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王继臣:歌剧艺术声音的空间表现方式

原创 2022-11-10

编者按

2022年9月27日,由北京戏剧家协会主办,北京舞台美术学会,天津市舞台美术学会,河北省舞台美术学会协办的“京津冀中青年舞台美术专业人才培训”在京正式开班,此次培训旨在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为适应新时代舞台艺术审美需求,满足行发展和从业人员成长提高需求,建设一支德艺双馨的优秀文艺队伍,凝集文艺的先进力量。本次培训班授课讲师不仅有舞美领域顶尖专家,还将邀请戏剧编剧、知名导演、制作人等,分享他们的创作成果与创作理念,以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今天,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微信公众平台与大家分享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剧团的国家一级舞美音响设计师王继臣的这次授课内容《歌剧艺术声音的空间表现方式》。



大家好,欢迎各位京津冀舞美同仁,这个培训非常有意义,让舞美的很多同行,舞美设计、灯光、音响、化、服、道、效、视频多媒体以及很多与舞台美术工作有关的实际操作和理论方面的从业人员都参与到行业的交流中来。我是为歌剧艺术表演创作的音响工作人员,所以我把多年从事音响和歌剧在声音方面的应用与体会分享给大家。


我的演讲主题是《歌剧艺术声音的空间表现方式》。声音艺术是戏剧表演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舞台上除了有视觉效果,还有听觉效果,而负责展现的就是音响专业。音响专业从系统来讲,又有音响设计、音响操作、音效制作、音乐编辑等,它与声学理论、现代科技的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是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行业。


歌剧与话剧、中国戏曲都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我们在研究它们时,就要按照艺术发展的规律和艺术特点来进行。比如,现在很多使用地方戏剧的乐队也已经进入到了交响乐队化的演奏方式阶段,不再是以前传统剧目民族乐器配置的音乐形式,当代地方戏曲院团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不仅规模有所扩大,也在乐队的配器中加入了西洋乐器、电声乐器的应用,丰富了剧目的感染力,使声音艺术得到了重大的变革和发展。今天我就从这个方面,通过歌剧声音的体现和表达来和大家谈一谈歌剧艺术的声音空间处理方式。


歌剧的表现形式


歌剧从演唱来讲,有独唱、二重唱、多重唱、合唱,还有咏叹调、宣叙调、花腔、和声、多声部的混声合唱,音色非常丰富。中国把歌剧从欧洲移植过来以后,发展成为了独特的民族歌剧,除了采用民族歌剧的演唱方法之外,还采用很多美声方法,器乐伴奏也非常丰富,既有西洋乐器也有民族乐器,尤其民族乐器在大型歌剧当中使用尤为丰富全面。就当下很多剧目来讲,除了交响乐队作为铺垫,它还包括经典的民族乐器,包括二胡、琵琶、三弦、中阮和各种少数民族乐器等,以此来表现和丰富人物性格,表达音乐情感。 


这些年中国各地的地方戏剧,把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结合使用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中国个别民族乐器有一个不足就是低音声部较弱,所以现在很多纯民族乐队的声部当中引入了以大提琴和倍大提琴为代表的低音弦乐器,这样就弥补了中国民族乐器的低音声部偏薄的问题,整体上丰富了演出的音乐形式。


作为从事音响专业的工作者需要具备如下能力:


第一,如果要想做好音响、音乐设计,必须得精通音乐知识,有很深的音乐修养,了解作曲家的历史背景、风格流派、创作动机、音乐的织体、配器等手段。


第二,要知晓和聆听很多古今中外的经典音乐作品,才能感悟到作品的风格与思想内涵。比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的主旋律0333|1-四个音符“动机”的表达,将器乐的全部潜能发挥到了极致,使表达的情绪起伏跌宕,具有鲜明的个人气质,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要同命运抗争而绝不能被它所征服”,所以一开始我们就能在音乐中感受到强烈的节奏感,能感觉到贝多芬不向命运低头的坚韧的精神,这个努力进取、挣扎的过程将交响曲的戏剧性推向最高峰。这些旋律所代表的情绪和思想动机是了解音乐的基础。


