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是目前国内重点城市提振消费、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首要发展目标,政策大环境的改变将进一步催生新兴多元的商业体出现以及存量商业体的创新发展。商业的创新发展一方面能够确保契合政策指引,更重要的是助力城市提升影响力。新的商业体发展将改变城市商业发展格局,原有城市核心商圈开始从城市本土特色逐步向国际化转变,城市非核心商圈也涌现出新的增长极,从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在此发展环境下,北京商业市场也在逐渐形成新的格局 ,驱动这一转变的核心动力,在于消费者需求与商业供给之间的错位。 着眼于未来,商业的创新转变要被动满足消费者日益升级的需求?还是主动引领消费者的认知和习惯?要回答这两个核心问题,未来商业创新定位的方向需要从消费者需求以及区域发展特点中深度探究。对此,万达商管北区公司联合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发布2022北京三大特色消费商圈发展趋势的解读。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是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的重要基础,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202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提出“用5~10年时间,培育建设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新时代新机遇下的一道新命题,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探索,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对内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新引擎和新载体。
重点城市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政策盘点
目前,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四梁八柱”已经搭建,五个试点城市正紧锣密鼓地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并加紧落实。
立足文化与科技——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政策特性解读
未来5年,北京将继续发力“五子”联动,使之成局成势,推动具有首都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加速形成。所谓“五子”联动,即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进“两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子”具有不可复制的区位特性,这正是首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特点所在,每一子都立足国家战略,每一子都汇集首都优势。
其中,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就是围绕其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奏响的新乐章。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方面的首都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首都文化是富矿,极具国际吸引力,做好“文化+”的内涵植入是客观要求。一方面,加大力度培养“老字号”“国潮”等文化消费,彰显国人满满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促进“文化+体育”“文化+会展”“文化+康养”等横向交流,致力于将北京打造成为文化活动的首选地。