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第七届网络社会年会|上海论坛:干湿关系:信任、情感、交易与诸众

2022-11-18


Wet and Dry Relationships: Trust, Affection, Trade and the Multitude

艺术家
佩恩恩、金锋&石青、殷艾雯、施蕊妮、郭城、孙羽茜

回应人
姚翔、33EMYBW

论坛组织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毕昕、曹佳敏)

主办
中国美术学院 跨媒体艺术学院 网络社会研究所

时间(GMT+8:00)
2022年11月25日 14:00-17:00

线下参会
上海市 普陀区 莫干山路50号 18号楼101

ZOOM参会
893 0945 6031

👇B站直播
🔗https://live.bilibili.com/1802589

👇Youtube直播
🔗https://www.youtube.com/@inetworksociety

👇Slido提问
本次活动将同时在线上和线下举行,与会观众可通过扫描以上二维码或访问以下链接参会提问。
🔗 https://app.sli.do/event/iYK9XJVf8v75aAJpAWj7Lj



🔴 引言 

1992年,在一片激烈的争论声中,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实验场之一,开启了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城市发展。这座曾经的“远东第一大都市”,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再次以“全球化城市”的姿态重回世界的视野之中,并因其独特的政治与经济定位,似乎让人们看到了一种存在于新自由主义与计划经济之间的可能性。

到了今天,两者之间的张力越发拉扯。新自由主义不再新,它的残酷与僵硬也逐渐显露,一遍又一遍地刻入世界的每个角落、每个人身上。这样的拉扯也投射于这个城市的日常:在巨大的沉默中,我们竭力去适应新的常态,同时购买装备去夜跑,去玩飞盘,加入各种志趣相投的社群,常常又在一段时间后陷入乏味;诸众(multitude)中那个独特的个体虽渴望湿润的情感连接,但作为生产关系中的一个经济客体却不得不以干燥、轮廓清晰的状态工作于配置体制中。

P2P就像来自上个世纪的解药,药效虽不如预期,但是给了人们一些方向,指向个体之间除去为着利益的竞争关系,也能达成合作共赢;Web3.0就是这贴药方的增强,但我们又逐渐发现,即使无需集合资源的第三方以及虚无缥缈的信任,我们在网络中的行动逻辑仍未逃出交易与计算的框架。也许正如斯蒂格勒说的那样,技术的药效与毒性总是同时存在。

那么,在这个包容又疏离的城市,我们究竟希望从网络中得到什么?或者说,达成什么?技术在此刻,下沉至本地语境中所面临的真实问题是什么?本地艺术家们又如何骇入其中,创造出更多可能性去超越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二元困境?第七届网络社会年会城市论坛上海场,将邀请生活、工作,或成长于上海的艺术家与创作者,从他们的实践出发,共同探索在多样性与实在的困境之间所涌现的本地“智慧”。



🔴艺术家

佩恩恩
佩恩恩,毕业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佩恩恩的实践深入不同权力控制机制之中,在全球竞争系统下流动化的金融、身体和图像之间展开工作,并成为其中的流放或者反叛者,以此来破坏或创造这些系统背后的冲突。

佩恩恩的创作也许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经济-艺术复合体”,其擅长以具有“挑衅性”的方式揭示某些真正起作用的“基层结构”,这些结构往往既是社会的,又是欲望的,既是技术的,又是身体的,既是合法的,又是非法的。在其最新实践中,艺术家讨论了“匹配”的暴力属性,类似于哲学家弗兰克·布拉迪(Franco “Bifo” Berardi)曾提出的金融的抽象暴力,“匹配”同样透过“竞争-合作”模型创造出一种残酷的社会动员与淘汰机制。(——杨北辰,评佩恩恩OCAT个展《匹配池》)

分享主题:“海上花”中的金融魂灵

张爱玲点评《海上花列传》的小说结构“极度经济”。而这种“经济”亦流淌于故事中的每一处,它不仅体现在小说中客人所使用的金融工具(保险、证券、商业票据)、长三书寓的经营方式(发币、股份制、金融诈骗)、客人与倌人不同境遇时的权衡思维。《海上花列传》是一部上海的预言,百年后这里的生活好像也未能摆脱这样的况味。佩恩恩在其表演《“海上花”中的金融魂灵》中延续着他过往作品的金融叙事,并结合其自身的上海经历,将一部旧小说的过去照进了今天的现实。