第三,在生活和学习中长期形成一种音乐记忆和抽象的理解,包括对旋律的感受,节奏、速度、强弱对比反应的情绪,有时候即便听到一个很陌生的旋律,如果对音乐有所了解,就大概知道它诞生于哪个历史阶段,表达什么样的思想,这种能力对行业人员在音乐创作和音乐设计中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配乐时音乐的情感、音乐如何配合现场气氛,非常考验音响师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第四,不同的现场体验,我们在各种各样的演出现场中,能明显感受到现场的环境、场地对演出效果的影响。例如人艺演出话剧《哗变》的老剧场,令我非常佩服,即便是在没有话筒、不借助扩音的情况下,声音也能取得很好的声场效果。这个剧场是五六十年代建造的,到现在还频繁使用,观众在这样的剧场里观看演出,能够感受到声场带来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当今现代化的剧院具备了先进的音响设备,我们应当思考如何去使用并驾驭好先进设备,真正做到把思想和情感融入进剧情当中,表达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第五,虽然观众对音乐的理解很关键,但是一定要有良好的音响设备来保证音效的真实性,真实性就是好的声音和差的声音之间的差距。使用优质的音源对不同的音箱进行测试,经过频繁对比、选出优劣、反复辨认、形成记忆,长此以往,耳朵自然会建立起一套优劣评判系统,等到调控这些声音的时候,就会按照最佳状态来调整。这对从事演出行业的作曲家、音乐家、调音师、歌唱者来说非常重要,有比较才能有鉴别。舞台监听音箱的选择对于演员的听音习惯移动的距离方位变化都会产生影响,许多品牌的同轴音箱更适合舞台监听。


第六,经典音乐是我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认知的教科书,是我们形成自身音乐修养的重要指导。听觉是主观的,而设备是客观的,经典的音乐作品可以使我们对音乐的判断和理解得到提升,涉猎的作品越多,个人的音乐素养也越高。


第七,掌握运用技术手段和方法,利用现有的设备(如话筒、调音台、处理器、功率放大器、扬声器等),包括设备品牌的选择。是否合理科学设计和安装音响系统能够决定现场的听音环境的优劣,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有诸多环节,假如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则会导致整个音频系统都出现问题。


第八,演员乐队在排练厅排练合成时场地有所局限,任何剧目只要有乐队伴奏或演唱,到舞台现场都会有很大差异。我们在剧目合成中如果掌握不好音乐的处理方法,包括音色、音量与配器手法、乐队规模,再搬到舞台进入乐池后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因此需要我们在排练时提前介入。很多人都认为调音师扮演一个指挥的角色,音乐指挥负责乐队和人声的处理,而音响工作者指挥控制的是整体声场的平衡,考验调音师在现场演出中的操控能力和掌控能力。


第九,声音大并不代表美,有很多剧目现场的演出就是声音响亮,喇叭唱劈了、唱破了、功放失真了,观众要捂耳朵了。声音在人耳承受范围内是美丽的动听的,超过这个范围就不是乐音而是噪音。重要的是要体现音色的美、旋律的美,才能产生心灵的愉悦。


第十,现在剧目创作中有很多环绕声的处理,从过去的两轨、四轨、到十六轨、甚至更多轨,给音效设计例如音箱布局、通道输出、音乐点位、声场大环境等方面都提供了更大的想象力和艺术空间。当代科技发展和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给我们准备了很多方案和创作想象空间,环绕声、全景声、沉浸声也都因数字技术得以实现,因此要充分学习掌握相关应用技术为艺术所用,这都是表现我们创作内容的重要方式。


歌剧的起源


歌剧是一门来自西方的舞台表演艺术,起源于欧洲,它的根源在17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源自于古希腊的剧场音乐。我准备了几个世界歌剧中最有影响的剧目,可以说没有这些作品就没有后来的歌剧,意大利早期作曲家罗西尼、贝里尼和多尼采蒂并称为十九世纪初意大利美声歌剧三杰,今天我带来了一些他们的音乐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帮助大家了解歌剧的艺术以及它在舞台上的呈现方式、舞美协同歌剧的创作和制作过程。

