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AIIG观察第104期】美国白宫发布《人工智能权利法案蓝图》

原创 2022-10-25


海外智库观察

「美国白宫发布《人工智能权利法案蓝图》,旨在建立和部署符合民主价值、保护公民权利、公民自由和隐私的自动化系统」

2022年10月4日,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OSTP)发布《人工智能权利法案蓝图》(Blueprint for an AI Bill of Right),旨在指导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使用和部署,从而在人工智能时代保护美国公众。该蓝图反映了拜登政府对私营公司和政府机构鼓励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原则设想,以减轻涉及数据隐私、算法歧视和自动化系统使用的风险。该蓝图还确定了五项原则,分别为:


第一项原则为建立安全和有效的系统。该系统旨在保护个人免受不安全或无效的人工智能系统的侵害,并鼓励在开发和部署人工智能系统时与各方专家磋商,从而识别系统的关注点、风险和潜在影响。该系统还应严格部署前测试、风险识别和缓解,遵守特定领域的标准,并对其进行持续监控,以证明它们在预期用途的基础上是安全和有效的。该蓝图还指出,这些保护措施的结果应包括不部署系统或停止使用系统的可能性。此外,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不应有危害公众个人或社区安全的意图或合理可预见的可能性。这些系统应该被设计成主动地保护公众,使公众免于因自动化系统的非预期但可预见的使用或影响而产生的伤害。在设计、开发和部署自动化系统时,应该保护用户免受不适当或不相关的数据使用,以及其重复使用带来的复合伤害。应该进行独立的评估和报告来确认系统是安全和有效的,包括报告为减轻潜在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并尽可能公开结果。


第二项原则旨在建立保障措施,防止因使用算法决策而产生的歧视性结果。蓝图指出,公众不应该面临算法的歧视,因此应该以公平的方式使用和设计系统。当自动化系统促使人们因其种族、肤色、民族、性别(包括怀孕、分娩和相关的医疗状况、性别认同、双性人身份和性取向)、宗教、年龄、国籍、残疾、退伍军人身份、遗传信息或任何其他受法律保护的分类而受到不合理的不同待遇或影响时,就会出现算法歧视。根据具体情况,这种算法歧视可能违反法律保护。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者、开发者和部署者应采取积极和持续的措施,保护个人和社区免受算法歧视,并以公平的方式使用和设计系统。这种保护应包括作为系统设计一部分的主动公平评估;代表性数据的使用和防止人口特征代理的保护;确保残疾人在设计和开发中的无障碍性;部署前和持续进行的差异测试和缓解;以及清晰的组织监督。应尽可能以算法影响评估的形式进行独立评估和通俗报告,包括差异测试结果和缓解信息,并尽可能公开,以确认这些保护。


第三项原则主张保护数据隐私,默认将隐私保护构建到人工智能系统中,并鼓励人工智能系统在可能的情况下尊重个人关于收集,使用,访问,传输和删除个人数据的决定,从而确保公众不受滥用数据行为的影响。蓝图指出,数据隐私是实现该框架中所有其他原则所需的基础性和交叉性原则。监控和数据收集、共享、使用和再利用现在是许多行业商业模式的基础,越来越多的公司追踪美国公众的行为,并进一步追踪、描述和影响美国公众。这些数据采集的影响是腐蚀性的,滋生了不信任、焦虑和其他心理健康问题并威胁着美国的民主进程。当前,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并通过设计和默认情况下将保护消费者隐私的机制纳入其产品,包括最大限度地减少他们收集的数据,明确沟通收集和使用信息的情况,并改进安全做法。联邦政府的监控和其他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受到法律保护的制约,这些法律保护有助于保护公民自由,并在某些情况下对数据保留作出限制。许多州还制定了消费者数据隐私保护制度来解决其中的一些危害。但是这些都不是标准做法,美国缺乏一个全面的法律或监管框架来管理公众在个人数据方面的权利。基于此,蓝图提出了几点对自动化系统的期望。首先,自动化系统应通过设计和默认来保护隐私。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构建应以默认方式保护隐私,且数据收集和使用的范围应该是有限的,有具体的、狭窄的确定目标。同时,系统能主动识别和缓解风险,并保护隐私的安全。其次,保护公众免受不受约束的监视,这需要有限和相称的监监视系统,并加强对这些系统的监督,对监控进行范围限制,从而保护权利和民主价值。再次,应为公众提供适当和有意义的同意、访问和控制其数据的机制。系统在特定用途的需求上需要征得用户同意,且同意请求应是简短、通俗、直接的。同时,确保用户数据访问的便利、撤销与删除数据的及时性以及系统本身的支持。最后,需证明数据隐私和用户控制受到保护。除此之外,蓝图还指出要对敏感领域相关数据提供有额外保护措施,收集、使用、共享或存储与这些敏感领域相关的数据的自动化系统应为数据提供强化保护。并且蓝图认为,通过法律、政策和实际的技术和社会技术方法来保护权利和机会,能够使得这些原则落地从而服务民众。


