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文博大片上线!沉浸式探秘考古现场

2022-11-02

考古不止有古老的文明

璀璨的瑰宝
更有尘土之下
内心深处的仰望。

近日
国内首部以三星堆考古人为视角的
人文纪录片
《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上线。
在三星堆新发现的大背景下,
本片从发掘、保护、修复、研究等
多个维度,
真实记录一群考古人背后的故事。
他们深耕田野,发掘四季;
守护文物,与时间为敌;
对话过去,唤醒历史的记忆……

考古,
连通古今延续几代人的故事。
不同的文化、成长环境、
面对的生存,生活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
尘土的掩埋,
发生了大的变化。

所谓传承
是对挑战难关的勇气和智慧,
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
对考古坚守,
在考古人心中
这是一种不可撼动发自内心的
坚定执念。

我们曾仰望星空,
也在深耕田野,
发掘四季。


第一集《微痕之下》


纪录片第一集《微痕之下》着眼于考古人以祭祀坑为核心范围的发掘工作,室内室外两坑并行。考古人在那里将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考古人隔空互怼花式整活    

走进诺大钢架玻璃工作舱,不见人影。低头看去,一个个考古人正趴在坑底紧锣密鼓地开展发掘工作。原来舱内考古人的主阵地是考古坑底的升降台。



趴在升降板上是工作舱内的考古人们唯一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得到放松的姿势。不过在文物出土时,身在升降板上的他们没有很好的发力点,沉重的青铜器给他们的腰腹带来了不小伤害。



从趴姿到起身,其实也在消耗着他们膝盖的生命力。考古女孩何晓歌带伤上阵自创圆规式起立动作,而她的老师因为考古甚至软骨都被磨没了。这样的考古职业病你知道吗?
舱外,乔钢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古马牧河的探测工作,与往常无异的上工和挖土,这次却有了新收获。随着洛阳铲的一次次打入,古马牧河的故道终于得以确定,而这一确定又将成为三星堆祭祀文明研究的助力。

一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乔钢喜上眉头并隔空“怼”起了舱内的小伙伴,他认为舱内虽然挖出来的都是好东西,但工作相对简单。舱内的赵昊则回“怼”道,乔钢那边没有大建筑,很多都靠想象。

   脑洞大开 刑侦知识也能考古   
坑内发现的黄金文物上的神秘斑点在被排除朱砂的可能性后一度进入停滞,因为数千年时光的埋葬,其表面情况复杂,导致了红外光谱实验失败。不过,爱看刑侦片的赵昊在刑侦知识中找到了方法。


鲁米诺试剂多被用于现代刑侦,喷洒鲁米诺能让铁离子显现并在昏暗环境下呈现出淡蓝色痕迹,从而证明血迹存在的可能性,这一突破性的发现进一步推进了三星堆祭祀文化的研究。

第二集《第一层土》


《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第二集,将视线从万众瞩目的祭祀坑转到了更为广阔的田野之间。在三星堆的田间地头,我们遇到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为考古这份古老的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当我们谈起考古,想到的是厚重的历史,是放大镜和青灯黄卷,然而考古不止如此,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二十来岁,刚刚离开校园,步入社会,他们也会追星,也会聊八卦,也会在深夜陷入自我怀疑。

从校园到田野考古,可能对这些90甚至是95后来说最重要的一项变化是,在课堂上的青涩总带着一股怯意,因为对未来怀抱着明显的茫然,其中还夹杂着跃跃欲试的期盼。

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中,他们愿意回到田野之间,扎根土地,从脚下的第一层土开始,一点点向下发掘,寻找历史的点滴。这是多么难得而宝贵,少年意气,不仅能创造历史,也可以寻回那些深埋地底的过去。

   你永远不知道土层之下会有什么   

考古并不是一件能够得到即时反馈的工作,更多的时候,几个月的时间投入,可能只是一场徒劳无功,得到的某样发现总伴随着同等的枉然。

王瑞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几个疑似船棺的遗迹,兴奋地挖了一个月,结果却只挖出了三个空空荡荡的长方形土坑,坑底没有一点遗物,更不用说人骨了。

王瑞有一丝小失落,然而这就是考古的常态,不是所有的考古工地都能像三星堆祭祀坑那样,挖开来就是满坑满谷国宝级的器物,不起眼的土,是考古人最忠实的伙伴。

对于考古人来说,一无所获,也是一种结果,就好像薛定谔的猫,当真正挖开第一层土之前,你永远不知道土层之下会有什么。


    “考古打工人”深陷其中    

这群年轻人,组成了三星堆田野考古小分队,在雷雨和冉宏林的带领下,他们正在寻找除了祭祀坑之外,三星堆和古蜀国更多的历史细节。

当我们还在好奇祭祀坑到底代表了一个怎样的文明时,他们已经开始动手了。古蜀人在哪里生活,在哪里工作,在哪里祭祀?他们从何而来,又去往何处?所有的疑问,都将在一代代考古人的手铲之下找到答案。

这群90后新一代年轻考古人,有对考古事业的敬畏,也有如同小孩子般赤诚的好奇心,永远在探索并在其中找到考古的意义。他们在在三星堆的考古发掘现场,日复一日重复着枯燥而琐碎的工作。

但又在不断的新发现新谜底新探索中找寻一件有价值的“不动产”。锻炼了思维模式、韧性与耐力、欣赏自己性格中稳定踏实的部分,并且与自我融洽。这些喜悦感和成就感恐怕是一种可以延续很久的多巴胺,让“考古打工人”都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年轻,从雷雨到冉宏林,再到王瑞、傅悦和许丹阳,他们如同愚公移山,代代接力,耐着性子在风吹日晒之中,从无言的土地之中,解读出三千多年前的真相。

“人类文化在此凝固,过往岁月汇成史书”。他们调动了全身心的力量,投入在对考古人而言有意义的事情上,就会全神贯注、心无旁骛,这个时候方可称之为状态超群。


花式考古趣味多
解锁考古全流程奥秘
据悉,《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一共五集,后期会展示更多90后考古人们带来的创新风采、科技与传统之力共同促进文物修复、新奇有趣的实验考古以及世界级的文物保存难题等内容。这些揭开了考古人们工作中神秘的面纱,是平时难得一见的珍贵资料。

纪录片的内容几乎包含了考古工作的全流程,足以让考古及历史爱好者们大饱眼福。
同时,《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也带领观众们领略了考古人工作的不易。不仅仅是专属职业病,考古途中遭遇的暴雨、塌方、徒劳无功等也在一次次考验年轻考古人们的“心态”,文物修复、文物保存等世界性难题始终横亘在考古人们与历史真相之间,而种类繁多的实验考古应该如何开展改进,也在持续地考验考古人的经验与创造力。
但无论如何,考古人们始终如一的热爱着这项事业。英雄不问出处,前路不止考古。考古人既是文物发掘者,也是地下千年声音的聆听者。


纪录片解说词不但通俗易懂,即便有考古专业术语,片里不时出现的“懂了可能有用的考古小知识”让不懂考古的小伙伴看片同时轻松涨知识。

正如第二集片尾所说:
“三星堆这片土地,有种莫名的引力,
有太多年轻,
或是曾经年轻过的考古人,
从四面八方而来,
他们深耕田野,
顾视往昔,
走向未来。
这一路上,
也无风雨,也无晴,
也,永无止境。”

10月20起每周四18:00
《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
哔哩哔哩独家放送
不论风雨尘埃
三代人不懈的追寻
都在此刻展开
周四,我们坑里再见。


《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
观看链接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文博圈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文博大片 沉浸式 考古

12307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