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凤凰艺术丨一览泰祥洲山水之中的思想与哲学
-
2022-11-18
山水画连接着中国思想与哲学的传统,九州分野对应着四方星宿,山川形胜蕴含着道法玄机。探寻山水画图式与宇宙观的内在关联,是泰祥洲艺术创作的思想基石。展览展出的二十余件/组作品,包括“银河观象”、“天象”、“黄钟大吕”、“青铜礼器”、“文人赏石”等系列。全面呈现了泰祥洲近年来对于不同山水母题的深入研究,及其绘画风格的演进脉络。
“天象”是泰祥洲个人风格形成的代表系列之一,他在山水中引入星辰宇宙、天壤陨石,将古代先贤对于彼岸世界的想象拓展至太空。“全天星图”由“天象”延伸而成,这一全新系列首次成系统地在个展中亮相。《房日兔》、《尾火虎》、《箕水豹》……这些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观测日月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星宿,被赋予神仙的形象隐现于怪石飘空的宇宙空间。在亦真亦幻之间,连接起古今时空、此地与彼岸。
▲ 尾火虎 绢本水墨 50×29cm 2022
三联屏巨作《银河观象》中,泰祥洲让水替代山成为山水画的主角。山石悬于太空,飞瀑从岩石峭壁流出,其神秘与威严的崇高感实现了对于山水的当代视觉重塑。如策展人丛涛所述,“石、水、空气流变不拘,人只有在这种混沌状态中意识到理性思辨与认知的局限,才能够真正觉悟超越现实与个体生命的伟大。”
▲ 银河观象一二三 200×119cm×3 绢本水墨 2022
“青铜礼器”系列自2016年开始持续至今,泰祥洲采用表现性的笔墨细节再现器物整体,同时放大尺幅增强视觉冲击力。在塑造器物“纪念碑性”的同时,重新唤起当代人对于上古精神的崇敬之心。
▲ 黄钟大吕-疏瀹而心 绢本水墨 28.5×41.5cm 2020
▲ 黄钟大吕-洗尽尘滓 绢本水墨 28.5×41.5cm 2020
▲ 黄钟大吕-渊渊乎其若海 绢本水墨 28.5×41.5cm 2020
展览空间的安排,也与作品一同构建着既回归古老精神又超越当下现实的理想。“文人赏石”绘画《俊骨》与槐轩四合院落中陈列的赏石相互呼应,移步换景之间产生时空交错的意味,把观者引向思考人生与宇宙的多重奥义。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26日,其间将在槐轩举办多场以“科学、艺术与考古”为主题的沙龙活动。邀请来自天文学、艺术、考古等不同领域专家及学者进行跨界探讨,从本次展览出发延展对于当代艺术的想象边界。
以下是策展人丛涛的文章《银河观象——山水的精神传统》。
丛涛 2022年于北大静园
在中国,山水从来不是单纯的客观物象,九州分野对应着四方星宿,山川形胜蕴含着道法玄机,山水连接着中国思想与哲学的传统。所以,山水画的意义不能等同于西方的风景画,它的根本在于其观念性,仅以审美和风格理解山水是无法真正理解其在中国人文传统中的意义的,更无法真正激发它的当代能量。
“山水象征着世界的起源——一半是物理的,另一半是精神的。”
——泰祥洲
他的山水画起步于北宋,最喜欢的画家是李成和范宽。从视觉的角度而言,北宋山水画以建立在格物基础上的写实风格著称,但回归传统的同时要面对当代焦虑,写实的同时要追求超越现实,泰祥洲既要有进传统的手段,还要有出传统的当代自觉。
作为视觉艺术,一切深邃的思考和创造的野心,都要以视觉传达为基础。泰祥洲有五年古画修复的经验,这门技艺要求心无旁骛地钻研每个时代作品的物质材料和具体技法。在这个过程中,泰祥洲格外关注宋代那些在生绢上完成的山水作品,并掌握了通过加工处理改变绢的局部生熟程度的技巧。在泰祥洲看来,这种技巧是宋代山水画营造画面空气感的关键,那些阴晴明晦的背景空间并非是因为流传久远而留下的自然痕迹,而是宋人对于空气的表达。以生绢的渗化无迹表现气的流动,然后通过局部胶矾的覆盖让绢变熟,进一步具体刻画山石的边缘和细节,通过这种方法,泰祥洲营造出由石、水和气构成的混沌宇宙。
那些将传世独幅北宋山水还原为三屏全景的作品表明泰祥洲具备极好的摹古能力,但如果他仅仅停留于此,那他的当代意义将大打折扣。他对银河宇宙的强烈兴趣,表明其绘画的核心逻辑不是图像与风格,而是历史与哲学,从这一点而言,泰祥洲建立在北宋基础上的复古风格,与欧洲十五世纪的文艺复兴、晚清康有为的金石复兴一样,都是通过对古老的精神传统的回归构建超越当下现实的理想。
