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误解与偏见:一份调查报告
-
原创 2022-11-17
采访及编辑:杨梅菊
正在北京松美术馆展出的“断裂的一代·90后艺术家大展”,折射出某种拥有答案和定义权雄心的,不仅仅是展览主题——策展人崔灿灿在一篇两万字策展长文,和一段同样漫长视频采访里,事无巨细地谈起他对这场展览和14位参展艺术家的观察与判断,他一一列出、挑选同时也推翻了非常多的关键词,以一种勤奋而又谨慎的态度去试图勾勒这一群体的不完全轮廓。
而最终大标题里的“断裂”一词,在精准传递90后艺术家们作为创作基本单位所具有的独立、革新和庞大之余,也多少侧写着崔灿灿作为上一世代观察者无法按照既往逻辑定论一个群体的困惑与无解。
但与此同时,当“断裂”成为代际与代际、个体与个体间的基本态,那么某种统一性也就浮出水面。而若更细微地探究起来,你会发现,从受训背景到创作逻辑,这个群体之间有多少“断裂”,就有多少“融合“,例如留学背景、全球议题、网络化、电子色、时尚消费……
也正如《打边炉》按照计划将一份调查问卷发到艺术家们的手上并约定10天发回,15天过去了,没有收到任何一位艺术家的反馈——至少在不准时这一点上,“断裂”一代们没有丢掉前人们的祖传手艺。
也正如没有任何一位艺术家就此停留在8月的北京。11月上海刚刚开幕的两场艺术盛会上(遗憾的是,021和西岸两场艺术博览会皆因疫情防控中断举办),你能看到他们散落在艺术的一线,仍在持续创作与在场。在集体情绪的起落之中,在时代大潮的罅隙间,作品没有停止生发,同时提供着语言与语言之间的转译编码,提供着穿越时间和墙壁的某种可能性。
以下14位艺术家自述,来自《打边炉》发起的问卷调查。这张缘起自“断裂的一代·90后艺术家大展”的问卷中,既有对“90后艺术家”这一标签的好奇,也有一些揣测与想象。而后来的答案之中,我们也看到对这些预设的回应、打破乃至否定。
通过这张问卷,我们也不试图去做90后艺术家群体的全景式扫描和归纳,而是希望能触及局部:局部的纹理,局部的触感,或者局部的温度,并由此越过标签的藩篱,得到不为结论服务的真实。
打边炉的调查问卷
1、你的姓名、年龄、你的性别、你的星座、你的MBTI(16型人格)测试结果(如果有的话)/ 喜欢玩游戏吗? 二次元或赛博世界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你做艺术?/ 是否有国外留学经历?留学经历给你带来怎样的经验?/ 你如何向别人介绍自己?你的艺术“人设”是什么?/ 如何看待“90后艺术家”这个标签?/ 觉得自己还年轻吗?/ 靠做艺术能养活自己吗?希望自己的作品卖出天价吗?渴望成名吗?
2、责任更重要,还是快乐更重要,选哪一个?/ 艺术需要背负“使命”吗?如果需要的话,这个“使命”是什么?/ 什么才是这个时代的现实?/ 如何看待“浅薄”和“深刻”?/ 90后艺术家普遍政治冷感,同意这个说法吗?/ 有对现实批判的欲望吗?/ 如何看待爹味?
3、如何看待nft?/ 怎么看艺术家的职业化?/ 和画廊等艺术机构打交道难吗?/ 评价一下这场展览中最想评论的一位艺术家?/ 谈谈对自我在艺术行业中的定位?/ 对老一辈艺术家的看法?/ 什么是艺术道德?
