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文博日报】国家文物局领导浙江调研 | 江苏公布102名文博专业技术资格名单

2022-11-09

下是


    2022年11月9日    


【综合】

■    国家文物局领导赴浙江调研考古工作

■    江苏福建省文物局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    北京白塔文化周启动

■    嘉峪关市印发方案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长城保护传承工作

■    央视考古文博类节目再上新

■    江苏公布102名文博专业技术资格名单


【博物馆】

■    上海博物馆“牵手”英国国家美术馆推出新展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首次展出列支敦士登王室珍品

■    深圳中医药博物馆:弘扬中医药文化,提供交流平台


【考古】

■    菏泽市人民政府与山东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召开

■    怀柔区箭扣研究性修缮(考古发掘)完成竣工验收



国家文物局领导赴浙江调研考古工作


11月5日至6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带队赴浙江调研文物考古工作。

关强一行实地调研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发掘现场,参观考古成果展,出席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并讲话。关强强调要结合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和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进一步做好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考古和保护利用工作。要转变考古工作理念和方式,加强田野考古发掘、考古成果挖掘阐释和研究,明确不同时代古港遗迹分布情况,深化古代航线、窑业、营建工艺和海岸线变迁等多学科跨学科研究,全面阐释古港遗址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的意义。同时,统筹好城市考古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高标准做好遗址本体保护、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方案,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让考古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关强一行还考察了温州夏鼐故居、郑振铎纪念馆,调研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考古司相关同志,浙江省文物局,温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陪同调研。(国家文物局官微)


江苏福建省文物局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11月2日,江苏省文物局召开学习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以及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学习宣传贯彻举措。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南京博物院党委书记拾峰主持会议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姚文中出席会议,局各处室主要负责同志交流发言,局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长期战略任务,要引导全局党员干部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在新征程上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会议强调,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江苏省文物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要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自觉把江苏文物事业融入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着力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深化文明历史研究,推动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为高水平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江苏图景贡献文物智慧力量。要深刻领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重大要求,更加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发展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要深刻领会“三个务必”的谆谆教导和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强化能力素养建设,锤炼担当实干作风,进一步提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精气神,攻坚克难、勇毅前行,推进江苏由文物资源大省迈入文物保护研究利用强省。


会议要求,全局上下要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以深学真信笃行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一要在全面学习上下功夫。原原本本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逐字逐句研读、原汁原味研读,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为贯彻落实打下坚实基础。二要在全面把握上下功夫。既要整体把握、全面系统,又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要在全面落实上下功夫。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做好当前工作、谋划明年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主动将各领域工作与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标对表,细化发展目标和任务举措,制定时间表、施工图,扎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省文物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10月18日,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主持召开省文物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


会议强调,要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来,结合福建文物工作实际、狠抓落地见效。


会议要求,要立足新形势、新任务,积极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围绕建设文物强省的目标,一是提升文物保护管理水平和综合治理能力。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文化遗产保护地方性法规,健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制度,抓好文物安全工作,强化风险防控,层层压实责任,坚决遏制各类文物安全事故发生。二是深入挖掘福建文物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义。持续推进福建区域文明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文明进程的考古学研究,厘清福建区域文明融入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三是加强文物科技创新与研究阐释能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文物展示利用方式,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福建文物数字产品。四是多措并举让文物活起来。探索社会力量进行文物保护利用的新路径,建立健全文物保护认领制度、文物建筑认养制度、“文物保险+服务”等新模式。五是加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出台福建《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落实“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与交流合作专项规划,积极参与“海丝”联合申遗和“万里茶道”联合申遗。

(国家文物局)


北京白塔文化周启动


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主办,首都博物馆、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承办的“2022北京白塔文化周”系列活动7日在北京白塔寺启动。文化周共设置六个主题日,设计了包括精品展览、学术交流、文化市集和公众互动等近20项主题特色活动,多角度呈现中尼两国丰富优秀的文化资源。


北京白塔寺始建于元朝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同年,忽必烈采用汉法改国号为“大元”,统一南北,形成多民族融合、多元一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新格局。得益于元朝中央政府实现对西藏地方的全面施政,这座融汇了尼泊尔、西藏、蒙古、中原建筑艺术精华的白塔得以在元朝都城兴建。白塔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见证。


