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元宇宙是能够产生交互关系的一种存在——专访第2届中国数字艺术博览会(成都)论坛学术主持陆蓉之
-
2022-11-03
第二届中国数字艺术博览会(成都)海报
第二届中国数字艺术博览会(成都)即将于2022年12月17日至25日期间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拉开帷幕。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
本次艺博会集研发、展览、数藏、衍生、论坛“五位一体”,是继2019年“新介质、新图式、新观念——首届数字绘画实验艺术征集展”基础上的升级,旨在打造数字艺术创新、展示、交流和交易的新平台。展览现场 | 首届数字绘画实验艺术征集展盛大开幕
作为第2届数字艺术博览会“五位一体”中的论坛板块,它是作为数博会的理论支撑、艺术创作的思想方向和行动指南,论坛版块将诚邀和招募国内数字艺术界重要人士与学者共聚蓉城,讨论当下前沿话题,在思维碰撞中为数字艺术的发展提供新鲜思路和创新路径。第二届数字艺术博览会(成都)论坛板块荣幸邀请到了国际著名策展人、艺评人陆蓉之作学术主持。本次采访中陆蓉之老师以整策师的身份带我们一起就论坛主题方向的延伸探讨。
论坛主持
陆蓉之
论坛主题:数字超链接
1.数字艺术的新域
2.数字艺术藏品在中国
3.元宇宙的未来
AsiaArt:陆老师您好,本届博览会论坛主题为数字超链接,如果让您定义何为数字艺术?数字艺术包含哪些内容?
陆蓉之:数字艺术以可交互性、可复制性和虚拟性为基本特征,根据数字技术的媒介与数字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大体可以分为数字影像艺术(含数字电影、视频和摄影等);数字动画艺术(含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数字特效等);数字绘画(含数字插画、漫画等);网络艺术(含网络游戏等);多媒体艺术(含互动多媒体、多媒体舞剧);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设计;数字音乐等类型。
AsiaArt:陆老师您好,您近期提出了“数字加密通证”的概念,是否可以分享提出这一概念的背景和缘由?
陆蓉之:数字加密通证本身,只是一种数字科技的运算、分配与记录技术。无论是JPEG图像、MP3文件、YouTube视频等数字档,甚至微博、今日头条帐户上发布的文章,都可以变成数字藏品,也就是“数字加密通证”。这些由区块链平台上建立的智能合约,允许所有权者拥有一系列的跟踪记录,以确认作品的所有权以及其购买者。这项技术一样也可以对物理存在的任何实体,建立对实体详尽的描述、摄影、度量、建模…等,建立一套独立的数字文件夹,透过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也成为不可篡改、多方共识、隐私计算、可信存储与计算、智能合约等技术,加密成为NFT存证档案。这些五花八门、各自完全相异的每一件数字档案,以“数字加密通证”为名,是独一无二的数字资产。它们彼此之间,不具备同质性,也不具备同值性,正是数字加密通证命名的来源。
数字加密通证对于原创者:艺术家、作曲家、设计师或歌手、作家,他们在区块链上存证了他们作品的所有权,这项技术允许他们拥有自己创作的原始物理实体的版本,或者完全是自己创作的数字档案的原始版本,所产生的“数字加密通证”产品,是一种可以和任何人进行实质交易的独一无二的“通证”。所有交易记录存在区块链平台的云端,买卖双方都可以随时随地从网路下载交易存证的副本,甚至打印出来作为实体的凭证。对创作者而言,数字藏品提供了可证明的出处、不可伪造、系列有序的记录,无论是拥有者的历史追踪、转手时间与价格,一切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无法篡改,而且,对未来的一切发生会依循合约去持续执行、记录以及分配利益。
区块链功能真正的美妙之处,是在于它的去中心化、不可替代性、无限的散发力和可以非常亲民的平价普及市场。现在资本市场和币圈的大鳄纷纷浮上台面,他们的关注力还是在金字塔的最高端的少数人利益的极致化,离开一般人的现实人生,是极其遥远的;甚至对于多数人而言,今天的数字加密通证现象只能够以一种当代神话来看待。西方艺术圈内的主流批评,质疑声浪此起彼落,但是一个新的世代引领着新时代的美学观,Z世代以后的金融新势力和币圈玩家,丝毫不会在意主流艺术圈内的意见或批评,这种代沟、阶级分裂了艺术世界。
