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恰逢艺术西岸“西岸美术馆大道”发展十年节点,历经十年深耕发展,西岸美术馆大道汇聚近三十处文化载体。第四届国际艺术品交易周期间,西岸以“艺术西岸·全球艺场”为主题,齐聚博览会、拍卖会、美术馆、画廊、艺术品保税、商业品牌六大产业要素,成功构建“全要素”文化艺术产业生态圈,打造对话全球产业平台,吸引全球目光,逐步成为亚洲最具规模的艺术集聚区之一。
很多人都知道西岸在艺术行业的影响力,但其实艺术只是西岸产业链的先行者。逐渐立足艺术市场之后,其他产业也相继开始。
未来,上海西岸将继续遵循“规划引领、文化先导、生态优先、科创主导”的发展原则,以文化先导助力城区更新和产业导入,有序落地“一港一谷一城”,加快规划“一场一湾一心”,构建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现代金融互为支撑的产业生态,打造产城深度融合发展的“科创绣带”。此外,西岸也将进一步围绕艺术西岸、数智西岸、西岸服务、西岸伙伴,强化上海西岸品牌的整体塑造;通过五新载体(星美术馆、阿拉里奥画廊西岸新空间、西岸美高梅酒店、西岸穹顶艺术中心和西岸大剧院)亮相,美术馆大道北进南拓,不断延伸空间布局;充分发挥“艺术品保税”、“首发首秀首演首展”、“西岸生活”等平台优势,形成城区级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态势,以文化产业平台升级强化平台全球资源配置,不断迈向国际大都市的卓越水岸。
菲利普·考尔伯特,《气模龙虾泉》,2022,PVC涂层牛津布,1202 cm × 1266 cm × 1248 cm,图片由艺术家及藝術門共同提供AI PLAZA西岸凤巢作为上海西岸集团首个商业旗舰项目,取意于“艺术+智慧”(ART+INTELLIGENCE),连续3年和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合作,致力于成为西岸独具代表性的“艺术生活家”。作为链接艺术与智能的空间,公共艺术则是这里的王牌。
关于选择艺术品的标准,AI PLAZA西岸凤巢总经理兼首席艺术官汤雨橙对艺术商业讲到一定是大众的、可交互、易传播。通过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消费者彼此互相吸引,分享到更广泛的社会面。另外是符合商场的调性,能给项目带来“艺能力”的同时,也能和场内的租户发生商业联动,进一步拓宽公众对于艺术的理解。AI PLAZA整个项目设计的概念,叫做可移动的美术馆,所以在商场的公共空间会看到大量的艺术作品,还有一些互动装置。
林奥劼,《艺术乐园》,2022,iPad绘画、独版、布面微喷,301(H)*700cm© 林奥劼及香格纳画廊
汤雨橙还表示“AI PLAZA是上海西岸集团首个商业旗舰项目,承载着片区艺术与商业融合的使命,希望将美术馆的艺术作品,邀请到沿江空间、商业空间。”今年AI PLAZA冠名了西岸艺博会的xiàn chăng单元,呈现了6组中外艺术家近两年的新作。倪志琪,《Vacuum椅》,2022,不锈钢烤漆,633 cm × 200 cm © 倪志琪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AI PLAZA xiàn chăng单元本次展出英国艺术家菲利普·考尔伯特的装置《气模龙虾泉》、倪志琪的不锈钢烤漆公共艺术《Vacuum椅》;新媒体及跨学科作品则探索了艺术在不同语境下的可能性,包括韩国数字媒体艺术家团队a'strict的影像作品《海浪》、林奥劼的鼠标绘画《艺术乐园》、以及张周捷基于web 3.0语境下的实验项目《MeshRare》。
张周捷,《MeshRare 暗夜》,2022,镀锌碳钢、手工喷漆,尺寸可变 © EndlessForm在商场一层户外广场区域,展出了分号C“生成影像”的新媒体装置作品《螺旋》,呼应艺博会的主展馆,也呼应着西边的智塔和东边的艺岛,用公共艺术沟通两条产业链。
a'strict,《海浪》,2020,单频道视频装置,1分10秒,尺寸可变 © a'strict. All rights reserved.作为上海本地2018年成立的创作团队,分号C之前更多合作的是美术馆、剧场,与商场合作对他/她们来说是个崭新的尝试,而对于商场的公共艺术设置来讲,团队作业、智能展现、创意编程,也都是相对新鲜的尝试。