图为“2022北京白塔文化周”的文化市集。 中新社 易海菲 摄


中国与尼泊尔山水相连,毗邻而居,两国跨越喜马拉雅的深厚友谊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白塔寺作为中尼两国历史上交流往来的生动例证,具有重要地位和历史意义。


“2022北京白塔文化周”以“携手让中尼文化遗产绽放新光彩”为主题,通过挖掘展示白塔寺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挥白塔寺与阿尼哥在中尼两国友好往来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旨在全方位、多层次展现白塔寺这一文化遗产承载的厚重历史价值和独特文化意义。


开幕式上,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与尼泊尔帕坦博物馆签订合作备忘录,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陈松向尼泊尔驻华使馆经济公使查宾德拉·帕拉朱利赠送象征中尼友谊的书法作品。随后,2022北京白塔文化周活动正式启动。


图为“2022北京白塔文化周”的展览。 中新社 易海菲 摄


据介绍,2022北京白塔文化周将持续至11月13日。活动由开幕式、主题活动、闭幕式三个版块组成,文化周共设置六个主题日,设计了包括精品展览、学术交流、文化市集和公众互动等近20项主题特色活动,多角度呈现中尼两国丰富优秀的文化资源,共享中尼两国历史文化交流和遗产保护成果,促进中尼两国民众的友好互亲和文明互鉴,持续擦亮白塔寺历史文化遗产的“金名片”。


本次文化周将通过深入挖掘白塔寺历史文化中的中尼友好故事,阐释阿尼哥作为中尼两国友好交流文化使者的历史功绩,更好地展示白塔寺在中尼交流往来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促进新时期两国优秀文化资源的相互传播与合理利用。

(中新网 徐婧)


嘉峪关市印发方案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长城保护传承工作


近日,甘肃省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印发《嘉峪关市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长城保护传承工作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实施步骤、任务举措、保障措施等五个方面,明确了长城保护传承利用相关工作原则、目标、内容及管理要求,为长城本体保护、后续修缮、长城价值发掘、长城精神弘扬提供了指引。



未来五年,嘉峪关市将以立足嘉峪关、面向海内外,保护、研究、利用好长城历史文化遗产,讲好长城故事,弘扬长城精神,增强嘉峪关长城保护传承的权威性、时代性、影响力为指导思想,持续擦亮“天下第一雄关”的金字招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嘉峪关新征程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打造长城世界文化遗产重要标识地和长城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长城精神研究弘扬主阵地和学术人才聚集区、长城文化国际旅游重要目的地和长城文化深度体验区以及长城主题文艺作品创作基地和优秀文艺作品高产区的总体目标。


《方案》制定了分阶段实施步骤,将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抓提升、三年大跃升、五年形成丰硕成果”总体安排,做实做细文物保护,做深做透文物研究,做活做精文化传承,做大做强长城旅游。2022年,实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嘉峪关段)部分重大工程项目,全面部署启动加强新时代长城保护传承工作。到2025年底,《方案》确定的阶段性工作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加强新时代长城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至“十四五”末,建成有一定影响力的长城研究和保护体系;建成长城保护和研究数字化文献库、长城土遗址保护和研究实验室、长城重点点段监测体系,打造一支专业优势明显的专业团队,力争在长城研究保护利用方面走在甘肃省乃至全国前列。


