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以艺为媒,以美为介”——2022艺术疗愈国际研讨会 第五轮通知
-
原创 2022-10-24
“以艺为媒,以美为介”
——2022艺术疗愈国际研讨会
Art and Aesthetics as the Medium
-2022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rt Healing
(ISAH2022)
(第五轮通知)
注:报名信息请见页底。
参会嘉宾简介
主会场:圣安德鲁斯厅
时间:10月28日 9:00-11:55
学术报告:后疫情时代下的艺术疗愈
主持: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许玉
硕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管理专业。十年国际表演及视觉艺术管理工作经历。上海今境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teamLab中国区域战略合作伙伴。
演讲题目:
艺术疗愈与沉浸式媒介
摘要:
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沉浸式媒介伴随数字技术的成熟,为观众提供多感官并且具有互动性的艺术呈现,进一步调动了“人”的主观情绪。它的体验打破在场的距离感,重建了观众与自我,让人在虚拟空间下感到平和与满足,短暂的忘记真实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境,形成心流体验,为疗愈提供了新的场景。
刘 乐
上海市精神卫⽣中⼼、上海市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副主任心理治疗师,儿少科心理治疗技术主管。长期从事儿童青少年精神卫⽣与⼼理问题心理治疗的临床、教学和督导工作,擅长儿童青少年情绪问题、行为和发育方面的音乐治疗、心理治疗及家庭治疗工作,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督导经验。参与和主持多项国家级、上海市科研项目,参与编写《儿童心理障碍诊疗学》、《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模式干预》等书籍。
演讲题目:
音乐疗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干预与研究
摘要:
介绍音乐治疗在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领域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分享音乐治疗针对注意力缺陷多动儿童、焦虑和抑郁情绪的青少年以及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等不同干预方式。
由芳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英国皇家艺术协会会士FRSA,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用户体验实验室/汽车交互设计实验室负责人。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科技部外专项目、深圳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余项省部科研项目。获得17项发明专利,20余项实用新型、外观专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4本、教材2本和部分数字媒体作品。
多次赴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不同国家高校及研究机构进行合作授课与学术研究,与产业界有着广泛深入的科研合作,主持合作项目包含:华为、百度、三菱电机、上汽基金、上海汽车城、上汽乘用车、海马汽车、泛亚汽车、奇瑞汽车、中国电信等企业项目几十项。
演讲题目:
基于注意力恢复目标的沉浸式VR环境研究
摘要:
后疫情时代,经历了长期脱离于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的困扰,人们的心理更容易被诸如焦虑、孤独等负面情绪笼罩。在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借助虚拟现实技术(VR)等沉浸式应用是一种较为低成本、易获得的方式。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媒介,我们探讨了VR等沉浸式媒介在疗愈中的应用,并重点关注在注意力恢复视角下,VR复愈性环境的设计与构建,以展示这一新媒介的特点,并提出它们在艺术疗愈方面的可能潜力。
赖建都
中国台湾世新大学传播学院教授,系主任。曾在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任职,广告学系系主任、所长及博导,是台湾知名的传播学者,2014年起担任台湾广告与公关学会理事长一职。曾在澳门城市大学担任人文与社会学院院长一职。
演讲题目:
元宇宙在精神疗愈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
AR, VR甚至是MR等科技艺术,应用在治疗各种心理健康上的障碍已有10年,从过往的文献中证实在诊断与治疗上的效果。2021年全球卷起了元宇宙(Metaverse)的新浪潮,这种3D、即时影像的互联网,将AR, VR, MR等技术融合,让用户体验更深层的沉浸效果。近年来元宇宙不仅作为心理疗愈的媒介,甚而在后疫情时代将成为医学治疗的手段之一。本次演说将分析元宇宙应用在治疗心理障碍的成功案例与相关研究,并进一步诠释其未来的应用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陶新华
