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学科动态 II 【华中科技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学术大讲堂】 张明:《挖掘武汉“液体资本”,创建特质“世界城市”》

2022-11-13


2022年11月11日上午,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张明教授团队和我院赵丽元教授团队联合组织的《中美城市群可持续性合作研究系列》讲座顺利举行。讲座邀请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建筑学院张明教授,主题为“挖掘武汉‘液体资本’,创建特质‘世界城市’”。本次腾讯会议与寇享线上平台共1100余人观看,受到海内外城乡规划学者的热情参与和广泛讨论。

讲座分享环节

首先,张教授从选题背景、武汉与世界城市水形态特征分析比较、世界城市基于水的规划建设案例以及对武汉的启示四个部分围绕武汉的“液体资本”展开介绍。主要观点如下:

Part.1

选题背景

张教授选择“挖掘武汉‘液体资本’,创建特质‘世界城市’”这个题目的动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区域发展背景下,湖北省提出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武汉、鄂州、黄石、黄冈)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武鄂黄黄”具有独有优势和特征,即:全球少有坐拥大江大湖的区域,因此应立足流域治理及水环境保护,做好水文章;另一方面,张教授参加过“汇聚大河文明——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未来”论坛,对河流文化保护及大河沿岸城市可持续发展感悟颇深,因此他结合近几年欧洲学习考察的经历汇成今天的报告。

Part.2

武汉与世界城市水形态特征分析比较

紧接着,张教授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分析了武汉与世界城市水-城空间特征,展示出武汉独有的“水-陆混合”的水形态特质。纵向维度上,张教授展示了武汉城市与水共生的历史演进过程,。横向维度上,他首先基于水资源的世界城市分类进行对比,指出现有相关研究局限在基于水量的世界城市分类,武汉或类似内陆多水城市被忽略;其次,他依托实际项目对若干城市进行对比,将景观生态学常用的形态特征量化分析方法应用于水形态研究,包括水斑块特征、水边界特征、水-陆混合特征等。张教授认为就武汉而言,它独有“水-陆混合”的水形态特质,水边界长度长、水密度较高,水-陆混合都(熵值)远超其他世界城市,是规划师梦想的水-城融合形态。

Part.3

世界城市基于水的规划建设案例

充分了解武汉独有的水系水体特征之后,张教授带领大家对三组经典的世界案例进行回顾,以期对武汉建设特质世界城市提供借鉴。


芝加哥与伦敦:"液体资本"帮助芝加哥滨水区成功转型为经济文化枢纽,为芝加哥及其西部内陆的增长带来了动能。世纪公园作为滨水区改造的另一个案例,再次增加了芝加哥在世界城市的地位;伦敦码头区再开发将工业废弃区转换为世界金融和旅游中心,2012年伦敦通过把握奥运会建设的机遇再次“华丽转身”,塑造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

加拿大渥太华与澳大利亚悉尼:渥太华河是曾经的重要水上交通要道,随着皮革、木材运输和水电发展业务的衰退,它转型为体育和休闲处、生态和文化融合的纽带,《渥太华首都规划(2017-2067年)》中还明确提出将渥太华河等水资源整合到未来发展规划中。悉尼则是将自身定位为水塑之城,2017年制定的《水未来规划》提出用更广的视角看待水:水不仅仅具备公共事业功效,还可给城市增绿降温,改善环境健康,支撑场所营造;在水的规划处理方面,强调水“体贴”的城市设计(Water-Sensitive Urban Design),改变城市景观而不是水景观、开发设计规划面向和接纳水体、开发建设要从水体边界后退。


荷兰兰斯塔德与德国鲁尔区:荷兰作为低洼地区的国家,曾出现三次重大水灾,政府为缓解水灾提出了新的水管理策略:强调生态与经济平衡,从而达到提高三条河流的承运量、塑造河流景观以提升整个区域空间品质的作用。其投资改造项目“给河流以空间”(Room for the River) 于2007-2015年间完成了34项工程、总投资23亿欧元。德国鲁尔地区作为老工业区成功转型为以高科技、高等教育为产业的新型服务地区,吸引了国内外学者前往学习研究。鲁尔区域规划协会基于政府的“国际建筑展”(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Exhibition Emscher Park)投入, 以鲁尔区河流水体清污改造为契机,推出区域层面的转型发展策略其成功的区域规划实践就是构建基于水系的绿色空间框架,使河流水系成为鲁尔区内50多个城市彼此关联和协同的的绿色纽带。

Part.4

对武汉的启示

张教授总结了“液体资本”的四条要点:水系孕育了许多世界城市、带给了这些城市早期的繁荣,武汉便是其中之一;水运交通对城市经济的重要性由于交通技术发展和经济增长要素的变化而降低;许多世界城市成功地实现了转型,但是水依然是他们的经济、生活和标志性特征;武汉拥有丰富的、极为独特的水资源和品质,可以从世界城市基于“液体资本”的转型经历中得到启发。

武汉目前已经公布了《武汉建设滨水生态绿城综合规划》,这类专项规划对于指导城市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放眼区域,“武鄂黄黄”区域基本做到了水形态保护(即规划蓝线),但生态修复仍在艰难的进行中;另外“液体资本”运作的业态经营、区域协调机制(城市与城市的竞争、同城市内的部门竞争)值得进一步探讨。“武鄂黄黄”区域与荷兰兰斯塔德和德国鲁尔区空间尺度范围相近,值得做进一步对比研究。


交流互动环节

讲座分享结束后,张教授与各位嘉宾及线上观众进行了半小时的互动交流。问题集锦如下:

Q1

对于水域面积的变化跟城市内涝二者关系之间的协调,以及武汉在内涝防治方面有什么参建议?