《方案》从强化系统思维、强化学术建设、强化挖掘提炼、强化推陈出新四个方面明确了加强新时代长城保护传承工作的具体举措,为嘉峪关市弘扬长城精神、保护传承长城文化提供了具体路径和操作方法。一是打造长城世界文化遗产重要标识地和长城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重点是编制嘉峪长城保护规划,推进长城保护重点配套工程和项目建设,健全长城保护监测管理机制,实施文物平安工程,完善长城风景廊道体系,打造长城文化公园城市。二是打造长城精神研究弘扬主阵地和学术人才聚集区,重点是加强研究机构和平台建设,深化长城精神研究阐释,加强长城文化研究成果展评,搭建嘉峪关长城学术交流平台,加强长城沿线城市学术交流协作,建设长城文献专馆,打造高素质文博人才队伍,建设嘉峪关长城文化专家库。三是打造长城文化国际旅游重要目的地和长城文化深度体验区,重点是建设长城文化展示体系,建设数字化长城文化展示体验中心,举办和参加长城文化相关主题活动,加强长城文化对内宣传教育工作,擦亮嘉峪关长城文化名片,加强长城旅游文创产品研发力度。四是打造长城主题文艺作品创作基地和优秀文艺作品高产区,重点是丰富长城文艺产品创造供给,打造长城文艺创作采风基地,加强长城民间文化艺术交流,打造长城艺术作品品鉴高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这一决策部署在嘉峪关市文物系统引发热烈反响。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长城保护研究所所长张斌说:“作为长城保护工作者,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依托科技手段,全方位开展长城本体和周边环境的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因素对长城的破坏,使长城所承载的各类历史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得到有效延续。”


当前,在全国全省长城保护传承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加强新时代长城保护传承工作是嘉峪关市各级各部门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嘉峪关文物工作者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好长城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文化价值发掘,建好用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切实扛起保护长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职责使命,让长城文化永放光芒。(嘉峪关市文化和旅游局)


央视考古文博类节目再上新


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多种手段,将损毁的文物复原,无异于一次重生,而这背后蕴含的便是科技感十足的“技”。


11月6日晚间,央视考古文博类节目《重生技》讲述青铜抗癌技,解密青铜器的“抗癌”疗程,针对青铜器的“癌症”(粉末状锈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保护中心通过先进手段,借力打力,保证青铜器的健康。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采访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主任陈家昌研究员,了解馆藏脆弱青铜器的“抗癌大法”。


【节目】

央视考古文博类节目再上新 《重生技》多方位展示文物保护方面“黑科技”


“很多文物在与自然环境接触的那一刹那,就损毁了”,就像人一样,可能会有老年病。在《重生技》的先导宣传片里,文物病害这一问题被摆出来,如何使用科技的手段,让大家看到看不见的东西?《重生技》将用8集的篇幅,去讲述化学、物理、生物等多种修复破损文物的方式方法。


陈家昌说,提起这个节目,要从去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说起。当时,由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展览分为“万年”“慧眼”“巧手”“芳华”“永宝”五章,全面展现馆藏文物保护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


该展览也被观众称之为“有温度的文物研究、了不起的文保科技、有灵魂的工艺复原”。当时,国家文物局科技司与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拍摄单位达成了初步意向,由科技司推荐国内8-9个在文物保护方面成绩比较突出、影响比较大的单位,每个单位出一个类别的文物保护案例,向大众推广、普及科技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所作出的成绩。


“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是其中的一员,推介在青铜器抑制粉末状锈蚀问题方面的科技成果。”陈家昌说,国家文物局科技司也想通过该纪录片,更全面地展示文物保护工作,展示十年来我国馆藏文物科技保护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


【病因】

粉末状锈蚀是青铜器“癌症” 为特定条件下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生物腐蚀等多方面作用所致


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我们在博物馆内看到的青铜器,并不是它最初的模样。在古代,青铜器在铸造成型时,外观是金黄色的,所以钟鼎等青铜礼器也被古人称作“吉金”。


但是,由于在多次使用和长期埋藏过程中青铜器的逐渐氧化,墨绿色的铜锈才在青铜器上“着床”、扩散,才逐渐成为今天大家所看到的样子。


“当绿色的铜锈被含氯有害物质侵蚀后,在外部潮湿环境条件下,青铜器的锈蚀就会逐渐变成粉末状,并能够传染并扩散至青铜器每个角落,造成器物粉化、溃烂,这就是考古界所说的‘青铜病’。”


陈家昌说,粉末状锈蚀危害性很大,只要一个青铜器有了,周围的青铜器就会被传染。更为严重的是,在某些极端条件下,比如酸性、潮湿环境中,粉状锈的扩散蔓延就会由点及面地加速扩散,最终导致青铜器出现穿孔、大面积粉状乃至溃散等问题。这样一来,青铜器就保不住了,因此,业界又称粉末状锈蚀为青铜器的瘟疫。


