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益+e:流浪树计划”组委会正式成立|Hi Tree
-
2022-10-26
一直以来,我们努力寻求科技助力公益的创益形式,在探求特需群体社会融合的目标下,我们结识了随心公益的伙伴们。
艺术、科技、公益三种力量的融合,能催生怎样的社会反应?
新媒体装置创作团队SeeekLab联合福建省随心助残公益服务中心 “益+e:流浪树计划”委员会正式官宣成立,以科技助力公益,吸纳多元跨界融合机遇,阳光下,大树,发芽。
2022年,第十五个国际孤独症日,福建省随心助残公益服务中心、厦门市善合儿童启智中心与SeeekLab (此刻装置) 开启“益+e:流浪树计划”,共同发起融合文化走进校园、社区的公益宣导活动。
我们希望以公益+创新为初心,共同打造一系列社会融合活动,通过装置互动提供社会融合新形式;结合艺术共创挖掘群体融合创造的价值;助力孤独症相关信息的传播,促进人群的包容和理解。
“益+e:流浪树计划” 是一个以创意公益装置新作品《Hi Tree!》为牵发的社会融合公益计划。
该计划以孤独症儿童为关注对象,以社会人群融合为导向,以树作为概念载体,交互装置作为主要融合媒介,并伴随一系列助力社会融合的实践活动。
内容涵盖:装置体验、艺术共创、公益科普三个主要方面,活动覆盖人群包含特需儿童、普校儿童及其他社会人士。
《Hi Tree!》作品介绍
《Hi Tree!》是一个由孤独症儿童行为身份为设计出发,以树作为设计载体,以跳跃作为互动机制的树型交互体验装置(空间)。
“重复行为“ 被认定为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刻板行为,但重复行为对孤独症群体有一定积极的意义。这棵“树”设计的目标在于挖掘“重复” 的价值,是寻找群体共性,促进群体融合的媒介,人们在轻轻跳跃时能够收获舒压愉悦的共感,增进对孤独症儿童的理解与包容。
我们赋予这棵 “树” 以流浪的特质,让它在不同的场域、不同的人群间生发。
目前,“益+e:流浪树计划“ 已经成功探索了不同类型的融合活动,先后走进特需儿童融合中心和校园,融合实践主要涵盖融合课程、互动装置体验以及主题艺术共创三大板块。
2022年4月,我们在厦门善启融合艺术中心,开启了 “益+e:流浪树计划” 的第一次融合活动。
交互装置和科普美育结合的新形式第一次走进了孩子们的课堂。
体验中老师们引导孩子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身体感受。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强化融合小学员的感官训练。
2022年7月,我们来到了厦门市第二实验小学展城校区,将Hi Tree带到了青青校园中。
为期两天的校园融合伴随着大雨,装置体验和美育共创也同雨一般浸润着校园,科普小课堂让孩子们的认知成长。
本次融合校园的艺术共创板块我们以 “假如,我们的手是一棵小树” 为主题,让每一个孩子在铺开的五米画布上描摹下自己小手的轮廓作为小树的枝干,让小树在孩子的画笔下“开枝散叶”。
“益+e:流浪树计划”助力特需儿童社会融合上的初步实践受到了特需机构专业人士和学校老师的认可,在社会上取得积极的评价和反馈。装置互动丰富了孩子们的感官体验,在此基础上加深了活动参与者对孤独症群体的了解,在艺术美育中孩子们更收获了协作的快乐和自信。
这些都是让我们欣喜的实践成果,激发了更多行业内外专业人士对“益+e:流浪树计划”的期待:
顾问:杨方方、林陈星沛、陈奕裕、施爱迪
主任:黄贵清
副主任:杨君铭、李晓旭
艺术委员:黄译洁
品牌委员:ATTI 、许小花
特需教育委员:张敏、李倩、陈清莲
项目统筹:冯宏宇、程胜男、魏俊霞
集结社会公益力量,探索创益新方式
SeeekLab (此刻装置)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SeeekLab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