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金巍:历史大变局下数字文化经济脉络和趋势

原创 2022-10-18

第3675期文化产业评论



近日,由中译出版社出版、文化金融学者金巍所著的新书《数字文化经济浪潮》在京发布。数字文化经济是数字经济与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当前,“十四五”开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国家战略实施如火如荼,文化强国建设任重道远,如何推动数字文化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了新发展阶段的重要课题。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更是将数字文化经济推向了前沿。《数字文化经济浪潮》正式在这种背景下推出的。


作者金巍多年从事文化金融和文化经济研究,《数字文化经济浪潮》全面而深入地解析了二十年多来我国数字文化经济的演化脉络、特征及构成,并从政策与治理、技术变量、文化经济形态、数据要素以及科技伦理等五个视角,交叉分析了数字文化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重要问题。本书有发展脉络和热点梳理,有多角度交叉研究与分析,有发展大趋势观察,能够为相关政策决策、文化经济研究和产业实践提供一个极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 | 金巍,字子枫,文化经济与产业金融观察者。毕业于吉林大学,智库研究员,高级经济师,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现任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经济、数字经济、文化金融、科技金融等。2016年主持创立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并担任秘书长。2017年起主持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文化金融蓝皮书”。2021年主持编写并出版国内第一本文化金融教材《文化金融学》。另有《文化金融:通往文化世界的资本力量》等专著出版。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全景式分析数字经济战略下文化发展大势
20年发展脉络和热点梳理
5个视角交叉研究与分析
4大发展趋势观察


《数字文化经济浪潮》
内容简介


数字文化经济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经济与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的新经济形态。在数字经济国家战略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如何推动数字文化经济健康发展是一个全新的重要课题。本书全面而深入地解析了我国数字文化经济的演化脉络、特征及构成,并从政策与治理、技术变量、文化经济形态、数据要素以及科技伦理等多个角度,交叉分析了数字文化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重要问题。本书有发展脉络和热点梳理,有多角度交叉研究与分析,有发展大趋势观察,能够为相关政策决策、文化经济研究和产业实践提供一个极有价值的参考。


《数字文化经济浪潮》自序:

站在数字世界的大门口


自序者,自叙也,要絮叨一下本书为什么,是什么。这里有我观察数字文化经济的过程和认识形成的脉络,以及本书的由来。


一)


从吉林大学毕业后到北京不久之后的1996年,大概是在中关村风入松书店,我买了一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未来之门》(THE ROAD AHEAD)。这本书的作者是后来家喻户晓的比尔·盖茨,第一章的标题是:《一场革命开始了》。比尔·盖茨写道:这不是信息高速公路,而是一个“终极市场”。这本书至今还立在我的书架上,已经发黄得如同古董。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比尔·盖茨说的革命意味着什么。我们现在也知道了,这并不是“终极市场”,数字世界展示的时空将更加深邃而悠远。


这之前,我在从长春来北京的路上,有一本近未来小说陪伴了我,书名为《末日之门》,是我国作家乔良所著。这本当时看起来充满科幻色彩的小说,其中的关于互联网世界的很多猜想,在数年之后就实现了。现在给我留下的两个最深的印象,一个是驻港部队中校李汉到欧洲执行任务时遇到赤军,恐怖组织的“骇客”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电脑病毒控制了世界;另一个情节是我方用电脑控制的甲壳虫般大的微型智能机器人成千上万爬上了敌方航空母舰。


1995年之后,互联网经济已经徐徐拉开大幕,微软发布了划时代的操作系统——Windows 95。那个时间,中国的互联网新势力正在中关村悄悄孕育,而短短四五年后就形成了“互联网泡沫”。


有两部科幻电影给我印象深刻。一部是1997年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出品的科幻电影《第五元素》,布鲁斯-威利斯从百层高楼开车驶向低空航行交通网络。还有一部是1999年的《黑客帝国》,其英文本名便是The Matrix(母体)。直到前一段时间扎克伯格说把Facebook更名为Meta,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联想到了Matrix。据说《黑客帝国》的主要演员有一本必读书是很久以后才风靡于国内的凯文・凯利的《失控》(Out of Control)。