第四项原则强调通知和透明度的重要性,并鼓励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人员提供简单的语言描述,说明系统如何运作和自动化在系统中的作用。蓝图提出,为了防止潜在的危害,美国公众需要知道是否正在使用自动化系统。而清晰、简短且易于理解的通知是实现本框架中其他保护措施的先决条件。长期以来,提供通知是一种标准做法,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是一种法律要求。虽然在一些部门或情况下已经有了通知和解释的要求,但如果一个自动化系统的使用方式影响到他们的权利、机会或访问,美国公众应该一致地、跨部门地知道。因此,自动化系统应提供明显清晰、及时、可理解和可获得的使用通知,并解释系统如何和为何做出决定或采取行动。蓝图期望自动化系统可以提供清晰、及时、可理解和可访问的使用通知和解释;解释自动系统是如何以及为何作出决定或采取行动的;展示对通知和解释的保护措施。


第五项原则鼓励开发选择退出机制,为个人提供访问人类决策者的选项,作为使用人工智能系统的替代方案。蓝图提出,美国公众应该得到这样的保证,当权利、机会或使用权受到威胁,并且有合理的预期可以替代自动系统时,他们可以明确地选择不使用自动系统,并且不会因为这种选择而处于不利地位。在某些情况下,这样的人工或其他替代方式可能是法律要求的。自动化系统应提供明显有效的机制,以便在适当的时候选择退出以支持人类的替代方案,以及通过后备系统及 时考虑和补救,对用于敏感领域的系统进行额外的人类监督和保障,并对系统中任何基于人类的部分进行培训 和评估以确保有效性。包括在适当的时候,提供一个机制来方便地选择退出自动系统,来选择人工替代;在自动系统出现故障、产生错误或当公众想上诉或质疑其对公众本人的影响时,通过一个后备和升级系统来提供及时的人工考虑和补救;进行培训、评估和监督,以打击自动化偏见,并确保系统中任何基于人的部分都是有效的;对与敏感领域有关的自动化系统实施额外的人工监督和保障措施;以及展示如何选择人工替代方案并对提供替代方案的负担程度进行评估,并对通知和退出指示的简洁性、清晰度和可及性进行评估。


原文链接:https://www.whitehouse.gov/ostp/ai-bill-of-rights/ 

行业舆情追踪

国内动态

政府监管

「网信办:9月全国受理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518.8万件同比下降0.4%」

10月10日消息,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9月,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指导全国各级网信举报工作部门、主要网站平台受理举报1518.8万件,环比下降5.2%、同比下降0.4%。其中,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受理举报58.9万件,环比下降30.1%、同比增长31.1%;各地网信举报工作部门受理举报76.2万件,环比下降7.7%、同比下降29.0%;全国主要网站平台受理举报1383.7万件,环比下降3.6%、同比增长0.8%。

来源:IT之家


政府规划

「浙江省发布城乡现代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升数字技术多场景应用」

10月10日消息,《浙江省城乡现代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近日印发,提出到2025年,基本实现全人群、全周期、全链条城乡现代社区服务智慧便捷、优质共享。根据《规划》,浙江省将进一步整合城乡社区数据资源,完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提升数字技术在政策宣传、民情沟通、便民服务、居民参与等多场景中的应用,高效匹配城乡社区服务供需,优化社区生活服务链。据介绍,浙江还将大力实施城乡现代社区服务手段智慧协同工程,进一步深化智慧社区建设,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拓展智慧服务场景。

