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哈林与巴斯奎特,闪耀于“下城往事”中的灵感、语言和主义

原创 2022-11-17


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是看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

选自《巴斯奎特主义》


曾广智(1950-1990),《让-米歇尔·巴斯奎特在大琼斯街的工作室,纽约,1987》。©曾筱竹舞蹈计划公司(纽约)。图片由曾筱竹舞蹈计划公司(纽约)提供。


出生于1960年的让-米歇尔·巴斯奎特在美国纽约的中产家庭长大,有着海地和波多黎各血统。年少时参观不同博物馆的经历激励了巴斯奎特对于艺术的感知,他日后创作的样貌也兼收并蓄,糅合了纽约下城由白人主导的当代艺术与上城日益蓬勃的说唱、嘻哈和涂鸦文化。


我年轻的时候经常看波普艺术。看得最多的是达达主义,主要是在书和博物馆里看的。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

选自《巴斯奎特主义》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1960-1988),《旧铁皮 ©》,1981,木板上油漆,73.7 × 45.7cm。©让-米歇尔·巴斯奎特遗产,Artestar授权,纽约。图片由私人收藏者提供。


1976年,巴斯奎特在学校结识了涂鸦艺术家阿尔·迪亚兹。两人随即成为朋友,开始在地铁列车和城市外墙上喷绘各种诙谐的语句,并留下“SAMO”的签名(SAMO是俚语“老一套”的英文缩写)。巴斯奎特没有完成高中学业,1978年离家出走,梦想“成为明星”。


我对魔法并不太感兴趣。我喜欢的是直觉告诉我一件作品已经完成了。我不是一个精英主义者,而是一个愿意加入艺术大家庭的自学者。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

选自《巴斯奎特主义》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与凯斯·哈林(1958-1990)、ERO(1967-2011)、“妙手佛迪”(生于1959)、富图拉(生于1955)、“粉红夫人”(生于1964)、艾瑞克·哈兹(生于1961)、LA II(生于1967)、曾广智(1950-1990)、肯尼·沙夫(生于1958)、拉梅尔兹(1960-2010)合作,《无题(趣味冰箱)》,1982,冰箱上综合媒介、丙烯、喷漆、墨水记号笔,143.5 × 61 × 64.8 cm。“下城往事:1980年代的纽约艺术现场”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摄影:孙诗。


1978年也是凯斯·哈林搬到纽约的时间。他就读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在那里结识了在校园附近墙上涂写“SAMO”签名的让-米歇尔·巴斯奎特,以及“下城往事”中的诸多艺术家,如肯尼·沙夫、富图拉等人,并相互合作创作艺术作品。


哈林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让-米歇尔的场景,就像我最后一次见他一样。

我见到肯尼·沙夫的第一分钟就知道他一定会成名。

巴斯奎特

富图拉

凯斯对朋友很热心,总是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对我的友善和慷慨造就了我,为我的人生打开了新的大门。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1960-1988)与凯斯·哈林(1958-1990)、“妙手佛迪”(生于1959)、富图拉(生于1955)、艾瑞克·哈兹(生于1961)、LA II(生于1967)、曾广智(1950-1990)、肯尼·沙夫(生于1958)合作,《无题(蓝色花瓶)》,1982,玻璃钢花瓶上丙烯、喷漆、墨水记号笔,61 × 50.8 × 50.8 cm。©让-米歇尔·巴斯奎特遗产,Artestar授权,纽约。图片由私人收藏者提供。


1980年,哈林开始频繁在城市地铁中覆盖闲置广告牌的黑纸上创作粉笔画,他的作品因而被乘客们熟悉,也开启了接下来5年的地铁绘画生涯。富图拉则在火车表面创作了涂鸦壁画《打破》,作品中红白配色的云层图案与当时流行的字母风格涂鸦迥然不同,收获了大量关注。


你去地铁里待15分钟看到的艺术,会比你在画廊待一整天看到的更好。

——凯斯·哈林,选自《哈林主义》


曾广智(1950-1990),《纽约地铁中的凯斯·哈林,第五大道和53街,纽约,约1984年》。©曾筱竹舞蹈计划公司(纽约)。图片由曾筱竹舞蹈计划公司(纽约)提供。


同年,巴斯奎特、哈林和沙夫都参加了“时代广场秀”——一个在纽约中城附近的废弃按摩院里举办的合作展览,本次于UCCA大展“下城往事”中展出的沙夫同名作品《时代广场秀》就出现在那次展览中。而在1981年,他们又参加了在P.S.1——一个由学校改建的艺术中心——举办的里程碑式展览“纽约/新浪潮”。