从Matrix到Meta,时间匆匆已过二十二年。


期间,全球经济发展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知识经济、信息经济、互联网经济交错登场,直到数字技术“出圈”,数字经济成为主角。有人说数字技术变革是第四次技术革命,是继蒸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起革命性作用的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6G、物联网等组成的数字技术集群。也有人说这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我想这大概是从技术促进以制造业为中心的产业发展这个角度来认识的吧。


数字经济不是突然开始的,而是几乎是与信息经济一同开始的,或者说数字经济起初的状态就隐含在现代信息技术启动的信息经济之中。就在1995年前后,美国有两位学者已经写了两部关于数字经济的著作,一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Negroponte)的《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另一部是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的《数字经济时代》(The Digital Economy)1。所以,数字经济源起也有三十几年了,最近十年突然爆发的原因是出现了一系列具有颠覆性影响的数字技术迭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形成了新一代数字化技术集群,5G和物联网技术推动了信息基础设施的巨大进步,网络世界从交互但中心化的Web2.0阶段向开放式去中心化的Web3.0阶段转进,数字孪生、脑机结合等新的技术创新在虚拟世界拓展了更为广阔的新空间。


几十年来,我们实际上一直走在通往数字世界的大路上。我们就像网络游戏中的战士,一路狂奔,一路上不断数字化,不断研发应用,不断加装备,而今,大概也只是刚刚站在了数字世界的大门口。


数字世界正在呈现它的轮廓,但还蒙着一层厚厚的雾障。


二)


在通往数字世界的路上,文化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关系,首先是通过文化经济与信息经济、互联网经济的关系而体现的,经过不断融合和技术迭代才日益呈现了完整的数字文化经济形态。


作为一个见证过互联网经济爆发的过来人,作为一个研究文化经济和文化金融的学者,对数字文化经济的兴起与发展自然会有一定的兴趣,所以也有了一些观察。自2014年以来,我在一些研讨会、论坛活动中,在讲授的培训课程中,还有在撰写的一些短文中,试着讨论了与数字文化经济相关的问题。


1.文化科技创新及“三元动力结构”


关注数字文化经济问题,我起初是从关注文化科技创新、文化产业创新驱动问题开始的,并提出了“三元动力结构”这个命题。


2014年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是莫干山会议三十周年。我当时在《创新的力量——美丽中国建设路径探析》一书中正有一篇阐述“文化科技创新”问题的文章,我将这篇文字重新整理丰富向莫干山会议提交了一篇论文,题为《创意经济中的文化产业新形态和产业创新的一种新思维》。我在文章中提出“创意、创新、创业分别构成了文化产业创新的经济特征、核心竞争力和人的要素”,并提出建立一个“三创体系(或三创ICE体系)”,我大概是较早提出三创体系概念的人。在科技创新方面,我提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大趋势要求文化企业尤其是新兴文化企业必须在技术上取得领先才能取得竞争优势,文化科技创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比内容创新更具有竞争力。我国文化产业中最具竞争力的就是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典型的是数字文化企业),不仅受到资本的青睐,也会得到政策的更多倾斜2


2012年起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命题日益重要。我国出台了文化科技创新发展相关政策,如2012年8月科技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所以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问题讨论的比较多。一个倾向是,在创新驱动的议题常常只聚焦于技术创新,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驱动力。所以我在一些场合中提出,当下的文化产业不仅需要技术创新驱动,还需要“多元驱动”。谈文化产业必说创新驱动,当然没有错,也很时髦,但是落实到当前实践中未必符合实际。“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还需要更多要素投入,尤其是资本投入,所以是“多元驱动”而不仅仅是“创新驱动”,这是文化产业驱动力方面的特殊的叠加现象3