宇宙对于当代人类而言具有科学和精神的双重意义,科学层面的宇宙由未知通往可知,而精神层面的宇宙则由可知通往不可知。泰祥洲的宇宙中没有人,这是文明尚未萌发或者未能触及的混沌状态,是所谓“非常道”的状态。石、水、空气流变不拘,人只有在这种混沌状态中意识到理性思辨与认知的局限,才能够真正觉悟超越现实与个体生命的伟大。这其实就是蔡元培说的“美育代宗教”,通过艺术的途径唤醒超越性精神。这种山水与道的紧密联系,恰恰也是北宋山水画震慑人心,令人顿觉肃穆的原因。在北宋山水的面前,艺术家收敛个人风格的冲动,以虔诚的姿态体察自然的变幻,以“澄怀”的方式“味象”,进而“涵道映物”。
泰祥洲银河系列作品的当代意义在于,他为一个当代人类的共同话题提供了一种根植于东方人文传统的角度,这种思考连接着古今时空、此地与彼岸,与锐意于解构的当代思维不同,以一种对古典的皈依和对超越精神的建构为深陷于物质和现实的当代人寻求出路。
泰祥洲
泰祥洲,1968 年生于银川。幼随胡公石学书,后问学于冯其庸门下,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是当代艺术领域颇有影响力的学者型艺术家,他的博士论文《仰观垂象》深受艺术史大家方闻教授的推重,并亲自作序鼓励,这本著作在海内外艺术史界的影响力近年来愈发显现。
他长期致力于重构中国早期山水的理想范式,对山水图像源起与演变的研究得到学界关注。他的绘画作品正是建立在他的艺术思想基础上完成的,泰祥洲早期作品学习宋元绘画传统,2013 年以后,他立足于自己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从宇宙学,天文学和绘画关系的角度,创作了《创世纪》系列、《天象》系列,和《黄钟大吕》系列作品,受到中西艺术史界的广泛关注。哈佛大学博物馆、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均有收藏泰祥洲的代表作品,他的作品和著作也常常被作为艺术史课程的探讨和研究题目。
2015 年,成立 140 年的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亚洲馆首次购藏在世艺术家的作品即为泰祥洲的《天象2014.1》,并收藏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馆藏绘画精品集》中。除此之外,他的作品还被收藏和展出于美国佛利尔博物馆、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尼尔森阿特金艺术博物馆、布鲁克林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杜克大学 Nasher 博物馆、美国西雅图艺术博物馆,中国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澳门民政总署美术馆、中华书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奥克拉荷马大学艺术博物馆等。
丛涛,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古代美术研究方向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青年艺术史学者,策展人,专栏作家。
在《美术》《美术观察》《故宫博物院院刊》《文艺研究》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曾在《北青报》开设专栏,编著《赵之谦考释并双钩〈刘熊碑〉全本》等著作。
曾策划“俊骨风流——詹建俊艺术文献展”、“南腔北调——李桦笔下的北平”、“无意于书——尹吉男、徐天进、西川作品展”、“大爱·大美——徐悲鸿与周令钊、戴泽艺术成就展”、“童心自在——桐溪小蝉的艺术世界”、“真诚于内 即现出美——戴泽作品展”、“质文代变——当代水墨的多元表达”、“性本丘山——丘挺作品展”、“荣宝斋与艺术家——庆荣宝斋350周年广州特展”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1974004697@qq.com。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凤凰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