来源:浙江日报


「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启动运行」

10月9日,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运行启动仪式举行。据悉,该系统采用国防科技大学“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技术,峰值计算性能每秒20亿亿次高精度浮点运算、数据存储能力20,000,000GB、峰值功耗不高于8兆瓦,算力水平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未来,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将在构建先进计算生态、赋能产业发展、服务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建设、支撑重大科技创新、汇聚高水平人才等方面作出新贡献。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10月8日消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高技能人才制度政策更加健全、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岗位使用更加合理、评价机制更加科学、激励保障更加有力,技能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收入稳定增加,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3,东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5%。力争到2035年,技能人才规模持续壮大、素质大幅提高,高技能人才数量、结构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

来源:央广网


「重庆出台汽车软件与人工智能应用发展计划」

10月8日消息,《重庆市发展汽车软件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行动计划(2022—2025年)》日前发布,提出将围绕汽车软件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创新平台等方面,到2025年形成“软件+智能+硬件”一体化发展格局,力争培育20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软件产品,建成国内一流的汽车软件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高地。《行动计划》将围绕推动产业补链强链、培育壮大企业主体、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突出场景应用牵引这4个方面来“做文章”。《行动计划》还强调,要深化关键技术攻坚,完善创新支撑平台,扩大人工智能算法应用,完善数据基础支撑体系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来源:澎湃新闻


科技公司

「百度人脸鉴伪方法专利公布,可鉴别人脸是否伪造」

10月9日消息,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人脸鉴伪方法、装置及计算机程序产品”专利近日公布。据悉,该专利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深度学习技术,可用于人脸鉴伪场景。具体方案为:确定获取的人脸图像的初始特征图;基于中心差分卷积方法和注意力机制对中心差分注意力模块的输入特征图进行处理,最终得到处理后特征图,并据此确定人脸图像是否为伪造人脸图像。这一公开提高了人脸图像鉴伪结果的准确度。

来源:同花顺财经


「腾讯基于AR视频数据处理专利获授权」

10月8日消息,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申请的“基于增强现实的视频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专利近日获授权。摘要显示,该发明实施例可以在接收到关于增强现实场景的互动请求时,对用户进行视频数据采集,根据请求获取增强现实场景下的虚拟物品及目标对象标识,然后,根据虚拟物品标识获取虚拟物品,根据目标对象标识从视频数据中提取目标对象。此后,通过确定虚拟物品和目标对象的当前互动状态,执行相应操作,并基于执行过程生成互动效果视频。

来源:财联社


技术应用

「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上海探索慢性病管理新模式」

10月8日消息,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信息化支撑下的整合式、精准化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进一步打通“市-区-社区”三级服务流程,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整合型全程健康管理。据悉,通过大数据服务,系统可以自动追踪多种慢性病及并发症就诊和检测信息,提醒医生及时调整管理要求,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此外,人工智能语音技术在慢性病患者随访信息采集与管理场景中也得到了应用,可采集慢性病随访信息等。

来源:澎湃新闻


「可“人工智能看病”的医学人工智能数据库正式发布」

10月8日,面向呼吸疾病的医学人工智能数据库首次发布。据悉,该数据库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深睿医疗共同开发,通过整合、治理和集成多维临床信息,实现可视化、结构化、智能化的诊疗数据管理,建立标准、安全的呼吸系统疾病数据库,最终应用于呼吸疾病人工智能产品的训练、验证和测试。依托多模态、全周期临床多维信息可对肿瘤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气道性疾病提供鉴别和综合诊断,实现肺癌、肺炎、肺结核等8种常见呼吸疾病的精准诊断,准确性高达90%。

来源:封面新闻


前沿研究

「国际最大规模的多模态同步语言神经影像数据集发布」

10月9日消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组历时近两年,采集处理完成了目前为止国际上规模最大、包括信息最丰富的汉语同步多模态神经影像数据集,并于近期正式对外发布。相关论文发表于《自然》(Nature)子刊Scientific Data。据悉,该数据集覆盖近万个汉语词汇,不仅对于研究大脑理解汉语的认知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将在探索自然语言计算模型与人脑语言处理机制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利用神经影像数据提升现有语言计算模型的性能,从而构建新一代受脑启发的神经语言模型等一系列工作中发挥显著作用。

