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凤凰艺术|12位专家探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的史料、问题与方法
-
2022-11-17
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独家报道。
史料、问题与方法:
“中国美术研究论坛·
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与交流”
在线上顺利召开
文/卢炯 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2022年11月12日上午9时,由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主办的“中国美术研究论坛·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与交流”学术研讨会在线上开幕。
开幕式由中心副主任杨晓洋主持,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梁宇致辞。梁宇书记发言介绍了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的结构设置情况,且希望各界人士从不同角度促进深圳美术的发展。
本次论坛由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收藏研究部陈君主任负责,中国艺术研究院华天雪研究员担任学术主持,邀请相关领域12位专家学者,聚焦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的史料、问题与方法。
▲ 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梁宇,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副主任杨晓洋,论坛项目负责人陈君,论坛学术主持华天雪
此次研讨会的数位学者以独特的视角将近现代美术史料、问题与方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为当下的学术研究、创作与认识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陈履生在以《教学与创作结合:新中国美术教育的时代之变》为题的报告中,阐释了新中国美术教育的创作与教学历程及其相关成果。
宋晓霞《作为艺术实践的“情感”》从个体化情感的角度入手,以潘世勋、董希文与黄胄三个案例进行论证,改变了以往将20世纪美术创作地情感表达规定在特定历史时刻的惯性做法。
吴洪亮《把竹子种在5G时代——谈谈中国画的危机与未来》以竹子隐喻中国传统,强调要以科技手段再现中国传统。
朱万章《从白描到素描:二十世纪人物画的中西融合》以历史为着眼点,阐释了素描的引入使传统人物画面貌变得更为丰富。
▲ 会议嘉宾合影
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和追求与他的生活、学习、交游等息息相关,只有跳出作品讨论作品,跳出风格讨论风格,才能更加立体地认识一位艺术家。
曹庆晖《“从零开始,从头学起”:杨之光在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的学习经历(1950—1953)》,从杨之光青年时代与徐悲鸿的结识为引子,讲述了杨之光在艺术上的学习与成长之路。
王文娟《戴泽的世界:徐悲鸿写实主义教育学派》以戴泽的艺术经历追索徐悲鸿的美术教育,既客观、公允地讨论了徐悲鸿教育学派,又呈现出了一位综合立体的戴泽形象。
于洋《求真意志与衣道襟怀——20世纪美术史语境中的宋步云及其艺术》从“作为20世纪美术史语境与近代美术留学潮流中的宋步云”和“作为近现代美术创作生态中的宋步云”出发,呈现出了一位复合型的艺术家形象。
林夏瀚《治学、怡情与交游场域——于非闇的书画材料研究刍议》通过于非闇对书画材料涉猎的深度与广度,以及这些材料在于非闇生活中的作用,加深了我们对民国时期画家群体生活方式的认识。
▲ “中国美术研究论坛·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与交流”会议海报
会议最后,杨晓洋副主任总结并致谢后,又介绍了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中心为传统水墨艺术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转型所做的工作,并力求从新的起点促进深圳美术事业的升级与创新,从而把握当代美术的发展趋势。
此次研讨会报告内容丰富,问题意识突出,研究角度新颖,使用方法多元,显示出当下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的创新精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1974004697@qq.com。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凤凰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