他说,西方的专家学者早在十九世纪末,就注意到了这种能够迅速发展并能蔓延到相邻的器物上的锈蚀,其最终能导致整个器物的酥粉、毁溃。当时人们认为这种腐蚀是由于细菌或霉菌造成的,并能像人们得传染病一样可以迅速扩散、传染,由此称之为“青铜病”。


当时的化学家、生物学家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很多研究。研究分析的结果是,可能其中含有微生物,当时做了一些基本试验,用消毒水、火烧等方式,发现传染性会减弱,但病情随后会有反复。为此,生物学家分析,肯定是有生物作用在里面。


到了20世纪初期,电化学发展起来后,电化学专家分析,粉末状锈蚀应该是电化学腐蚀导致的,并且发现了氯元素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一来,电化学腐蚀将生物病害的观点压下去了,电化学腐蚀理论逐渐取代了青铜器微生物腐蚀的观点。


直到最近一二十年,随着生物学的持续发展,业内又把目光投向微生物方面,生物腐蚀被重新提起。陈家昌说,业内认为微生物对青铜器材料的腐蚀作用被低估了。为此,从2020年起,他们开始与河南农大生物学研究团队进行合作研究,发现粉末状锈蚀中存在相关的菌类。“针对青铜器粉末状锈蚀,历史上的争论,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他说,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这样的青铜病,是在特定条件下生物学作用、电化学作用、化学作用导致的青铜锈蚀粉末化,尤其是在潮湿的酸性环境中发展得更快。


【疗法】

运用金属配合物材料 提高青铜器免疫力


如何有效治疗青铜器的“癌症”?目前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已经开发出了针对粉状锈的有效修复方法。


要治疗粉状锈,就要提高青铜器的免疫力,引入保护性材料。他说,他们开发出了新的保护材料,能够和青铜器产生很好的结合,不仅让粉状锈强度得到提高,而且稳定性也要相应提高。


“粉状锈中很关键的一个元素是氯,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氯元素给稳定住。”他说,同时将粉末状锈蚀块状化进而提高其物理强度。那么,在文物操作层面,选择的保护材料和粉状锈能否有效结合,能否有效渗透到粉状锈中去,和氯元素发生结合反应,使得氯元素不再成为粉状锈的诱因,他们就关注到了金属配合物这一类的材料。


陈家昌说,这类材料有很好的性能,渗透性好,与氯元素有很好的结合能力,结合后的生成物与青铜器也有很好的匹配性能。除了在青铜器上取得了研究、应用上的成功外,他们还成功拓展了金属配合物材料的应用面。最近这种材料在三星堆出土的饱水糟朽象牙保护方面也取得了成功。


【研发】

青铜器保护再有开创性突破 文物修复保护需要科技的支撑


陈家昌说,不能简单地认为传统技艺能修复文物存在的所有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今后考古事业的发展,不能忽视科技平台的建设、科技手段的应用及保护新材料的研发。在这方面,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是走在全国前列的。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干缩变形木质文物润胀复原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目前也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该技术成功应用在了阿育王塔上面,目前修复后的阿育王塔成为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陈家昌说,最近他们还取得了一个开创性的突破,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馆藏青铜器关键保护技术研究”中,该团队和郑州大学材料学院合作,针对脆弱青铜器顽固锈的去除问题,研发出了智能自剥离除锈凝胶。


青铜器除了上面提到的粉末状锈蚀外,还有一种比较结实的锈。这种锈掩盖了大量历史信息,需要被清除掉。以前传统的手法是拿凿子、刀子进行物理性的清除,或者将锈蚀泡软了,再进行处理。除锈凝胶,则是在青铜器锈蚀表面抹一层凝胶,像是给青铜器贴了一层创可贴。这是一种自剥离凝胶,过了一段时间,用热吹风一吹,或者紫外线一照,就会脱落下来。

这也就意味着,河南在青铜器锈蚀处理方面又迈出了一大步,这项新技术的应用将为我国脆弱青铜器顽固锈的去除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大河报 刘瑞朝)


