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文化遗产学院|国家级非遗荣昌安陶研培班学员成果汇报
-
原创 2022-11-08
“安富场,五里长,瓷窑里,烧酒房,泥精壶壶排成行”“前山矿子,后山炭,中间窑烧陶罐罐”“金竹山,瓦子滩,十里河床陶片片,窑火烧亮半边天”……
一句句宋代民谣,传诵着安陶千万古窑。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荣昌安陶,至今已有了八百多年的历史,在时代变迁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传统特色。业界更是以“薄如纸、红如枣、亮如镜、声如磬”对荣昌陶进行高度概括。2011年,“荣昌陶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安陶博物馆镇馆之宝:
五彩水潭
基于此,安陶国培班40名学员于2022年暑假期间考察了重庆荣昌区安陶小镇、安陶博物馆、重庆市鸦屿陶瓷有限公司、夏兴古窑遗址等地,在大师们的指导下深入学习了荣昌陶制作技艺并撰写了相关的报告与心得,以期通过此次培训感受到荣昌陶特有的文化韵彩,在时代传承中守正创新。
培训期间,学员们多次拜访江碧波老师在垭口村建立的华夏陶艺研究院、刘吉芬老师的安北陶艺村、梁先才老师工作室和钟鸣老师工作室,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各工作室的特点进行独创性的艺术探索。在此期间随着气烧和电烧陶艺作品的出窑,朴素的陶泥被火洗礼之后露出不一样的韵彩,有的学员喜出望外,抱着自己的作品骄傲分享,有的学员虽对作品微有瑕疵而沮丧,但越战越勇,又充满信心地重新开始。荣昌陶制作技艺有了更多秉持匠心,继往开来的传承人,荣昌陶未来可期。
正如重庆文理学院园林与生命科学学院/特色植物研究院副教授邹勇所说:在安陶班学习这一个月里,有幸能和学员们一起在大师的指导下,用陶的语言诠释了“生命由泥的世界里产生”这一个科学畅想。泥,经由火的淬炼,转换为了各式的陶制品,仿佛又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形式,在各色釉料的点缀之下更是灵动。大师们精湛的技艺、严谨的态度、探索的精神、坚定的信念也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学员,每每回想起学习期间的点点滴滴,我总会心潮澎湃,这应该就是我们的文化长久不衰的原因吧。我这颗小水滴也带着这些印记汇入了这条渊远的长河了。
END
图文:2020级文化遗产1班宣传教育组、展览策划组
排版:王琳議
指导:张袁
审核:代武春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重庆文理学院文化遗产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