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陈柏豪:用绘画记录“人性”,“在别处”寻找归途

原创 2022-11-25



接 受采访时,艺术家陈柏豪正在自己暌违十年再次回到故土的旅行中,他的最新个人展览“在别处”,此时正在北京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进行着。从2014年至今的近30件绘画在展厅中铺陈,柠檬、猫、鸟类、小笼包、麻将等许多指向现实意象的符号,穿插在室内外的不同场景中,与画册、报纸(《金融时报》《纽约时报》)、杂志、小说(《春光乍泄》《孽子》)等透露出的文字线索,烘托着画面中人物的背景,令人不由得猜测那些颇似印象中“华侨”的形象,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他们与我们又有怎样的关联?

“陈柏豪:在别处”展览现场,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2022.10.29-12.04。图片:由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提供

面对着台北101大楼,陈柏豪将自己独特的经历,及与艺术的不解之缘娓娓道来。这个儿时在台湾高雄长大的艺术家自小受到阅读障碍症的困扰,在他看来,这个以文字记录为主的世界承载着太多的历史,他期待从中吸收更多知识,却只得借助绘画和影像去理解书本中的意境。
“尽管带来很多麻烦,但它也是一种祝福,”在较为保守的填充式教育为主的环境中,1982年出生的陈柏豪的思想并未被之束缚,直至2007年左右,电子书的出现带来了新的阅读方式,更多的世界就此打开。因此在他的许多采访中,会提到文学带来的影响,伊丽莎白·吉尔伯特(Elizabeth Gilbert)的《万物的签名》(The Signature of All Things)、谭恩美(Amy Tan)的《惊奇谷》(The Valley of Amazement)等,寻找人生线索、直面内心世界的作品总会引起他的共鸣。

“陈柏豪:在别处”展览现场,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2022.10.29-12.04。图片:由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提供

01

在迁徙中找寻归属

“甜酸鸡”般的符号入口


“我有点像个游牧民族”——陈柏豪这样描述自己辗转的人生经历,2001年他就读于匹兹堡州立大学艺术系,2006年毕业于犹他州大学艺术系。曾移居于美国犹他州,现生活工作于荷兰鹿特丹。在泰国曼谷、美国纽约、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地均举办过个展。
《早晨咖啡》(2021)是这场展览中最先面对观众的作品,一个蓝衣的年轻人站在背对观众的长辈面前,树木、院落与躺椅让人难以辨别此时身处的国度,桌上的英文版《金融时报》与竖立的麻将暗示着文化上的错位,静止的冒着热气的咖啡与行将溢出的饮料在角落中暗暗角力,让看似平静的场景增添一丝焦灼。

“陈柏豪:在别处”展览现场,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2022.10.29-12.04。图片:由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提供

“我想要提醒观看的人,可以去注意到这些物件,注意到在这个氛围中可能正在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也想要让别人知道,每一件事情都是在同一个时空中同时发生的”。颇具超现实主义和戏剧冲突的安排,在《给父母的一封信》《午夜梦》中延续着,他的画面带有上个世纪招贴画的风格,颇为符合《喜宴》《饮食男女》等电影中打造的海外华人形象,珍珠奶茶、小笼包等食物,连同植物、盆景让整个系列非常成体系。

陈柏豪,《给父母的一封信》(A letter to my parents),布面油画,170x140cm,2022。图片:致谢艺术家及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陈柏豪,《午夜梦》(Midnight dream),布面油画,189x140cm x2,2022图片:致谢艺术家及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18岁时就迁居美国的陈柏豪将那些符号化的意象视为一种“甜酸鸡”,也并不避讳其中的“刻板印象”。“当我们在美国时,会一直寻找故乡的感受,去吃中国餐厅、台湾餐厅,就源于我们没有办法回到自己的家,只能借助食物创造属于以前的回忆。就像甜酸鸡是被创造出来的属于西方华人的食物,建立在故土基础上的异国风味。在我的作品中,食物也是一个进入的入口。”

02

在艺术中建立新的思考模式

让情感高于理性


16岁(1998年)时,陈柏豪就读于高雄市立美术馆旁的一所艺术学校,以从法国留学回来的潘大谦为代表的众多年轻老师,帮助陈柏豪重新建立了不一样的思考模式和对艺术的理解。上个世纪90年代,全球当代艺术发展得格外迅猛,那些来自纽约、西班牙、法国的留学生接触到最为前沿的思想,也将得以帮助学生建立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带来。

“陈柏豪:在别处”展览现场,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2022.10.29-12.04。图片:由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提供