关于“多元驱动”的论述,不是否定科技创新,而是寻找一个创新驱动的均衡状态。2016年5月14日我在“文化经济观察”公众号上写了一篇短文,文章标题是《Cul-Tech:描绘文化产业未来图景》。在这篇文章中,我第一次阐述了我对文化、科技、金融三者关系的认识:


给一个苹果级的企业做个三维透视,我们会发现都有文化、科技、金融三种力量在涌动,而三者的关系,是很多种关系的最大公约数。


你可以认为自己的企业是三者中以某一点为特征(或核心能力)的企业,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另外两个都是必不可少的动力和变量。从文化(或文化产业)这个基点上,科技和金融是最重要的动力源,没有更重要的了。



在这张简图中实际上有六组关系,分别对应六个概念:科技文化,文化科技;金融文化,文化金融;金融科技,科技金融。我在这篇短文中重点阐述的是“促进文化发展的科技”的这一组关系,即文化科技。文章认为,内容的生成、传播和消费更加依赖技术,而互联网文化产业、数字文化产业是文化科技的直接诠释。这篇短文后来被中国文化报刊载4


在2016年8月举办的“山东省文化产业资本创投峰会”上,我首次在演讲中提出,现阶段文化产业创新动力结构是“三元动力结构”,即文化、金融和科技,分别指向经济学意义的文化要素、资本要素和技术要素5。我笃定地相信这个判断,认为在文化产业既不能忽视“创新驱动”,也不能忽视必要的资本供给。这三个要素对于我国现阶段文化产业来说如此,其实对大多数产业也是如此,乃至于对整体经济、区域经济来说也是如此,所以此后我在很多场合会不厌其烦地阐述这个“理论”。


2016年12月,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办“跨界、创新与融合:广州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机遇与途径高峰论坛”,我受邀在这次会议上做了一个主旨演讲,再一次阐述了“三元动力结构”问题,这篇演讲后来整理为《文化、科技与金融:三元动力结构下文化产业的融合与创新》,收录于我在2021年5月出版的著作《文化金融:通往文化世界的资本力量》。


我对“三元动力结构”基本解释是:文化产业发展目前处于“三元动力结构”阶段,文化、科技和金融作为产业发展的三个主要动力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文化创新也就是内容创新,需要科技创新也就是发展文化科技,需要金融创新也就是发展文化金融6。除此之外,我还扩展了“三元动力”作用的范畴,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与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系,提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要素动能发挥不充分,文化、科技与金融“三元动力”仍需强化7。二是“三元动力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未来十年内,文化、科技、金融这三个动力性的、要素性的产业,是任何一个重大的战略区域都一定要重视起来的。”要从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的视角,把握战略机遇,以“三元动力结构”为抓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8


甚至我认为当代全球国家之间的竞争,也不外乎这三个方面,除非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我在演讲和培训的时候,经常会以代表美国国际竞争力的三个标志性地理名称阐述什么是“三元动力”:好莱坞、硅谷和华尔街。这通常会取得共鸣,因为大家如果还能再举出的名称,基本也跳不出这三个名称代表的范畴,也就是文化、科技和金融。我只是想说明,当代产业的竞争、经济的竞争乃至和平时期的国家竞争,最重要的就是文化、科技和金融这三个方面,其他方面都在其次。


中国社科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研究员很赞同我的现阶段文化产业发展“三元动力结构”观点,并在解释文化经济政策态势的文章或一些演讲场合也使用了这个概念。他一直鼓励我进一步深化这个课题,提炼其机理和机制,形成完整的一套理论,但一直未得实现。


2.新文化经济及其数字化创新特征


在研究文化产业和文化金融过程中,我观察到由于政策、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文化经济的形态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我觉得这种变化是颠覆性,于是使用了一个新概念——新文化经济9


2016年10月,我在刊登在《中国民商》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论述了具有融合性特征的一种“新的文化经济实践”,是指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领域的产业实践,认为这种实践揭示了文化和国民经济的一种深层关系,也成为文化产业研究和经济的文化动力研究的交叉点10