根据北京市文资中心组织编撰的《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2020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770.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10.5%,这也是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经济的比重首次超过10%,堪为标志性事件。这一比重稳居全国第一,使得北京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全国文化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
来源:《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
另外,首都科技是长板,极具产业带动力,做好“科技+”的转型升级是未来趋势。数字消费是新蓝海,北京抓紧推进新基建,加强数字化赋能。截至2022年4月底,北京5G基站累计达5.4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25个,居全国首位,实现52个市级重点商圈和市内重点景区5G网络全覆盖 ,加速推动形成高质量的数字消费发展新高地。
国际品牌率先引入:引入国际知名品牌是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策略之一。2021年,随着北京首店政策的推进,全年新落户首店(含旗舰店)901家,北京已经成为各大国际知名品牌的必争之地。
本土品牌国际化培育:引进来的同时,北京也更加注重本土品牌的打造。从具体目标上看,北京提出到2023年建成较为完善的新消费品牌孵化体系,在美妆、食品、服饰定制、健康养老、休闲娱乐等领域,培育一批新消费品牌企业。到2025年,力争孵化100个以上新消费品牌,其中亿级规模品牌20个以上,千万级规模品牌80个以上。可见,北京当下大力推动本地优质产品聚集,加强对老字号品牌的保护和自主品牌的创新,正在推动北京从“购买全球商品中心”向“自主品牌的国际交流与展示”的方向转变。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往往拥有世界知名的消费地标,例如迪拜购物中心、东京银座等,因此如何将国内知名购物中心、商圈升级为国际消费地标,是北京商圈发展的新命题。展望2025年,北京将打造2至3个千亿规模的世界级商圈和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目前明确提出加速“千亿级规模世界级商圈”的打造,另外提出各区至少有一个现代化综合商圈和一条商业步行街,全市形成一批分布合理、各具特色、全方位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消费需求的新地标。总而言之,在消费地标和千亿级商圈的目标推动下,北京商业版图的开拓已经进入了快车道。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于商业发展的要求
北京的城市规划发展多年,一直都在努力地“化整为零和去中心化”。在此城市发展方向带动下,促进了北京商圈不断更新发展,呈现了“多中心化”的格局。
然而,随着新商业的涌现和传统商业的焕新,形成的消费新地标将会催生出新的商业格局。从北京核心区域的商业发展来看,朝阳区是顶流商业扎堆的区域,其商业存量和增量都较大,因此必将成为未来存量商业改造和新增商业的核心区。展望未来,朝阳区是北京市向千亿级商圈迈进的重要驱动力,亦是新商业模式、新商业体验的创新孵化场。其它核心区在消费新地标的打造上,更依托于存量空间的改造,更多个性化、主题化、体验化的商业空间也将不断出现,赋予已有商业新的标签,持续增强消费新体验。
具体来看,北京商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
从北京的商业体量来看,未开业商业存量极为有限,且多在朝阳区和丰台区。基于新增商业的稀缺性和市场的高期待,新增商业如何引领商圈、超越消费期待,将成为核心命题。
如朝阳区的东坝万达广场,新增商业面积为23.4万㎡,超过朝阳区未来商业供应面积的2/3。项目的打造应注意对前沿概念的把握、空间形式的表现、细节场景的创新,才能达到“入市即精品”的效果,成为北京的消费新地标。