歌剧《爱的甘醇》剧照


这是意大利早期的一部歌剧,名为《爱的甘醇》,曾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作曲家是多尼采蒂,是一位相当高产的作曲家。多尼采蒂的歌剧与贝利尼的作品同样善于发挥意大利传统的歌唱性特点,以优美流利的旋律动人心弦,他更注重戏剧性效果,恋爱中的女主人公阿蒂娜因为男主人公奈莫利诺不大理会她,伤心地走开时,奈莫利诺唱的《偷洒一滴泪》则是剧中最著名的抒情唱段。它首演于1832年的米兰斯卡拉歌剧院。这部歌剧已经在世界上流传了将近二百年,依然经久不衰,二幕歌剧《爱的甘醇》是歌剧历史上的经典之作,有助于大家了解歌剧的发展历史。请欣赏秘鲁男高音歌唱家弗洛雷兹演唱的“偷洒一滴泪”。



之后的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歌剧把意大利歌剧推到了高峰,他是十九世纪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作曲家,他的作品富于激情、旋律优美、音乐与戏剧紧密结合。与意大利歌剧密不可分的就是美声唱法的日趋成熟,著名歌剧有《茶花女》《弄臣》《阿依达》《游吟诗人》,像男女声二重唱“饮酒歌”,男高音咏叹调“女人善变”,器乐曲“凯旋进行曲”至今耳熟能详、影响深远。


还有意大利后期歌剧的代表人物普契尼也创作了不朽的剧目《图兰朵》《托斯卡》《艺术家的生涯》《蝴蝶夫人》《贾尼斯基基》等,为了这次活动,要使用专业监听音箱聆听,保证声音的高保真度,为此我安装了数字调音台对音乐、演唱的音色、音频频段的增益衰减、混响的使用等专业问题做了现场讲解和分析,让现场的听者得到一个真切的感受,什么是好声音?并如何获得好声音?


所以专业的音响设备能够让听众们体会到原汁原味的声音,让听众对音乐的理解感知也会有进一步提升。请欣赏帕瓦罗蒂演唱 《弄臣》里的男高音咏叹调“女人善变”,帕瓦罗蒂曾于1986年在天桥剧场演出过《艺术家的生涯》,引起轰动。



世界三大之一男高音帕瓦罗蒂


欧洲歌剧的起源除了意大利,还有奥地利与德国,代表人物莫扎特,他的歌剧将剧情和音乐紧密结合在一起,着重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增强了歌剧的抒情性,并在剧中发挥了重唱、多重唱的表现力,它的优点不仅在于纯净优美的曲调、丰富的和声对位关系,还采用戏剧性的音乐结构深化了人物感情。著名选段《费加罗的婚礼》序曲和男中音咏叹调(你不要再去做情侣郎)旋律优美动听富于故事性。


《魔笛》是一部多元化的歌剧,莫扎特在其中放入了许多歌剧元素,他融合了十八世纪以前德、奥等国家所特有的各种音乐形式和戏剧表现手法,使其音乐语言更为丰富,可以说它是一部集大成的歌唱剧,《魔笛》第二幕第三场夜后的咏叹调“复仇的烈火在我心中燃烧”花腔女高音唱段充分展现了女高音的歌唱技巧和人物性格的特点。



歌剧《魔笛》剧照


德国歌剧主要是以瓦格纳为代表的歌剧,他继承了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开创了浪漫主义歌剧的新潮流,他将诗歌和音乐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音乐戏剧的艺术形式,使乐队处于与歌手同样重要的地位。瓦格纳创作了《尼伯龙根的指环》(罗恩格林、众神的黄昏、女武神的骑行、齐格弗里德)《漂泊的荷兰人》《纽伦堡的名歌手》。