2017年初,我在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CCF50)新年峰会上正式提出了“新文化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这个论断。我将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新兴文化产业形态纳入新文化经济范畴,明确提出新文化经济时代有三个特征:创新性、融合性与要素性。在创新性方面,我专门阐述了新文化经济形态中科技的作用以及“数字创意产业”的意义,认为文化产业在强调文化科技和数字技术方面的特征越来越明显11。所以,所谓创新性,就是新文化经济的数字化创新特征。


认识数字化创新,是认识新文化经济的重要路线。2020年7月,我写了一篇标题为《在新经济金融服务体系视角下进一步发展文化金融》的文章,阐述了新文化经济与新经济的关系。在新经济视角下,基于技术对文化经济的影响和其他非技术因素对文化经济的影响,可以从技术和非技术两种路线认识新文化经济。后工业时代的文化产业,具有与新经济天然的紧密关系,这种关系集中体现在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文化经济正在演变为一种“新文化经济”。我们可以从技术范畴和非技术范畴两个路线来理解文化产业与新经济的密切关系,来认识新文化经济12


在2021年9月出版的《文化金融学》中,我对新文化经济做了更清晰的表述,明确将数字文化经济、创意经济和版权经济作为新文化经济的三种主要形态。随着知识经济和法治经济的发展,版权产业成为文化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形态;文化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度越来越高,创意产业和创意阶层崛起;数字技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数字创意产业与数字文化产业兴起,数字文化经济正在引发资本对文化生产、运营、消费及资产的重新认识13


3.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文化数据资产


由于我对文化金融研究有所侧重,所以在关注数字经济的时候,自然而然比较数字经济背景下文化数据资产问题。关注文化数据资产,我在不同场合阐述过自己的观点。


首先是如何从数据要素和文化产业的关系认识文化数据资产价值。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将“数据”纳入了生产要素。围绕要素市场和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我写了一篇文章,提出文化数据成为重要的文化生产要素已是大势所趋,在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下,以文化数据为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将迎来创世纪时代,所以构建文化数据评估评价体系和文化数据产权制度,在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下构建文化数据资产安全和保护机制都是当务之急14


随后我对文化数据资产的基础性价值、政策机遇及相关建议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2020年7月,“立言首都金融论坛(第5期)”举办,我在主旨发言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我对文化金融视角下文化数据资产的认识,提出: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文化数据资产将成为最重要的资产类型,文化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是新的重要基础设施。我提出建议,结合中央提出的“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战略任务,结合中宣部提出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程,有条件的地区可组织资源“抢滩登陆”,着手文化数据资产治理,探索建设文化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数据资产、企业文化数据资产相应的治理规则和行业管理规范,探索建立包括文化数据资产确权、评估、流转、交易等业务的机制和平台。此后我梳理了文化数据资产的思考内容,形成一篇文章发表在了中国经济网,在这篇文章中我给文化数据资产下了一个定义:文化数据资产是具有资产权属、经济价值和文化属性的可计量文化数据15


此后我在“2020海丝之路(中国·宁波)文化旅游博览会举办文化金融合作高峰论坛”上结合“十四五”时期我国文化金融发展趋势阐述了文化数据资产问题16;在2020“上海对话”高峰论坛上,结合艺术金融的新发展趋势再次阐述了文化数据资产问题,提出:算法和算力就是竞争力,文化艺术行业的数字化运动不可避免。实物艺术资产的数字化加快并会在数字世界不断演化;而数字化艺术生产将产生大量的数据资产。


2020年11月23日,我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的“跨越与创新:数字化转型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系列学术会议上发表了主题为“金融视角下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与文化数据资产问题”的演讲,提出要“尽早布局文化数据资产治理工作”17


