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校庆来了 | 这些属于广美人的写生印记,饱满动人

2022-11-18


到真实丰富的生活中去,

到辛勤劳作的民众中去,

到热气腾腾的生产建设中去……

从中南美专开始,

广美的教学与创作,

就一直与社会密切相连,

与时代同频共振。

在校庆到来之际,

我们追溯

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

广美人留下来的珍贵写生印记,

依旧可以感受到其中饱满的

赤子之心、滚烫之情。


  +

+

中南美术专科学校

在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中组建起来的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在教学和创作上紧随着国家的教育与文艺方针政策,将下乡下厂体验生活作为重要的教学与创作取向,力求反映所在区域的生产建设与壮美河山,反映人民建设新国家的高昂热情。
1954年夏,武汉遭遇了自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一次洪水的严峻考验,武汉军民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日夜奋战,确保百里堤防安全,为保卫武汉的安全作出了艰苦卓绝的贡献。中南美专成立防汛委员会,全体师生停课六个月,全力投入抗洪斗争中,由此亦产生了一批以抗洪斗争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黎雄才的国画《武汉防汛图卷》。

1954年,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师生参加武汉抗洪,

绘画宣传,鼓士气

关山月《长江码头》纸本水墨,36.8cm×50.2cm

1954年,关山月美术馆藏

黎雄才《汉水所见》纸本水墨,26cm×36cm,1954年

1955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兴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双层大型桥梁,把武汉三镇联为一体,并将原京汉、粤汉铁路连接为京广铁路。大桥的兴建吸引了中南美专师生前去采风、写生,以此为题材亦产生了众多在建国初期有影响的艺术作品,如刘济荣的水墨画《武汉长江大桥引桥工地》、袁浩的油画《长江的黎明》、王恤珠的油画《待渡》等。

刘济荣《武汉长江大桥引桥工地》纸本水墨,1956年

王肇民《武汉大桥工地》(速写)

《文艺报》1957年第14号

袁浩《长江的黎明》布面油画

154cm×283cm,1957年

王恤珠《待渡》布面油画,150cm×250cm,1957年

此外,在武汉办学的五年间,中南美专师生的足迹遍及武汉市内、市郊,以及罗田叶家河、黄山、衡山、三门峡等地,留下了不少写生作品,是其时社会生活与风景名胜的真实写照。
王建国《美专校长胡一川在东湖写生》纸本炭笔

1956年

1956年,关山月副校长到武汉钢铁厂辅导学生创作

1956年,彩墨画系毕业班学生在武钢为工人宿舍绘壁画

1956年,杨秋人副校长在苏杭写生

1957年,附中第三届学生在韶山体验生活,

参加抗旱

1957年2月,胡一川、阳太阳与中南美专师生参加武汉东西湖粮食基地建设义务劳动

1957年夏,绘画系师生到老革命根据地去体验生活

1958年,关山月、吉梅文和中国画系毕业班学生在武汉钢铁厂

1958年4月,附中四年级下乡麻城老苏区

附中学生到湖北罗田县叶家河实习

刘露薇《东湖》纸本水彩

19cm×25cm,1956年

曾松龄《南岳的山门》纸本水彩

19.5cm×22.5cm,1957年

于秉正《麻城农田》纸本水彩

14cm×23cm,1958年

  +

+

南迁至广州之后

1958年夏,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南迁至广州,并改名为广州美术学院。南迁后的学校立足广州,积极融入华南的生产建设热潮之中。胡一川院长在1959年开学典礼讲话时指出,“通过下乡下厂参加生产劳动,是可以改造思想,提高阶级觉悟,深入工农群众,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下乡体验生活的锻炼中,广州美术学院的师生足迹遍及珠江三角洲、粤东西北和海南等众多地区,其中到湛江堵海工程工地和茂名石油城工地写生,无疑是其中突出的案例。

1958年,杨之光在揭阳县揭西公社华清大队绘壁画

广美师生参加人民公社化,在番禺绘壁画

1958年9月,胡一川校长与师生下乡到海南岛

1957年,中共湛江地委和市委决定在郊区建设湛江堵海东北大堤。大堤全长6.82公里,其中跨海部分长为4.68公里。大堤于1958年9月兴建,至1961年2月合拢。大堤的建成,使东海孤岛变成了半岛,随之“三通”(通车、通电、通话)。这就是著名的湛江堵海工程。堵海工程的修建,也极大地吸引了广州美术学院师生的注意,从院长胡一川到在读的学生们,都曾到工地体验生活,创作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都急需石油资源。在勘探到茂名盆地油页岩矿层的位置与储量后,广东茂名石油城于1957年开始动工兴建。茂名石油城的兴建,吸引了广东大批美术家前往采风写生。从武汉南迁羊城不久的广州美术学院师生,也加入到了这一采风创作潮流中。