金锋&石青
金锋,1967年生于中国上海,多媒介艺术家。1991年毕业于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工艺美术专业(现东华大学),2012年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视觉艺术MFA硕士。2000年以来长期参与上海艺术家群体的自我组织的各种当代艺术活动及展览,“未来的节日”主要组织者和发起人之一。“江南基栈”发起人之一。“泡卡司”当代艺术播客主创之一。
石青,艺术家,生活和工作于上海。创作涉及装置,影像和表演等多种媒介的综合使用,强调在田野基础下进行主体化的实践和媒介写作,涉及身体现场,游牧空间,媒介考古及社会主义技术史等领域。

分享主题:新的工作生态

中国艺术家对自组织不陌生,早期的当代艺术展览实践和社会介入都运用这种方式。今天的自组织有种紧急性,而这在于艺术本身及其在社会事件中的行动,已经受到了挤压,如艺术市场化的泛滥和城市弹性的消失,目前所面临的基层网格权力很有可能成为常态;这种自我隔绝的同时,也会带来视野和社会感知的消失。艺术无法再以逃逸和突围改变现状,而是要思考如何构建新社会网络空间的可能。有必要重新调整艺术的工作任务和方式了!

上海,在近代中国中是个发展样板的都市,除去那些讲话稿而套路的现代都市说辞,上海活跃的文化生产能力,恰恰在于底层根系空间的饱满和无法标记的空白之处。这些也是当代艺术的真正萌发和疯长的地点,而非来自网格化中的美术馆,后者曾经是艺术自组织去反抗的对象。这些“野草丛生”的地带正在逐渐消失,但新的城市田野空间也在出现。任何的重建都有章可循,这种“空白”不是真正存在着零污染的物理空间,而是指组织者的建构想象力。回想早期的艺术自组织,“空白地带”都是被无中生有发明出来的。当年被挖掘出来做展览的地下室,废弃厂房和商场,都已被资本和城市网格推倒和改造,今天城市的空白空间在哪里?

金锋与石青试图在中心/非中心和现实/区块链的动态平衡上采取一种新的工作策略,以当年上海街头和社区中最普通也是最神秘的信息网点——烟纸店,以及如今取而代之的咖啡店,作为工作锚点,为城市行动探索更广阔的空白空间与更复合的动态联合网络。


殷艾雯
殷艾雯是一位实践设计师,艺术家,设计理论家,策略顾问和项目发起人。她主要用写作、思辨设计和时间/实践为基础的艺术来检视行星级传播技术的社会影响。她提倡用关系中心设计来作为重新设计和想象社会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殷艾雯还是2019年INFORM观念设计大奖的获得者,并在荷兰圣尤斯视觉文化研究院担任毕业策展导师以及在地设计系系主任。

殷艾雯是关怀家互助网络的发起人,也是作品《浮萍定海》的主创之一,她于2017年在荷兰建立了这个以关怀经济为中心的模拟社会系统,以期承托被加速技术发展短路化了的现实社会系统。然而以数字技术为基底的关怀家互助网络是否可以在使用技术的同时保留伦理?是否可以为现实社会提供切实的关系进化动力?有关于此的解答将在模拟系统第一次落地于现实(上海本土),并与其反复产生撬动力的状态下被记录。

分享主题:“不设计”的勇气

在数字产品广泛社交化、平台化的今天,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实制度以及事实管理者。技术批评者很容易看到社交平台对人际关系简单粗暴的理解,也有数字行动者主张在技术中纳入更为细腻的情感数据与考量。作为设计师以及设计理论学者,殷艾雯将分享她的一些项目实践,并引入关怀视角来讲述第三种路径:如何通过“不设计”,将关系的主动权、阐释权归还给人们。她认为这是确保以技术为基础的去中心化组织不会演变成压抑的工具。


施蕊妮
施蕊妮,动画导演和加密研究员。施蕊妮的作品通过视觉化虚拟亲密关系探讨人类和新兴技术之间兼容性。本科毕业于伦敦传媒学院的交互与移动图像专业,随后她于2018年获得皇家艺术学院动画系硕士学位。目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研究加密与和动画的融合所带来的可能性。

分享主题:情感自治区,当加密遇见红白喜事

基于区块链的web3变革不仅仅关乎金融,就像科技不仅仅关乎功能一样。归根结底,它服务于我们的情感。

相对于自上而下的关注web3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施蕊妮的实践更注重个体层面的体验:量化情感的新型游戏规则X-to-Earn足以表达真切的悲伤或喜欢吗?爱意证明 (proof-of-love)可以交付加密的数据处理(cryptographic transactions)吗?Web 2.0支持的情感资本主义、特别是交友软件借助算法监控用户浏览、 生成的数据,进而标准化、商品化地经营情感。基于区块链技术的Web 3.0则赋能(empowers)用户从科技巨头手中夺回个人信息的所有权。艺术家创建的交互网站FuneralPlay与LoveCounter作为观念的、去物质化的媒介,实际生产的是兼容多元价值观的表演性情景(performative situations)。搭建情景的灵感来源于主创人员对亲友的身份认同与自由意志的采样,这些非虚构的、未被量化的情感数据试图描绘当代年轻人的替代性群像。


