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 这个专业有新思路
-
2022-11-02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上海戏剧学院共同主办,上戏戏剧文学系和编剧学研究中心承办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建设高端论坛,于10月29日在沪举行。本次论坛以“新时代、新趋势、新变化”为主题词,聚焦编剧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来自全国各高校的17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研讨。
本次论坛开幕式由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刘庆教授主持。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教授,代表主办方对教育部戏剧与影视类教指委给予本次论坛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在致辞中说,上戏戏文系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成绩显著,在新时代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如何从传统出发积极应变,是上戏和所有兄弟院校共同面临的问题,上戏将继续以推动学科发展为契机,重视本科教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力加强内涵建设,提升编剧人才的培育质量。
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周星教授指出,新文科建设为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应该在人才选拔、培养、应用等环节进一步更新机制和思路,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根基,以创新创作为核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传统文化内涵和专业素养的新型编剧人才。
论坛上,上戏戏文系主任陈军教授进行了专题汇报。他围绕历史沿革、成果积累、发展现状等方面介绍了上戏编剧专业,总结了专业教学的优势与特色,同时也指出其面临的困惑与瓶颈,恳请与会专家学者传经送宝、贡献智慧。
本次论坛分两场进行,分别由陈军和戏文系副主任徐煜教授、编剧专业主任李世涛副教授主持。
与会专家学者在论坛上作了精彩的发言。
从理论层面自上而下地阐述了编剧的作用,在“编剧”“改编者”等概念辨析基础上,引入了“创剧人”这一新的理论范畴,提出了建设以创剧人为中心的未来影视剧作制作体制,以此保障编剧的生存发展空间,提高影视剧作质量。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情怀,增加他们的社会阅历,以解决教学中的瓶颈问题。
介绍了该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围绕新文科背景下多栖人才培养定位,认为编剧要把握核心能力和基本功,从而解决地域、生源、就业三重难题,以此促进文旅开发等相关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编剧人才。
结合新文科建设背景,总结该校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规律,提出了“术道并举、内外兼修”,强调教学要术道平衡,去伪存真,避免落入伪复合型人才的陷阱。倡导探索“T型”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守正创新。
议题讨论环节结束后,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陆军,原云南艺术学院院长吴卫民围绕编剧专业教师教学、科研、创作、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路径等展开了学术对话。陆军教授就教师如何提升自我能力分享了个人经验,认为教师要专注于教学育人、学科建设,要看到创作辅导与教学的一致性,要在实际教学中把握课程里面的无限可能性,使其生长出各种各样的课题、论文、创作、项目等。对于专业艺术院校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以及如何进行人才培养,吴卫民教授表示,要培养全面的人,有系统的能力、知识、概念,更要突出专业院校的专业性。拓展人才培养的有效性,除了课堂,还要有教师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师团队的构成以及课程结构等。要注重联合培养,拓宽人才培养面。
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党总支书记张璟主持学术总结和闭幕式。
陆军教授在闭幕式上作了精彩的学术总结,他对与会专家所提供的学术智慧进行了概括,并结合当下戏剧与影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对其中发人深思的观点作了精辟的点评,并表达了对今后编剧专业建设的期待。
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谢巍致闭幕词。他说,本次论坛体现了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对编剧学学科建设和编剧专业发展的历史自觉以及主动担当的精神,代表学校感谢教育部戏剧与影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悉心指导,感谢线上线下参与会议、分享经验、贡献智慧的专家的鼎力支持,并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艺术院校应当如何作为、新技术条件下教育教学的发展、新招生政策条件下教育改革等问题发表了具有战略性的意见。
本次论坛的学术成果以及一系列真知灼见,将有机地吸纳到上海戏剧学院编剧专业建设中,同时推动中国编剧学科的发展和完善。
扫码关注 上海戏剧学院
责编丨刘佳奇
文字、图片丨王利娜、李志娟
排版丨虞菲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上海戏剧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