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1

分享

生存有道——浅析廊坊博物馆社教活动新思维

原创 2022-11-29



据最新统计,2021年全国已备案博物馆6183家,举办展览3.6万个,教育活动32.3万场。虽受疫情影响,观众仍达7.79亿人次,充分体现了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重要地位。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让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不断增值。

+

+

从量多到质优的转变

展览是博物馆带给观众的文化产品和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以及社会精神文化的助推器,是未成年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目标导向。不断增量的展览吸引了更多的社会关注,从量到质的转变是博物馆文化产品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在,许多博物馆的社教活动逐渐多元化、系统化,有时代气息,有新的创新与发展。比如唐山博物馆“影动唐博——唐山皮影沉浸式社教活动”把展览与活动有机结合,让展览不乏味、让活动不单调,既可单独依托展览做活动,也可依托活动讲展览,让文化产品有特色也更有质量。广州博物馆的《决战观音山》实景剧本杀活动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它为中青年人群打造了社交平台,自身空间利用让活动时代标志明显,沉浸式游戏体验像是走进真人秀的录制现场,角色扮演让体力与智力有机结合,使活动更有看点。总之,在博物馆社会教育不断增值的今天,质量往往比数量更重要。

+

+

社会调研数据分享

为了解观众对中小博物馆的认知与建议,2019年暑期,廊坊博物馆根据本馆特点,以多选择、封闭式答案的题目做了次社会调研,包括个人信息、参观博物馆展览情况、参与博物馆活动情况、对博物馆文创产品意见和建议等方面。调查对象为随机选取的入馆观众、周边社区居民及共建单位员工等,兼有面向观众的访问调查,被调查者包括家庭观众、零散观众、团体参观者等。此次共发放并回收问卷560份,有效问卷为548份,有效率为97.8%。

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接受问卷调查的人群中男性占比76.36%,女性占比23.64%。以18-30岁的观众比例最高,为55.43%,其次是31-45岁的观众,占比25.19%,中青年占比高达80.62%,是参观博物馆的主体。18岁以下占比为16.28%,46岁以上仅为3.1%。未成年人比重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正逢暑期,许多家庭安排家庭游或参加游学等活动,学生团队数量减少;二是廊坊博物馆是综合馆,本地居民占多数,不同于一些旅游城市中的科技馆、体验馆,寒暑假为学生群体参观高峰期;三是带儿童参观的家庭单位数量较多,往往由家长填写问卷,导致接受调研的儿童占比较低。从文化程度来看,高中及以上学历者占77.52%,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观众占比达到了55.23%。高学历人群更乐于选择博物馆作为自己休闲娱乐和增长知识的场所。


调研对象年龄分布表


调研对象参观展览情况

在所有的参观目的中,有48.2%是充实知识,29.51%是参观展览,12.46%是休闲娱乐,9.84%是参加活动。而2010年的问卷调查中,休闲娱乐占比最高,达26%,充实知识仅21%。数据的变化说明如今很多观众把博物馆当成学习的第二课堂,但参加活动者的占比较低,这提醒博物馆在丰富活动内容的同时需加大宣传力度。

关于导览方式,50.97%的调研对象更习惯讲解员讲解,18.83%倾向于使用电子语音导览器,14.29%选择扫描文物二维码收听讲解,13.96%仍然推崇传统的参观指南自行游览,仅有1.95%不需要任何讲解。可以看出,讲解员讲解仍然是观众最为依赖的讲解方式,同时,语音导览设备及微信二维码逐步成为观展聆听的重要方式。

有79.84%的观众认为每一个临时展览都需要有相应的文创产品配合推出,以便作为参观纪念品带回家。当新展引进时,观众觉得现场演示(37.29%)、手工体验(31.92%)和知识讲座(26.55%)可以使整个展览丰满起来,有助于了解展览。

观众参与博物馆活动情况

对参与社教活动,67.83%的观众表示从没参与过,22.09%的参与过1-2次,仅3.49%的参与了5次以上,一半以上的没有参与过,除了观众认为抽不出时间占了最大比重48.16%以外,交通不便占18.06%,宣传力度不够占15.73%,活动缺乏吸引力占13.38%,排除观众自身原因,博物馆需要丰富展览活动内容,提高影响力,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有49.7%的观众希望通过活动让他们进一步了解相关展览或文化,出于亲子互动或对活动内容感兴趣的观众占比为17.66%和16.47%,由此可见,活动的内容、形式很重要,是否和展览结合,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直接决定观众是否有参加的意愿。