来源:央广网


「中国科大研制出全流程机器化学家」

10月5日消息,中国科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罗毅、江俊教授团队与自动化系尚伟伟等通过开发和集成移动机器人、化学工作站、智能操作系统、科学数据库,研制出数据智能驱动的全流程机器化学家,并已初步实现智能化学范式。相关研究成果论文已在《国家科学评论》发表。业内专家认为,机器化学家的研究工作脱离了传统试错研究范式的限制,展现出“最强化学大脑”指导的智能新范式的巨大优势,引领化学研究朝着知识理解数字化、操作指令化、创制模板化的未来趋势前进,确立了中国在智能化学创新领域的全球领跑地位。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国际动态

中美关系

「美国将实施全面出口管制,加大对中国芯片产业的限制,旨在阻止中国获取敏感技术」

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BIS)在其官网公布了一系列更全面的出口管制新规,新规意在限制中国获得先进计算芯片、开发和维护超级计算机以及制造先进半导体的能力,从而削弱中国的产业竞争力,提高美国的优势地位。美国企业研究所国防政策专家埃里克·塞耶斯(Eric Sayers)表示,此举反映了拜登政府遏制中国进步的新努力,而非简单地寻求公平的竞争环境。美国企业面向中国开发和出口人工智能和超级计算机方面的尖端技术时,将采取事实上的许可制度。这意味着之前仅针对部分中国企业进行出口管理的措施扩大了范围。根据公告,半导体制造项目限制自10月7日起生效;基于中国本土半导体制造设施开发、生产或应用集成电路的能力方面的限制将在10月12日生效;先进计算和超级计算机控制以及规则中的其他更新将在10月21日生效。美国半导体业界团体表示,其理解此举确保国家安全的目的,但敦促美国以有针对性的方式实施这些规定,并通过与国际伙伴合作来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8日回应美方的芯片出口管制措施时表示,美方出于维护科技霸权需要,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对中国企业进行恶意封锁和打压,这种做法背离公平竞争原则,违反国际经贸规则,不仅损害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也将影响美国企业的利益。这种做法阻碍国际科技交流和经贸合作,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世界经济恢复都将造成冲击。美方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阻挡不了中国发展,只会封锁自己、反噬自身。韩国工业部8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三星和SK海力士在中国的现有芯片生产的设备供应不会出现重大中断。与此同时,台湾当局8日回应称,台湾半导体公司非常重视遵守法律,并表示将会对美国旨在遏制中国大陆芯片产业发展的新举措加以配合。

来源:中国外交部、日本经济新闻、路透社、德国之声


政府监管

「拜登签署行政令,实施美欧跨大西洋数据隐私框架」

10月7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以实施3月份宣布的美欧跨大西洋数据隐私框架,该框架采用新的美国情报收集隐私保护措施。该协议旨在结束欧洲数千家公司在欧盟最高法院因担心美国监视而放弃签署两项协议后的困境。据悉,欧盟与美国此前曾经签署过《安全港协议》(Safe Harbour)和《隐私盾协议》(Privacy Shield)这两份数据传输协议,但欧盟法院先后判决这两份协议无效。美国政府表示该行政令有利于美国与欧盟共同努力恢复跨大西洋数据流信任和稳定性,并将确保欧盟个人数据的隐私。欧盟表示,这项框架将令面临新的法律挑战同时也满足了法院的要求,但数字权利活动家组织Access Now和欧洲消费者组织BEUC表示,人们的权利似乎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

来源:路透社


「因非法使用个人数据,零售商Easylife被英国监管机构ICO罚款148万英镑」

10月5日,英国信息专员办公室(Information Commissioner's Office,ICO)表示,英国一家领先的目录零售商Easylife公司因在未经客户同意的情况下,利用其客户的个人信息向他们提供与健康相关的产品,违反了数据保护和营销法律,而被该机构处以148万英镑的罚款。ICO表示,该公司在收集、处理和使用 14.54万名客户的的个人和特殊类别数据的方式上存在严重缺陷,并使用购买信息对客户的健康状况做出假设,然后在未经客户同意的情况下向他们推销相关产品和服务。据悉,在Easylife的健康俱乐部目录中的122种产品中,有80种被认为是触发产品,如果购买了这些产品,公司就会对客户进行分析,并向他们发送后续电话和邮件。并且该公司还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向在注册了电话优先服务的客户打了130多万次不必要的营销电话。

