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传世真迹!苏轼大展川博开幕!
-
原创 2022-11-30
汇聚传世真迹
《潇湘竹石图》
《阳羡帖》
《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
苏轼主题文物274件
其中一级文物达39件
![](https://img.d-arts.cn/grab_img/f537f186532b1f503d3e04b5229820c01669789284.jpeg)
11月29日
高山仰止 回望东坡
苏轼主题文物特展
四川博物院展出
此次特展
是川博举办展线最长
展厅面积最大
沉浸式体验场景
最丰富的大型专题展览
![](https://img.d-arts.cn/grab_img/73f406640f30942939e385e4867efe7b1669789285.jpeg)
展览文物品类十分丰富
高人气文物有
宋徽宗《腊梅双禽图》
宋“诵馀”七弦琴
陶瓷器含汝窑、龙泉窑、钧窑、
磁州窑、建窑的精品
![](https://img.d-arts.cn/grab_img/807b418affbee6155ccef9336a0786d91669789285.jpeg)
![](https://img.d-arts.cn/grab_img/51e1471ab690fa09c6daa87359deaad91669789285.jpeg)
以及历代名家
董其昌、仇英、文徵明、
郑燮、张大千等
与苏轼主题相关的
传世珍品重磅亮相
![](https://img.d-arts.cn/grab_img/be0680d7f0c9105487a709d11802b4a61669789285.jpeg)
此外,展览特设
宋代文人雅事大型场景
沉浸式展览话剧
东坡文化体验
东坡文创集市
让您沉浸式体验苏轼生活的风雅宋代
![](https://img.d-arts.cn/grab_img/51ad05a06b90f4b2b92d4537d3d050b51669789286.jpeg)
![](https://img.d-arts.cn/grab_img/b782ae992517abfa830d9131c85e66f61669789286.jpeg)
《潇湘竹石图》展现湖南省零陵县西潇、湘二水合流处,遥接洞庭巨浸的苍茫景色。整幅画作以潇湘二水的交汇点为中心,远山烟水,风雨瘦竹,近水与云水、蹲石与远山、筱竹与烟树产生强烈对比,让人在窄窄画幅内如阅千里江山。
![](https://img.d-arts.cn/grab_img/1dd487e4b6b3c66034f2c142cf79026f1669789287.jpeg)
《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
吉林省博物院藏
![](https://img.d-arts.cn/grab_img/3070b4106e8d529dcc53718f83a8ffde1669789287.jpeg)
![](https://img.d-arts.cn/grab_img/6731e61788403ccd324fba3be0ff52e81669789288.jpeg)
《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二赋为苏轼撰并书。此二赋及後记,为所见东坡名下传世墨迹中字数最多的一件作品。前后共书写七十七行,总计六百八十四个字。
![](https://img.d-arts.cn/grab_img/d289ac3ff3bfa5aa89cc32efc6e8bef01669789293.png)
张大千 东坡笠履图轴 四川博物院藏
苏东坡诗词开豪放一派,题材广阔,风格变幻,文气并重,自成一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除诗词文赋外,苏东坡对书画也很擅长,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王安石评价苏轼“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林语堂评价“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
千年以后的这场苏轼大展,通过一批重量级的作品,还原了这个传说中的苏轼,让我们在当下,依然可以和苏轼咫尺相对。“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此次展览汇集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旅顺博物馆、中国江南水乡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三苏祠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39家文博单位珍藏的苏轼主题相关文物274件,其中一级文物达39件,不乏重磅文物,如卷。
主题文物特展以“东坡真迹”及其相关文物为核心展品,分为序、“一门三杰孕于蜀”“跌宕起伏的一生”“千年一遇的全才”“人间有味是清欢”尾声“东坡颂”六个版块,展示了苏轼在治国理政、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及其精神品质。
![](https://img.d-arts.cn/grab_img/aaa87f931ebdca2542af4c25b4a204141669789294.jpeg)
以宋时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繁荣的时代为背景,以苏轼的人生经历和杰出成就为叙事主线,通过文物展陈,以及图文版面、情境设计、多媒体投影等辅助展示手段,还原苏轼高尚、博学、雅志、乐观、豁达、为民的人物形象,反映穆穆家风对苏轼成长成才的影响,以及苏轼意气风发志四方、面对挫折“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人生和伟大成就。
宋芙蓉花金盏 四川博物院藏
![](https://img.d-arts.cn/grab_img/87b9504586d3c9b742eec14da5f36b451669789294.jpeg)
![](https://img.d-arts.cn/grab_img/f41f5825000c493994f72ccce04433c91669789294.jpeg)
展览各单元把世代传诵的苏轼经典名句、名篇,以及后世对他的评价点缀其中。源自清明上河图、竹苑品古图等创意设计的宋时意境,用以烘托主题文物,从而使东坡其人、其事、其作在与其物、其时、其景相互映衬中得到形象地阐释。
![](https://img.d-arts.cn/grab_img/b29b77f9ffd13fa18dc562a1caf88dd91669789294.jpeg)
此次主题展包含了“苏轼主题文物特展”和“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两个篇章。
“主题文物展”反映出穆穆家风对苏轼成长成才的影响,以及苏轼意气风发志四方、面对挫折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人生和伟大成就。
![](https://img.d-arts.cn/grab_img/eb499308bf32782cd4b1805ef25df52d1669789294.png)
“当代名家书画展”,主要展出了来自全国各省市重要代表性书画家的笔墨风格各异、形式语言多样的80件当代书画作品,通过“烟雨任平生”“意造本无法”“明月清风我”三个单元,分别阐释了东坡文化所蕴含的旷达超逸的人生境界、自然尚意的审美理想、高洁傲岸的文人风骨,全方位勾勒出东坡精神的文化线索。
![](https://img.d-arts.cn/grab_img/70cb2a171b53f0ac8049e74fcd563df51669789295.jpeg)
正如川博副院长谢丹说:“此次在浣花溪畔的四川博物院举办苏轼主题展,正应了苏轼在《河满子·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中'莫负花溪纵赏'的期盼,也是一种当代对苏轼七夕'情书'的回信。”
![](https://img.d-arts.cn/grab_img/9f73475776f6658166a2b7eb4bea7e231669789295.jpeg)
高山仰止 回望东坡——苏轼主题文物特展
展览地点:四川博物院(一楼一、二、三展厅)
高山仰止 回望东坡——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
展览地点:四川博物院(三楼)
展览时间:2022年11月29日-2023年3月5日
四川人爱苏轼
他是四川乃至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杭州人爱苏轼
他修建的苏堤至今仍是西湖十景之一
黄州人爱苏轼
“东坡先生”来自黄州期间
儋州人爱苏轼
只因“我本詹耳氏,寄生西蜀州”
他还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
我们都爱苏轼
从小“阅读并全文背诵”他的诗词
领略他的文人风骨
被他淡泊乐观的性格感染
关于苏东坡多面人生
都可以在“高山仰止 回望东坡”里找到
![](https://img.d-arts.cn/grab_img/f48b3e472ac13a770d4d5e3b92f990491669789295.jpeg)
-END-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文博圈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