江苏公布102名文博副研究馆员专业技术资格名单


根据江苏省图书、文博、群文、艺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 委员会评审并经社会公示,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公布马麟等27人具备文博研究馆员专业技术资格,鹿斯骏等75人具备文博副研究馆员专业技术资格。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时间自2022年9月23日起算,以下是全名单。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资格名称

1

马麟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

研究馆员

2

刘媛之

南京市博物总馆

研究馆员

3

宗旸

南京市博物总馆

研究馆员

4

徐佩佩

南京市博物总馆

研究馆员

5

戴路

南京市博物总馆

研究馆员

6

杨英

南京市博物总馆

研究馆员

7

潘彬彬

南京市博物总馆

研究馆员

8

周保华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

研究馆员

9

张国松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研究馆员

10

桑世波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中心

研究馆员

11

贾萍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中心

研究馆员

12

郑铎

常州市考古研究所

研究馆员

13

李喆

苏州博物馆(苏州民俗博物馆)

研究馆员

14

孙明利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

研究馆员

15

陈曾路

苏州市吴中区博物馆

研究馆员

16

张大强

连云港市博物馆

研究馆员

17

周振华

新四军纪念馆

研究馆员

18

王红花

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盐城市博物馆、盐城市水浒文化博物馆)

研究馆员

19

张剑

镇江博物馆

研究馆员

20

霍强

镇江博物馆

研究馆员

21

高荣

扬州博物馆

研究馆员

22

王小迎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馆员

23

刘筱

江苏省国画院

研究馆员

24

庞鸥

南京博物院

研究馆员

25

张小帆

南京博物院

研究馆员

26

刘鹏

江苏省美术馆

研究馆员

27

郑晶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研究馆员

28

鹿斯骏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

副研究馆员

29

张宁宁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

副研究馆员

30

陆嘉

南京市博物总馆

副研究馆员

31

蒋彬彬

南京市博物总馆

副研究馆员

32

狄海宁

南京市博物总馆

副研究馆员

33

张昊

南京市博物总馆

副研究馆员

34

俞瑾

南京市博物总馆

副研究馆员

35

段媛媛

南京市博物总馆

副研究馆员

36

蔡蕾

南京市博物总馆

副研究馆员

37

韩芳

南京市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研究中心

副研究馆员

38

向媛华

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

副研究馆员

39

周寅韬

无锡博物院

副研究馆员

40

周立超

无锡市东林书院和名人故居管理中心

副研究馆员

41

王玲

无锡市东林书院和名人故居管理中心

副研究馆员

42

陶冶

无锡博物院

副研究馆员

43

陶纯怡

无锡博物院

副研究馆员

44

许蕾

无锡市图书馆

副研究馆员

45

邢娟

宜兴市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46

岳凯

徐州博物馆(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副研究馆员

47

刘姝妹

徐州博物馆(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副研究馆员

48

马静娟

徐州博物馆(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副研究馆员

49

林莉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中心

副研究馆员

50

刘妍

徐州市汉文化风景园林管理处

副研究馆员

51

夏春华

沛县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52

李莹莹

沛县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53

程霞

常州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54

任林平

常州市考古研究所

副研究馆员

55

王颖

常州市武进区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56

郭锁根

常州市金坛区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57

朱晋訸

苏州博物馆(苏州民俗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58

牛煜龙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

副研究馆员

59

刘逢秋

苏州碑刻博物馆(苏州文庙管理所)

副研究馆员

60

纪迪

苏州碑刻博物馆(苏州文庙管理所)

副研究馆员

61

陈莹

苏州碑刻博物馆(苏州文庙管理所)

副研究馆员

62

顾秋红

常熟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63

沈江

昆山市昆仑堂美术馆

副研究馆员

64

王建华

南通博物苑

副研究馆员

65

任苏文

南通博物苑

副研究馆员

66

张建

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67

毛伟

江苏省江海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68

徐向阳

连云港市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69

郝芳

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

副研究馆员

70

周亮

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盐城市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71