郭城
郭城1988年生于北京,现工作生活于上海。他的艺术实践着眼于既有/新兴科技对社会与文化方面的冲击与影响,以及置身其中的个体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郭城的作品常以雕塑/装置的形式呈现,他经常使用幽默又冷峻的形式语言,将宏大议题与看似随意的日常物品相连结,为想象和讨论提供了批判性的视角。

分享主题:天气块报——关于去中心化结构中的公平与信任

区块链从技术结构上来说可被看作一个分布式“账本”,通过其网络中不同节点间的共识来记录数据,具有难以被篡改的特点。气象数据是一种不可复验的时间性数据,利用区块链对于气象数据进行记录,可被看作一种无法证伪的历史书写。近年来国内有多起关于气象数据的争议事件。如2012年美国驻京大使馆开始发布自测的空气质量数据,曾由于其发布的数据与官方相悖而引起广泛关注与讨论。2022夏天的持续高温中,手机天气app中显示的极端高温多次被官方辟谣。此外由于高温津贴引起的劳务纠纷每年也常有发生。郭城的最新作品《北京天气播报》使用几台硬件条件一致的设备作为节点构建私有链,每个节点负责读取不同的气象数据源,节点间利用PoW共识机制生成区块,并争取记录在区块链数据库中的权力,并播报其记录结果。此作品尝试检视与讨论区块链去中心化结构所带来的公平与信任,与其和来自真实世界的或带有偏见的数据相连接时所引发的矛盾,及其可能带来的对数据强权的推波助澜等不可预期的后果。


孙羽茜
孙羽茜是一位AI艺术家和研究员,毕业于清华大学和伦敦金史密斯学院。现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博士生,同时也是SuperRare上的加密艺术家。

受电子游戏中与虚拟人物的对话启发,她的创作围绕AI聊天机器人展开,专注于AI互动中的叙事和亲密关系。

她的研究好作品和发表于国际会议与画廊,包括柏林BBA画廊,SIGGRAPH Asia Art Gallery,Foundation of Digital Games(FDG),ISEA,ACM Multimedia,上海Aiiiii人工智能艺术中心,纽约时代广场等。她的AI艺术作品也获得了2022 Lumen Prize的提名。

分享主题:Web3中的情感幻觉

当NFT成为一种艺术创作媒介,购买NFT这一行为从一种商品交易转变为象征交易,其背后,是数字身份(群体)对某一创作理念的认同。而对于该领域的创作者而言,他们时常也会陷入吊诡的情感困境中。当其作品在社群中收获到更多喜爱与支持时,作品的经济价值也或将“泡沫化”地膨胀,致使其文化价值更易被忽略,从而吸引来投机主义者;与此同时,创作者本身也在收益方与真情实感的社群行动者这两种身份之间游移。孙羽茜将以NFT社群参与者和创作者的身份加入此次会谈,探讨社群中的创作精力和情感投入,在某种情况下,是否变为了一种被动的博弈?我们是否该保持清醒?又该如何为之?




🔴回应人

33EMYBW

33EMYBW,本名吴善敏。作为多个乐队的成员,吴善敏在中国音乐界有着丰富的经历。2015年,她在厂牌SVBKVLT的合辑《Downpour》中以“33”之名发行了第一支个人单曲创作《EMSYGYDL》。不久后,“33EMYBW”诞生,并在Asian Dope Boys于上海知名club “The Shelter” 的活动上首次现场表演。此后,33EMYBW在北京D-Force唱片公司发行了首张EP《Medusa》。

2018年底,在柏林CTM音乐节演出后,33EMYBW在上海厂牌SVBKVLT发行了首张专辑《Golem》。《Golem》获得国际好评,并被Bandcamp评选为2018年最佳电子音乐专辑之一,让更多的听众认识了她 自创为 “节肢舞步"的声音。2019年初,她在北京的美丽唱片公司发行了《Dong 2》,这是一张采样于中国西南侗族传统音乐、声音和田野录音的概念专辑。