费亦宁:让我们团结起来消灭“爹味”
我是费亦宁,32岁,金牛女,INFP。是一个以影像和雕塑为主要媒介编故事的艺术家。有过一段留学经历,因为出国之后才开始学习艺术史和创作相关内容,留学对我来说不是出去再实践和探索一些新方法,而是伴随着整个创作历程的从零开始。
对我来说,“90后艺术家”的标签,单看这几个字很客观,的确是90后没错。这个年龄对于创作的一生来说,还很年轻。
目前靠做艺术能养活自己,但养活得一般。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卖出天价,但当然渴望成名。
我不想要艺术人设,对我个人来说,“以此自桎梏”,这不是自己给自己的突破使绊子嘛。
艺术应该需要背负使命,但不知道该怎么以个体和单体作品来承担,我也深深地为此困惑。目前是,创作如果能自救,已经是很幸福、很幸运的事了。
不确定性才是这个时代的现实,远到气候,近到弹窗。“浅薄”和“深刻”,就是“不很真诚”和“非常真诚”。
非常不同意“90后艺术家普遍政治冷感”这个说法。
让我们团结起来消灭“爹味”。
这场展览中最想评论的一位艺术家是袁可如。欣赏她在没那么容易的道路上的探索,期待看到更多来自她的故事,喜爱女艺术家的科幻。
什么是艺术道德?不觉得艺术有什么特别之处,或是创作者有什么了不起的面向需要申明出另一套道德准则。
费亦宁,爱与干扰 I ,93x50x144 cm,聚氨酯,纸浆,石膏,丙烯,2022
孙一钿:画画的老实人,是自我的定位
我是孙一钿,画画的,31岁,双子女,ISFP。勤勤恳恳渴望艺术道路常青的直女。画画的老实人,是自我在艺术行业中的定位。
目前感觉自己正值青壮年。靠做艺术能养活自己。渴望成名吗?别成太大的名即可。如果作品卖出天价的话,那卖出天价的下一张应该卖什么价?
没有绝对不负责任的快乐,也没有绝对不快乐的责任。只能二选其一的话,当然是快乐。
艺术需不需要背负“使命”,看在哪个时期,什么处境。
魔幻才是这个时代的现实。
“浅薄”和“深刻”,如果评述的是艺术作品,那么都是文字游戏。
没觉得“90后艺术家普遍政治冷感”啊,。
说到爹味,想起了我爸刚抽完烟张嘴呼出来气的味道。
这场展览中最想评论的一位艺术家——小郭郭做的衣服太赞了,我也好想拥有她这样的16岁。
说到艺术道德,我小学的校训是“追求美,首先必须追求真与善”。
孙一钿,皮皮岛的周日,爱与干扰 I ,33x33cm,木板丙烯,2021
刘昕:假装自由,才是这个时代的现实
我是刘昕。31岁,双鱼女,ENFJ-T。艺术家、工程师,驻扎海外。翻了下以往媒体的报道,我的艺术“人设”应该是科技、女性之类的。
二次元影响我艺术创作比较多,不是赛博人,一直会看漫画。“90后艺术家”这个标签蛮好的,我91年,这样算比较年轻。要是89年的归到80后,感觉很倒霉。目前觉得自己还年轻,靠做艺术能养活自己。做艺术很简单,讲道德比较难。
作品卖出天价这件事,我乐见其成。说到成名,不知道参加这个展览以及被你们(打边炉)报道算不算成名?
比起责任,快乐更重要。艺术需要背负“使命”的话,那就是自由地做人。人假装自己是自由的,这才是这个时代的现实?看别人都觉得浅薄,看自己都觉得深刻。
不同意“90后艺术家普遍政治冷感”这个说法。也不太关心爹味,爱咋咋地。
nft是新的致富道路,可以参考改革开放的下海潮流。至于艺术家的职业化,谁不是个社畜了。
这场展览中最想评论的一位艺术家:张子飘,很好看。
刘昕,骸 II,97x51x51cm,火箭残骸钢体,2021
张移北:责任和快乐,还是快乐重要
我是张移北,做雕塑的,双子座,infp,比较关注材料。相比艺术评论和研究,做东西对我来说更容易些。
目前靠做艺术不能养活自己。希望自己的作品卖出天价,也渴望成名。责任和快乐,还是快乐重要。纯从创作(美)的角度,艺术不需要背负任何“使命”。
什么才是这个时代的现实?我也想知道,每天感受到的都不一样。如何看待爹味?感脚(打边炉这张问卷里)问题18(艺术需要背负使命吗)、19(什么才是这个时代的现实)、20(如何看待浅薄和深刻)提出的比较有爹味。
nft挺好的,让行业变得更多元了。你问我怎么看艺术家的职业化?那我们又怎么看艺术家的非职业化?