杨爱东

周恩来纪念馆

副研究馆员

72

金研

周恩来纪念馆

副研究馆员

73

施春生

周恩来纪念馆

副研究馆员

74

朱宏亮

淮安市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75

赵巧凤

淮安市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

副研究馆员

76

潘新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

副研究馆员

77

汪家宝

淮安市楚州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78

徐仁雨

扬州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79

王争琪

史可法纪念馆

副研究馆员

80

秦宗林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副研究馆员

81

李斌

扬州市蜀冈唐子城风景区管理处

副研究馆员

82

徐征

镇江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83

王玲

镇江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84

刘敏

镇江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85

黄佳丽

镇江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86

徐佳

镇江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87

包婷

镇江市烈士陵园管理处

副研究馆员

88

张伟

泰州市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89

吴晨康

泰州市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90

张喆

泰州市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91

邵启凤

泰州市博物馆

副研究馆员

92

许越

南京博物院

副研究馆员

93

陈虹利

南京博物院

副研究馆员

94

张小坚

南京博物院

副研究馆员

95

张长东

南京博物院

副研究馆员

96

邬俊

南京博物院

副研究馆员

97

周竑

南京博物院

副研究馆员

98

王茜

南京博物院

副研究馆员

99

吕悦

南京博物院

副研究馆员

100

高木

江苏省美术馆

副研究馆员

101

陈娅

江苏省美术馆

副研究馆员

102

周盛

江苏省美术馆

副研究馆员



上海博物馆“牵手”英国国家美术馆推出新展


展览海报。 上海博物馆 供图


记者7日获悉,作为上海博物馆“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大展的第二个展览,“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将于2023年1月17日至5月7日在上海博物馆举办,展出波提切利、拉斐尔、莫奈、梵高等欧洲艺术巨匠的52件油画作品。


作为上海博物馆“大博物馆计划”展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大展联手世界知名博物馆,推动文明对话,促进交流互鉴,让上海成为“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世界”的重要窗口。2021年1月,上博举办“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大展首展“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获得了广泛好评;时隔一年,上博首度联手英国国家美术馆推出“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将为观众讲述经典美妙的欧洲美术史。


莫奈的《鸢尾花》。 上海博物馆 供图


作为世界级的国家美术馆,英国国家美术馆有着近两百年历史,位列全球最受欢迎的十大艺术博物馆之一。其收藏有2600多件欧洲绘画杰作,极少到其他地方进行外展。目前,英国国家美术馆正筹备2024年建馆200周年庆典,位于特拉法加广场的馆舍将进行重大整修,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难得机会,让馆藏文物“出国旅行”。亚洲观众无需前往伦敦便可欣赏到欧洲艺术巨匠的绘画作品。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精选50位艺术巨匠的52件展品,完整呈现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后印象派的欧洲绘画史。梵高的《长草地与蝴蝶》也将在此展出,这幅画作于梵高自杀前不久,从他所住的精神病院窗户向外眺望,有一片杂草丛生的花园,梵高以此创作了多幅作品。他用画笔感知生命,用明艳丰富的色彩描绘世界,使作品充满生命力。


梵高的《长草地与蝴蝶》。 上海博物馆 供图


据透露,为了满足观众不出国门也能观看世界大师艺术展的文化需求,上海博物馆自筹资金举办本次展览。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发改委关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自本次展览起,上海博物馆将对部分特展销售门票,其他常设展及其他特展仍旧对观众免费开放。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此次展览是英国国家美术馆首次将馆藏精品带到中国,艺术巨匠云集,作品阵容强大,将会是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我们希望对艺术之美的分享和欣赏,能够跨越地域和文化的差异,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我们也在策划更多文物展览到海外,展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缤纷璀璨,不断扩大上海博物馆的‘朋友圈’。”

(中新网 王笈)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首次展出列支敦士登王室珍品


今年11月9日至明年2月20日期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与世界闻名的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联合举办“艺苑寻珍──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名品”特别展览。11月7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进行传媒预览活动,介绍展出的逾124件列支敦士登王室珍品。该展览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展后推出的首个特别展览,也是其以欧洲艺术名作为主题的首个大型展览,展览突显了香港故宫的愿景和使命——促进世界文明之间的对话,巩固香港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