瓦格纳是浪漫派歌剧的代表人物,开创了有别于意大利歌剧,乃至此前莫扎特、韦伯等人的德奥歌剧之外的全新流派,他的歌剧气势恢宏,规模庞大,特别是史诗性的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需要连演四天,总长十几个小时。他的剧作展现了日耳曼民族的精神,也融入了他对德国宗教、哲学、历史、文化的理解。瓦格纳偏重运用乐队的交响化手法,大量运用主导动机,并在声乐和乐队里不停地展开、演化、形成。这种独树一帜的“瓦格纳主义”的音乐风格,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世纪初的西方音乐中,起了巨大的影响,瓦格纳也成为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请欣赏“女武神”的音乐,了解瓦格纳的音乐风格。


专门为瓦格纳的歌剧而建的拜罗伊特侯爵歌剧院被公认为是欧洲最美的巴洛克式剧院。它兴建于1745年与1750年之间,建筑师约瑟夫·圣皮埃尔、内部设计师朱塞佩·加利共耗时4年建造了这座巴洛克式建筑。而普鲁士的威廉公主,弗雷德里克侯爵的夫人,作为作家、演员和导演也参与了剧院的设计,剧院的风格为晚期巴洛克风格。


拜罗伊特侯爵歌剧院


1871年以前,它一直都是德国境内最大的歌剧院,其舞台的进深达27米,但观众只有500人。该建筑的形体规模与华丽程度在当时仅有维也纳、德雷斯顿、巴黎或威尼斯才有。


德奥歌剧在全世界负有盛名,当代很多著名的歌剧都曾借鉴过它们,并与之有许多联系。通过对十七、八世纪的歌剧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歌剧的发展史了解中国歌剧的历史都有巨大的帮助。歌剧从上世纪40年代进入中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1945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诞生,产生巨大影响,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北风吹》《扎红头绳》《恨似高山仇似海》等著名唱段,到现在也是非常经典的作品。就中国民族歌剧的规模来讲,无论是演出人数还是演出方式、人物表演、合唱形式、乐团演奏、舞美呈现阵容都已经与欧洲的歌剧规模相当并体现出中国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与体裁特色。


歌剧院建筑与混响时间关


剧院的建筑除了是凝固的艺术,其结构与演出和舞美各行业也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音响专业。从歌剧院的建筑模式,我们把它分成传统歌剧院和现代歌剧院。




1、以西洋歌剧为主的欧洲派歌剧:17世纪—至今

• 出现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源自于古希腊戏剧的剧场音乐

• 剧院建筑时间,200—300年前

• 建筑风格:古典式、巴洛克、拜占庭等欧式风格

• 剧院声场以自然声为主,没有使用电声,混响时间偏长


2、中国歌剧: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从欧洲传过来的剧种。

• 以中国原创歌剧为主的民族歌剧

• 歌剧院建筑时间,近30年开始

• 建筑风格:现代化建筑,设施齐全,舞台机械、灯光、音响完备

• 剧院声场以自然声为主,电声系统为辅,混响时间偏短

早期剧场采了石材,石材坚硬光滑的反射面更有利于声音的发散传播,在演唱的时候除了正面的声音,还可以通过反射面把声音反射到前面。


埃皮达鲁斯剧院


这是建造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埃皮达鲁斯露天剧院,能容纳14000多人,这个剧场的声学到目前仍然是全世界公认最好的,它的直线距离大概有70米,观众席倾角在20°—35°之间,可以减少直达声的损失,在没有扩声的情况下在后排仍然能听到前方的声音。


阿斯潘多斯剧场


阿斯潘多斯剧场建于公元155年,可容纳7000名观众,观众席距离舞台53米,呈圆形或半圆形,四面封闭的建筑有利于提高观众席的响度。当时的很多戏剧包括古希腊的一些悲剧都在这个剧场上演过。


米兰斯卡拉大剧院


米兰斯卡拉大剧院有歌剧圣地之称,是意大利歌剧的象征。最初剧院建成于1778年,,设有超过3000个座位,观众厅呈马蹄形,有6排包厢,幕前宽26米,高27米,舞台高20米。斯卡拉大剧院于1907年进行了重修,改成了2800个座位的设计。2004年重新开业,曾有350部歌剧在此首演,意大利著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首次在此指挥。威尔第的《阿依达》、普契尼的《图兰朵》《蝴蝶夫人》都曾在此首演。