存量空间是未来主要载体,对精细化管理和运营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北京市核心区商业进入明确的存量运营的赛道,存量商业改造项目的运营能力成为商业运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北京市从2019年启动商圈改造提升工作,2021年完成了22个传统商圈既定的改造提升任务,2022年持续推进五棵松万达广场、燕莎金街购物中心、西单商场天通苑店、丰台凯德MALL大峡谷店、方庄购物中心等项目改造提升。各区利用存量空间进行消费提升的工程也在持续推进。如朝阳区的核心商业项目蓝色港湾,不久前完成亮马河景观带配套升级、铜球广场风情化改造以及风情外摆升级等近20项升级改造;海淀区的五棵松商圈数字化建设也在提速,耐克体验店、艺术生活馆、无人机展馆和时代美术馆等一批融合了艺术欣赏、人文体验、科技动感完美结合的品牌场馆纷纷落地。未来,在政策的推动下,各商圈将联合具有品牌输出能力和商业运营能力的头部企业,打造不同主题、特色的商业项目,营造高品质的消费内容和潮流化的生活方式,引领北京存量商业的创新发展。
综合分析北京各区域的商业发展基础指标,包括代表区域消费量级的常住人口,代表区域消费水平的GDP,以及代表区域商业供给水平的商业项目总面积,通过指数化分析结果显示朝阳区和海淀区的商业发展综合指数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在城市更新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总方向下,朝阳区和海淀区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海淀区商圈发展现状研究
来源: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
从地理分布来看,海淀区的现存商业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分,未来的商圈增量则集中于北部科技城片区,内城核心商圈未来极少有新增商业体,且部分商圈商业面临汰换升级。整体来看海淀区未来的新开商业仍然以区域级商业为主,对传统商圈改造焕新则集中在中关村,城市级商圈中对于新兴消费地标的打造集中在五棵松商圈。
从发展现状来看,海淀区七大商圈的发展进程分化较为明显,主要呈现以下三大特征:
传统商圈亟待升级焕新
以中关村、公主坟等传统商圈为例,过去商圈的发展依托于产业拉动的周边人口基础,尽管商业项目的集中度以及商业面积从数量看均相对充足,但是整体商圈的年代感痕迹明显,业态品类较为传统,整体商业的质感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逐渐弱化。增量商业集中在海淀的北部商圈,目前该地区的商业主要以生活基础配套为主,体验和品质商业有待增量商业补充,为未来上地、西北旺和西三旗等基础商圈焕新升级,绿色生态结合科技便利属性,打造高质量生活圈,为海淀区周边客群提供品质生活消费内容,满足基础生活消费。五棵松商圈作为海淀区唯一特色型商圈,多样化的目的性业态组合供给,已经成为京西区域唯一可玩、可休闲的娱乐和餐饮资源聚集地,吸附了周边以及海淀区外的消费者,尤其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具备打造城市级消费新地标的市场基础。除了未来2年待新开的项目,海淀区大部分商圈在2010年以后就很少有开业的项目,随着其他区域商业的逐步更新,近年来海淀的各大商圈都启动了商圈改造,五棵松的运动体验主题打造,中关村的公园式街区商业改造,公主坟的翠微百货也完成了闭店升级。海淀区的多重商圈全面更新都在致力于提升场所空间品质,丰富消费体验内容,升级原本的商业质感,亦是对外释放的一种信号——海淀不再是传统老旧的面貌。五棵松商圈即将开业的万达广场等项目,已不仅仅是作为新开普通商业,背后更肩负着商圈焕新和引领市场发展的使命。从目前海淀区商圈的现状情况来看,核心商圈与生活型传统商圈的影响力逐步减弱、亟待调整。未来新势力发展势头迅猛,其中以五棵松商圈为代表的特色型商圈通过特色化资源集聚,可影响外部消费者对其感知。目前海淀区常住人口为313万人,未来将重点引入以海外优秀人才、企业家、创业者、高管、职业经理人为主的核心人群,同时计划引入高层次产业领军人才、战略科技人才以及高活力青年创业人才,这些技术密集型人才赋予海淀天然的科技感。五棵松商圈打响了体育+沉浸式体验商业的创新模式,五棵松街区也被命名为“中国特色商业街”,集群式运动商业的聚合,以潮流的视角演绎了主题化生活方式。目前海淀区的商业形态仍然以传统购物中心为主,但主题式街区已经在海淀市场得到肯定,而且海淀区的高知、高教的基础客群对于生活品质、个性以及创意生活方式以及沉浸式体验的追求,都对未来海淀区的商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五棵松商圈商业项目量级以及丰富度的提升,将会持续扩大该商圈对于海淀区乃至全北京的消费者的吸附力。