这场展览我很喜欢像史莱姆引擎这样可以集体达成共识以小组的方式做作品的形式。
艺术道德,就是真实的表达内心吧。
张移北,当春天来临时 第一道阳光属于我,尺寸可变,铝、综合材料、现成品,2022
张月薇:渴望认可,并拥有话语权
我是张月薇,Vivien Zhang,居住并工作在伦敦东区的艺术家,第三文化公民。亚裔国际艺术家,当下主要媒介于绘画。天蝎女,不信星座。快32岁了,只有赶deadline的时候觉得自己老。
我10岁出国,大学时期从多文化的环境(国际学校)又回到了单文化的环境(有主流文化的英国),感受比较特别。海外经历给我的经验是,打开视野和思考维度,理解他人的文化。
目前靠做艺术能养活自己,英文有句话叫,feast and famine。当然希望自己的作品卖出天价,一级市场的话。比起渴望成名,更渴望认可并拥有话语权。
所谓90后艺术家政治冷感,其实得看你的大环境是在哪儿,是否有对社会和政治的判断力。教育背景很重要。还有就是处在的环境里是否有话语权。当下自我审视较多,并不是政治冷感。当然有对现实批判的欲望,艺术家没有妥协的。
至于爹味,反感自视甚高的扎堆男人帮,他们那是对性别无安全感的。对老一辈艺术家,保持尊敬。但也得看人;有些老辈男艺术家性别歧视,需拆开他们的作品与个人,单独谈论。
艺术家不是“怪人”,也不应是社会弃儿,理解职业化能与社会接轨,让工作更顺畅。
张月薇,回声板,220 x 190 cm,布面丙烯及油画,2021
袁可如:深刻的人总比浅薄的人活得辛苦
我是袁可如,32,巨蟹女,INFP。一个影像创作者,是个宅女,没什么艺术人设。我对自己在艺术行业的定位:观察、行动和转述者。喜欢玩游戏,二次元或赛博世界影响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
作为90头的人,和“90后艺术家”这个标签有点疏离,觉得自己还算年轻。但这场展览中,郭宇恒是真的年轻。
目前靠做艺术不能养活自己,得靠副业养活自己。但也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卖出天价,有匹配的回报就行,天价反而是一种荒诞。渴不渴望成名,看成名的范围和对象是谁,只想获得某一部分人的喜欢和认同。
艺术需要背负“使命”,艺术也有知识需要被传承。
最近的时代现实是失序。以前可能还有点觉得90后艺术家普遍政治冷感,但这两年朋友们之间讨论最多的就是政治。有且很有对现实批判的欲望。努力跟爹味保持距离。
艺术家职业化挺正常的,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和画廊等艺术机构打交道有些难,有些不难。
对老一辈艺术家,有些学习,有些批判。艺术道德就是:1.别抄袭 2.尊重他人(艺术家这个身份没什么了不起)。
深刻的人总比浅薄的人活得辛苦。
袁可如,旦夕异客,27'17'',单频4K影像、彩色、立体声,2017
郭宇恒:我就是在做我想做的东西
我是SKIRUA(郭宇恒),来自现实与幻想裂缝中的魔女,我制作巨大的精神图景和人偶分身们。今年19岁,水瓶女,INFJ。
我是二次猿,二次元是我家o(^▽^)o!我就是因为喜欢二次元动画cp而开始画画的,最开始学画画也是看b站的二次元绘画教程。我的爱人是一个二次元游戏角色。
我的人设是,我自己就是SKIRUA,我可以成为任何次元的任何角色。我在艺术行业没有定位,我就是在做我想做的东西。
90后艺术家就是一个标签,人们喜欢把不同人群贴上不同标签从而使个体趋同化、简单化。我不被年龄的概念和计算方式所束缚。虽然作品卖出天价这个不太可能,但我确实想要很多钱,我以后要做大项目、要盖城堡就需要很多钱。
你问能不能靠做艺术养活自己。“活”着可以,做任何事只要心脏还在跳动就是活着。但如果“活”着是要去实现我自己的梦想,那我需要源源不断的幻想、跳动的情绪、健康的身体、可支配的时间资源、金钱资源、人力资源……太多东西了,为了活着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艺术不需要背负“使命”,艺术没有那么多“需要”,人们总是想定义所谓“艺术”是什么,然后把他们心中那个艺术的使命什么的强加在“艺术”这个词汇身上。我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我自己的使命,我有我自己想实现的事和执念,我做的甚至可以不是社会大众所定义的“艺术”。责任是啥?我没有责任。快乐更重要!
