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时尚·可持续 | 张昌秀:创造人与海洋的和谐美
-
原创 2022-11-02
编者按:
张昌秀设计的服装充满趣味之余,更表达出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注。靛蓝色和紫玫瑰色交相辉映出海洋的浪漫美丽,在这构建而成的平静海面下,却是一个个深受海洋污染伤害的动物,张昌秀用整体造型和面料肌理去表现海洋生物,带人身临其境,唤起人的情感。(李颖)
服装设计赛道
张昌秀
作品:Inspur 2040
2022年本科毕业于郑州经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现阶段就业于九牧王有限公司。“唯有不断超越,才能成就卓越!”是作者奋斗的人生格言。在校期间,专业综合成绩优异,位列专业第一,并获一年度国家奖学金和两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获“2020年浙江省时尚创新创业大赛”银奖、获“中国创意设计年鉴2018/2019”银奖、获“第五届包豪斯奖国际大赛”银奖、获“第14届创意中国-服饰设计类”三等奖等专业奖项及“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三好学生”、“优秀团学干部”等荣誉称号。
浙江省时尚设计创新创业大赛发布会现场
Q1
您参加本次大赛的契机是什么?
我平常会关注一些服装比赛,包括征稿通知和一些优秀作品。由于自己的这个习惯,我就看到了本次中意青年未来时尚设计大赛,也阅览了大赛的主题和上一届的获奖作品。我觉得自己的作品和本次大赛比较契合,所以认真地准备了参赛资料,也感到很幸运能走到最后的决赛。
《Inspur 2040》效果图
Q2
您对大赛主题是怎么理解的?
可持续在时尚行业出现的频率是越来越高的,同时可持续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非常必要且紧急的事情,我认为“时尚·可持续”主要是指促使时尚产业通过综合考虑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减少对价值链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退化和生态污染,这样一来可以保护环境。
Q3
您对本次大赛做了哪些准备呢?
首先对大赛主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大赛主题,将《Inspur 2040》这一系列的主旨和作品集也复盘整理了一遍并进行投稿。其次是完善服装和相关配饰的完整度。最后是多关注大赛信息,另外要放宽心态,要相信自己,降低期待值,若成功进入决赛,就把这次机会当做学习、交友的经历和一个享受的过程;若没进入决赛,也不要灰心,欣赏入围选手的作品,同时从中寻找和他们的差别。
Q4
这个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哪里?
《Inspur 2040》这一系列设计是以一篇关于海洋污染的报道作为灵感出发点通过用创意女装的形式,将海洋生物(例如鱼类、海马)进行解构、重组,结合海洋垃圾(塑料占重比)来完成本系列的设计,警示人们海洋生态岌岌可危,急需每个人的行动。
张昌秀作品《封城,不封情》
Q5
这个作品为什么取名叫《Inspur 2040》呢?
《Inspur 2040》是浪潮2040,它代表了保护海洋环境的主题。现在海洋垃圾分布广、数量大,其中,塑料垃圾占了海洋垃圾的85%,每年海洋中将新增2300~3700万吨塑料垃圾,如果我们现在不进行干预的话,到了2040年,海洋垃圾将增加到现在的两倍,相当于全世界每平方海岸线将会有50公斤的塑料垃圾。但现在人类也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2040年将会成为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如果我们能解决好,就可以避免海洋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因此我这个系列的名称取名为《Inspur 2040》。
Q6
《Inspur 2040》是如何诠释大赛主题的呢?
大赛主题为时尚可持续,而我的作品《Inspur 2040》灵感来源将海洋污染作为一个突破点,呼吁人类对这一现象应及时采取治理措施。此系列通过服装与人体共同构建“环境”模拟,以人为主体,将自身带入到环境之中。进行创意设计的过程中,运用了抽象和仿生的手法,提取海马、鱼类身体的特征,进行系列设计。设计出由再生塑料制成的服装,也是加入到“反污染”的运动中。在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下,可持续发展理念海洋污染这一主题及运用塑料等其他相关材料在服装设计作品中,也是时尚界中发展的必然趋势。
Q7
您是怎么利用设计语言达成“仿生”目的的呢?
Q8
您在创作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挑战?
最大的挑战是在出图阶段和制作成衣阶段一开始出来的效果很普通,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我在每个环节都会和导师多沟通,再结合自己的想法,反反复复修改,尤其是在成衣阶段,总是还原不了效果图,还有造型也比较难实现,效果上我尝试了非常多的面料和工艺手法,造型上通过立裁和打板结合,最终才达到想要的效果,这期间不知道多少个夜晚没有入眠了,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inspur 2040》制作过程
Q9
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介绍您的设计吗?
Q10
您对本次大赛有什么样的期待?
Q11
您对于别的选手作品,有印象特别深刻的吗?
Q12
您对未来的设计道路有什么规划或展望吗??
张昌秀其他配饰作品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