4.关于数字文化经济的认识


近几年来我对文化金融的研究多结合了数字文化经济的相关背景,其中的逻辑很简单:文化金融服务的对象变了——最大的变化就是文化经济的数字化趋势。


文化经济的数字化在产业上的体现主要是数字创意产业和数字文化产业。2018年7月,我在接受《经济》杂志采访的时候,对数字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提出了看法,认为:数字创意产业是一种融合性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交集较大,而交集部分其实是2017年原文化部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数字文化产业”18。随后,我进一步提出:文化产业科技创新和数字文化产业崛起,是文化产业现代化的基本路线,也是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


由于与文化经济数字化进程相关的产业形态较多,我觉得有必要使用“数字文化经济”这一概念。2019年12月,我在证券日报的一篇题为《区块链技术正在重构互联网文化产业及数字文化经济——专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金巍》专访中谈区块链与文化领域的关系,首次在媒体上公开使用了“数字文化经济”这个概念,提出区块链将构建新的知识经济和创意社会,改变文化治理方式,重构文化产业及数字文化经济20


2020年5月,我为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举办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专题线上培训项目授课,课程题目为《数字文化经济与文旅消费新趋势》。我首先解释了“为什么要讲数字文化经济”,基于消费趋势的认识,数字文化经济表现了影响文化消费的技术因素,对文化经济发展具有颠覆性,甚至一些数字技术创新在文化领域实现了“供给创造需求”。我阐述到:“数字经济改变了文化产业运行的一般逻辑,数字文化经济将成为文化经济的主要形态”。这个结论可能下的有些唐突,因为我认为“制度驱动”的版权经济以及“文化创意驱动”的创意经济在新文化经济中的地位也不能忽视。但是,如果我们认识到版权经济与创意经济在数字技术驱动下也正在呈现新形态,这个论断也就好理解了。


此后我在不同场合阐述了关于数字文化经济的几个认识。


一是关于数字经济背景下国家提出的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2020年12月,在2020陕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峰会上,我演讲的主题是“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与文化数据资产”,这个主题是结合中央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建议中提出的“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我在演讲中认为,从数字经济、数字文化产业到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关于如何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需要更多的思考。我提出了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三个战略维度,即国际竞争维度、经济发展维度和社会发展维度。


二是关于数字经济统计和数字文化经济的关系。2021年6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数字经济有了统计框架,其中有很多与文化经济相关的中小类。我认为《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对认识数字文化经济是一件好事,因为数字文化经济是数字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数字经济范畴当中与文化产业或泛文化产业相关的部分,可以称为“数字文化经济”21


三是数字文化经济的几个观察视角。2021年10月,我在成都“数字文创产业发展论坛”上做了一个主题为《数字文化经济浪潮与文化金融变革》的演讲,这是第一次使用“数字文化经济浪潮”这个提法。之所以用“浪潮”,是因为我想说明,比较起历史上任何一次文化经济变革,这一次变革都是冲击力更大、影响力更全面的一次。在演讲中我提出了数字文化经济观察的几个视角,包括:从数字文化经济源流和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看业态演变和政策演变;从技术变量与经济形态转型看文化经济变革趋势;从数据要素和文化资产,尤其是文化数据资产来看市场逻辑;从科技伦理及规范发展看数字文化经济的未来之路22。后来这个演讲整理为一篇文章发在自媒体上,标题为《数字文化经济浪潮已经到来》23。当然,“数字文化经济浪潮已经到来”的提法,与2017年我提出“新文化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的提法是一脉相承的,这不过这次更聚焦数字技术驱动下的新文化经济。


2022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文章,在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上对发展我国数字经济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发展措施,预示着我国数字经济正在进入全新的战略发展周期。结合这篇文章的精神,我应金融时报之约写了一篇署名文章《推动数字文化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文章提出数字文化经济是数字经济与文化经济的融合,是数字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一步发展数字文化经济,推动相关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是当前需要积极布局和谋划的24


这篇文章之约正值我撰写本书,所以是本书一些观点的提炼,这也是我第一次使用“数字文化经济”这个概念公开发表署名文章。


(三)