2021.3.11以后的当代美学观念,正式告别了20世纪极简主义(Minimalism)的美学,而进入了极繁主义(Maximalism)的新纪元;从物理现象的「红黄蓝」三原色的色彩学,进入了数字科技为主导的「红绿蓝」三原色的色光学。这一切的改变,将如同海啸一般势不可挡,海量规模的新艺术,会瞬间冲上原本草木丛生艺术平原。当它浪涛褪去之后,被浸淫、洗涤过的一切,有的被毁灭,有的被破坏,有的会被归零重启,一些高地上的幸存者,从比其他受难者更高的起步点上昂然出发。一个贫富、高下两极化的资本权力关系,有可能更加疯狂地在艺术平原上进行厮杀、并吞和掠夺。但是,这种现象,在中国推出数字人民币的新现实里,西方区块链运营NFT的资本的逻辑思维,在中国应该会面临水土不服的考验。于是,我提出“数字加密通证”一词,就是为了解决西方NFT和虚拟货币挂钩在中国无法落地的难处。
日本3D全息虚拟歌手
《初音未来3D hologram singer Hatsune Miku》
然而,正当我们国内还在辩证NFT与虚拟货币的合法性时,一个以区块链为底层架构的元宇宙悄然而来。这一次,从中央到地方,都热烈讨论、制定各种推进元宇宙的法规和方案。电影总是像先知一样预言着未来:《银翼杀手Blade Runner 》1982、多人在线游戏《Habitat》1986、《黑客帝国MATRIX》1999、多人在线游戏《第二人生Second Life》2003上线、日本3D全息虚拟歌手《初音未来3D hologram singer Hatsune Miku》2007、《阿凡达Avatar》2009、《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2012、《虛擬天后The Congress》2013、《寻梦环游记Coco》2017、《海王AQUAMAN》2018、《头号玩家Ready Player One》2018、《双子杀手Gemini Man》2019、《阿丽塔:战斗天使Alita: Battle Angel》2019,早就预示了今天元宇宙的发想,现在游戏正在扮演着这先行者的角色。
第二届中国数字艺术博览会(成都)展馆平面图
AsiaArt:自从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2021年10月宣布将Facebook从一家社交媒体公司转变为「元宇宙」公司,「元宇宙」似乎便成为近几年的热门新闻。除了Facebook,是否还有其他公司参与到「元宇宙」概念的建构?
陆蓉之:元宇宙(Metaverse),又称「形上宇宙」,简称为「MVS」。尼尔·斯蒂芬森( Neal Town Stephenson,1959-),在大学里主修物理学和地理学,专门研究大型机械。1981年他拿到地理学和物理学的学位。1984年以来,斯蒂芬森主要住在太平洋西北地区(目前居住在西雅图)。1992 年他在科幻小说《雪崩 Snow Crash》中创造了「元宇宙」这词汇,将人类以化身的形式存在于模拟现实世界的三维虚拟空间之中,与彼此和软件客户端进行交互。斯蒂芬森用「元宇宙」来描述一个基于虚拟现实的互联网后继者。他在《雪崩》的后记中表示,在完成小说后,他了解了《Habitat》 那款类似于「元宇宙」的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后,「元宇宙」被认为是未来社交网络的一种类型。通常用来描述未来互联网虚拟环境的概念,是共享、持久的3D 虚拟空间所组成的一个可感知的虚拟宇宙。这个合成环境所包含的对象、常驻用户以及与其交互的关系,并存在于虚拟定义的时间中,旨在提供连接用户长时间的登录与交互。广义上的「元宇宙」概念,不仅仅指虚拟合成的世界,还指整个互联网、物联网,也包括增强现实的范围。
