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荣誉时刻丨我校师生成果荣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2021-2022年度“学会奖”、“学院奖”多项荣誉

2022-11-26


在全党全国人民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中,11月19日至20日,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二十二届年会暨第十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南京两地同时盛大开幕,来自全国400余所高校的数千名学者相聚云端,围绕“中国影视学科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新路径与新模式”的主题,并就如何并就如何“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以及执行落实《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

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田进,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副司长(主持工作)李忠志,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教授,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教授,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学部长丁亚平研究员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



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发表主题演讲

在主题论坛环节,围绕“中国影视学科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新路径与新模式”的主题,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戏剧影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胡智锋教授,做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中国电影发展新空间”的主题演讲,指出要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今后一个历史时期中国电影事业产业发展的根本方法。首先,要开辟新道路,始终坚守中国特色,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模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战略;其次,要树立新理念,传递共同价值,分享共同经验,呈现共同情感;第三,要书写新形象,奋力书写伟人形象,用心书写英雄形象,用情书写新人形象;第四,要构建新话语,在创新技术话语、艺术话语、文化话语、学术话语体系的同时,不断做大做强传播渠道、平台,提升话语传播力。


研究生院院长王海洲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我校研究生院院长,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戏剧戏曲与广播影视分委会召集人,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王海洲教授做了题为“艺术专业博士学位建设的挑战与思考”的发言。他指出当前艺术专业博士学位建设面临着若干挑战:满足国家急需,满足事业产业急需,满足艺术教育急需,解决艺术教育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满足国际认同之需;未来努力的方向在于:力争艺术专业博士学位建设有一个合适的起点,力争处理好艺术实践需求和高等教育的关系,力争确认一套合适的考试考核标准,力争在兼容现有人才培养方式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探索。


学校特聘教授丁亚平研究员致辞

我校特聘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学部长丁亚平研究员在题为“中国自主影视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与途径”的发言中指出,数十年来中国影视学科的发展,在西方知识体系下是否存在水土不服的症状,如何调整和改变是讨论自主的目的所在。自主逻辑体现在新时代语境下影视学科知识体系的调适。影视本身的知识生产、知识的变化也体现了自主逻辑的深层要求。传统影视学科知识体系显然已无法满足影视知识生产中的新内容,提示了影视学科知识体系的更新。我们需要一种内在视野,从内在驱动论的维度来探索中国影视学科知识体系的自主性,还需要三种外在参照,一是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二是科技对影视的赋能、媒介对影视的影响,三是自我与他者的关系。

主题论坛上,还有来自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周宪先生,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周星教授,先后围绕论坛主旨做了精彩的学术演讲。主题论坛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陈旭光教授主持。

11月19日晚,在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十五届“学会奖”、第十二届“学院奖”颁奖仪式上,我校师生取得丰硕成果,收获多项荣誉和奖项。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2021-2022年度学术成果推优活动暨第十五届“学会奖”我校师生获奖情况如下:


著作

▪吴琼著作《后危机时代美国喜剧电影类型研究》荣获“学会奖”著作组一等奖;

▪张旭著作《电影市场扩散的原理与实证》荣获“学会奖”著作组三等奖;


教材

▪吴曼芳主编的《影院经营管理概论》荣获“学会奖”教材组一等奖;

▪杨宣华的专著《中国电影音乐发展史》荣获“学会奖”教材组二等奖;


论文

▪王海洲、袁雅瑄的论文《中国文化精神与中国电影的价值表达》荣获“学会奖”论文组一等奖;

▪谢辛的论文《真实、不确定与相干性:始于现代主义艺术的量子思考》荣获“学会奖”论文组二等奖;

▪康宁的论文《嘉禾影业公司初创期功夫片的女性变奏》荣获“学会奖”论文组二等奖;

▪张锐、张美伦的论文《体验、共创、融合:后疫情时期中国电影放映服务生态构建逻辑》荣获“学会奖”论文组三等奖;

▪刘洋的论文《文学与影像的感觉共同体:以张爱玲为方法》荣获“学会奖”论文组三等奖;


调研报告

▪李彬主编的《“文化北京”与博物馆影像公共教育》荣获“学会奖”调研报告组二等奖;

▪王珏主编的《2020年度中国电影声音艺术分析》荣获“学会奖”调研报告组三等奖;


评论

▪许航的论文《温情与反思:2021年女性导演电影创作观察》荣获“学会奖”评论组二等奖;

▪王秋硕的论文《表征辨析与价值反思:播音主持艺术新现象透视》荣获“学会奖”评论组三等奖;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2021-2022年度影视作品推优活动暨第十二届“学院奖”我校师生获奖情况如下:

教师组

剧情作品单元

▪青年电影制片厂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创作的作品《花渡好时光》荣获“学院奖”教师组剧情作品单元一等奖;


声音作品单元

▪黄鹏创作的《生活的歌唱》荣获“学院奖”教师组声音作品单元二等奖;

▪龙筱竹创作的《龙门相》荣获“学院奖”教师组声音作品单元二等奖;

学生组

剧情作品单元

▪许彬、宋雅静、多衡、岳耀华、刘宗盛、王雅雪、彭腾淋、巴特、袁子安、黄顺安、王雄、程磊、张航、刘夏共同创作的《繁星之下》荣获了“学院奖”学生组剧情作品单元一等奖;

▪罗矩尧、陈嘉熙、吴润、陈卓、黎忠、王曼卿共同创作的《少年巴菲特》荣获了“学院奖”学生组剧情作品单元二等奖;

▪王祎、杨瑞宜、涂瑞麟、范克明、徐楠、何晋禹共同创作的《挂失》荣获了“学院奖”学生组剧情作品单元三等奖;


纪录作品单元

▪郭劲锋、韩海波、石运来、王克强、李昂、张健、龙华共同创作的《公元1953》荣获了“学院奖”学生组纪录作品单元二等奖;


动画、数字媒体作品单元

▪薛婷玉、陈诺妮、李嘉禾、夏颢炎共同创作的《贵客》荣获了“学院奖”学生组动画、数字媒体作品单元一等奖;

▪沈千越、杨孝海共同创作的《看海》荣获了“学院奖”学生组动画、数字媒体作品单元三等奖;

▪黄安康、王凯城、杨孝海共同创作的《长河》荣获了“学院奖”学生组动画、数字媒体作品单元三等奖;


短视频单元

▪郭风涛创作的《蓝色二号》荣获了“学院奖”学生组短视频单元一等奖;

▪李明奕、邵笛珊、翟晨浩共同创作的《HITZE》荣获了“学院奖”学生组短视频单元二等奖;

▪范益建创作的《Kin系列之迷途》荣获了“学院奖”学生组短视频单元三等奖;


声音作品单元

▪戴旺廷、宋雨泽、王安然共同创作的《灼人夏日》荣获了“学院奖”学生组声音作品单元一等奖;

▪郭薇、张婷共同创作的《中年一课》荣获了“学院奖”学生组声音作品单元二等奖;

▪宋雨泽、王安然、彭子萱共同创作的《透明动物园》荣获了“学院奖”学生组声音作品单元三等奖。

2023年恰逢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成立40周年。40年前,北京电影学院就是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成立时的发起单位,40年后,学会将重回起点,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暨学会成立40周年的相关庆祝活动将在我校举办,期待届时与来自全国高校的影视专家学者在北京电影学院相聚相会。

撰稿: 胡雨晨/谢晋宇

审核:WHZ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北京电影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学会奖 荣誉

20950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