以上是一本流水账。


这些文字成果多数来自论坛或研讨会的演讲,以及自媒体文章,是我对文化经济和数字文化经济的零散的观察。这些谈不上是深入的研究,只是要借此机会做一点梳理,以便能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我在编写《文化金融:通过文化世界的资本力量》一书时,与中译出版社社长乔卫兵先生有一个约定,要着手撰写一部主题为“新文化经济”的书。他认为这个方向虽然可能比较小众,但很有意义。这时候,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来了。不幸之中有一幸是,数字经济在这一年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为了顺应这个大趋势,我提出这本书聚焦在数字文化经济这个点上。乔社长说,这个主题更好。这给了我对数字文化经济问题进行一次系统思考和梳理的机会。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一年多以来,业界对数字经济的研究迅速升温,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组织了关于数字经济的集体学习25,进一步提升了数字经济的战略地位。这几年,我们经常可以在报端或论坛听到各种“元年”的论断,比如2013年是我国大数据应用元年,2016年是我国区块链应用元年,2018年是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元年,2019年被称为我国5G商用元年,2021年被称作NFT元年和元宇宙元年……,等等。数字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文化经济向何处去,文化产业向何处去,当然也成为了热议的话题。


在构思这本书的时候,关于数字文化经济,我列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多是我一直以来寻求答案的,也可能是很多人都希望深入了解的。这些问题的提出,也伴随着思考,有些就先反映在了一些演讲和文章当中了。比如《数字文化经济浪潮已经到来》那篇短文的框架,实际上就是在构思这本书的时候形成的。


这些问题包括:


1.数字文化经济是一种经济活动,不是特定的某种产业。那么数字文化经济和数字经济是什么关系?和文化经济是什么关系?数字文化经济涉及哪些产业?数字文化经济有什么特点?


2.政策研究在任何一个文化经济学者的研究中都至关重要。关于数字文化经济,需要理清数字经济相关政策,更要理清文化政策及文化经济政策当中的相关内容。在研究中要搞清楚要,政策构成如何?政策方向如何?


3.数字经济是技术创新驱动的新经济,但这次技术创新很特别。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技术一直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技术创新经济学论证了这一点。但数字经济可能不仅是将技术纳入内生变量那么简单。那么这一次的技术革命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征?数字技术与文化经济有什么关系? 


4.数字技术可能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任何超出想象的变化。数字文化经济关乎文化消费和精神消费,所以需要特别观察其形态变及影响。从经济学角度上,从意义到形态,从供给到需求端,从生产到消费,从贸易到投资,数字文化经济有什么不一样?


5.数字经济重要特征之一是数据要素成为了关键生产要素。要理清楚经济逻辑,还要理顺市场逻辑,那么从数据要素到数据资产,再到文化数据资产,就顺理成章。但是,文化数据资产有什么特点?如何实现文化数据资产的价值?如何进行文化数据资产的管理和治理?


6.新技术常常会引起人们的担忧,核技术清晰地展示了新技术的两面性。数字技术正在展示其强大的力量,但已经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数字文化经济治理有哪些内容?如何治理?由此延伸下去,技术决定性作用的背后是什么?未来世界会是什么模样?


这些问题后来也就设计成了这本书的框架。本书共有六章,基本遵循了我上面的思考路线。我在书中就从五个主要方面就数字文化经济发展问题步步展开,提供了视角,有些做了分析,但分析也未必深入和准确,当是对我国飞速发展的数字文化经济和这个伟大时代的记录吧。


在构思这本书的时候,我原本计划实地访谈50位专家,我列了一份长长的名单,名单上的专家来自学术界、文化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各个领域。我是在全书即将完成的时候开始启动访谈的,因为这样可以提炼更符合本书结构的问题,但实地访谈刚开始就中断了。因我的母亲大人于2021年12月14日不幸因病辞世,一时间痛彻心扉,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无心工作,也无法继续实地访谈事项。后来,我通过线上形式向名单中约20位专家有针对性地咨询并求教了一些关键问题,访谈就算匆匆就结束了。虽然很遗憾,但这些专家对数字文化经济的独到观点,为这本书增添了许多充满智慧的亮色。本书中凡是未明确标注引用出处的专家观点,均为访谈时由专家直接提供的。


