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聚焦!媒体采访党的二十大代表、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

2022-10-20



踔厉奋发颂伟业,笃行不怠踏征程。党的二十大是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近日,党的二十大代表、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接受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采访。





人民日报


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



郭新立代表(山东大学党委书记):
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为什么行,不仅仅在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更在于中国共产党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能够在中国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经济 破浪前行




党的二十大代表、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很关注报告提到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等内容。郭新立表示,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山东大学持续加大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基础学科的支持力度,提升基础医学、空间物理、岩土工程等领域基础研究能力。“同时,我们加快成果转化,桥隧工程空天地一体化地质探测及检测新技术、氧化铝特种陶瓷材料及相关应用、岩土工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及探测技术等一大批成果转化落地,助力国家和区域新旧动能转换。”郭新立说。


光明日报


积极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访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代表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重要部署。“我们将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做文化‘两创’的先行者,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努力奋斗。”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高校应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同时,要勇于承担时代使命,积极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大学聚焦时代主题,担当历史使命,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致力于把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与现代文明贯通,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郭新立代表表示,要在回答好时代之题上提供山大智慧。发挥学校中国古典学术优势,在重大研究项目、创新团队建设、新型智库和重点基地建设以及一流学科群建设过程中,明确树立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目标导向。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产出一批重大研究成果,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荟萃计划”,建设创新团队和青年创新群体,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创新。同时,扎实推动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出台《山东大学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意见》。

要在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培育造就“山大学派”。山东大学充分发挥人文社科研究机构力量,扎实推进承担全球汉籍合璧、中华文明探源、《永乐大典》综合整理、新编中国通史纂修等国家重大文化工程,进一步做强中国古典学术优势,努力产出具有时代性的重大成果。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山大模式,持续推进乡村儒学和社区儒学建设,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和体验基地、中华美德教育学院、雅乐基地、文学生活馆建设,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深度融合。

要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上展现山大担当。着力办好《文史哲》及其国际版等高品质学术期刊,不断拓宽以《文史哲》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为代表的文化交流渠道;积极建设以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际儒学联合会山东大学研究基地、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为龙头的文化交流平台,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郭新立代表表示,山东大学将坚定不移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弘扬文史见长的优势特色,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教育报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高等教育由大到强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深刻领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精神实质,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加快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19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1‰,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对学校近年来由大到强的变化,党的二十大代表、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作为多年奋战在高等教育战线的一员,郭新立见证了高等教育这10年的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等教育战线以高质量为统领,不断探索建立与国情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与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发展之路,提供了中国经验、贡献了中国智慧。”郭新立说。


“我们积极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和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山大方案’。”郭新立介绍,近5年来,山东大学主动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新增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专业15个、网络空间安全等学位点4个,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8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数实现倍增,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1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17个学科(领域)进入国际主流排名前100、4个学科(领域)进入国际主流排名前50。在做好“加法”的同时,山东大学还在积极做“减法”,将本科专业从之前的124个,优化减少到了95个。


“在服务‘国之大者’、解决一些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方面,山东大学继续加强有组织科研,持续加强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等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近年来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5个、人文社科平台3个,彭实戈、张运、陈子江、王文兴、王小云等院士领衔的团队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系列原创性突破,李术才院士领衔的岩土工程团队突破了隧道地下工程灾害预报世界性难题,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郭新立说。


近年来,山东大学在文化引领方面主动担当作为。郭新立介绍,学校承担了全球汉籍合璧、《永乐大典》综合整理等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参与举办世界儒学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项目,山东大学博物馆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取得了丰硕成果。


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郭新立也见证了高校高质量党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的过程。


“山东大学创新发展‘一位班子成员领学,认领一个问题,聚焦一个专题,制定一个方案,破解一个难题’的‘五个一’学习模式,探索形成了发挥学校党委、基层党委、党支部、党员‘四个作用’的特色党建模式,在加快实现学校由大到强的进程中充分彰显党的领导优势。”郭新立说。


“高校要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在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上实现新突破,在学科交叉融合上取得新成绩,在国际交流合作上拓展新渠道。”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郭新立对今后的工作充满期待:“我将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心怀‘国之大者’,牢牢把握高等教育的办学方向、重要使命、战略基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更加有效的思路举措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更大力量。”



中国教育报


夯实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之基——代表热议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结合点,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作用。”党的二十大代表、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说。


郭新立认为,一方面,要加强基础研究,持续推进有组织科研,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提升基础研究自主布局、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产生重大原创成果,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突破。另一方面要加强集成攻关,突破一批前沿颠覆性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近年来,山东大学瞄准集成电路、基因与生物技术、新一代纤维材料等国家战略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以及山东省“十强”产业集群技术急需,攻克了一批“卡脖子”难题。



中国教育报



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代表畅谈党的二十大报告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代表:

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报告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气势恢宏,为我们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我们将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坚持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贡献;持续推进有组织科研,强化原始创新能力,勇于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完善以自主培养一流人才和产生一流学术成果为目标的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作用,以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上取得突破。



中国教育报


增强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能力——代表热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健全成果转化机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高校应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集成优势,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协同,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强化校校、校地、校企融合创新,健全完善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和配套服务体系,加快成果转化。”党的二十大代表、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说。


山东大学以首批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为契机,构建特色技术转移体系,推进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例如,学校创新“股权+货币资金”模式,桥隧工程空天地一体化地质探测及检测新技术等一大批千万级成果转化落地。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党的二十大代表、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素材来源 |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光明日报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编辑 | 程诗琪 赵凯南 司牧冉 袁怡宁

责任编辑 | 苗立群 周晨静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山东大学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聚焦 媒体采访 郭新立

13422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