朝阳区是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主承载区,商业体量和品质在北京首屈一指。从商圈区位分布来看,朝阳区目标是对标国际顶级地标性商圈,建设新消费集聚区,并打造“一核两带五片区”空间格局,其中各个商圈特色鲜明,整体商业活跃度较强。朝阳区以品质化、特色化、国际化为导向,着力提升三里屯、CBD、蓝色港湾等核心购物商圈品质;对发源于朝阳的本土品牌加大扶持力度;建设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开发夜游主题精品旅游项目,支持“夜京城”商圈发展。
“一核”:以CBD、三里屯等区域为主体,打造高端商务、时尚前沿为主题的国际都市商业核心区。
“两带”:即国际风情带和古韵文化带,国际风情带以三里屯为起点,沿亮马河—坝河直至“第二个三里屯”,连接各使馆区,覆盖蓝色港湾、颐堤港等商圈;古韵文化带以潘家园为起点,向东延伸到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附近,覆盖一系列文化主题公园和各类特色园区。
“五片区”:即CBD商圈片区、大三里屯商圈片区、蓝色港湾商圈片区、奥运商圈片区、第二个三里屯商圈片区。
朝阳区作为商业大区,有着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活跃的消费市场。据统计,2021年朝阳区消费市场有力复苏、氛围活跃,上半年实现社零额1765.7亿元,同比增长25.2%。从规模上来看,是全市最大,从增速来说,也是全市最快。另外,朝阳区在多个消费领域居于全市首位。全市50多个商圈,过半坐落在朝阳区,排名前十的商圈,朝阳独占六席;在2020年和2021年全市的首店和旗舰店中,朝阳就占了全市的52%,2022年上半年入驻首店200家,也占全市50%以上。朝阳区集中了全市100%的大使馆、90%的外国媒体,还有80%以上的国际机构,这些国际要素的集聚给朝阳带来了多元、包容的国际文化,也同样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消费文化。如依靠使馆区的亮马河国际风情带,轻舟夜赏亮马河已成为朝阳区提升生活品质和夜间经济消费的新亮点、新场所,深受国内外朋友的喜爱。未来朝阳区的国际化程度将随着第四使馆区的发展而更加凸显。靠近第四使馆区,被称为“第二个三里屯”的东坝商圈,将具有与生俱来的国际化属性。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和朝阳区人民政府,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外办和市交通委,组织编制了《东坝地区规划建设方案》,将东坝地区定位为国际组织与交往活动集聚区、服务贸易与跨境消费引领区、文化交流与形象传播窗口区、国际服务与智慧生活体验区。可见,未来东坝将着力构建新型样态的国际化商圈、新兴业态的体验式街区、高端跨境消费中心,成为国际化消费的新地标。在建设国际化消费中心城市的推动下,朝阳区瞄准潮经济、潮文化、潮消费,组织了多种消费活动,树立了潮经济的特色品牌。如通过举办“潮朝阳
新消费”系列促消费活动,形成了蓝色港湾灯光节、创新品牌市集、家庭夏令营等特色标签,既强化了与国际时尚潮流品牌的联系,又将具有文化特色、国潮特色的本土潮流品牌推向了国际。朝阳区的品牌国际化主要有两种体现,一种为国际品牌带来的顶级消费体验,另外一种则是汇聚了中国优秀的本土品牌。朝阳的多元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以及多元商业项目的雄厚基础为本土品牌实现“走出去”提供了最佳的实验场和市场化的起源地,助力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北京提出建成较为完善的新消费品牌孵化体系,计划到2025年孵化100个以上新消费品牌,其中朝阳区已经成功孵化了如观夏、元气森林这样的优质中国知名品牌。观夏的诞生弥补了中国品牌在高端香氛市场的空白,用东方美学演绎了“中国香”。元气森林已从中国走向世界,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较高市场知名度。除了多元丰富的品牌商业矩阵,朝阳区也在系统性地升级整体的消费架构,根据《朝阳区促进新消费引领品质新生活三年行动计划》,朝阳区将力争到2023年,基本建成高品质消费场景丰富、国际消费时尚引领性强、在线消费新模式发达、生活服务消费便捷、消费体验环境舒适,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新消费体系。