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艺术创作者杨鼎:艺术是对于过去经验的提炼和总结科技是人们对于未来的想象
-
2022-12-08


杨鼎 | Yang Ding
来自中国的艺术创作者。作品多以艺术影像、装置、绘画等为主要形式。内容多来自于对社会、自然、历史、未来的关注与思考。风格立足于印象化的表达,多会取材于现实中的元素,加以整合、再设计,借此来展现质疑与探索。


您好!欢迎来到OF小酒馆,先来和我们观众打个招呼吧!
大家好,我自己本身是一位创作者,同时也是拙相工作室项目的艺术总监。拙相是一个策划、创作艺术作品的工作室。

您是如何走上新媒体创作这条道路的?
和很多人一样,我从小学习绘画,后来又从事影像设计的工作。至于什么会去创作,实话实说,直到今天也没有太明确的答案。用一个作品表达情感,描述观念和想法,就像一种本能反应,没有刻意的选择。现在它变成了我的工作和职业,过程中会有些方式方法,但初衷还是一样。
至于新媒体这种形式,我总是希望自己活在当代,我理解当代的艺术形式应该是多变的,并不是太过细分的,也不应该太过于细分,人是复杂到无法被自己分门别类的程度,人所创造的艺术也是如此。新媒体艺术这个词儿相对的符合这个条件。
艺术是一种对于过去经验的提炼和总结,科技是人们对于未来的想象,两者相结合便是当下了。

您的作品以视觉艺术及数字新媒体互动形式,展现东方多元文化,为什么会选择这一方向进行创作?
我自己生活在这片土地,自然而然就会带有东方人的思维,做出来的东西看起来也会是这样。我做东方题材是因为它离我更近,更了解,更适合表达情感。文化经历漫长的时间,确实发展出了很多不同,但区别并没有大到互相不理解的程度,所以在创作本质上并没有太考虑它是东方的或者是哪一方的,它应该是人类的、是世界的,只是我用了自己的思维去表现。

您的作品《浮山之白》展现了东方山水的极致浪漫,能介绍一下作品的灵感源自于什么吗?
非常喜欢您用了"浪漫"这个词来形容它。
中国人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解是比较特别的,两者往往被视为一体。中国人表现山水画或长卷画,并不是单纯的去画出"一瞬间"的景象,而是"一段时间"的景象。所以我做的山体都是不停变化的,空间中会有一个日和月的结合体,用来代表"时间"。
就空间来说,现实中的山川河流看似是一个实体,但它们也可以被当成分割"气韵"的存在,你可以说是山川隔断了气,也可以说是气的流动形成了山川。在我们的文化中很难讲何为实体或虚体。对于"空"和"间"的理解影响着我们对于"留白"的理解,所以画面中有大量代表"气"的元素流动其中。所以当观众们走在"浮山与留白"当中,可能也是我们比较特别的浪漫吧。




疫情引发灵感创作了《生命之息》,能为读者们介绍一下这个作品吗?
《生命之息》是想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特殊的时期让我很想展现这个问题。作品分别表现了"植物"、"土地"和"水"这几种代表自然的元素。
《生命之树》代表植物,是在现实中寻找的真实树皮,把它们重新排列和设计,让它们按照不同的方向流动起来,让整体有一种自然的生命感,有向左的动势就要有向右的元素,有上就会有下,也就是"无序中带有规律"的感觉。


《万相之印》代表土地,取材自现实中的泥土。因为想表现出土地包容厚重的感觉,也想给人以安慰,所以就用泥土组合成了佛教的手印,希望它出现的时候就像一种符号,一种暗示,来告诉我们不惊,不怖,不畏。


《湍流之月》代表水。古人会把水流比喻成时间的流逝。月亮又有种清澈、想象或者说温柔之感,水也会给人这样的感觉。所以用了不同的月相来代表时间的变化,但时间并非是线性的,所以最后月相叠加在一起,同时也象征着水的多种形态。三种元素在同一空间中循环往复,这就是我们自然界的生生不息。



《生命之息》整体质感较为厚重,看起来并不轻松愉快,我希望当观众看到它的时候,观众的呼吸与作品表达的“呼吸”一起混杂在现实空间中,这才算真正的完成了《生命之息》。观众的心理感受,也是这个作品设计的一部分。

今年您在深圳户外策划了一场有关中国神话的光影艺术项目,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
神话是我一直想做的题材,人类一切文明的开端都是神话。这次作品选择的是中国神话,中国的神话由于种种原因,已经没有太清晰的脉络。但是通过中国神话的著作和神话学,我们也可以了解万年以前的神话与我们现代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且影响深远。
这个作品叫《神不答话》,我想把它做成系列作品。它以中国城市为载体,让神话发生在现代城市的各个角落中,发生在各种生活场景中。我想表达的是神话没有消失,它融在了我们现代人的血液里。


神话并不是单纯的神话故事,我也没有想过去讲故事,这次前期的研读、学习与整理神话知识用了大量的时间。包括影像的设计制作,抛弃具体的形象,以神话带给我的感受为原点,就像中国的文字,是象形的,注重想象与感受。想要设计出神秘但并不陌生,带有远古气质,但与现代有所关联的影像,听起来有点绕,但这是我真实的想法。




神话是上古的人们对于自然的观察与想象,屈原在《天问》中提出了大量有关神话的问题,他的目的好像并不是想得到确切的答案,因为神不会来回答他。我想他提问的原因是想保持追问与思考!这也是我做神话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它才会叫《神不答话》。

最后,您作为过来人,对踏上艺术创作之路的后来者有什么建议或者鼓励的话吗?
不敢说是建议,当是心得分享吧,仅代表个人想法。我觉得先是了解行业性质。新媒体艺术行业相对于传统行业来说,并不是一个单一固定的,极有规律且稳定的行业,市场也没有非常成熟,这有很强的时代因素。理智认知,别把喜爱建立在想象上。最好不要固化思维,在拼命想要寻求稳定模式的时候,不妨想一想,"综合"才是它的模式。
别相信"赛道","赛场"更重要。在这个时代,我们并不是在做单一作品。而是在营造一个又一个的"事件"。对于作品,最重要的就是真诚,不能真的打动自己就更不可能打动别人,其他一切皆无章法。
最后我想说,这注定是一条不平坦的道路,但如果真的喜爱就请坚持。毕竟无论什么形式,能做创作都是一件幸福的事。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OF COURSE想当然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