来源:英国信息专员办公室


「美国财政部建议通过新立法来解决加密货币监管漏洞问题」

10月3日,由顶级金融监管机构组成的美国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Financial Stability Oversight Council,FSOC)发布了一份报告,建议国会通过立法,解决数字资产对金融体系构成的风险,以及加强对加密货币现货市场和稳定币的监管的法案。报告还建议立法者为稳定币发行人建立一个联邦框架,以解决市场诚信和消费者保护问题。此外,FSOC报告建议国会通过一项法案,为联邦金融监管机构提供规则制定权,以控制非证券加密货币的现货市场,解决利益冲突和滥用交易行为。报告称,立法者还应考虑立法,赋予监管机构监督加密公司附属公司和子公司活动的权力以解决监管套利问题。美国财政部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表示,该报告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确保在努力减轻数字资产的金融稳定风险的同时,可以实现创新的潜在好处。

来源:路透社


政府规划

「印度央行将启动数字卢比试点项目」

10月7日,印度储备银行(Reserve Bank of India,RBI)表示,将很快开始针对特定用例推出由央行支持的数字卢比的有限试点项目,目前正在致力于分阶段实施战略,并且以对金融系统造成的最小或没有破坏的方式审查电子卢比的用例。该银行可能会同时考虑零售和批发数字货币。RBI表示,在其批发形式中,数字货币可以使结算系统更加高效和安全,而零售电子卢比将为公民提供更安全的数字支付方式,还将为类似于实物现金的匿名性低价值交易提供合理匿名环境。此外,RBI表示,电子卢比可以通过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发行,目前央行仍然对不同的技术选择持开放态度。

来源:路透社


行业自治

「Facebook发现超400个旨在窃取用户信息的恶意软件」

10月7日,Meta在官方网站发布公告,称安全专家发现了超400个恶意软件伪装成有趣或实用的软件,并在移动应用商店发布。为了不被用户察觉,其开发者会在评论区发表虚假评论,诱骗他人下载恶意软件,最终窃取用户在Facebook的信息。此类恶意软件会在用户安装后要求其“登录Facebook”,一旦用户输入账号密码,恶意软件就会窃取登录信息,并获得该用户的全部访问权限。基于此,开发者能够随意访问用户的私人信息、给好友列表的朋友发消息。目前Meta已将此事告知苹果和谷歌,也已向可能使用过这些软件的Facebook用户发出警告。

来源:新浪科技


网络安全

「新加坡电信部门遭遇网络攻击」

10月10日,新加坡电信有限公司(SingTel)表示,其在澳大利亚的IT服务咨询公司Dialog遭遇了网络攻击,可能会影响到1000名现任和前任员工以及不到20名客户。据悉,上个月,新加坡电信旗下澳大利亚移动运营商Optus就曾遭到网络攻击,影响了多达900万客户。Dialog保证,他们的系统完全独立于Optus和该集团的信息技术部门NCS,并且没有证据表明Dialog和Optus的数据泄露事件之间存在任何联系。

来源:路透社


「币安孵化的公链网络遭黑客攻击」

10月7日,全球最活跃的公链之一BNB Chain被黑客攻击,涉及资产价值超5亿美元。据BNB Chain官方表示,黑客已经从BNB Chain提取的资金初步估计在 7000 万美元到8000万美元之间,随后更新为1亿到1.1亿美元之间。而在社区和内部和外部安全合作团队帮助下,估计有700万美元已经被冻结。BNB Chain在Twitter发文称,由于出现异常,已暂停存取款活动。据悉,黑客是从BNB Chain的跨链桥 “BSC Token Hub”中发现漏洞并进行攻击,在区块链网络中,跨链桥能够让一个区块链网络的资产转移到另一个区块链网络,但目前该领域黑客攻击事件频出,截至7日凌晨,黑客地址利用跨链桥漏洞分两次共获取200万枚BNB,价值约5.66亿美元。

来源:新浪科技


科技公司

「Twitter向美国的付费用户推出编辑推文功能」

10月7日,Twitter宣布,向美国的Twitter Blue付费订阅服务用户推出了编辑按钮,他们可以在发布推文后的30分钟内编辑内容。Twitter表示,这些用户在这段时间内最多可以进行五次编辑,新的推文将显示已经经过编辑,用户通过点击推文查看原始推文,就可以看到内容被编辑过。据悉,Twitter的用户很多都是免费用户,一段时间以来,他们一直要求获得编辑推文的功能。