最早提出「元宇宙」概念的故事,可以追溯到美国作家维诺·温格(Vernor Vinge,1944 -)1981年的中篇赛博朋克类型的科幻小说 《真实姓名True Names 》,是最早完整描述赛博空间的小说之一,故事还包含了超人类主义、无政府主义 。《真实姓名》,比威廉·吉布森(William Ford Gibson)1984年的《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更早出版。维诺·温格受到凡纳尔·布希(Vannevar Bush)、泰德·尼尔森(Ted Nelson)和约翰·布鲁纳(John Brunner)这些前辈的影响。但是对维诺·温格更直接的影响,则是来自于他在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是用匿名探索过的PDP-11终端机的电子世界。
类似于「元宇宙」的概念,其实很早就以各种名称出现在「赛博朋克Cyberpunk」,又譯为「電馭叛客」,是「控制論Cybernetics」與「龐克Punk」的結合詞。他们是以資訊技術為主體的科幻故事的分支,故事背景大都建立于低端生活与高科技的结合环境,普遍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但与一定程度崩坏的社会结构形成对比。剧情框架往往陈述社会秩序受到政府或财团、秘密组织的高度控制,而其中的角色往往是利用其中的漏洞做出了某种突破,例如《洛克人(日文版:ロックマン,Rockman,英文版名:Mega Man)》系列等等流行作品,是日本电子游戏开发商卡普空推出的电子游戏系列,由洛克人之父北村玲( Famicon Akira或 A.K.,)在1987年首创,后来由藤原得郎、稻船敬二和土屋和弘等人主导,开发成动作游戏系列,情节主要围绕于未来世界的电脑、网络、人工智能、机器人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除了这些早期的元宇宙先行者以外,原来脸书(Facebook)的马克·扎克伯格改名为元宇宙(Meta)公司以外,Epic Games、迪士尼等其他公司也在他们的虚拟世界中投资数十亿美元。到今年2022年世界排名十大的元宇宙相关的公司:(1)Roblox (虚拟平台类);(2)Unity Software (交换标准类);(3)Fastly (算力基础平台类);(4)Autodesk (交换标准类);(5)英伟达(Nvida,硬件生产类);(6)Meta (虚拟平台、内容、资产和身份服务、硬件生产类);(7)Shopify(支付服务类);(8)微软公司(虚拟平台、交换标准、硬件生产类);(9)Matterport(软件类);(10)Roundhill Ball Metaverse ETF(资产管理类)。元宇宙(Meta)仅排名第六。
AsiaArt:近几年,处于「元宇宙」中的数字产品在现实世界中不断增值,「元宇宙」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陆蓉之:我们必须清楚,今天这些数字产品的价值,还是需要基于现有的社交平台的流量来产生。如果没有大量观众关注视你的头像、皮肤或 NFT产品,那么这些项目只是屏幕上一些看不见的像素。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数字产品的受众,这些发售数字产品的渠道,必须是开放的或跨平台链接的机制,否则这些数字产品就像一辆法拉利,被埋在车库里成了不见天日的废物。今天的「元宇宙」体验,感觉就像是在线社交平台体验的混合体,有时它可以扩展到三维或者投射到现实世界中,即使人不在场,也照样可以与他人分享身临其境的体验,可以一起做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做的事情,这是Facebook开启了Meta新篇章,想要汇集虚拟和增强现实领域的开发人员、内容创作者和营销人员,把业务涵盖到社交、娱乐、游戏、健身,以及工作、教育和商业的方方面面,至今仍未获致成功,仍然处于亏损的状态,而国际的NFT市场也处于降温的状态,并非2021年大家所期待的持续增值那样。至于「元宇宙」核心概念是什么?依照今天最接近于「元宇宙」体验的虚拟平台Roblox给出的定义,它包含了8大要素:参与者的身份、平台上的朋友、体验的沉浸感、链接的低延迟性、多元和多维度化、随时随地的即时性、经济与文明系统。而我本人认为「元宇宙」最重要的定义是,必须是为了人的体验,能够链接虚拟与现实的世界,而且能够产生交互关系的一种存在。
AsiaArt::我们都知道,陆老师是第一个将“curator”翻译成“策展人”的学者。在「元宇宙」概念盛行的当下,您又提出“整策师”,是否可以和我们分享这个思辨的过程呢?
