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朵云轩+百度AIGC案例:画家与AI“共创”山水画背后 |「文娱科技」
-
原创 2022-11-18
文娱TECH,
两年前,民国才女陆小曼的家属带着一件《夏日山居图》未尽稿来到朵云轩,希望寻找合适的画家续稿。朵云轩找到了著名海派画家乐震文,也找到了百度,让AI也参与到陆小曼这幅未尽稿的续画创作中。
这促成了一次“人机共创山水画”的合作。如今,在12月初的朵云轩拍卖30周年庆典上,分别来自乐震文及百度文心一格之手的这两幅续作将被拍卖。
近期,朵云轩携手百度公司在上海举办“未完·待续:全球首次人机共创山水画拍卖”圆桌论坛,共同宣布了这一消息。
在拍卖百年老字号朵云轩的牵头下,“一幅画作,两种化身”的形式诞生。此次首拍AI数字艺术品这一举动,也被视为这家老牌拍卖行对AI赋能及数字版权的探讨及实际的商业转化的一次大胆尝试。
据介绍,此次文心一格的续画过程包括AI学习、AI续画、AI上色、AI生成诗词等多个步骤。朵云轩为其提供陆小曼存世的所有作品及大量中国传统山水画,乐震文也将原稿中陆小曼风格的各元素进行拆解,供文心一格深度学习。
近年来,围绕AI作画的话题时常受到热议。伴随着AI所能提供的内容愈发多元,外界探讨的焦点也从早期对于AI技术的讨论,到目前更受关注的“AI与艺术创作及人类创作者”之间的关系,其中也不乏一些争议。
在活动现场,画家乐震文、朵云轩集团总经理朱旗、百度文心一格总架构师肖欣延、艺术评论家徐明松、顾村言等,从画作的诞生开始,围绕艺术、技术、人类与AI等多层面探讨了人与AI合作创作的当下与未来。
“一幅画作,两种化身”
如何诞生?
肖欣延:我先从技术角度介绍一下AI怎么做画的,后面再延伸具体这幅画为什么会这样。AI作画也是像人一样先学习,它有图像和文字的对应关系,每一幅画都有文字的描述,AI就会从这里面学到复杂概念间的映射关系,语言和图像之间的映射关系,这种关系非常复杂。
人会给一段文字描述,“山峰上的松树”这样的输入,AI就会调用学习过的数据和知识,开始会随机生成很模糊的版本,之后会不断修改,过程有几百轮。整个轮廓逐渐变得越来越明确,细节也会变得越来越丰富,最后形成和人审美比较一致的图。
这样的技术以前就有,之所以在今年爆发,得益于几个技术的发展。首先是大模型技术,能够让AI进行更好的计算。第二是算力的发展,AI经过这么年发展之后可以进行海量数据的学习。第三是扩散生成,这是今年很特别的技术,可以对图像进行像素级的建模。三个技术碰撞在一起之后,整个AI作画的效果有质的飞跃,对于普通人来讲是相对实用的产品,加上视觉冲击力也很强。
可能大家看到AI可以完成很复杂的图,有些人会认为AI作画到了很神奇的阶段,甚至有了自己的意识,但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可能没有这么夸张。AI现在是根据它看过的数据对概念进行重组重构地呈现。机器还不完全具备人的认知推理,所以也谈不上有自我的意识。
从前面的技术分析来看,人机共创是一个当下AI做的非常好的方式。一方面AI真的有很强学习和模仿能力,生产效率也很高。但是另外一方面,AI到底怎么样去作画,生成什么样的画,要靠人的描述。
我也补充一下,这一幅画表现的还是当前文心一格的水平,将来它肯定还会做的更好。它确实有时做不到每个地方都跟人一样,但是这个不精准不见得是缺点。可能AI也会形成自己的套路。
乐震文:最早看到这张画的时候我很吃惊,我画画60年,它只是几个月就可以达到这个程度。从时间的概念上来说,我们人类再不努力就要被机器人赶上,这个脚步是很快的。
我去年就拿到了这幅画,时时揣摩。基于对陆小曼整个画画学习体系开始分析研究,最终确定笔法。
我觉得百度的参与就是在给画家抽鞭子,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推动画家面向未来开拓自己的眼界,持续往前走。
谢晓东:乐老师的作品我是了解一些的,艺术家最重要的就是风格成熟度,这一幅AI作品我们去看多多少少还是会觉得它可能在艺术上不是特别的成熟。
我们古人叫六法,关于欣赏作品的纬度,其中讲到经位,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AI作家作品的气韵还不够完整。当然它也有生活感,这个是很有意思的地方。如果从技法成熟度上来说学习的空间还很大,如果从审美上来讲确实很有味道。
朱旗:画上的诗,当时给了它几个关键词就自己生成了一首诗。我想起了古代的很多岩画和汉代砖上的画,其实都不讲究比例的,它都是树很大,人画的比山还大,经常会有这种情况,人工智能也有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AI作品算真正的艺术作品吗?