1960年3月,广州美术学院各领导参观湛江堵海工程

1960年3至5月,版画系到电白博贺港实习

梁世雄《斩断南海浪》纸本水墨

44cm×33.2cm,1960年

易至群《堵海工地写生(速写)》纸本设色

31cm×45.5cm,1960年

迟轲《广州美术学院师生暑假旅行写生满载而归》,《光明日报》1961年10月3日

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编《凤凰山牡丹写生资料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

广州美术学院师生历年的写生不仅构成了自我艺术创作、训练的一种有力手段,它们所涉及的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断客观对象的独特内容,同时也是作为整体的新中国美术教育与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反映当时社会风貌的作品尤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1962年3月,黎雄才在海南岛画速写

1962年,中国画系山水科同学在乐昌写生

1963年《广州美术学院下乡下厂创作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大受赞赏

1974年,潘鹤(左二)在阳江渔场写生

1975年,吴华先带领学生在粤北地区写生

1977年,77级油画系学生在长江三峡写生

1981年3月4日,油画系恽圻苍老师带学生们在三峡写生

1982年,胡一川在粤北红工煤矿写生

1983年,陈金章老师和刘书民老师带学生在张家界写生

1983年,梁如洁老师带师范系学生赴广西、贵州采风写生

1984年,潘行健老师带领版画系八二级赴四川红泉下乡与当地藏民合影

1985年,国画系师生在海南岛霸王岭写生

张家祯《广州西堤“南方大厦”》纸板油画

18cm×13.5cm,1961年

胡一川《南澳岛》,1962年,布纹纸油画

35cm×49cm广州美术学院胡一川研究所藏

杨秋人《晒网》油画,1962年

潘行健《椰乡小景》纸本设色

27.3cm×39cm,1962年

王莉莎《收获的季节(之三)》纸本水彩

24cm×28.5cm,1962年

马高骧《黄角坪傍晚》纸本水彩

22cm×23cm,1963年

涂稚华《黄昏》纸本水彩,22cm×27cm,1964年

陈晓南《美丽的圣狮河》纸本水墨钢笔,27cm×40.5cm,年代不详

吴华先《韶钢》纸本水粉,49.5cm×36.5cm,年代不详

陈章绩《茂名铂重整工地写生》纸本水墨

45cm×31cm,1973年

汪宗伟《茂名石油城》纸本油画

50cm×36cm,1973年

郝鹤君《都江堰》纸本设色,45cm×68cm,1978年

冯玉琪《山村-6》纸本油画,55cm×38cm,1980年

郭绍纲《油城矿区》布面油画,46cm×74cm

1981年,广东美术馆藏

林丰俗《香溪》纸本设色

46cm×68cm,1982年


  +

+

名家写生观点选粹





创作,基本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理想的方法,画的是理想画,崇拜的是理想美,一种是写生的方法,画的是写生画,崇拜的是自然美,有人说理想美是完美的,自然美是有缺点的,我不同意这个意见,假如一个人的思想感情,是很庸俗的,那他的理想美的缺点就大了,又有人以理想画为创作,以写生画为习作,以制作方法决定作品的性质,我也不同意这个意见,一幅好的写生画,是作者对于现实事物的自我表现,是美术史上独一无二的花朵,与理想画有相同的价值。

——王肇民《画语拾零并序》,《美术》1980年第3期


在我艺术实践的一段生活中,无论是接触到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还是为人民群众敬仰的革命纪念地,或是广大劳动群众以战天斗地精神参加的建设工地,以及通过人们改造了的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色,常常激励着我油然而生的创作激情。这就是我在一段时间来较多地热爱画风景和风景创作的主、客观动力。

——杨秋人《探索》,载《杨秋人油画集》,岭南美术出版社,1983年


写生方法有二字,一曰“活”,二曰“准”。“活”则物我皆活,能活则灵,灵就能变;活无定法,法从对象而生。物有常理,而动静变化则无常,出之于笔乃真神妙。所谓神妙即熟极而生,随手捡来,便是功夫到处。“准”一般来说不离其形,准则重规,目力准则下笔才准;形与神要合一,若只求形似,则非画也。

——《黎雄才画语录》,载《黎雄才山水画谱》,岭南美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4年


我坚信生活是艺术创作唯一的源泉。没有生活依据的创作,等于无米之炊,无源之水。生活的积累,是创作的财富。中国画的特色,是背着对象默写的,不满足于现场的写生,现买现卖的参考,如写文章一样,若字句都不多认识几个,只靠查字典来写作是不行的。所以必须经过毕生的生活实践,通过不断的“四写”(即临摹、写生、速写、默写)的手、眼、脑的长期磨炼,让形象的东西能记印在脑子里,经过反刍消化成为创作的砖瓦,才能建成高楼大厦。

——关山月《有关中国画创作实践的点滴体会》,《美术》1995年第3期。

图文:校史编修室  宣传部

编辑:江粤军  赖志强  袁梦婷

核稿:刘颖倩

审定:刘   滴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写生印记

17146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