陆蓉之:我在1980年代初期将英文的curator翻译为中文的“策展人”,那时在国内主导展览,是官方、机构或艺术经纪人所掌握,姑且称其为“策展人1.0”时代,我翻译curator时,也给艺术领域带来「策展人」这个专业的概念,称之为“策展人2.0”时代。在全球对元宇宙的念想掀起滚滚浪涛的时代里,原本在艺术生态里掌握着艺术家是否被看见的生杀大权的策展人(除了那些美术馆、博物馆、基金会等艺术机构中的专职策展人),所谓的独立策展人恐怕即将面临失业或被逐渐淘汰出局的命运。如今因应时代的变化,“策展人”三个字的定义,已经不足以涵盖今天艺术环境的变化,必须为这个领域重新界定新的名词,来适用于新的时代。
从今天艺术领域里高涨的资本霸权炒作的趋势来看,从金融布局概念而来的策略师(strategist)渐渐主导了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社交平台才是潮流品味的制定者,尤其是目前爆红的区块链数字艺术市场。一群从传播平台、社交媒体圈层出道的数字艺术家、设计师、CG和游戏程式设计师、平面与影像摄影师、歌手、作家、博主、网红大咖…等,他们的海量粉丝人数与作品发行的规模,产出的速度与多样化,都远远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美术院校出身所谓的“艺术家”,一种基于跨界而产生的整合型人才,必将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种“艺术为人人而艺术(Art for People Sake)”的新局,已经无法避免,不但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更重要的是,在网路平台上,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开始,婴儿的发毛可以加密、每个人从小到大/到老,每一阶段都可以扫描真身然后3D建模来制作自己的虚拟数字分身或公仔娃娃。各种各样在网路上购买到的动漫、游戏的周边产品、自己喜爱的歌、某一段运动赛事最精彩的片段、层出不穷的数字艺术贴纸…,真的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加密确权,发行成为一般民众都可以购藏的数字收藏品。
我将curator和strategist合成“整策师(curategist)”这个新词,来扩大原本只是策展的主要职司。“整策师”意味着对资源的跨界整合能力,在区块链上抄录、计算、存储与分布信息的操作或对接的职司,也包含了金融投资领域的策划师(strategist)的功能,共同链接合成为:跨界艺术、教育、数字科技、网路行销与金融投资等斜杠人生的一种综合性职业。“整策师”也就是由策展人升级的“3.0”版本,适切地对应了目前在风口浪尖上被关注的“Web3.0”的命名。
AsiaArt:最后,对于处于元宇宙中的创作者,尤其是中国的创作者,陆老师是否可以给一些建议,以引导他们的创作思路?
陆蓉之:未来,作为一位创作者,不只是绘画、雕塑、音乐、舞蹈那样分门别类的在学院内培育成材,创作者还得具备网路程式开发、各种数字软件应用、社交平台运营等技能,即使自己不想学会十八般武艺或身兼数职,也必须组建团队或跨界和其他平台链接,来创建自定义格式和代码的数据中心,透过区块链技术加密,在网路上发售、流转和运营…等等,以流量赚取累进的版税收入。换言之,在这种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分散式分布的艺术市场,就像目前已经普及的短视频平台一样,不带有任何歧视,不受到少数人价值观的制约和筛选,人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线,数字加密通证也可以提供开放、透明、公平的艺术平台,任何创作者都可以直接到区块链服务平台记录自己的真确内容、保障个人作品真迹的版权,透过区块链加密功能,精确记录每一笔交易流转过程,以闭环式管理的数字科技,确实保障生产、经营与拥有者三方,每一笔交易都按照事先约定的途径进行收付,实现了物联网时代粉丝经济,流量为王、人人都可以当家作主的潮流文化现象。
正因为区块链平台上流转的任何产品,没有一个中间的中介机制(例如:画廊、经纪人、艺评家、策展人…等等);数字加密通证可以是任何产品,可以订定任何价格,可以自由交易与转手。正因为没有既定的标准和规则,初期必然会成为资本家的游乐园,在各种数字代币市场里大玩虚虚实实的洗钱游戏。现在许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甚至跨国大画廊,第二市场大拍卖公司,都已经争先恐后进入数字加密通证这个浩瀚无垠的新市场。虽然,有些人是在趁火打劫,以大赚一笔为目标,然而,NFT最美妙之处,还是在于任何人、任何产品都能够直接参与交易。
我不想在此时参与数字加密通证艺术交易疯狂高价的激情,进行绘声绘影的描述,而是此时此刻在这里,衷心期待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文化品位、为中国普罗大众、人人都能够成为艺术爱好者和拥有者的交易制度,能够在中国杰出人才的努力下,自外于西方炒作区块链代币的疯狂之外而另辟蹊径,开创发展中国自己的科技创新,结合中国自己的国潮美学,发展出“数字人民币”带给百姓的大众文化经济的荣景,扶持遍布中国各地的创意人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艺复兴运动。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亚洲艺术 AsiaArt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元宇宙 中国数字艺术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