(中新网 李志华)


深圳中医药博物馆:弘扬中医药文化,提供交流平台


深圳中医药博物馆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创办,是一座以收藏展示中医药领域中珍稀动植物藏品为主的行业博物馆,2016年4月23日正式对外开放,公益免费。博物馆目前开放三个展区,另外有一座5000平米中药百草园、中药无土栽培“易趣坊”以及中医名家、名著宣传墙。馆藏众多珍稀、罕见、贵重的中药标本和动物的剥制标本、蜡叶标本和保色浸制植物标本及中药饮片标本2000余件,还有平盖灵芝(体积85cm×55cm×30cm,重达49kg)、巨型肉桂(163cm×65cm)、巨型鸡血藤(198cm×40cm,200kg)、沙漠人参肉苁蓉(长193cm)、西藏雪灵芝、沉香、檀香、麝香、牛黄、各色珍稀珊瑚,以及海龟、玳瑁、砗渠(150kg)等国内外名贵珍稀标本。多数馆藏藏品遍布全国各地寻访采集,从中医名家到经典古籍,从高原到盆地,从陆地到海洋,从动物到植物,从矿物到各加工类,从四大怀药、四大南药到中华九大仙草及广东特色道地药材,藏品奇特而丰富,展现了中医药学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


医院全景图
中药无土栽培——易趣坊


深圳中医药博物馆依托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强大技术人才优势,成立了博物馆科普专家组及青年教师科普队伍,涵盖药学、临床肝病、脾胃病、风湿病、肾病、儿科、妇科、推拿康复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并以治未病科为基础龙头,将中医养生科普与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从《中国公民中医养生素养42条》入手,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同时将中医药文化普及与本院的技术特色相结合,形成观、听、体验的一条龙的特色中医药文化之旅。开馆以来,开展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党群中心、进企业等项目,组织各类亲子夏令营、中医药小小解说员公益培训班、临床中医诊疗体验及中医适宜技术学习、中医健康养生讲座、中医大讲堂等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


认识药用动物


深圳中医药博物馆自开放以来接待了来自国家、省市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中医药专家及文化爱好者。长期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及知识普及工作,近年来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 ”、“广东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首批“深圳市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深圳市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深圳市儿童友好实践基地”等荣誉称号,2019年10月25日深圳中医药博物馆宣传短片;登录学习强国 APP;2020年11月博物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项目荣获深圳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2021年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我为群众办实事”科技志愿服务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单位”。


深圳中医药博物馆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中医药文化为宗旨,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中医养生保健、健康科普方面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平台,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广东科技报)




国家文物局领导赴浙江调研考古工作


11月5日至6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带队赴浙江调研文物考古工作。


关强一行实地调研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发掘现场,参观考古成果展,出席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并讲话。关强强调要结合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和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进一步做好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考古和保护利用工作。要转变考古工作理念和方式,加强田野考古发掘、考古成果挖掘阐释和研究,明确不同时代古港遗迹分布情况,深化古代航线、窑业、营建工艺和海岸线变迁等多学科跨学科研究,全面阐释古港遗址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的意义。同时,统筹好城市考古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高标准做好遗址本体保护、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方案,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让考古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关强一行还考察了温州夏鼐故居、郑振铎纪念馆,调研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考古司相关同志,浙江省文物局,温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国家文物局)


菏泽市人民政府与山东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1月6日,菏泽市人民政府与山东大学在济南签署 “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战略合作协议。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君松、菏泽市政府副市长曹临出席仪式并致辞。


王君松在致辞中介绍了山东大学与菏泽市政府的相关合作基础。他表示,“十三五”以来,山东大学考古学科在菏泽地区开展了包括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青邱堌堆遗址考古发掘在内的一系列工作,双方合作已初见成效。菏泽地区考古和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山东大学将以合作协议的签署为新起点,以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与菏泽市人民政府共建高端校地合作平台,为山东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夯实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曹临表示,以此次签署战略协议为契机,双方将在中华文明起源、黄河文明发展与变迁等重点领域加强合作,携手共建,勇毅前行。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定文化自信自强、赓续中华文脉,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宝贵的文物资源,为提升全市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奋力开创菏泽市文物工作新局面。不断探索新方法、新路径、新模式,强化提升校地合作水平,打造新时代高校与地方合作的新典范。