观众对文创产品的看法

从数据看,56.3%的观众从没有买过文创产品,40.16%偶尔买过,仅有3.54%曾多次购买。而46.51%的观众喜欢文创产品,40.7%的观众觉得一般。

为什么有将近一半观众喜欢文创产品,却没有经常购买呢?调查显示,一般购买者73.26%为了收藏纪念,14.73为赠送朋友。首选物品是装饰摆件,占30.85%,艺术收藏类24.04%,图书出版物14.04%,服装配饰10.43%,生活用品9.15%,办公文具4.47%,特色食品4.47%,玩具1.91%等。看重文创产品收藏的占35.4%,注重创意性及实用性分别占28.28%和17.24%。目前,各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种类繁多,必然会有一些欠缺之处,价格太贵、创意不够、实用性不足是观众认为主要的三个方面,分别占30.58%、26.12%和14.78%。

可以说,大部分观众接受并喜欢博物馆文创产品,并希望区别于一般的产品,作为收藏纪念的同时注重创意性和实用性。

观众的其他建议

问卷最后设置了对馆内展览、宣传活动和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文创产品三道主观题。观众建议主要集中到以下方面。一是引进诸如贴近生活、本地历史文化、民俗、红色专题、摄影、文创以及瓷器等展览;二是展览设立互动区,让观众参与其中;三是增加展厅讲解员讲解;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多种渠道及形式从现代青少年喜欢的角度宣传,尤其增加学校、社区的宣传力度,与高校合作交流等。

从调查看,好展览是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的前提,丰富的活动是留住观众的后续手段,打开新的思维模式,让展览与活动的有机结合,打开观众的求知欲、探知欲,让博物馆里的社教活动成为观众生活必需品,才是博物馆生存之道。

+

+

社教活动“生存有道”

近两年,廊坊博物馆根据馆内实际与社会调研,重新对馆内社教活动进行梳理,整合推出三大主题:一是“我们的节日”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比如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举办的主题活动;二是重要节点组织的专题活动,如博物馆日、暑期夏令营专题活动;三是“探秘廊博”主题活动。

“探秘廊博”主题活动

“探秘廊博”主题活动是廊坊博物馆2016年暑期夏令营中的一个主题游戏。2021年,重新将其整合,推出“探秘廊博新航线 开启盲盒之旅”新主题。旨在发挥宣传教育职能,普及文化知识,提升公众参与度和活动的趣味性。2022年,活动再次起航,将“探秘廊博”活动与临时展览结合,增加了与临展相关内容的占比,使临展得到更好的解读。

“探秘廊博”主题活动特点

一是活动贯穿全年。观众每周参与活动可得到一枚印章,一年为一个周期,在每个活动周期的第一个月份,首次连续两周集齐印章可获得文创纪念品;每月集齐全部印章能获得文创奖品;本年度集齐全部印章可获得文创大奖。奖品发放采用盲盒抽号形式,增加了神秘感与趣味性,形成了固定的参与者,吸引了更多人走进博物馆。

二是与临时展览串联。除基本陈列,每年举办的临时展览,不一定都有讲解或者活动,为增加展览的互动性,变相解读每个展览,就把一些临展与“探秘廊博”结合,活动中有答题、连线、猜谜、拼图等,活动内容与展览内容有关,只有详细看展览才能找出相应答案。通过活动扩大展览的深度和广度,发挥文化传播力度。

三是与其他活动并联。如果年度第一周未能参与活动,错过集齐全部印章的机会,则不定期设置印章补签期。在活动周期,只要参加馆内“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即可获得印章补签机会,因此,“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每期参与人数爆满,增加了观众的参与度,体现出活动初心。

四是与文创产品有机结合。文创产品在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文创产品的功效就是让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以奖品的形式让观众获得,既发挥功效又增加活动的含金量。“周周有活动、月月领奖品、年终有大奖”的宣传口号,成为吸引观众参与的有力推手。

社会实效

目前活动参与人数近4000人次,累计发放奖项722个。参与者90%以上为未成年人,活动的开展是廊坊博物馆对青少年教育形式的一次成功尝试。活动不但丰富了博物馆社教活动内容,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要,还极大增强了观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同时也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社教活动的系统整合,让廊博社教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也为社教活动打开了新思路。

刊于《中国文物报》11月22日7版


 编辑:翟如月

 复审:卢   阳

 审核:崔   波


载投稿联系wwbbowuguan@163.com
010-84078838转8081 8030 8031


本号刊载的作品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中国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廊坊博物馆 浅析

13450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