这些专家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章建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吴承忠,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韩复龄,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赵儒煜,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铮,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研究所所长郭万超,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戴俊骋,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赵海英,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陈洪,福建省海峡区块链研究院执行院长高林挥,腾讯社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士林,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副总裁于淼,完美世界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伊迪,鼎盛文化产业投资公司总裁梅洪,鲸世科技创始人、CEO杨利堃等。在此特别感谢他们能够不吝珠玉,让我受益匪浅。


感谢几位前辈和挚友在百忙之中为本书写了推荐语,他们的鼓励将成为我继续前进的动力。他们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老师,中央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原副主任高书生老师,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卓越教授、广州商学院校长李晓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老师,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胡钰老师,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老师。


感谢中译出版社社长乔卫兵先生、责任编辑于宇老师及黄秋思老师的大力支持,不仅在专业上给书的撰写提出中肯的意见,而且在我因故无法按时完成进度的时候,给了我最大程度的理解。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的齐孟华、赵梁皓等我的同事们,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中亦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一并在此感谢。


作为一个学经济学出身的研究者,关于数字文化经济命题,最难的还是对“数字”这部分的理解。不仅对数字技术的描述可能要出错,其他方面的漏洞、不足也一定在所难免,恳请同仁及读者谅解并指正。


这个冬天,延续着2020年初的寒冷,但正如北京正在举办的第24届冬奥会,坚持美好生活理想的人们仍会给世界带来以色彩、温暖、热情和希望。


2022年,或许是历史大变局之关键一年。


向勇敢迈向新时代的人们致敬。


金巍

2022年2月19日

于北京通州 大运河畔


李扬  高书生  李晓  张晓明  胡钰  杨涛
联袂推荐


数字经济与文化经济的融合发展,形成了数字文化经济这一独特的领域。发展数字文化经济,对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及增强国家软实力都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诸多新命题,如技术变量、数据要素、生产方式变革、规范治理等,在数字文化经济领域也有同样重要的研究价值。在我国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数字文化经济浪潮》一书应运而生,从多个角度对相关命题做了较为全面的解析,书中关于数字文化经济的很多命题都非常新鲜,非常值得深入探讨。


——李扬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数字经济下的文化经济研究是跨部门、跨行业范畴,需要形成严谨的学术研究范式,为政策制定提供学理的支持。在数字经济国家战略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加强文化领域新形态、新业态、新模式研究,对我国建设文化强国和文化软实力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金巍老师的《数字文化经济浪潮》对当下我国数字文化经济活动进行了一系列规范而有创新的研究,期待能够为学界尽快形成新研究范式发挥先导作用。


——高书生 中央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


数字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生活。与以往解放人类体力、脑力的几次技术革命不同,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不仅使社会生产过程日益智慧化,内生性地推动经济增长,更意味着一场理念和思想的革命。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金巍副院长撰写的《数字文化经济浪潮》一书,基于极具时代感的问题意识,阐述了数字技术重构文化产业进而推动数字文化经济勃兴的过程。作者从政策、技术变量、形态演化、数据资产和科技伦理等方面提出的诸多观点,足以引起政府与市场的高度重视。


——李晓 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卓越教授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

广州商学院校长


今天已经很少有人记得,我国首次提出文化产业的背景,是出自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的“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部分。当时的提法是,要“推动信息产业与有关文化产业结合”。这说明,我国文化产业的大潮兴起,本来就是基于“数字化”这一技术基础的,本来就是“数字文化产业”。二十多年过去了,信息产业已成为“数字经济”,而文化产业也成为“数字文化产业”,数字文化经济发展蔚为壮观。金巍是经济学者,专攻文化金融,推出这本《数字文化经济浪潮》,既包含了对我国文化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理解,也显示出对国内外文化科技新趋势的一系列洞见,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书。