肯尼·沙夫一直在家里的各种东西上作画……从电视到电话到其他的一切。我的眼镜放在那里,他就说:“让我把你的眼镜画了吧。”

——凯斯·哈林,选自《哈林主义》


肯尼·沙夫(生于1958),《时代广场秀》,1980,综合媒介、木材、塑料、丙烯颜料,约61 × 38.1 × 15.2 cm。“下城往事:1980年代的纽约艺术现场”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摄影:孙诗。

凯斯·哈林与肯尼·沙夫作品在“下城往事:1980年代的纽约艺术现场”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摄影:孙诗。


在这几次重要的展览之后,巴斯奎特的职业生涯实现了从街头到一线画廊的飞跃。他在纽约之外的地方举办了多场展览,还搬进由著名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租下的公寓楼,两人也成为了亲密的伙伴与合作者。


我有几幅沃霍尔的作品,还有一幅毕加索的作品,那是一幅1922年的油画。我把所有的钱拿来买那幅画,这样我就不会花在别的地方了。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

选自《巴斯奎特主义》


查理·阿赫恩(生于1951),《<着迷>音乐录影带拍摄现场,让-米歇尔·巴斯奎特和黛比·哈利、“妙手佛迪”等人》,约1980,艺术微喷,30 × 42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这一时期,肯尼·沙夫和富图拉继续在街边作画,认为这是“使作品在街头为人所知的最好方式”,能够“跨越正统艺术的精英界限”。凯斯·哈林则开始在音乐俱乐部和其他替代空间中为嘻哈场景出身的艺术家们组织展览和表演。


我对涂鸦圈进入极具影响力的下城艺术圈这件事持怀疑和谨慎的态度。这群人很活跃,也很爱社交。突然间,曾经默默无闻的我们一下子获得了不少关注。

——富图拉,选自《富图拉主义》


查理·阿赫恩(生于1951),《富图拉刮痕》,约1980,艺术微喷,30 × 42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富图拉于80年代初在艺术界声名鹊起,却在之后十年淡出了画廊展览,因为他觉得画廊在“利用他”装门面,拿他充当 “地铁艺术家”样板。而肯尼·沙夫为了继续触及“不受美术馆欢迎”的人群,开始进行商业合作和周边销售,并投身时尚、影像、行为艺术和雕塑的创作。


纽约是个能让雪球滚起来的地方。在那里,你不仅能在五年内开创一门艺术运动,还可以获得画廊支持。小年轻们早上还在给地铁涂鸦,紧接着就能办展。大千世界说的就是这儿。

——富图拉,选自《富图拉主义》


肯尼·沙夫与富图拉作品在“下城往事:1980年代的纽约艺术现场”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摄影:孙诗。


到了80年代中期,巴斯奎特迎来了创作的巅峰期,也参加了众多重要的大展,但画廊主对他作品的过盛需求还是令巴斯奎特不堪重负。他担心自己成为了“画廊的吉祥物”,名利也最终仍左右了巴斯奎特的人生——他的健康状况持续恶化,在27岁的年纪就遗憾离世。


让-米歇尔真的在十年间创作出了一辈子的作品。我们很贪心,还想知道他本可能会创作出其他什么作品,如果没有英年早逝的话他还能带给我们什么杰作,但实际上,他已经创作出了足够多的好作品,足够吸引世世代代的后人。

——凯斯·哈林,选自《哈林主义》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1960-1988),《无题(傻瓜©)》,约1985,木板上复印纸,25.4 × 20.3 cm。©让-米歇尔·巴斯奎特遗产,Artestar授权,纽约。图片由私人收藏者提供。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作品在“下城往事:1980年代的纽约艺术现场”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摄影:孙诗。


凯斯·哈林在1982至1989年间创作了50多件公共艺术作品。在1990年因艾滋病去世前的几年间,哈林用他的艺术倡导安全性行为、提升艾滋病意识以及其他公共健康和安全问题。


不管你的工作时间有多久,总会有完成的时候,也总会有还没做完的事情。

——凯斯·哈林,选自《哈林主义》


凯斯·哈林(1958-1990),《无题(波普商店连体衣)》,1987,织物连体衣上黑色记号笔,约170.2 × 99.1 cm。“下城往事:1980年代的纽约艺术现场”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摄影:孙诗。


多年之后,这些在1980年代纽约下城区崭露头角的艺术创作者已经成为了20世纪末最重要的一批艺术家。他们的能量汇聚在一起,不光推动了那个时代的变革,也持续影响着我们对全球当代艺术、美学、时尚和设计的认知。他们曾说过的话,也能在某些时刻和当下状况产生特殊的共鸣。就比如富图拉这段对涂鸦创作者的建议:


不管戴口罩有多闷,我都建议戴上。我因不戴口罩损失了很多年的健康,所以不希望你也这样。最后,别忘了通风和按时吃饭的常识。

——富图拉,选自《富图拉主义》


“下城往事:1980年代的纽约艺术现场”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摄影:孙诗。


虽然近期因疫情防控政策,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大型展览“下城往事:1980年代的纽约艺术现场”暂时无法对公众开放,但是大家还是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及出版物找到参展艺术家的所思所想。UCCA推出的ISMS系列书籍收录了多位传奇艺术家的经典语录,其中就包含了与本次展览有关的《巴斯奎特主义》《哈林主义》和《富图拉主义》。



此系列书籍内文均为中英双语,以便携读本的形式呈现,让读者能以作品以外的方式了解艺术家们深刻的个人思考。ISMS系列图书中英双语版由House of Inspiration、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和浙江摄影出版社联合出版。




扫描对应二维码了解更多

巴斯奎特主义
哈林主义
富图拉主义



 关于展览 


UCCA呈现群展“下城往事:1980年代的纽约艺术现场”,以60位(组)艺术家,涵盖涂鸦、绘画、素描、摄影、电影、雕塑和装置等多元媒介的近200件作品,聚焦20世纪80年代纽约下城极具创造性的艺术表达与探索。展览汇集了诸如凯斯·哈林、让-米歇尔·巴斯奎特和辛迪·舍曼等纽约下城众多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以及相对鲜为人知的其他艺术开创者的创作,其中许多作品均是首次于中国展出。“下城往事”由卡洛·麦考密克和UCCA策展顾问彼得·逸利共同策划。



 参展艺术家 


查理·阿赫恩(生于1951)、约翰·阿赫恩(生于1951)、埃尔斯沃思·奥斯比(1942-2011)、让-米歇尔·巴斯奎特(1960-1988)、格雷琴·本德尔(1951-2004)、埃多·贝托格里奥(生于1951)、阿什利·比克顿(生于1959)、麦克·彼得罗(生于1953)、黛安·伯恩斯(1956-2006)、莎拉·查尔斯沃思(1947-2013)、帕博·克罗(生于1946)、阿奇·康奈利(1950-1993)、吉米·德萨纳(1949-1990)、简·迪克森(生于1952)、克里斯·“戴斯”·埃利斯(生于1962)、LA2(生于1967)、路易斯·弗兰格拉(1944-1990)、富图拉(生于1955)、彼得·哈雷(生于1953)、凯斯·哈林(1958-1990)、罗伯特·霍金斯(生于1951)、珍妮·霍尔泽(生于1951)、彼得·于亚尔(1934-1987)、瓦莱丽·贾登(生于1945)、凯利·詹金斯(1959-2005)、罗伯特 · 库什纳(生于1949)、托马斯·拉尼根-施密特(生于1948)、露易丝·劳勒(生于1947)、罗伯特·隆戈(生于1953)、罗伯特·梅普尔索普(1946-1989)、马里珀(生于1957)、约翰·“克拉什”·马托斯(生于1961)、麦克德莫特(生于1952)和麦高夫(生于1958)、尼古拉斯·穆法雷格(1947-1985)、伊丽莎白·默里(1940-2007)、洛兰·奥格雷迪(生于1934)、乔·奥弗斯特里特(1933-2019)、白南准(1932-2006)、朱迪·普法夫(生于1946)、理查德·普林斯(生于1949)、李·奎诺尼斯(生于1960)、拉梅尔兹(1960-2010)、朱迪·里夫卡(生于1945)、沃尔特·罗宾逊(生于1950)、玛莎·罗斯勒(生于1943)、克里斯蒂·拉普(生于1949)、肯尼·沙夫(生于1958)、朱利安·施纳贝尔(生于1951)、辛迪·舍曼(生于1954)、劳丽·西蒙斯(生于1949)、奇奇·史密斯(生于1954)、南希·斯佩罗(1926-2009)、哈伊姆·施泰因巴赫(生于1944)、斯特蒂文特(1924-2014)、塔布!(生于1959)、里戈贝托·托雷斯(生于1960)、曾广智(1950-1990)、唐迪·怀特(1961-1998)、大卫·沃纳罗维奇(1954-1992)、黄马鼎(1946-1999)




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临时闭馆通知


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自2022年11月12日起临时闭馆,恢复开放的时间以及票务、会员的相关信息将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另行通知,请您持续关注。感谢各位观众的理解,也期待与您再次相聚。






如何成为UCCA会员?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加入UCCA会员,

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或致电垂询UCCA会员部
 UCCA北京 :+86 10 5780 0200

UCCA Edge :+86 21 6628 6861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14002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