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在松荫里,给随园先生写一封来自当代的信

原创 2022-11-23



提 起武康路,人们或许会想起近年来它频繁被人贴上的“网红路”标签。这条路上,除了几乎每天都被打卡的年轻人们占据的各种咖啡店外,还有一家名为松荫里的艺术空间——不过,虽然空间里进行的是艺术展览,但他们却说,自家机构从不推崇所谓的“艺术家”,相反却更关注创作者在艺术界之外的身份——过往在松荫里办展览的人里,不乏作家、学者、报人,甚至翻译家、美食家。

“给袁枚的一封信——松荫里收藏家艺术展系列之 曹军”展览现场,上海,2022。图片:由松荫里提供

如今,松荫里的空间内,正在进行的展览主人公则是一位金融从业者——曹军,身边的很多朋友叫他“曹行长”,同时他也是一名长期支持艺术的藏家。或许有人难以想象,跨度不小的这几种身份在曹军身上如何和谐共存,但他本人却早有结论:“我的职业是金融,专业是书法,而收藏是兴趣。职业、专业和兴趣都对我的爱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场古今跨界者的对话

这场展览的灵感源于2021年夏天,松荫艺术的负责人潘敦与曹军一同前往杭州看展,展场里,曹军认识的朋友很多,迎来送往,谈笑风生。看着他广阔的交游,听着他略带南京口音的国语,潘敦忽然想起自号“随园主人”的清代文人袁枚——曹军与他相似,都是一样的久住金陵,一样的交游广阔,一样的热爱美食,一样的崇尚文艺。

给袁枚的一封信——松荫里收藏家艺术展系列之 曹军”展览现场,上海,2022。图片由松荫里提供

潘敦说:“曹军也收藏了袁枚的字,那是随园主人写给同时代知名书法家王文治(号梦楼)的手札……那张字归了曹军算是天意,我一点也不觉得可惜,不然冰逸和我怎么能说服曹军写一封信给袁枚,告诉他这一代的一位南京人正延续着他的文艺梦,不在随园,在松荫里。”
于是,这场展览以“给袁枚的一封信”为名。在曹军看来,他与袁枚也确实有些微妙的连结感:“袁枚长期生活在南京,我也是南京人,所以对袁枚有个人情结。不仅崇拜,还对他很有兴趣。为筹备这次展览,我甚至把《袁枚全集》全通读了一遍。这一主题与我的身份和喜好相关,也是从袁枚角度出发,时空对话的主题性创作。”他还打趣说,用现在的话来形容袁枚,他大概就是生活在乾嘉时期的“超级大网红”——在当时文人集团的观念中,如果去南京不拜会袁枚,就几乎相当于不曾去过。

给袁枚的一封信——松荫里收藏家艺术展系列之 曹军”展览现场,上海,2022。图片由松荫里提供

某种意义上,曹军对袁枚之所以会产生这样浓厚的兴趣,也因为袁枚的那种生活状态是曹军理想中的文人生活:“很多人认为中国古代文人很穷,也不做官,就以写文章谋生。但袁枚例外,他属于在野知名文人,交友广阔、经济富裕,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很跨界——文人、书法家、美食家……他有着多重的身份。”在曹军看来,跨界也是他与袁枚,乃至许多古代书法家之间的一个共通点:“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是完全的职业书法家:王羲之是官员,苏东坡是文学家,徐渭做过高级幕僚,董其昌更是官拜礼部尚书……综合身份造就了他们的创作活力。所以于我而言,有跨界才有创意,才有不同的想法与视角。”

给袁枚的一封信——松荫里收藏家艺术展系列之 曹军”展览现场,上海,2022。图片由松荫里提供

“给袁枚的一封信”主要呈现的是曹军的小幅作品,有很多直接书写在他多年收藏的十竹斋、荣宝斋、浣花溪、朵云轩等知名笺庄的笺纸上,还有日本的光面笺本,丰富多彩的笺纸上呈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之间的书信往还、情感寄怀。内容上则以《随园食单》《小仓山房尺牍》《随园诗稿》为主。曹军觉得小幅作品独有自己的趣味:“小幅作品的创作方式第一要耐看,第二,方寸之间要显精微。尺幅小意味着大家看得更仔细,这要求创作者的笔法要精到,样式要有特色。这次展览从整体定位、纸张的选择、装裱呈现,包括灯光配合等方面都比较讲究,呈现的效果也不错。”