古典歌剧院的时代结束以后就进入了现代化剧场的发展期,因为现代科技发展,声音已不完全是自然声,有了电声以后,歌剧也迈进了现代声场时代,现代歌剧声音基本是靠音响设备来完成的。这里引入一个专业概念——混响时间。它是发出一个脉冲的声音,一个声音从发出到衰减至几乎没有声音(衰减60分贝),消失的过程就是混响时间,它能够决定一个剧场的声学问题。因为有了混响时间,就可以确定是歌剧院、音乐厅、还是多功能剧场,通常歌剧院空场的混响时间大概在1.5秒左右,小于这个时间,声音听着就发干。对于声音来说,零点几秒的时间就会产生很大的偏差,而且是无法调整的。所以建设歌剧院音乐厅综合剧场所需要的建筑声学环境条件包括:


  1. 混响时间:T60,是来自不同方向的反射声组成,无方向感,清晰度较低,但能增加声音的响度和提高声音的丰满度。

  2. 歌剧院的声场特点:歌剧院混响时间1.3~1.6秒,小于1.3秒人声会发干、传送不远衰减严重,后面观众听不清。 

  3. 音乐厅混响时间特点:1.6~2.0秒,小于1.6秒弦乐群群感消失、音节失去连贯、音色不透亮、木管乐器失去温暖音色、竖琴音色缺乏共鸣、铜管失去光彩明亮声音。

  4. 戏剧厅:  1.1~1.3秒(多以话剧戏曲表演为主),大于1.4秒影响语言清晰度和对话念白。混响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各种艺术表演的声音质量。

  5. 剧院人数与座容积:  歌剧院通常人数在1500— 2000人左右,但仅靠个人演唱或靠剧院声场的自然传输很难使两千多观众听得到、听得清楚、听得饱满,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代歌剧院就产生了音响扩声系统。


国家大剧院歌剧厅


比如国家大剧院分为三个演出厅,目的就是区分它们混响时间,歌剧院的混响时间在1.5~1.6秒;音乐厅的混响时间在1.8~2秒,是最长的;而戏剧厅的混响时间是最短的,为1.1~1.3秒。戏剧厅在设计时要保证混响时间控制在最多1.1秒不能超过1.3秒,而地方戏剧的混响时间一般在1.2~1.3秒左右。


全世界公认最好的音乐厅是波士顿音乐厅,素有“全球音响效果第一名”之美誉的波士顿音乐厅,与维也纳音乐厅、阿姆斯特丹音乐厅同被誉为三大著名古典音乐厅,同时也是世界十大著名音乐厅之一。波士顿音乐厅由哈佛大学著名声学教授赛宾设计,根据他通过实验得出的室内混响时间的理论作为指导,进行设计建造的新波士顿音乐厅(1900年)设有2631个座位,混响时间为1.8秒,获得了非凡的成功,原因就是合理的混响时间加强了音乐的连贯性、增强了反射和扩散效果。


波士顿音乐厅


波士顿音乐厅恰好是一个1.8秒的音乐厅,赛宾公式在全世界都很有名,赛宾既是物理学家也是音乐家,他通过波士顿音乐厅推导出一个结论,混响时间近似与房间体积成正比与其吸声量成反比的关系,所以混响时间决定了场地的声音质量。T60=0.161V/A(赛宾公式)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是目前最大的歌剧院,可容纳3000多名观众。因为体量最大,所以它的混响时间最长,声场也非常理想。这里集合了全世界最好的歌剧表演艺术家,他们都以能在大都会歌剧院演出为荣。大都会歌剧院再建于1965年,是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的核心部分。混响时间(空场)达到1.9秒(在1KHZ)的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是纽约具有领导地位的世界级的歌剧院,该剧院拥有3625个座位。登台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是世界各国歌唱家的梦想,目前已有数位享誉中外的华人歌唱家登台大都会歌剧院并担任重要角色。著名旅美女中音歌唱家邓韵,是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首位签约华人歌唱家,她先后在大都会歌剧院演出过《弄臣》、《蝴蝶夫人》、《卡门》等二十多部经典歌剧。其他先后在大剧院登台的华人歌唱家有付海静(男中音)、田浩江(男低音)、黄英(女高音)、沈洋(男低音)等。华人歌唱家在大都会的登台不仅为大都会的演出阵容增添了特色,也为全世界的华人带来了骄傲。目前活跃在世界歌剧舞台的歌唱家还有:和慧、张丽萍、迪里拜尔等。