A

张教授:内涝的产生原因很多,外因主要是降水量,内因主要有城市承受及排放的能力、硬地面的设计所导致的城市场所场地的蓄水能力等。对于内涝的解决主要就是两个办法,第一是地下扩容,即地下排水量的扩容。第二是对于建筑和规划建设的硬地表面的尽量控制与减少。另外就是监测工作的必要性,内涝产生和消失的时间很快,往往很难被预测到,如何通过新技术的监测积极响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Q2

武汉市市区水体繁多,住房溢价与水体接近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该如何体现建成区内部液态资本的价值呢? 

A

张教授:武汉整个水环境的品质还不够高,局部地区例如东湖绿道等是有所改善的,但这还是星星点点的,不足以成为一个好的品质来提升周边的房价。要在规划阶段就要去落实对于水环境品质的改善与提高,才能为周边效益带来提升。


Q3

武汉水域资源很丰富,但是城市“冷岛效应”却不强,原因可能有哪些? 

A

张教授: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一定的蓄温能力,同时也会散发热量。武汉湿度大的原因可能也包括水体资源的丰富,湿度大使得体感温度比实际温度更加明显,但湿度与温度之间相互关系也是需要专业的科学研究,仅凭借规划的手法是难以解决的。 


Q4

如何看待河湖周边城市功能的协调布置呢?

A

张教授:河湖周边的功能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的地段进行规划,大量的公服商业的排布在河湖周边一定是与规划相悖的,但少量的服务和商业功能还是需要的,如何做到保护和利用的平衡还需要针对案例具体研究。武汉大学的罗巧灵教授曾经研究绿地保护的基础上对其合理的利用,武汉对于水体目前还停留在保护保存的基础上,还没有做到为城市社区更好的服务,发挥弘扬的作用。


Q5

①武汉城市水岸比最优的内涵是什么,城市多条河流是否影响最优比?

②怎么看待城市“蓝线”和“绿线”的关系和蓝绿空间的融合问题?

③对于“液体资本”运作,可能与城市水体生态修复冲突点会有哪些?如何规避?

A

张教授:

水岸比包括土地利用以及水体形态研究,它是由多个参数分析概括的。武汉城市水岸比最优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个人直感来体会,武汉的山水陆地相互交错,相比芝加哥拥有更加丰富的景观资源。城市多条河流不会影响最优比。城市多条河流所形成的水岸线长度较长,带来的景观界面也较多,但也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问题,例如维护水质水体的成本会相应的增高,两方影响是相生相伴的。而河流主要是自然生成,未经过人工的改造对水岸比的影响并不大。


“蓝线”和“绿线”只是一个说法,蓝绿空间主要与自然相关,并没有教科书般的蓝绿线关系整合,很多情况下二者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


充分利用液体资本与水体生态修复确实会产生冲突矛盾,但可以通过研究工具和方法进行改善,比如在规划的阶段对液体资本发挥的效用空间以及产生的后果进行量化,通过改善分析的手段和工具,形成具体的方案。


Q6

德国鲁尔地区将水作为纽带将区域联系在一起,与武鄂黄黄地区的水系形态差别较大,并且水的交通作用在减弱,那么水在武鄂黄黄区域协同中的枢纽作用该如何充分发挥?

A

张教授:鲁尔地区的水系本身很丰富,但河流的尺度都不及长江,与武鄂黄黄的水系相比内湖不多。水在武鄂黄黄区域协同中的枢纽作用的研究,超出了对其形态特征的研究,应更加关注水体的功能效用、生态情况及其水利设施的协同。水的交通作用逐渐减弱是目前的大趋势,但对具体城市或区域而言也可能扮演核心角色。鲁尔地区的内陆水运是中国与欧洲联系的“新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包括水运的交通体系与经济体系相辅相成,需要统一规划。


讲座总结

最后,主持人赵丽元教授对张教授的演讲进行了总结:张教授纵向上分析了武汉自身的水域的变化,横向上则是和世界城市的水城共生进行比较,与此同时也介绍了有关水形态、水陆混合关系特征的量化方法,通过世界城市基于水域规划的这样的建设案例,具体包括芝加哥的液体资本红利、伦敦的水系改造加拿大渥太华水系的整合、悉尼等案例的解读,以及亲身体验的专业视角为武汉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至此,“挖掘武汉‘液体资本’,创建特质‘世界城市’”主题讲座圆满结束,感谢张明教授的精彩分享,期待下期大咖为我们带来的主题汇报。


撰  稿 | 

范炳娜  陈心烨

编  辑 | 

殷爽

审  稿 | 

赵丽元  王书贤

审  核 | 

王玥  于千滋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学科动态

11271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