(菏泽日报)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召开

11月4日至6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导、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在我市召开,共同就朔门古港遗址发掘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以及下一步的考古研究与保护利用等问题把脉论证。



朔门古港遗址位于温州古城北大门“朔门”之外,自东晋建郡以来,即是“北埠”商贸繁盛之地。2021年10月以来,为配合市政建设工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发掘,发掘面积5000多平方米,揭露了水门头陡门、瓮城、码头、沉船、干栏式建筑、木质栈道、瓷片堆积带等一系列重要遗迹,出土了龙泉窑、瓯窑、建窑等瓷器小件2000余件,瓷片达10吨以上,还发现了丰富的漆木器、琉璃器、铜铁器等类别遗物,以及贝壳、稻谷等动植物遗存。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等领导出席系列活动,中国考古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赵辉等近20位余专家参加现场考察及线下会议,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庆柱等近20余位专家以线上视频方式参会。11月5日,与会领导专家赴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考察队伍沿发掘区系统参观了瓮城、码头、沉船、干栏式建筑、江岸、古港标等重要遗迹,观察并深入讨论了现场堆积的瓷器碎片,由此获得了对于遗址分布的直观认识。现场考察结束后,专家一行前往温州博物馆观摩遗址出土的龙泉窑、瓯窑、湖田窑、建窑等陶瓷器标本以及漆器、琉璃、佛像等重要文物专题陈列布展。



11月6日,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考古成果现场研讨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梁岩华通过展示历史文献、图像资料等,介绍了古港遗址考古勘探发掘的过程及主要成果。与会专家听取汇报后,对朔门古港遗址的考古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对遗址的发现、功能、意义以及后续保护利用等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和科学论证,并一致认为,朔门古港遗址不仅规模庞大、遗迹丰富、要素齐全、年代清晰,更和温州古城、古屿、古航标等共同构成完整的海陆交通体系,堪称海上丝绸之路的绝佳阐释,实证了温州古港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海上丝绸之路节点。多位专家提出,此项考古成果填补了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及预备名单的海港遗址均缺乏港口码头考古遗迹支撑的空白,呼吁将其列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程。



下一步,我市将在此次专家论证会意见基础上,严格按照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扎实做好古港遗址与海丝申遗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与后续保护利用工作,切实守护好文化遗产资源,为加快建设更具活力的“千年商港、幸福温州”提供强大的文化驱动力。

(温州日报 程潇潇)



怀柔区箭扣研究性修缮(考古发掘)完成竣工验收


11月4日,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的箭扣长城研究性修缮项目(考古发掘)顺利竣工并完成专家组验收评审。


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主任吴加安和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院院长汤羽扬组成的硬核专家组,在市文物局副局长凌明及区文旅局主管副局长的陪同下来到考古现场。


专家组对考古发掘项目给予高度评价,肯定了长城研究性修缮以及长城考古发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长城遗址保护、研究、维护、展示、利用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提出今后长城保护工程要以“项目设计”为核心“一体化”统筹,科学分步实施,及时总结相关经验,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操作规范。针对此段长城又提出可以建立长城遗址公园的全新理念,与长城修复实践基地的功能性相结合,从参观、研学、科研等方面让长城真正“活”起来。


此次考古项目的范围包括141至145号5座敌台,长城墙体、登城便门、暗门等长城建筑遗址,发掘面积2530平方米。自4月20日正式开工以来,不仅首次在敌台顶部铺房内发现四座火炕和灶址等生活设施遗迹,还出土“明万历十二年和二十五年”石碑两块,另外还有一批长城文物重现天日,出土了筒瓦、板瓦、瓦当、吻兽等建筑构件以及石雷、箭头等武器和盘、碗、剪刀、铲子等生活用品,同时通过发掘也揭开了“将军守关”敌楼结构形制的真容,为我区长城文化研究和后续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文明怀柔网)



编辑:少侠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文博圈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57931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