其中包括对于“场景朝阳”“时尚朝阳”“在线朝阳”“乐居朝阳”“智享朝阳”的打造,在夜间经济升级方面,支持三里屯、国贸等“夜京城”地标发展,鼓励蓝色港湾、世贸天阶等“夜京城” “点亮”夜间经济,活跃夜间消费氛围,以“潮朝阳”为主题,打造朝阳商业品牌,全面将朝阳打造成品质生活方式的领地。从朝阳商圈和海淀商圈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经济发达、商业氛围活跃的存量空间和战略区域内的增量空间,都是未来商业地产发展的机会点。如朝阳公园商圈是为数不多的优质商业调改项目,不仅位于高价值地块,更具有独特的滨水景观优势;五棵松商圈的运动体育IP以及配套的运动演艺场馆群,为其提质改造给出了差异化标签;而坐落于第四使馆区的东坝商圈,更是朝阳区极为稀缺的土地增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东坝商圈
东坝商圈以区域型一站式购物中心为主,商业潜力有待挖掘。
东坝商圈位于东五环第四使馆区规划范围内,是规划中未来京东重要的国际商业聚集区。目前商圈内的商业项目较少,主要有已开业的金隅嘉品MALL一个购物中心。其他以住宅底商为主,只能够满足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整体来看商圈辐射力偏弱,仅辐射商圈自身及周边附近的区域。
商圈具备区位优势,未来发展潜力大
东坝商圈紧邻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和规划第四使馆区,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同时,依据规划未来东坝也将打造成为“第二个三里屯”,将承载新兴中产阶级客群的消费需求,未来无论从发展规划,还是消费客群结构来看,都为东坝商圈带来利好,整体潜力无限,将成为北京新一个高品质消费需求的商圈。综上,东坝商圈目前以一站式购物中心为主,供给内容较为基础,但随着第四使馆区入驻等叠加因素,商圈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机遇可期。东坝商圈未来的发展期待:围绕年轻新中产客群打造品质生活方式消费的体验新地标
东坝商圈未来发展前景较好,将会带来大量的高质量新中产客群,因此,针对年轻新中产客群对生活品质和精神文化的追求,首先应在硬件设施上体现科技化和未来感;另外,在消费内容和场景上要植入先进理念,为年轻潮人、年轻家庭提供休闲娱乐体验消费,从空间、场景、内容层面均需提档升级,以此更好的匹配客群的品质消费需求。
基于消费客群需求以及商圈未来发展供给,东坝商圈需重点关注品质生活消费以及美好生活体验内容的打造,可引入特色生活方式类、品质基础生活类和休闲社交类业态,丰富整体区域的生活消费业态体系,品牌聚焦首店经济、颜值经济以及体验经济等,成为北京东部标志性的美好生活方式体验地。
五棵松商圈位于北京长安街沿线,西邻西四环,南接复兴路,毗邻地铁一号线五棵松站,位置优越。通过体育、文化、艺术、商业、餐饮,包括公共空间在内的多元化场景,覆盖多元消费人群,五棵松商圈已经发展成为海淀区的代表性商圈,商圈辐射力强,最北可辐射到昌平区和顺义区,最南可辐射至大兴区,西至门头沟区,东至通州区,辐射范围广。五棵松商圈本身受益于奥运会的举办,利用天然的体育IP优势,围绕五棵松体育馆开发自身的商业资源,承接了北京近80%的文艺演出。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前后承接了近百场篮球比赛,自此五棵松在国际舞台的强劲号召力开始展现,顶级体育赛事和演唱会密集上演,每年举办的演唱会、体育赛事等活动多达200余场,吸引数百万观众。五棵松作为北京市首批五个“夜京城”地标打造项目之一,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京城西部夜经济的核心。作为城市深夜活力的聚集地和深夜生活方式的体验地,以华熙·LIVE为代表,项目自身精心打造“深夜食堂”街区,部分店铺营业时间最晚可至凌晨两点,极大地促进了夜间经济消费。
五棵松商圈未来发展的期待:围绕高素质人群打造活力动感以及文化艺术的复合多元体验型消费新地标
在商圈现有发展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动感活力属性,夯实其独有标签五棵松商圈现今已形成动感活力的特色商业标签,未来发展首先可以继续紧抓后奥运时代红利,延续运动属性,再次提升商圈内活力多元的内容属性,同时与文化、科技等内容结合,打造消费新业态。从人群吸引方面满足高素质人才运动社交的需求,从特色树立方面突出动感活力氛围。