我不太懂大家总在说90后艺术家普遍“政治冷感”。身处于现实和社会群体中,自然会产生对现实的批判欲。但我的灵魂在幻想世界,我创作的时候我是要抛弃现实的束缚的。我讨厌父权社会文化和制度,它们让我感到恐惧、压抑、不自由。
郭宇恒,自厌游戏,420x200cm(140x200cmx3),布面丙烯、数码制作,2022
张子飘:艺术道德就是遵循本心
我是张子飘,29岁,金牛女,画家。我是 一个真实的人。好像没什么艺术人设。
90后艺术家这个标签,指出生在1990后而已的一群人,其实也只是按年代划分,但大家都在各自的领域里探索自己的东西。年不年轻,看跟谁比了。
靠做艺术能养活自己,没想过自己的作品能不能卖出天价,成名这种事儿,渴望也没用吧。
我个人认为艺术最好还是能够背负起使命。艺术家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要为公众,时代来发声的。不同意90后艺术家普遍政治冷感这个说法。在疫情前,由于我们出生的背景大环境没有让我们有理由对政治有过度的关注,但通过这三年并继续持续下去的疫情,应该会让我们有所反思。
责任和快乐哪个更重要? 责任使我快乐。什么才是这个时代的现实?“不敢说”。
如何看待“浅薄”和“深刻”?浅薄就是糖水加上一股脑的趋同性,时髦性。深刻应该是指一些timeless,永恒不变的经典命题与处理方式。
爹味就是总有人想教你做人、找存在感。
艺术道德就是遵循本心。
张子飘,贝母 04,250×600cm,布面油画,2022
马海伦:打交道不难,但是我有点社恐
我是海伦,一名摄影师。30岁,巨蟹女,ENTP。我给自己的人设是,good vibe,快乐的摄影。我在艺术行业中的定位就是走自己的路。
“90后艺术家”这个标签挺正常,我确实是90后,觉得自己正年轻。
靠做艺术不能完全养活自己,所以会接时尚和商业工作。没有想过作品能不能卖出天价,但为什么不渴望成名呢,如果可以的话。责任和快乐,后者更重要。艺术需要背负“使命”, 对内使命是对自我表达的真诚,对外是希望能“影响”。
消费主义才是这个时代的现实。深刻不一定代表痛苦,快乐也不一定是浅薄。
不同意“90后艺术家普遍政治冷感”,只是没有经历过或者说没有大的环境。
艺术家职业化我觉得挺难的,还在摸索。和画廊等艺术机构打交道不难,但是我有点社恐。
对老一辈艺术家的看法? 挺好的~感谢前辈们pave the way。
艺术道德,就是不抄袭,对自我表达的真诚。
马海伦,新疆时尚指南,80x120cm,布面艺术微喷3+3+2AP,2020
蒲英玮:每个人都需要发明自己与时代的关联
我是蒲英玮,一名艺术家。32岁,男,太阳天蝎,月亮天蝎。我希望是一位不可被替代的艺术家。
我生于1989,在我看来这是独立的一代人。但在更多的时候,出于种种原因,它可以被归为80后或者90后。我觉得自己还年轻,总是年轻。
我靠做艺术能养活自己,这是很幸运的,背后也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不希望被任何框架捕捉。我渴望与更多人分享与交流我的思考,我的所见所闻。我希望作品与作品中的观念,以某种方式被传播的更远,而传播,这对于政治与观念艺术尤其重要。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它需要成为“天价”,那么我希望它可以是天价。
艺术需要背负“使命”。我的自我创作使命,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当代中国的复杂性。所以我希望作品是具有有价值、并且有影响力的,但这些只是传播的通道,而不是最终的诉求,最终诉求永远是呈现关于人与时代的特殊关联,而在这个宏大的关联中,资本、声誉、政治、主张,都只是这个关联性的局部。
每个人都需要发明自己与时代、与现实的特殊关联。深入与否取决于投身的程度,而不是一个文化产品固有的阶级判断。