“他们会说今天我们不要上课,我希望你们全部人能安静地到教室外面,不讲话,从学校倒着走到美术馆。他们其实是希望我们去感受倒着走的感觉。”陈柏豪回忆道,也是在那个时期,他频繁到美术馆中看到成熟艺术家的作品,比如巴尔蒂斯(Balthus)、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马克·曼德斯(Mark Manders)、尼奥·劳赫(Neo Rauch)、乔治·塞林(Giorgio Celin)、莫娜·布罗莎(Mona Broschar)、纳沃特·米勒(Navot Miller)、多米尼克·冯(Dominique Fung)、凯尔·邓恩(Kyle Dunn)等。一些名字在《对她说》《玫瑰少年》等作品中直观出现,也有一些色彩、风格被陈柏豪很自然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陈柏豪,《对她说》(Talk to her),布面油画,140x140cm,2022图片:致谢艺术家及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陈柏豪,《玫瑰少年》(Womxnly),布面油画,140x140cm,2022图片:致谢艺术家及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在近年的创作中,陈柏豪的画面相较于早年处理得更为平滑、干净,《在我们的王国》一作中,女性形象独自坐在野餐布上,与周围自然环境中的多维男性仿佛处于不同的时空,除场景来自于白先勇的《孽子》外,整体色调更令人想到卢梭绘画中的自然主义风格,“他的思想中心就是情感高于理性,这也是我所重视的,作品是体现我对文字中爱恨情仇的关系的理解。”艺术家说。

陈柏豪,《在我们的王国》(In our kingdom),布面油画,190x140cm x2,2022图片:致谢艺术家及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03

离不开的家庭与信仰

记录中的自我认同


身在一个信奉摩门教的亚洲家庭环境中长大,陈柏豪的经历显得并不寻常,他自认为是一个酷儿艺术家,在保守的环境中,遮掩自我,怎样去面对自我是漫长的,家庭与自身的关系也就成为其画面中常常出现的主题。

“陈柏豪:在别处”展览现场,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2022.10.29-12.04。图片:由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提供

创作于2008年《12点03 无法忍受》与《循环》在展览现场相对而置,光线仿佛由画面下部向上打出,衬托得人物表情枯槁、麻木,《循环》中黑色背景衬托着三个人物,金色光圈在中央,甚至令人想到拜占庭时期的宗教画中常见的“三位一体”形式。“那是我在纽约的第一个个展时呈现的作品”陈柏豪介绍道,白衬衫和领带是摩门教传教士的基本服饰。自小便意识到自我身份的他,怀着秘密和羞耻感,试图认真地上课、学习,在社群中获取普遍意义上的认同,同时内心的挣扎又与之相悖,这种恐慌与割裂均呈现在画面中。

陈柏豪,《12点03 无法忍受》(12-03 Unbearable),布面油画,121x91cm,2008图片:致谢艺术家及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陈柏豪,《循环》(Running in circles),布面油画,182x122cm,2008图片:致谢艺术家及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宗教更似社会与人类共同建立的合约,‘三位一体’的形象在我的再创作中,让我重新思考自己与社会、与人生文化的合约,这件事是存在的,作品就代表了我给自己重新设定一个新的方向。”陈柏豪说中国的南方普遍存在着浓厚的宗教信仰,从福建、台湾再到泰国,他喜欢去看各地的寺庙,发现造像中的趣味,从中感受华裔对自己文化寻根的梦与回忆,他甚至会将佛像的眉眼描绘方式移植到对人物的塑造中。
道教中的“兔儿神”作为后世眼中,同志的姻缘神,也引起了陈柏豪的兴趣,《在我们的王国》《不惑之年》等作品中均出现了相应的元素。他并不将自我认同之路视为一种压抑,而更像是“秘密”。在现实中,同志的境遇随着时代变化也迎来了不同的变迁,陈柏豪见证着不同世代人们的遭遇,也将自己的创作视为一种记录:“就像白先勇先生所讲的,我们的国度里面,小小的经验。它其实是一个人性的故事,是个体在一群人在如何寻找生存平衡的记录。”

陈柏豪,《不惑之年》(Age of No-doubt (40s)),布面油画,100x120cm,2022图片:致谢艺术家及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陈柏豪觉得自己的绘画犹如与画面跳舞,在不断地妥协与控制中趋于熟练和完美。学术主持汪民安则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了复杂的时间叠加,也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同框间看到悖论:既是对家的眷恋也是对家的偏离;既是对过去的眷恋也是对现在的描摹——而现在的描摹还带有明显的未来迹象,也可以说,这里还有对未来的反应。


文丨孟宪晖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artnet资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陈柏豪 绘画

26080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