新国立剧院


新国立剧院是目前日本最好的剧场,该剧院由世界著名建筑声学设计大师美国人白瑞纳克设计,混响时间1.6秒,接近于演出歌剧的水平,白瑞纳克曾提到,他最喜欢的是上方的反射板,它可以把歌剧演员所有的声音通过反射板反射到后区,剧院刚建成时,混响时间只有将近1.3秒,添加反射板使得混响时间提升了0.2~0.3秒,如此歌剧得以成功上演。


中央歌剧院


刚落成的中央歌剧院是仿巴洛克建筑,历时7年完成,中央歌剧院的演员基本都以美声唱法为主,他们的声音不需要扩声就可以传到观众席,其乐池是中国最大的乐池之一,能容纳120人的乐队,其乐队规模堪与瓦格纳的乐队相媲美,混响时间达到1.8秒。


从2007年国家大剧院建成以后,全国陆续建造了很多大剧院,基本按照国际一线的歌剧院大剧院形式来建设的。这些大剧院落成以后,目的就是演出歌剧、音乐剧、地方戏曲,所以大剧院一定要适应最大型的剧目,它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设施齐全的剧院。


我们做各种戏剧,无论是语言类还是演唱类,都与混响时间有巨大的关系。一方面是现场的关系、建筑声学的关系,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给演员调音时候碰到的混响问题。加上混响,声音就得到美化,传播的空间也展开了,所以很多演出的声音需要混响的美化,否则干巴巴的声音无法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很多剧院建设者以及从事演出的音频工作者,导演、作曲家、指挥、歌唱家、演奏家对混响时间应该加强重视,歌唱者需要的混响时间、器乐所需要的混响时间、弦乐与木管声部之间都存在差异,人工混响时间多少才合理,什么状态采用何种参数的音色更贴近剧目、贴近人物、贴近环境都需要设计、研究、调试、验证。如下这些经典歌剧院的混响时间是建筑声场所具备的经典混响时间,供大家参考。



当代音响科技发展趋势


现代剧场尤为需要音响的参与,从最开始的单声道、双声道到立体声、环绕声,多声道,到现在已经进入了沉浸式阶段。


暗装扬声器安装方式


明挂扬声器安装方式


典型剧场里扬声器是固定的安装设备,左侧叫做左声道扬声器,中间位置叫做中央声道扬声器;右侧叫做右声道扬声器,下面两侧的音箱是下拉声像扬声器,前面还有乐池和台唇补声音箱和舞台监听系统,整个构成了一整套剧院音响系统。剧场扬声器安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暗装另一种是明挂。


采用传统立体声扬声器声音覆盖示意图(左中右)声部的分离度不明确


古典歌剧院没有扬声器,所以观众在任何位置都能听到演员的声音,只是声音的能量不足,满足不了大多数观众的听音要求,增加音响系统后解决了这个问题,只是要想原汁原味的体现现场效果需要良好的声场环境,需要优质品牌的音响设备和声音艺术的呈现者调音师的音乐修养以及高超的技术水平才能完成歌剧的演出。


为了发展戏剧在剧院的多维感空间感,近年来又出现了沉浸式音响系统。它代表最先进的声音空间设计理念,沉浸式的系统更加复杂、表现更加丰富、点位更加多样。沉浸式音响系统成为未来歌剧音响的发展方向,概括如下几点:


• 通过演员佩戴的信标,准确定位演员移动的变化,扩展了舞台空间表演范围。


• 更加有现场感和更加有身临其境之感。


• 沉浸式扩声相对于传统立体声及多声道扩声方式可带来更为接近于现场的聆听感受,并可对现场的声能有所增强,以此拉近表演与观众的情感距离,创造独特的听觉享受。


沉浸式在视觉上含有沉浸式灯光、沉浸式视频、VR(虚拟现实)等,只要是在计算机上生成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都是沉浸式的体验。声音空间的发展方向也一定是沉浸式的,沉浸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管观众在剧场的什么方位都能感受到整体效果,并感觉到位置的移动和方位的变化,这是目前音响系统最先进的发展方式,它的处理方法和空间算法都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当演员的无线话筒与定位跟踪器同时使用时,信标通过接收,把演员的位置和定点上下左右分别发射到处理器,处理器再根据信息进行判断处理和分配到不同方位的音箱,准确还原表演者的位置。这种先进的扩声方式对传统音响概念是一种巨大突破和创新,使观众真正沉浸在现场的感觉中,回归真实自然的多维声音空间。


采用L-ISA沉浸式音响系统感受到多方向不同声音实现全域覆盖

定位更开阔分离度更准确


前不久在国家大剧院歌剧厅上演的的民族歌剧《山海情》就采用沉浸式音响系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从现场演出声音空间效果上与体验演员的移动变化达到了声像统一、方位统一,尤其是合唱声部现场能感觉到男声声部、女声声部、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的位置,乐队乐器的点位也极其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该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演唱的美感与多声部混声合唱时的和声织体,带来了极大的艺术享受和震撼。


民族歌剧《山海情》


合唱队每人一只无线话筒用来确立个人位置,定位准确后,每人佩戴一只信标追踪器,发射到接收系统,经过服务器进行运算,再经过数字调音台分配给沉浸式音响系统,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演唱者的位置。


现场调音有几个重要的指标和参数用以评价音响设备的好坏、人声的清晰度和丰满度。丰满度就是它的宽度、厚度、圆润程度、明亮程度、柔和程度,这些频率对评价演唱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歌剧院演出歌剧戏剧实施方案要点:


  1. 音响设备的选择:点声源和线性阵列扬声器。


  2. 设备安装与建筑体的矛盾:装修美观与自带明装音箱。


  3. 最大声压级的限度:一级厅堂标准在105db,实际<95db。


  4. 声场不均匀度:有扩声可以做到±8db,无扩声在剧院要相差30db。


  5. 加入音响系统介入的几个注意问题:

    a.音响的平衡,包括演唱者之间的平衡;人声与乐队平衡;乐器与乐器声部之间的平衡;合唱与乐队与角色演员之间的平衡。

    b.混响时间的运用跟演出剧目、剧种、剧院建声条件综合考虑。

    c.角色演员使用无线话筒拾音与合唱演员拾音的选择方法。

    d.选择无线话筒型号特征的一致性,美声、通俗、民族(胸麦、耳麦、头麦)演唱风格的不同,决定使用话筒的品牌、型号、指向性、灵敏度、频率响应等因素。

    e.演员表演区的监听音箱的全方位覆盖无盲区的隐蔽布局。


  6. 真实、自然、清晰、饱满。


  7. 运用现代音响系统的目的是在原声的基础上再给现场增加30分贝左右的音量,让人感觉不到音箱的存在,既不破坏自然声场的存在,又没感到电声的作用,是直达声与扩声完美结合的声场空间。通常在60—90分贝的音量,人耳听起来最舒服,瞬间高潮达到100多分贝是人耳可以承受的音乐爆发力。国家大剧院规定,演出时声压不能超过93分贝。在歌剧院演出歌剧运用音响三原则:不求声大,真实就好;不求数量,均匀就好;不求修饰,自然就好。这是歌剧艺术声音空间表现方式的最高境界。


我仅以歌剧表演艺术的声音体现为代表,对整个戏剧类型简要概括,相信同仁都有自己的艺术构思和设计理念,其目的就是更好地推动戏剧表演艺术的发展,为音响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努力!  


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仅做分享使用,不做商业用途,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留言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图文整理:郁美净
责编:郁美净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王继臣 歌剧艺术

14795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