;照明的频闪、闪烁幅度与强度与人的视觉影响;室内照明以及色彩设计教育等方面。圆桌讨论深入挖掘了照明设计实践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及反映出的值得研究的问题。




分会场圆桌会议主题:色彩教育

色彩教育主题的圆桌会议,由中国美术学院宋建明教授与同济大学张雪青教授共同主持。与会来宾讨论的领域包括色彩教育的研究、色彩设计的定位与未来发展与色彩基础教育的阶段性等。同时提出了如何与现代设计教育中提倡的问题导向相结合;如何通过色彩设计展开研究;色彩教育的差异性和融合性以及标准化的问题;色彩发展历程梳理的重要性等相关问题。对中国色彩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编辑 :龚小涴

责编 :郭   星 林书米

审核 :成朝晖 王   侃 徐   捷

投稿邮箱 :sjnews@caa.edu.cn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设计艺术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国际环境色彩设计学术 论坛回顾

22034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