针对京西高素质人才对高品质消费场所的需求,增加多元的消费体验。一方面延续“京西不夜城” “运动” “潮流”等优势,另一方面,打造文化、艺术、创意、教育等多种体验中心,让不同层次的消费人群都能感受到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极致体验,丰富京西人群的生活,成为活力时尚聚集地、泛娱乐化的全景体验地。
充分满足区域潜在文化艺术消费需求,构建京西艺术消费体验目的地海淀区整体年轻客群对于文化艺术消费有较高需求,而五棵松商圈中客群也表现出偏好文化艺术内容,但从整体目前现状供给来说,现状能够满足各类客群文化艺术消费的内容较为缺乏。因此,结合五棵松商圈未来大体量的存量盘活升级计划,整体商圈除了夯实其自有动感活力基因外,也需要进一步融入文化、艺术、体验等精神升级消费内容,成为京西艺术消费体验目的地,再次扩大影响力。
朝阳公园商圈
朝阳公园商圈内供给内容聚焦(以家庭生活和品质社交为主),艺术气息浓厚
朝阳公园商圈位于CBD商圈、燕莎商圈和丽都商圈交叉区,高档小区、高档酒店和高档写字楼等数量众多,逐步形成了以餐饮、休闲、娱乐为主的商圈。商圈内包含蓝色港湾、燕莎友谊商城、骏豪中央公园广场等商业项目。商圈辐射力强,最北可辐射到昌平区和顺义区,最南可辐射至大兴区,西至门头沟区,东至通州区,可辐射北京11个区。
在朝阳公园周边1.5公里范围内的高档小区约60个,逐渐形成了北京东部的高档社区群,中产阶级家庭客群逐渐成为商圈内的主力消费人群。商圈内有针对儿童业态规划丰富度较高的、0~12岁儿童一站式成长体验地的蓝色港湾儿童城,其中行业领先的儿童品牌,在北京范围内销售排名前三位的近80% ,排名第一的超35% ,业绩表现惊艳。利用亮马河及朝阳公园莲花湖水岸街独有的景观优势,打造滨水餐饮带,使得商业街区具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景观体系,与其他商圈拉开差距,同时引入健康的西式餐饮,满足消费者对于异域风情和健康饮食的需求,增加了餐饮业态的丰富度,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
朝阳公园商圈从艺术装置、艺术空间以及艺术运营活动三方面,营造了氛围浓厚的艺术气息,彰显了商圈的艺术气质和品位,慢慢地让艺术成为了生活场景的一部分。例如近期举办的“蓝色港湾艺术季”,将艺术馆、博物馆和文创市集引入了MALL里,使艺术作品、艺术事件以及艺术产业等与项目做了一次完美的融合,能够让消费者获得艺术熏陶和良好的艺术体验,感受到商圈内浓厚的艺术气息。
综上,朝阳公园商圈内的供给内容聚焦、艺术气息浓厚。围绕中产阶级家庭客群打造亲子业态,满足一站式家庭消费;依靠滨水景观打造高品质餐饮,为中高产阶级人群提供品质休闲的社交场景;营造浓厚的艺术气息,用文化艺术赋能商业活力,为消费者提供多功能的场景空间。
朝阳公园商圈未来的发展期待:围绕中高端客群打造国际化、高品质、艺术感的消费新地标
蓝色港湾独具一格的自然生态和错落有致的建筑风格,都是国际化风情塑造的优势。在异国情调的基础上,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与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深度联动,把游船、夜经济等消费体验做足;另一方面依托现有蓝色港湾湖畔艺术季等活动,利用文化艺术进一步激活商业活力,扩大国际化活动影响力。注重中高产客群消费场景的营造,汇集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生活方式精品店、国际化餐饮、家庭娱乐亲子互动等业态,以绿色环保、极致品质、文化融合的理念,将蓝色港湾打造成为一站式生活方式目的地和高品质休闲聚会首选地。在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中,朝阳及海淀的三个核心商圈——东坝商圈、五棵松商圈和朝阳公园商圈各自展现出更强的商业活力和引领商业全新发展的态势。在未来的发展规划趋势上,东坝商圈将充分依托使馆区建设的规划,围绕年轻新中产客群打造品质生活方式消费的体验新地标将成为东坝商圈的核心发展方向;而五棵松商圈将继续强化城市级商圈的活力形象,打造城市科技与人文交汇的精神消费栖息地将成为五棵松商圈新的开拓增长点。与前两者不同的是,朝阳公园商圈将继续强化其国际化风情的唯一性,围绕中高端客群打造国际化、高品质、艺术感的消费新地标将成为朝阳公园商圈的多元发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