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探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用“绣花”功夫绣出城市新面孔

原创 2022-10-26

供稿|文化+品牌组

作者|朱雅婧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所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城市更新与治理,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城市更新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尝试之后,逐渐回归理性,政府、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纷纷入局,共商共享共建,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 ,对城市进行精细化治理,积极探索存量建筑在城市更新中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路径,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近日,一部展现上海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系列纪录片《大家聊巨变》被推上了网络热搜。第七集《梧桐树下小美好》主讲人伍江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他长期从事上海近代城市与建筑的历史及其保护利用的研究。伍教授以漫步城市街区的方式,讲述城市历史建筑背后的故事,阐述历史建筑为城市带来的文化厚度,提出人与城市的辩证关系——“城市不完全也不应该仅仅为了效率。城市能培养一种温度,让所有人感受到美好,让所有人能有家的感觉。”

   ▲《梧桐树下小美好》画面截取(来源:澎湃新闻)

城市存量建筑是城市历史的组成部分,是城市文脉的见证,是居民文化情感的时空纽带。正如《梧桐树下小美好》中所描述的上海南昌路、高安路,历史存量建筑承载着社区居民对城市的集体记忆,拥有厚重的人文历史积淀。老旧街区、建筑的空间尺度与场所精神,为城市居民带来了沉浸式的人文体验。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存量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不仅保留了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为城市新增了独一无二的文化打卡点,还激发了老城区活力,为城市中心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轮回。


01

巴特西发电站:构筑城市地标生活圈


欧洲在存量建筑改造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巴特西发电站片区位于英国伦敦泰晤士河西岸,总占地面积800万平方英尺(约0.74平方公里)。巴特西发电站曾是英国最大的发电站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红砖建筑,经历了伦敦最辉煌的时代,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意义。2007年被列入英国二级保护建筑,2012年被收购,并开始了长达十年、耗资90亿英镑的更新工程。

伦敦巴特西发电站


巴特西发电站片区改造项目共分八期进行。其中,一期Circus West Village包括新建住宅与商业,2017年完工后,住宅已全部售罄;二期为发电站核心保护区,包括老建筑修复改造以及部分住宅与商业,这部分于10月14日刚刚开业;三期为在售的新建高端住宅项目;其他四期皆为住宅及商业配套项目。商业方面,改造后的老涡轮大厅购物中心在开业之期,已有110家商铺、餐饮入驻,达到了85%的入驻率以及75%的同步开业率。同时,苹果公司的伦敦总部也选址该园区,并预计在明年进驻。

▲ 改造中的伦敦巴特西发电站 
©Richard Hanson/HanasonImages

从项目所在地段来看,巴特西发电站所处地理位置环境优越,交通便利,有地铁北线延长段站点,15分钟可抵达伦敦西区、金融城。从氛围营造的角度看,旧有的巴特西工业遗址,不仅赋予了整个片区独一无二的文化调性,同时还因其独特历史风貌,成为顾客沉浸式体验的网红打卡点。从已建成交付的部分来看,巴特西发电站项目在2021年一年中平均房租提升20%,平均租金收益率领先伦敦黄金地段4.6%。2017年至今,资本增值比高达50%,足以证明存量建筑可以赋能地产项目,并提升经济溢价能力。

02

上海新天地:存量建筑改造的鼻祖项目


国内存量建筑改造的案例也非常丰富。被《福布斯》评为2016年“全球20大文化地标”之一的上海新天地,开创性地保留了部分石库门建筑的立面,将原有的居住建筑改造成为充满生命力的商业地标,开启了国内以存量建筑改造带动城市更新的新模式。二十年来,上海新天地始终是存量城市更新的经典案例,曾先后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文化遗产建筑”、“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上海新十大地标建筑”等重要奖项。在“新天地”的品牌效应带动下,周边片区逐渐被打造成公认的兼具高品质生活情调与社区温度的宜居之地。开发商也因该项目而树立了其在城市存量建筑改造领域中的标杆地位,并先后获得了杭州、重庆等地的城市更新项目。

   ▲ 上海新天地中的商业街区(图源:《劳动报》)


新天地项目的成功,将存量建筑与街区保护在城市更新项目中的重要性推到了新的高度,各地政府、企业纷纷效仿该模式,从而推动了对城市更新模式的新一轮探索。福州三坊七巷、广州永庆坊、上海愚园路等项目的成功代表着更新模式已经逐渐从增量转向了对存量建筑的更新改造。微改造”模式不仅保存了城市记忆,提升了原有的街区活力,降低了拆迁成本,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周边的商业价值和溢价能力,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圈共同发展。疫情期间,这些城市微改造空间变身成为城市居民微度假的休闲圣地,迸发出更加迷人的活力。

 


03

 华侨城苏河湾:展现精致海派文化


华侨城苏河湾项目位于上海苏州河畔,东起河南中路,西临西藏路,北至天潼路,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集新建住宅、高端公寓、精品奢华酒店、星级会所、时尚精品商业、艺术展览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项目。
▲ 苏河湾项目中的上海总商会旧址 

