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第三届大学生校园媒体大赛颁奖典礼暨数字时代的媒体生产与新闻教育论坛圆满结束

2022-10-19

+ + + + + + + + + + + 

10月16日上午,第三届大学生校园媒体大赛颁奖典礼暨数字时代的媒体生产与新闻教育论坛在上海举行。


本届大赛由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高校专委会主办,由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12家新闻传播学院、18家国家级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智能交互技术工作委员会共同协办。


第三届大学生校园媒体大赛自2022年6月10日发出公告后,组委会陆续收到来自96所高校的学生超过660个作品。作品类别涉及文字报道类(包括深度报道、数据新闻、评论、校园报道)、音视频类、摄影类、数字创意类共四类,另外,组委会还评出指导老师奖和组织奖。

+ + + + + 

+

大赛主办方代表、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秘书长甄杰向大赛获奖师生表示祝贺。他表示,通过举办大赛,让校园媒体成为大学生参与实践、锻炼能力、了解社会和沟通彼此的桥梁、促进校园媒体良性发展。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秘书长甄杰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徐慨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校媒不仅是学生锻炼的平台,也是发挥社会影响力的载体,见证了年轻学子从年轻走向成熟。通过这次大赛可以看到,校园媒体实践日益丰富,作品类别更加丰富均衡。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徐慨教授致辞

+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建民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新技术的发展给校媒实践带来挑战与机遇,如何将技术、创意、内容相融合,使内容生产、教学研究、产业发展相互促进,成为了新的课题。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建民教授致辞

+

获奖学生代表、同济大学的朱悦喆同学回顾了获奖作品的创作过程,她感谢指导老师、作品发表平台和大赛组委会的支持,看到很多同学积极参与校媒实践,她感到有不少同道者。她相信,只要永远走在路上,大学生就会成为未来媒体的担当者和创新者。

获奖学生代表、同济大学的朱悦喆同学发言

+

获奖教师代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徐笛老师表示,大赛获奖作品来自43所高校,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子投身校园媒体实践,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新闻既是一种熟识知识,也是一种默会知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训练,才能真正体会到新闻的价值。大赛给指导老师颁奖,是对新闻实务教师的鼓励。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徐笛副教授发表获奖感言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张艳丽书记(右)为获奖者颁奖

+

颁奖典礼之后,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高校的教师,围绕“数字时代的媒体生产与新闻教育”发表了看法。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徐翔教授指出,智能化、可视化、交互设计等新兴技术,为新闻生产创造了新环境。他介绍了同济大学在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新闻传播“本体”相融合方面的成果,包括开设数据新闻相关课程、成立人工智能媒介研究中心等。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徐翔教授发表演讲

+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高校专委会秘书长甄杰认为,校园媒体涵盖面很广,既包括传统的校报、校电视台,也包括高校官方网站、学院网站,以及各种学生媒体实践平台,互联网技术为高校提升校园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赋能,同时也要对学生媒体实践进行积极引导。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徐笛副教授分享了实务课程建设的探索经验。她表示,复旦开设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相关课程,希望实现文理交叉、教学和实践、学界和业界以及思政和育人的融合。建设目标是通过课程搭建平台,面向复旦大学教师、高校同行、业界同行,共同搭建研究团队,将复数实验室建成受学生欢迎的实践平台。

+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白净教授就南大“三农”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进行了介绍。她表示,校园媒体平时关注较多的是校园话题,对行业报道接触较少。今年暑假,南大新闻传播学院与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合作开展“金融助农”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田间地头、乡镇企业,广泛收集信息,开展“三农”深度调研。希望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开拓视野增强自信。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白净教授

+

浙江传媒学院徐钱立老师分享了指导校园媒体的经验。他在浙传“新记协”指导学生进行校园媒体实践,“新记协”成员中,只有10%的人接受过专业新闻写作训练,60%是大一新生,30%来自非新闻学院。学生稿件与成熟稿件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对事实的认知与表达、对全篇行文结构的编排。为了让“小白”学会新闻写作,他每周花半小时对学生进行培训,有意识地让他们懂“梗”、善于用事实说话、玩转“倒金字塔结构”,帮助“小白”迅速进入状态。

浙江传媒学院徐钱立老师分享指导校园媒体的经验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方洁副教授就如何讲述有温度的数据故事分享了经验。方老师坦言,受众对数据并不是特别敏感,不太喜欢理性的新闻报道形态,正如一些专家所言“叫好不叫座”。为了让数据新闻更有温度,在选题上,她认为可以增加新闻时效性,从公众最关心,最疑惑的角度寻找落点,唤起读者的同理性,增加人们对于不同社会群体的理解,引导他们关注社会新现象、新问题和新趋势,尤其在民生问题上,要敢于发声和善于发声,时刻铭记生命价值是人类最高的价值。具体操作时,需要尽量从自我经验入手,让读者共情。在数据之外,也要注重对文案的补充和提升,尽可能地增加采访和个案故事,把细节和人物填充到报道里,避免宏大叙事。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杨晓霞老师围绕《采写编评一体化》课程介绍说,这门课注重对学生的新闻采写训练,让学生在校园之外发现自己的局限性和可以开拓的空间。该课程一共开设了三个公众号,每个公号要求每周推送两次,使学生在媒体日常更新的过程中,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去体验理论与实践之边界、个体与团队之边界、理想与现实之边界,并进行探索和突破。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刘颂杰副教授介绍了校园媒体谷河传媒的实践,通过开展社区报道,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和操作选题,训练学生理解和超越综合问题的复杂性,不仅揭露问题,还要寻求解决方案。他认为,让学生以熟悉的社区为观察国家和社会的微缩样本,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学生会对自己身边的痛点、难题、问题有切身的感受,从小的问题入手做报道,有助于训练学生快速反应和报道能力、平衡中立的能力,践行公平新闻或参与式新闻,等他们成为专业的新闻记者之后,就会更具理性和建设性。


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康国卿老师就准新闻人培养机制进行了分享。他介绍了四个关键词:一是“三元驱动”,准新闻人的培养需要靠社团、校媒、课程共同驱动;二是 “2.5年一贯”,CBR传播人的培养贯穿大一上学期到大三上学期,训练从高三暑假开始,报考江西师范大学的高中毕业生感兴趣都可以参加,到二年级下学期,通过校友资源,送学生去全国各地实习;第三是“从在地出发”,江西师范大学地处南昌,教育资源和传媒资源都不算发达,CBR传播人“扎根江西”,去江西各地或到江西周边进行采访报道,实现校地协同;第四是“打造共同体”,校媒不是职业的训练场所、不是一个车间,要更多地承载情感、文化和价值。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凌学敏老师介绍了“乡土潮汕百村行”公益摄影课程育人项目。该项目于2013年正式启动,十年来,团队成员足迹遍及100多个潮汕村庄,力图让学生践行“服务学习”的理念,在服务中学习社会调查方法,理解摄影的功能和意义,基于摄影创作各种创新作品。


+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张艳丽书记代表论坛承办方,向莅临现场以及线上发言的老师表达诚挚的感谢。她表示,同济大学愿与各位同仁一道守正创新,笃行不怠,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引领,创新教学方法、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同时积极在学界、业界之间搭建桥梁,为打造智能媒体时代的高质量新闻传播人才高地共同努力。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张艳丽书记

转载自“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院官网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校园媒体大赛 颁奖典礼 数字时代

11150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