——张晓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副主任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 首席专家


在数字技术的冲击下,当代文化经济日益呈现全面、深度数字化的景象,实践的发展速度远远超乎理论与政策,亟待学术界提供更多的研究成果。《数字文化经济浪潮》敏锐地抓住这一实践趋势与学术需求,系统阐释了数字文化经济从何而来、为何而来、向何而去,既有历史进程的梳理,也有理论规律的建构,对于理解与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胡钰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习近平总书记曾撰文指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化与新技术使得文化产业不断拓展内容与边界,文化经济踏上了数字化的历史浪潮。《数字文化经济浪潮》密切围绕文化与数字科技的关系展开分析,牢牢抓住了技术变革、业态创新和文化数据资产等产业痛点,本书深入浅出的探讨,足以给各方读者带来有价值的体验与思考。


——杨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注释:

1.2016年,这本书的20周年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被译为《数据时代的经济学》。

2.张洪生、金巍,创新的力量——美丽中国建设路径探析{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8

3.金巍,文化产业如何融入经济大循环?[N],华夏时报,2015.12.9

4.金巍, Cul-Tech:描绘文化产业未来图景[N],中国文化报,2016年6月11日第2版。

5.2016年8月在“山东省文化产业资本创投峰会”发表主旨演讲,后以《文化金融发展的趋势与前沿》为题刊载于梅花与牡丹文化创意基金会公众号。

6.三大动力驱动新文化经济[N],记者范思立,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http://lib.cet.com.cn/paper/szb_con/481741.html

7.金巍:从文化发展层面看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J],社科院专刊,2017年11月10日总第415期 .见中国社科院网站 http://cass.cssn.cn/zhuanti/xiyingshijiuda/201711/t20171110_3738615.html

8.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金巍:未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须以文化、科技、金融为抓手[N],每经网,2019.9.23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9-09-23/1373647.html

9.这个概念并不确定是由我首次提出,但我在首次使用时确未参考其他人的成果,后来也未发现此前有以此为主题的论文或著作。在行业研究和学术界中,与此类似的有 “文化新经济”等概念。

10.金巍,巧借“文化创意”实现转型升级[J],中国民商,2016.10

11.金巍:新文化经济时代已经到来[OL],金融界,2017.01.06 http://finance.jrj.com.cn/2017/01/16083821970543.shtml

12.见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公众号,2020年7月21日。

13.金巍、杨涛,文化金融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9,P15

14.金巍:要素市场化配置,文化产业应关注的三个方面[OL],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公众号,2020.4.13

15.金巍:文化数据资产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文化资产之一[OL] ,中国经济网,2020.8.27 http://www.ce.cn/culture/gd/202008/27/t20200827_35614022.shtml

16.金巍:“十四五”时期我国文化金融将走向繁荣[OL],光明网, https://politics.gmw.cn/2020-09/25/content_34221845.htm

17.观点速递 | 金巍:尽早布局文化数据资产治理工作[OL],广州日报客户端,2020.11.23  https://www.gzdaily.cn/site2/pad/content/2020-11/23/content_1429037.html

18.后发优势,引领消费[N],记者黄芳芳,《经济》月刊,2018第14期

19.见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公众号,2020年7月21日。

20.区块链技术正在重构互联网文化产业及数字文化经济——专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金巍[N],记者周尚伃,证券日报,2019年12月13日

21.“数字经济统计分类2021”中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有哪些?[OL],巍观经济学公众号,2021.6.4
22.【嘉宾创享】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金巍:数字经济将重构新时代文化金融[OL],四川新闻网,2021.10.15,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211015/001214423.html
23.见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公众号,2021.10.20

24.金巍,推动数字文化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N],金融时报,2022.1.21

25.中共中央政治局与2021年10月18日下午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了学习。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3000多期(持续8年有余,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7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三川汇文化科技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金巍 数字文化经济 文化产业评论

11330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