朱旗:我觉得AI创作的作品只要是有人干预,有人倡导这件事,都是人干的这件东西就应该是作品。这跟人用相机拍照是一样的道理,中间有主观选择,代表了人的创作理念。
我觉得目前AI作画会有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还是因为发展太快了,很多法律覆盖未必能跟得上。
比如一件AI作品,当中涉及到艺术形态不合适的地方,责任肯定还是会归咎到人身上。另外是知识产权,署名权还是人的,今天文心一格的画肯定就不能署名陆小曼。这个里面会有一些纠纷,但是这种东西是未来在人类和机器,人机共创艺术作品、人文产品、精神类产品需要考虑的事情。
实际上现在已经有很多的东西是人机互创的。我们见过杨金山先生的作品,就是利用照相机和自己的审美。他创造出来有点中国古代传统的字画风格,但是他的东西,没有人怀疑这个版权是他的。
顾村言:科技肯定会助力艺术发展,现在的问题是,是否会消解艺术的主体性。我认为现在所有关于艺术品、艺术现象都建立一个基础,人的主体性,人是审美的主体和创造艺术的主体,所以主体性是没有变化的。
这个主体性也就是今天能够看到的乐老师作为艺术家的创作,带着个人的履历和修养,个人在当时代对中国产生山水画的理解以及和陆小曼过去的时代,这两层东西的结合。所以我觉得未来的发展都是一种跨界,艺术家和工程师或者科学家,他们的整合可能是人机共创。
谢晓东: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没有争议,作者只能署百度。但关于风格我有一个补充,我们看不到陆小曼下一个阶段的风格,因为她已经过世了。AI不存在这个问题,也许它可以给我们呈现未曾有机会看到的陆小曼风格,这也是它的意义所在。
而从艺术市场的角度来说,最后依然是传播学的问题,谁能够最快建立你的名声就卖高价,有的时候不是速度和质量的问题,是创造或者创造主体能不能够快速建立知名度,艺术市场所有的定价是根据知名度来定价的。
骆新:我要和晓东商榷一下,当然名声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回看艺术史是要经过时间检验的,不是创作5年就要卖高价钱。艺术史一定是时间检验的艺术,当你从商业的角度,是短视的看,这个是长期和短期来看的问题。
顾村言:我还是回到用艺术故事当中所讲的那句话,只有艺术家没有艺术,艺术家还是艺术创造的主体,但消解艺术家创作的主体性,会产生新的艺术形式,这个是我比较认同的观点。
人机共创的艺术创作方式,可能很多艺术家要失业。就像手工艺时代当机器大革命出现的时候,手工业大面积瘫痪,手工业者变成非常孤独的人群,这个就是历史的过程。
如何看待
AI帮助释放人类的艺术想象力?
肖欣延:我先说人在AI作画当中的作用,其实说是AI在作画其实人在当中还是很重要的,我自己觉得一方面人是AI的导师,AI作画的神经网络大脑是人设计出来的,它有不同的模型效果也是不一样的。百度研发很多信号和知识引导的模型,也能够把构图、细节刻画学一下,所以我们人要设计它的模型。其次,人要去给它供给一些素材学习,学习什么样也是人给予它的。
从使用上,人也是AI作画的决定者。构思一个场景要语言表达出来,这个语言表达好不好决定AI生成画的水平。从这个过程当中来看AI把人的创意表达在文字当中,人是AI使用上的决定者。
乐震文:中国绘画当中说的是气韵生动,其实更难的是用笔,我们看经典的绘画作品大家用笔无法代替。所以我给百度提一个要求,希望能在这个方面有所突破。
第二个,我想作为一个艺术家太考虑资本的操作或者运作,这个艺术家就不纯粹。我一直在想艺术家最重要的是不断改变自己,让自己的绘画艺术能够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
在这个共同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放弃自己学到的一套笔墨工夫,这个是我们这一代画家要做的。如果我们在这方面研究的越深,给机器人带来的难点就越大,因为我们越深让它没有办法过来也没有办法转换,所以这是我们画家的责任。
如何看待AI创作的风格?
谢晓东:据我了解已经有不同的算法模型,有一种类似于艺术家的风格一样,这个实际上要做替代它的分身一样。另外谷歌也在做的模型,就是要创造一个真正的自己。但我相信AI会有具备自主性的那一天。
乐震文:我们画画的人经常会有突如其来突发奇想,想法很好突然就忘记了,如果有脑机接口抓住散光点,弄不好画家可以画出和平常不一样的作品。如果AI人工智能到一定的程度,我不希望它来重复人类的劳动,而是创造自己新的世界。让人工智能成为独到的艺术领域,来和人类竞争。
朱旗:人工智能将来建东西出来,把它认定为艺术品这个还要讨论。但是这件东西可能会影响到人的情感,可能会让人感动震撼,并给人启迪,这种可能性是完全有的。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东西文娱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