不同意“90后艺术家普遍政治冷感”这个说法,这往往是我们身处的政治社会结构所造成的结果,很多声音的多样性、相互串联的可能性都被压制了,继而各自为政,无法共同发酵。人而不是生而冷感,只是对比上几代人,我们真正经历的现实的颗粒感要被打磨掉许多,从此刻这种强度的社会现实中,“政治不冷感”是需要自己挖掘和构建的,并且找到合适的方式,认知方式与表达方式。
时刻保持批判与思辨,是我所理解的艺术的根源,而当我们说艺术与艺术家首先是进行个人表达时,在这个表达足够独特的那个时刻,它本身就构成了对现有框架的批判。
我认为我们和老一辈艺术家是一代人,我所说的“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当代中国的复杂性”依旧是我们这一整代人尚未达成、为之奋斗的目标。
蒲英玮,同代人(新万神殿),400x240cm,布面油画、亚克力、纸本印刷、丝网版画、宣纸、木刻版画、邮票、喷漆、蜡笔,2022
侯子超:批判背后要有行动和方法
我是侯子超,34岁,双鱼男,艺术家。虽然我在年份上超标,但从一开始我就一直被媒体归类为90后艺术家。觉得自己还挺年轻的,最好身体上也能一直保持年轻的状态。
我没有艺术人设的概念,但我有一个人生人设,就是我想成为什么样,然后让自己具备一些达成的技能,比如冒险精神、诚实、行动派等等。
责任和快乐的重要性是并行的,两个不冲突,“因为要负责而失去快乐”这个逻辑我不太懂。
我觉得,艺术背负“使命”不至于,医生治病救人是使命,艺术家可以提供另一种理解世界的方法,或者以某种⻛格记录反应时代,但不用被所有人接受。
世界分离成了不同的“时区”,大部分“时区”高速运转,同步率很高;也有一部分断裂的“时区”。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现实。
90后艺术家普遍政治冷感,算是同意这个说法吧,大家都更聚焦个人经验,政治参与度很低,无论是主观意愿还是客观条件。
对现实批判的欲望,只能到吐槽的层面,我觉得强烈的批判背后是要有解决的行动和方法。
这场展览中最想评论的是史莱姆引擎,我对技术类的方法都很感兴趣,团队合作完成作品,这些我做不到。之前看他们的Ocean项目,我觉得我也可以参与一下哈哈。
侯子超,200x260cm,本露草⻥婆出梅早,布面丙烯,2022
王梓全:我有批判欲望,但想⼀想又觉得算了
我是王梓全。29岁,性别男,白羊男,INFP。我的艺术人设就是一个感觉在研究点什么东⻄的艺术家,基本是通过软件来对现实的实体产⽣指导作⽤。
除了“90 后艺术家”这个标签,⽬前还没有更适合的标签,就先⽤这个就⾏。
责任和快乐,快乐更重要。但实际执行的时候,还是被责任困住。
艺术是不是需要背负“使命”,我觉得要根据阶段来。我们这个阶段使命感⽐较弱。大家要把使命感藏起来。
这个时代的现实,就是爱与和平。浅薄就是美美的,深刻就是丑丑的。
都说90 后艺术家普遍政治冷感,其实我也想热感,但这篇就发不出来了。
我有对现实批判的欲望,但想⼀想又觉得算了。
爹味就是喜欢说教,但有些事情即使做错了又能怎么样呢?
自我在艺术⾏业中的定位就是,我想当藏家,但发现手⾥的钱只能够当艺术家。
艺术道德就是要有⼀个⾃己的⽴场和原则,这个⽴场和原则在别⼈眼中可以是完全错误的,但必须要有。
王梓全,暗处的流行病,6’15”,单频影像,有声,5个版本 版本1/5,2022
张季:我的艺术人设是“我”
我是张季,28岁,摩羯男,intp。 我的艺术人设就是“我”。
喜欢玩游戏,不太清楚二次元或赛博世界是否影响了我做艺术,也许有潜意识的影响。
靠做艺术可以养活自己,我生活比较简单。希望自己的作品卖出天价吗?希望。渴望成名吗?不。责任和快乐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太宽泛了,总之我觉得和谐的生活最重要,凡事有个度吧。
如果艺术需要背负“使命”,那就是表达、生活、探索自己未知的部分。关于“浅薄”和“深刻”,没有绝对的深浅;角度问题吧哈哈。
爹味?挺好的。
艺术家职业化挺好,可以更和谐的参与这个世界,我在艺术行业中的定位就是职业艺术家。
这场展览中,我觉得王梓全那个挺好,有种low-fi质感。
对老一辈艺术家没啥看法,艺术道德又是啥?
