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融合与创新|“2022首届上海当代音乐节”拉开帷幕!
-
原创 2022-11-17
上海 · 世界 · 当代 · 未来
一、开幕式音乐会
音乐会上,著名指挥家、上音作指系张国勇教授指挥上海交响乐团,先后与沈子钰、陈泓璇、孙颖迪、周正中等演奏家、歌唱家合作演绎了中外著名作曲家的6部当代音乐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具有各自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指挥家张国勇与乐队准确把握了当代音乐作品的多样性风格,充分表现出每一部作品的意趣内涵。
叶小纲教授的《消失的银杏》——为乐队而作(2019—2022)中,乐队音色变化清雅而细致,表达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从人类视角探索自然、宇宙并对内心进行审视。
徐孟东教授的《交响幻想曲》——为中提琴与管弦乐队而作(2012)由中提琴演奏家沈子钰与乐队合作表演。音高组织上与琴曲《流水》有一定的渊源,将音乐的发展与韵味的表达融为一体。沈子钰的演奏松弛而自然,对音色与节奏变化的把控堪称完美。
本场音乐会是许舒亚教授的《冬雪IV》——为竹笛与管弦乐队而作(2022)的全球首演,由上音研究生、青年竹笛演奏家陈泓璇与乐队合作。乐曲以音响的色彩对比描绘北国雪景,不同声部调性与非调性对置似乎是冰河下水流的暖意。青年竹笛演奏家陈泓璇对气息的控制几乎达到极致,对音乐的处理非常成熟。
何训田教授的《色之舞》——为钢琴与管弦乐队而作(2009)由著名钢琴演奏家孙颖迪与乐队合作上演。拙朴的和声与灵动的旋律自始至终具有中国式的和谐美,自由的节奏暗含规则。孙颖迪不仅在快速乐句与和弦的弹奏中如履平地,而且可以把每一个单音的表情传递给听众,展现出高超的技术能力与艺术水准。钢琴家与乐队默契配合,仿佛传递出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心灵舞动。
潘德列茨基的《三首中国歌曲》——为男中音与管弦乐队而作(2008)中《闻笛》《月夜》《夜景》歌词源自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李峤的《琵琶》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男中音歌唱家周正中的演唱与乐队音响结合,令人感受到从中国古代文化中脱胎而出的“笛”、“月”与“夜”的意象。乐队的配器增添了夜的色彩斑斓,展现出中西文化的交汇与碰撞。
张千一教授的《丰收之歌》——为管弦乐队而作(2021)把浙江的“采茶舞曲”和山西的“道情”曲调作为素材进行发展,仿佛展现出大江南北丰收丰产的热闹景象。民族打击乐器的使用,更是把新时代中国人民内心的喜悦与热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本场音乐会中的中外作品,都以中西文化思想的碰撞与交汇为基础,植根于开放与融合的时代背景之下。尤其中国作曲家的作品,不仅表现出民间传统音乐素材与现代作曲技法的高度融合,作曲家深厚的艺术创造力与中国文化价值观的高度融合,也表现出内在的美学精神与当代开放性审美追求的高度融合。音乐会亦得到了现场听众的喜爱,演出结束后掌声经久不息。
二、青年作曲家当代音乐论坛
论坛由上音作指系教师梁楠主持。中国交响乐团驻团作曲家李劭晟,四川音乐学院电子音乐系教师张志亮,上音作指系教师王瑞奇、王甜甜、朱一清、李博、钱慎瀛、李博禅,博士后倪晨康,研究生李谌熙、依克山、孙昊瀚及与会的青年学子纷纷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大家一致认为,此次面对面交流碰撞出的火花促进了相互理解与共同提升,希望这场极具现实意义的青年作曲家研讨会,对我国作曲家未来的音乐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上音作指系副主任陈牧声教授谈到,艺术世界脱不开“天地人和”四个字。技术首先要符合作曲家本“人”的审美;然后要经得起“地”域文化乃至人类文明史的考验;最后是“天”的,也就是自然的规律,如源自泛音列的大三和弦等等。好的作曲技术,就是人道、地道、天道的和谐统一。
音乐节项目总监、上音作指系主任周湘林教授作总结发言,并对年轻作曲家的培养方面提出了期望:一是音乐一定要有共情,“写什么像什么”是共情的基础;二是作曲家需要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练好听觉,作品就会更细腻,和声学得好,声部才能处理好。同时,他也分享了自己创作思想的发展过程,表示作曲家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表达,但任何形式的创作风格的前提是要用心表达。
三、全国中青年作曲家的室内乐作品音乐会
音乐会上演了8部由我国中青年作曲家创作的独奏与室内乐作品: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朱琳教授创作的古筝独奏《江舟赋》,中国交响乐团驻团作曲家李劭晟的《将进酒》——为朗诵与室内乐队而作,四川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张志亮的《泛滟云霄》——为室内乐而作,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龚华华教授的《水德吟》——为古筝、四件弦乐器与两位打击乐演奏家而作,上海音乐学院强巍昊副教授的《墨行》——为琵琶、小提琴、大提琴与钢琴而作,上海音乐学院刘灏教授的《敦煌随想》——为长笛与钢琴而作,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师郑阳的《归去来兮|雪山之恋》——为竹笛、钢琴与弦乐四重奏而作,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姚晨教授《噢……苏醒》——为女高音、长笛(兼短笛)、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与钢琴而作。
这场音乐会上演的作品极具现代性和实验性,是我国当代中青年作曲家想象力、创造力的集中展示。音乐会整体上呈现出联觉与融合的特征。不同的音乐风格、音乐语言在室内乐编制、作品结构、音高织体、音响音效、表演方式等各个方面深度交织为一体,视觉与听觉、画面感与音响性高度融合,中国文化哲学思想与西方音乐创作理念高度融合,受到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与赞誉。
供稿:上海当代音乐节组委会、作指系
文字:彭程
设计:leisurelyzs
编辑:郑荧馨
小音征稿啦
下一个登上
官微、官博、官方B站、官方抖音的
可能就是你!
快来投稿吧~
征稿类型
人物|身边的优秀师生榜样或校友故事
图片|记录上音两校区的摄影设计
视频|师生才艺展示及编曲创作
创意 | 适合新媒体传播的作品
投稿方式
发邮件:shcmxcb@shcmusic.edu.cn
标题:投稿-类型-姓名-年级-学院
投稿要求
作品确为作者本人原创成果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上海音乐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