来源:华尔街日报


「Facebook将让用户自定义动态消息」

10月6日,Meta宣布对Facebook的动态消息进行调整,以让用户对他们在该平台上看到的内容有更多的选择权。该公司表示,用户现在可以在帖子中选择“显示更少”或“显示更多”,从而让他们调整动态消息中出现的内容类型。Facebook表示,选择“显示更少”会暂时降低该帖子的排名,而选择“显示更多”则会提高排名。Meta表示,它也正在旗下Instagram的短视频功能Reels中尝试类似的功能。

来源:华尔街日报


「谷歌将于2023年开设首个日本数据中心」

10月6日,Alphabet表示旗下的谷歌将于2023年开设首个日本数据中心。此举旨在为日本消费者提供更多使用谷歌工具和服务的途径,并将日本与全球数字经济的其他部分连接起来。该数据中心位于东京附近的千叶县,谷歌称它是一项7.3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的一部分,这项投资于2021年开始,将持续到2024年底。此外,全球独立研究公司Analysys Mason的最新研究显示,谷歌在日本的网络基础设施投资,可以在2022年至2026年间使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3030亿美元。

来源:华尔街日报


「Meta推出全新AI平台,可在英伟达及AMD芯片间自由切换」

10月3日,Meta 公司宣布推出一套新的人工智能免费软件工具,同时支持英伟达以及AMD芯片,可以使开发人员更容易在不同芯片的硬件系统之间来回切换。这一全新的开源人工智能平台基于开源机器学习框架PyTorch,可以让英伟达旗舰产品A100芯片上的代码运行速度提高12倍,也能让AMD旗下MI250芯片上的代码运行速度提高4倍。据悉,此前开发人员为英伟达芯片定制的代码,很难在其他公司(如AMD)的图形处理单元或GPU上运行。

来源:路透社


前沿研究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人工智能工具,可用文本直接生产3DVR图像」

10月10日消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一个科研团队近日发表题为《Text2Light: Zero-Shot Text-Driven HDR Panorama Generation》的论文,论文指出,该团队正在开发能根据文本直接生产3DVR图像的人工智能系统,如果项目完成,将对今后的绘图、电影、动漫乃至游戏等领域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目前业界尚无法通过人工智能直接生成4K级别的HDR3D图像,该论文阐述了如何实现的规划,首先需要在第一阶段由人工智能生成低级别解像度LDR的360度框架,然后在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的成果升级提升至HDR级别,目前该项研究正在积极推进中。

来源:cnBeta


「人工智能首次创建高效准确数学算法」

10月8日,《自然》杂志封面以“矩阵游戏”为题,发表了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团队的最新发现——人工智能可解决矩阵乘法问题。这是第一个可为矩阵乘法等基本任务发现新颖、高效且正确算法的人工智能系统。研究人员通过允许人工智能系统搜索、评估来测试他们的系统,然后使用现有算法,并以奖励来激励选出最有效的算法。系统学会了影响矩阵乘法效率的因素。接下来,研究人员将允许系统创建自己的算法,以进一步提高效率。

来源:科技日报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开发的新算法系统帮助机器人在野外自由行走」

10月4日消息,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团队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算法系统,该系统可以将机器人相机拍摄的实时图像数据与机器人腿部传感器的数据融合在一起,即将机器人的视觉与另一种称为本体感觉的感知模式相结合,从而让机器人做到跑步、避障等简单的动作。该研究将帮助研究人员打造更加智能且可以在对人类来说太危险的地方进行信息收集或执行搜索与救援任务的机器人。据悉该团队将于10月23日在日本京都举行的2022年智能机器人与系统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上展示其研究成果。

来源:Science Daily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编

上述信息均根据原文内容整理,谨供读者参考,不代表本机构立场和观点

关于我们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Institute for AI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Tsinghua University,THU I-AIIG)是2020年4月由清华大学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依托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与国际治理方面的已有积累和跨学科优势,研究院面向人工智能国际治理重大理论问题及政策需求开展研究,致力于提升清华在该领域的全球学术影响力和政策引领作用,为中国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新浪微博:@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

微信视频号:THU-AIIG

Bilibili:清华大学AIIG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美国白宫 人工智能权利法案蓝图

15645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