张季,骑紫妻躯,虬扎花灯,雨得狐獾,心得周天,4x2m,布面丙烯油画,2022
史莱姆引擎
善良+刘树臻+李汉威+方阳
善良:不能拓展支线任务,就没法升级
我是善良(单梁),来自史莱姆引擎,25岁,天秤女,INFP,艺术家顺便kol。
“90后艺术家”这个标签本身没有问题,但要看怎么使用才恰当。btw现在这会儿还是更喜欢被贴z世代标签(^.^)有时候会觉得自己还年轻,有时候又不会。
最近可以靠做艺术养活自己,但其实每个阶段都需要突破,所以光靠做艺术永远不够承担试错成本。不能拓展支线任务,就没法升级进步。
如果作品能卖出天价就可以放心做更多尝试了,渴望成名,但要看哪种成名方式了
责任更重要,还是快乐更重要,天秤座选不了。
艺术需要背负“使命”的话,那就是要保持绝对真诚,至少是艺术家对自己的。
尊严和生存才是这个时代的现实。
“浅薄”和“深刻”是相对的,而且每个人的阈值都不一样。
“90后艺术家普遍政治冷感”这个说法,不敢苟同,也许没看见不代表没有。
爹味?味挺大。
这场展览中最想评论史莱姆引擎,期待接下来的作品。
——
刘树臻:保持“浅薄”的状态
我是刘树臻(史莱姆引擎),男,27岁(不太年轻了)。天秤座,ENFJ。是喜欢放空发呆的设计师。
二次元或赛博世界从小到大一直在接触,会潜移默化地被游戏、动漫的语言风格影响。
靠做艺术不能养活自己,希望作品的价格刚好值得自己的付出就好,太多太少都心虚。不太需要成名,专注于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
艺术是否需要背负“使命”,任何事物都没有使命,就算有,也只是未来人们在回顾历史的时候赋予的。非要回答的话,10年后可能可以初步回答现在艺术的“使命”。
毕竟打开手机,看看明天外卖吃哪家,才是这个世界的现实。
前提太少,“浅薄”和“深刻”无法回答,从自己的角度来说的话,自己在不断接触不同领域的时候,一直保持着"浅薄"的状态。
90后艺术家普遍政治冷感,不同意这个说法,对政治是否冷感和作品没有强烈的必然联系,热爱爬山的艺术家作品也不会是登山后的感想表达。
爹味是多样性的一种吧,能保持这种状态某种程度上也说明对这种人的生活有效。
nft目前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身份证明,证明自己走在时代前沿,其他更大的价值还没明显看到,也可能是我不了解这个东西。
艺术道德取决于个人道德,个人道德取决于他/她们自身所处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有些作品在西方看来会触碰红线,但在我们看来并没什么,甚至没察觉到。
——
李汉威:包袱太重就不好进行创作
我是李汉威,来自史莱姆引擎,经常被评价“太卷”。28岁,觉得自己不年轻了,男,射手座,Intj。
艺术是否需要背负“使命”,可能需要看人吧,比如对我来说包袱太重就不好进行创作。
屏幕中的,才是这个时代的现实。“浅薄”和“深刻”,在我看来像是同时打开了两个网页浏览窗口,他们是平行的。
90后艺术家普遍不愿意去过多直接地对待政治话题,但我认为也不能说是冷感,因为各种大环境的原因,当你直接去讨论的时候往往会立刻面临后果,所以这代艺术家面对的环境我认为比前几个时代都要困难的多。但从这种环境中其实会滋养出一些新的思路与方向,因为我们其实面对的是最赤裸裸的资本主义现实。
艺术家的职业化有利有弊,利是我们可以省去很多前辈们走过的弯路,弊是过度过早的职业化,有时候可能会损失一种个体的个性。我认为做展览和做好展览是两回事,现在想做个展览最不缺的就是空间,各种商业空间,地产空间,民营美术馆等等这几年遍地的开;但想做好展览太难了,因为这不光是需要更加专业的画廊与机构在中间对接,还需要好的方案,好的策划以及周围配套的讲座、工作坊和论坛,甚至形成文本梳理。
这场展览中最想评论的是,王梓全的对于技术漏洞和人的关系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
方阳:活下去,才是这个时代的现实
我是方阳, 艺术家、摄影师、设计师,能纹身也能打拳。上海阿瓦雷兹。26岁,男,双子座,觉得自己非常年轻,心态10岁。INTJ-T。我在艺术行业中的定位就是,并不想局限在艺术行业里。
我喜欢打游戏,做艺术部分视觉上的趣味会受到动漫或者游戏美学的影响。现在靠做艺术不能养活自己,靠做艺术只能欠钱。希望能通过卖掉作品来支付生活以及创作的开销,而不是要想办法接活来维持艺术创作。活下去,才是这个时代的现实。
艺术是否需要背负“使命”,每个人对艺术都有自己的理解,对于我个人而言并不存在使命,我们没有那么伟大。
很多人觉得90后艺术家普遍政治冷感,但我们其实也有在做这些的啦。我有对现实批判的欲望,但有效么?
史莱姆引擎,OVO Mixing,250 x 400 x 350 cm,空间装置,2022
文章版权归深圳市打边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转载、合作及广告投放请联系我们:info@artdbl.com,微信:artdbl2017,电话:0755-86549157。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打边炉ARTDBL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