AI PLAZA西岸凤巢举办的“西岸博览会预热展”分号CAB:这次为什么选择将《螺旋》带到AI PLAZA,这件作品是为商业空间专门定制的吗?分号C:这件作品与过往的状态最大的区别点在于融入了人工智能算法于其中,其内核与传统的生成视觉有着不显于形的区别所在。与AI PLAZA之AI “art ”+ “intelligent”的名字构成也是相契合。同时出于在地性的考虑,首次在《螺旋》这个作品中增加了色彩。所以未必是定制,也或许是一种与外部环境的相交融而产生的变化。本身《螺旋》这件作品所代表的便是DNA,DNA也同样是因外界的环境不同不断在变化着。分号C,《螺旋》,2020,综合材料、投影仪,150 cm × 150 cm × 500 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AB:分号C作为创作团队,作品的完成大概一共有多少人参与?工作方式与传统的分工交付是否有所区别?能否以《螺旋》或者其他作品举例,谈谈工作方式与大致流程?分号C:每一件作品其背后都有着许多人的协助 ,因是以Creative Coding和交互作为核心进行创作的团队,所以传统的综合材料在我们的面前则成为了将现代化科技产物与计算机代码进行融合拼接的产物 。以螺旋为例,它是一件复杂的作品 ,在装置的结构构建起,便要经历草图至三维模拟图的构建,结构稳定性也须专业的结构工程师进行分析。再至电脑程序的编程至每一块屏幕与投影仪内容的布局呈现。《螺旋》AI PLAZA现场,2022AB:结合人工智能与实际搭建的大型公共艺术作品,最大的难点在哪里?分号C:最大的难点在于艺术与科技之间的边界与平衡。在过度理性的数学算法与计算机技术中寻找到合理的切入点进行内容的表达与呈现。将计算机技术转化为抽象语言进行作品的描述与作品的公共性,是我个人认为最大的难点,但同时也是令人兴奋的挑战点。《螺旋》AI PLAZA现场,2022分号C:螺旋的最初设想是通过十几台投影仪作为装置的一部分,进而螺旋向上进而进行内容投影于地面的呈现。而此次的螺旋则也第一次将投影仪与LED屏幕进行了综合使用,这也是在过往少有的作品状态。只要呈现出我们自己过往没见过的作品 ,对我们来说便是达到了“设想”。分号C ,《上香》 ,人工智能生成影像,4’43’’ ,2022AB:科技方向的艺术创作,在人文性的保持上有没有矛盾?
分号C:科技的进步便是带给人文性创作更好的工具进行作品的提升与打破过往的不可能性。艺术的进步也伴随着光学的研究而产生了不同作品。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的技术如电影,再至如今的互联网与人工智能,艺术与科技技术总在相辅相成的状态下互相拖拽着向前,而同时技术仍是创作手段与工具,并不与人文性构成矛盾。分号C ,《上香》 ,人工智能生成影像,4’43’’ ,2022AB:作为参展方,这次西岸艺博会比较全面的展示了公共艺术,您有没有在其他作品当中受到启发?以及从您与受众的联络看,目前人工智能方向的公共艺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分号C:在观看作品的过程中,不同的作品代表了不同艺术家的精神与思考,在观看的过程中,似乎也是一种对话,通过观看,再至思考。启发未必于当下而产生 ,或许在未来的某天会聆听到当时所产生的感悟。对于人工智能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依旧取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与人工智能技术所产生的可能性之深挖。在此次西岸艺博会的“Dream Video”单元我们做了一件“反”人工智能艺术的人工智能视觉作品。它的作品内容、文案、视觉画面、剪辑,都全权交与了人工智能进行自动化输出 ,仅有少部分的人工干预。运用最极致的人工智能技术,甚至于所有能想象到的人工智能视觉化技术都出现在了这件作品之中。而如此做的目的点在于暴露出目前“人工智能”作品缺少“人”的感觉。在我们团队的观点看来艺术不在于技术的高低,更在于思想的碰撞与反思 。分号C ,《上香》 ,人工智能生成影像,4’43’’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