一百多年前的苏河湾,曾经是“华届工厂发源之大本营”,撑起了近代民族工业的脊梁。一百年后的华侨城秉承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通过修缮保护上海总商会、怡和打包厂等22万平方米的历史建筑,赋予了这些建筑展示、办公、休闲娱乐等新功能,为老房子的涅槃重生注入新动能,为上海再添文化地标。选址上海总商会旧址的宝格丽酒店会所,也为项目所演绎的精致城市生活范本再添一抹华丽之色。
归功于30多年成片开发的经验和心得,华侨城在苏河湾项目的更新工作从开发伊始就不满足于点状保护,而是根据老上海独有的气质和苏河湾的特点,系统性地规划设计了整个片区的保护升级方案。



04

“劲松模式”:存量改造与物业服务相结合


“劲松小区”是一个北京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发商通过对社区闲置空间的再利用支撑投资回报,最终实现项目自平衡,因而得名为“劲松模式”。劲松项目突破了城市更新中投资回报率周期长的困境,并被作为推广经验写入了《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劲松小区


“劲松模式”2018年开始试点,开发商在承接改造任务的同时,还获得了20年的物业管理和运营权,并获得了政府三年物业运营补贴。由于这些老旧社区长期缺乏环境治理、安保与社区服务等配套机制,改造受到广大居民的热切欢迎,物业费的收缴率在第一年就达到了82%以上。

该开发商后续还在“劲松模式”的基础上推出了“大兴模式”、“鲁谷模式”等新模式,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比如“大兴模式”突破了原有单个小区改造的空间范围,以街道为单位,盘点区域内点状资源,通过“肥瘦搭配”组团联动,形成街区更新,最终实现全域更新。

“劲松模式”的特色之处在于将物业管理服务与存量建筑改造工程相结合,企业投入,政府补贴,通过进行公共空间整合、确权与改造,提高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从而获得政策支持及运营收入。



05

思考与展望 -

存量建筑改造,触发城市新增长点


存量建筑改造不仅可以有效保护与传承城市文脉,还可以提升周边商业的溢价能力,促进物业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追求差异化生活方式的需求越来越高,存量建筑改造已然成为城市更新发展的大趋势。

这些需要改造的存量建筑,大都位于城市腹地,或曾经是城市最繁荣、最具烟火气的地方,充斥着这个城市的历史记忆。更新改造后的社区/街区业态不仅重塑往日繁华,成为地标式网红打卡点,同时也是社区配套的高质量、现代化文化场所,是周边居民愿意花费时间停留的周末休闲地,品位都市慢生活的沉浸式文化中心。多年来,华侨城通过总体规划、精雕细琢的开发方式,始终坚持“文化+”的初衷,打造了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武汉红坊、上海华侨城苏河湾等一个又一个存量城市更新的经典案例。

▲ 武汉华侨城红坊项目

▲ 保留老电厂的O·POWER文化艺术中心(位于深圳华侨城总部城区内

国家和地方政府曾多次出台各项政策并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鼓励城市更新改造。在2021年8月住建部出台的《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要求坚持“应留尽留,全力保留城市记忆”,将存量建筑的保护与传承作为系统性的任务目标,这反映了我国城乡建设在价值观念和实践方向上正发生着重大转折。放眼全国,存量建筑改造需求量巨大,以北京为例,“十四五”期间北京要改造老旧小区1.6亿平方米,老旧厂房更新改造700处。

存量建筑改造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业务领域,是城市运转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未来,存量建筑改造将成为城市更新中的价值引擎,城市活力的集聚点。企业应该跳出房地产开发的“枷锁”,在强化各板块业务专业化发展的同时,注重整合效力,创新构建产业新格局,探索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模式,运用我们自己的“绣花针”绣出城市新面孔。


参考资料

[1]  人民日报,以绣花功夫实现大城善治

[2]  刘婧,北京青年报北青网,“劲松模式”如何实现微利可持续?

[3]  汪开诚,深圳商报,从上海新天地等案例“探寻”商业地产开发新模式

[4]  中信证券,2022年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房地产行业不会是一个夕阳产业

[5]  中国证券报,专家:我国住房市场明显供大于求

[6]  搜狐焦点,北京:“十四五”将改造老旧小区1.6亿方 升级完成22个传统商圈?

[7]  上海市建筑学会,对话专家 | 更新时代的保护与传承

[8] 上海静安区 · 华侨城苏河湾 楼盘深度解析

[9]  Battersea Powerstation,The Masterplan of Battersea Power Station 




作者 | 朱雅婧

华侨城创新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建筑文物保护师,香港大学建筑文物保护理学硕士,同济大学工学学士,曾长期从事存量建筑改造与保护方面的工作,现专注于文化产业、历史街区、创新文旅融合产品、品牌及消费者等方面的研究。





华侨城创新研究院版权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欢迎留言和分享

如需转载请在本文底部留言

     美编 | 王倩  责编 | 周佚濛

校核 | 肖熊 徐培祎   审核 | 蒋丕彦 陈文


点“在看”跟更多朋友们分享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华侨城创新研究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高质量发展

17777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