2019年,33EMYBW在全球各地进行了演出,包括由Aphex Twin策划的Warehouse Project开幕演出(曼彻斯特)、Nyege Nyege音乐节(金贾,乌干达)、Soft Center音乐节(悉尼)以及Recombinant音乐节(旧金山)。同年10月,SVBKVLT发行了她的第三张专辑《Arthropods》。该专辑在波兰Unsound音乐节上首发,也作为SVBKVLT巡演展示的一部分,该巡演包括厂牌Hyperdub在Corsica Studios组织的活动“Ø”(伦敦),以及厂牌Spiritual Sauna、Construct分别在Macao(米兰)、Umbo(苏黎世)组织的演出。《Arthropods》入选了许多“2019年最佳”榜单,被Boomkat誉为“定义2019年的专辑”,Resident Advisor则评价“《Arthropods》是来自繁华上海地下音乐现场最原创的唱片之一”。

姚翔
姚翔,原语里弄发起人,区块链及密码技术研究者。他的研究覆盖区块链技术架构、分布式身份、开源社区治理等,撰写多篇研究报告,并积极推动公共课题的研究、研讨和公众参与。他曾参与第五届网络年会青年学者论坛,发表论文《投票、分叉与集体行动——分布式自治组织的发展和未来展望》。



🔴 议程(GMT+8:00)
2022年11月25日(周五)14:00-17:00

时间

流程

内容

14:00 – 14:10

开场


14:10 - 14:30

艺术家分享(20min/组)‍‍



‍‍佩恩恩:“海上花”中的金融魂灵

‍14:30 - 14:50

金锋&石青(回应人:姚翔):分享主题:新的工作生态

14:50 - 15:10

殷艾雯:“不设计”的勇气

15:10 - 15:30‍

施蕊妮:情感自治区,当加密遇见红白喜事

15:30 - 15:50

郭城:天气块报——关于去中心化结构中的公平与信任

15:50 - 16:10

孙羽茜:Web3中的情感幻觉

16:10 – 16:20

中场休息


16:20 – 16:50

圆桌讨论


16:50 – 17:00

观众提问





🔴 论坛组织/场地支持 


毕昕

毕昕,策展人、研究员。目前任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执行总监,同时负责CAC公共项目活动的策划。她的策展实践关注艺术、分布式技术与当代社会文化/亚文化的交集。

BI Xin is a curator and writer based in Shanghai. As well as being the Executive Director of Chronus Art Center, she also leads the curatorial vision of public events at CAC. Her curatorial practices focus on the intersection of arts, decentralised technologies and contemporary social-culture/subculture.


曹佳敏

曹佳敏,从事与数字媒体、技术以及当代社会文化论述相关的写作与策展工作。她获伦敦艺术大学传媒学院媒体与文化研究学士学位(2016),中央圣马丁学院文化、批评与策展文学硕士学位(2018);现工作于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负责展览与公共项目的策划与研究。她参与策划的展览包括“缠绕:生物/媒介”(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上海,2022)、“加密_流形”(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上海,2020),“Testing Ground 2018: A Minute Ago”(Zabludowicz 艺术中心,伦敦,2018)等。

CAO Jiamin works on writing, translating and curatorial practices engaged with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and contemporary social-cultural discourse. She studied Media and Cultural Studies at 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and holds a MA from Cultural, Criticism and Curation at Central Saint Martins, 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 She is now working at Chronus Art Center (CAC) for Curatorial and Public Programs. Her recent curatorial projects include Entangled: bio/media at CAC (Shanghai, 2022), crypto_manifold at CAC (Shanghai, 2020) and Testing Ground 2018: A Minute Ago at Zabludowicz Collection (London, 2018).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Chronus Art Center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成立于2013年,系国内首家致力于媒体艺术之展示、研究/创作及学术交流的非营利性艺术机构。通过展览、驻留、奖学金、讲座、工作坊及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出版,CAC为媒体艺术在全球语境中的论述、生产及传播开拓了一个多样化且富有活力的平台。CAC以批判地介入不断改变进而重塑当代经验的媒体技术来推动艺术创新及文化认知。

Established in 2013, Chronus Art Center (CAC) is China’s first nonprofit art organization dedicated to the presentation, research / creation and scholarship of media art. CAC with its exhibitions, residency-oriented fellowships, lectures and workshop programs and through its archiving and publishing initiatives, creates a multifaceted and vibrant platform for the discourse, p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media art in a global context. CAC is positioned to advance artistic innovation and cultural awareness by critically engaging with media technologies that are transforming and reshaping contemporary experiences. 

🔗 www.chronusartcenter.org




中国美术学院网络社会研究所
🧘‍♀️关注/订阅/加入🧘‍♂️
网站:www.caa-ins.org
电子报:news.caa-ins.org
Mastodonsocial.caa-ins.org
Discordhttps://discord.gg/tBbSn5P5
COOPcoop.caa-ins.org

审核|闵罕 张晨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跨媒体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网络社会年会 上海论坛

16097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