给袁枚的一封信——松荫里收藏家艺术展系列之 曹军”展览现场,上海,2022。图片由松荫里提供

书法重在“走心”

除一些内容轻松日常的作品外,展览中也有一部分是节录的经典作品,如《兰亭序》、文徵明跋怀素《自叙帖》等。这个部分融入的是曹军对文人趣味的个人化理解:“传统书法界的‘参展式书法’总是使用同一内容不断重复的书写方式,我不太欣赏这种重复。中国书法原本是群众基础最好的一门艺术,人群广、入门门槛低,但现在所谓的书法家与古代的书法大家有本质的区别,我认为‘书法家’这个名称被世俗化、庸俗化了。”
曹军其实在书法界“出道”很早,二十几岁就在全国第四届、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中获大奖,多次参加全国书展,2006年获“江苏省十大优秀青年书法家”称号,这些年也撰写了近百万字的专业书法论文。在创作时,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每件都要写得不一样,要保持‘陌生感’,这样才更有感觉、更有激情”。

给袁枚的一封信——松荫里收藏家艺术展系列之 曹军”展览现场,上海,2022。图片由松荫里提供

也因此,人们能够看到曹军的创作面貌从2019年北京时间博物馆“曹军壁书展”的大幅作品转变为此次展览中的文人案头式小幅作品——苏轼在《论书》中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无论大字还是小字,曹军都是在对中国古代书法样式进行探索,这条线索一脉相承,“书法作品无论尺幅大小,背后的核心是‘书势’,大字和小字的书写方法相同,核心笔法也一样。”
另一方面,曹军也看重书法创作与当代性的结合,“许多大书法家,如二王、米芾、董其昌、徐渭等,他们的创作风格、手法在当时都非常当代、前卫,都是引领时代风气的人。”于他而言,“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也与自己的创作相通——不论是壁书,还是书案式的表达,都是在探索属于当代的书法艺术。

给袁枚的一封信——松荫里收藏家艺术展系列之 曹军”展览现场,上海,2022。图片由松荫里提供

身为一名藏家,常年参与当代艺术生态的曹军观察到,书法总是会在艺博会中被忽略,“虽然也有很好的例子,比如艺术家徐冰、王冬龄等,不断有人在探索,但还是不算进入了当代艺术这个圈子。书法到底为什么会被这个圈子遗忘?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是当今的书法创作没有融合到当代艺术的语境中,也不是年轻人喜欢的表达样式。所以,让书法走进这代人的生活,就是我的目标。”

给袁枚的一封信——松荫里收藏家艺术展系列之 曹军”展览现场,上海,2022。图片由松荫里提供

“当代艺术首先是当代人的创作,自然也应该代表当代人的审美取向。书法如果再像原来那样写,也很难有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我始终认为书法的当代性实践特别重要,也会是我未来书法创作的追求方向,”曹军始终探寻着真我,也让人生尽性逍遥。这份真性情贯穿始终,或许陈列于松荫里展厅中间位置的展览同名作品《给袁枚的一封信》就是最佳的诠释:
随园先生亲鉴
近日游于江东,风山与青,天雨共寂。自金陵至苏杭,水皆缥碧。兄尝言:“世人所以不如古人者,为其胸中书太少。我辈所以不如古人者,为其胸中书太多。”见此景,乃信诗文当如兄所言: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然吾壮游三年,见两岸无诗,一川无字,皆因我辈,胸有万卷,然无诗尔。
先生前日所寻之美餐,遍寻苏杭,亦未果。盖当世美景多雕琢,当世美人,多惊鸿一瞥,然神光离合之人,难得一见。吾流连桐庐,见比岸高山,皆生静树。每日畅游,恍惚余生。兄爱美食,沿途所见山珍,并两箱,遣人送至随园,兼叙远别。又闲得此石,既明且好,观其文采,世所希有,意甚爱之,故以相与,愿他日共览。江流万里,降星与野,修书于明灭,辗转为心念。书不尽意。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artnet资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16748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