博士,首批注册督导师。苏州大学苏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专职咨询师、总督导、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婚姻家庭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新家庭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苏州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苏州新教育心理培训学校校长。从事10年中学教育工作和24年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日本宇部创新大学临床心理学客座教授(2010年5月至今),日本龙谷大学客座研究员(2013、9-2014、4)。
演讲题目:艺术治疗规范之编写与反思
摘要:
结合在艺术治疗规范编制过程中的体会,探讨艺术治疗在学校中开展的路径与方法。
刘 毅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设计学博士。
从事产品创新与设计实践相关工作已经20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以及信息可视化设计。在交互设计方面,开创了广州美院的交互设计学科,并推动智能与交互设计专业的落地建设。在用户体验设计领域,作为国内最大的用户体验设计组织IXDC创始人之一,推动了用户体验设计在国内的发展。并曾与华为、腾讯、三星、海信等知名企业进行了50余项用户体验相关的产品研究、设计合作。在工业工程信息化及信息可视化领域中刘老师长期作为广州交信投的合作伙伴深度参与广州交通信息化产品设计研究、交通数据可视化设计等重点项目。在工业工程信息化领域、信息可视化领域具有较深的积累。
作为广东省产品创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交互设计方向负责人,对于用户体验评测、产品可用性、用户数据分析与洞察等有深厚的积累和经验。在从产品研究到服务设计的各个项目的研究实践中,他主持并负责项目的整体执行。其中重点负责对研究的数据挖掘及洞察环节。并具有对产品提供有创建的洞察。部分研究项目包括:《BYD售后服务研究及设计》;《唯品会APP可用性及体验研究》;《微信APP Redesign可用性及体验研究》;《广电集团谷豆产品可用性及体验研究》;《LG中国交互及界面设计研究》;《华为智能产品用户体验设计研究》;《广汽集团车内交互》;《吉利集团车内交互》;《广东工业设计资源平台研究及设计》;《广州交信投集团交通信息化工程设计》。
演讲题目:
视觉艺术疗愈的媒介:具身交互与艺术疗愈的认知与行为
摘要:
视觉艺术近年来不仅在疗愈空间的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创造性的特征还帮助患者更好地改善生理、心理和情绪状态。但在设计实践中艺术疗愈仍然存在与疗愈对象认知心理、场景的分离问题——认知的离身性问题。本研究希望以具身交互为理论框架线索,探索视觉艺术疗愈的媒介及媒介特征。并将其归纳为具身性、参与性、探索性因素,以期进一步讨论艺术疗愈中各媒介特征在疗愈空间设计中的作用和关系。
(1)具身性:旨在了解视觉艺术通过充当疗愈空间中的媒介,具身地影响患者与空间的交互;
(2)参与性:着眼于患者在进行视觉艺术疗愈活动中与治疗师、与他人的具身交互和体验;
(3)探索性:VR等新媒介为艺术表达的创新可能性铺平了道路,并构成了一种具有探索性的具身视觉艺术疗愈的媒介。结合视觉艺术疗愈媒介的特性,分析其在患者的行为和认知中映射的表征和意涵,进而阐述视觉艺术如何作为一种媒介被应用在艺术疗愈中。
秦川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与表演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音乐学院钢琴教育硕士,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博士,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出站博士后。
曾任南京艺术学院钢琴教师,上海音乐学院外聘专家,在武汉、南京、重庆、长沙等地举办过钢琴独奏音乐会。迄今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其中《论中国音乐中的宫调游移和五度关系功能逻辑》获得上海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2010年),2012年与2016年分别出版专著《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的五度关系研究》、《中国钢琴音乐的“技”“乐”“意”》。2014年以第一负责人承担的《音乐艺术概论》课程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颁发的 “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称号,并成为上海市教委2015年度本科重点课程,2018年同济大学名课优师,2019年“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课程。主讲的《星期音乐会》成为2020年度上海市本科重点课程。
演讲题目:
“化符为声”的留白式音乐疗愈探讨
摘要:
“留白”本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但音乐留白并不是休止符的无声解读,它是中国文化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对比关系体现。通过演奏技术与音乐作品的实例分析,音乐符号与声音转换所形成的“字-词-句-意”结构变化,体现出关系递进的思维动态与符号静态的矛盾。通过音乐表演技术分析,对结构关系的“关系”认识与递进解读,形成静态符号非等分结构的“长短”与“远近”层次的表演二度创作,是展现人为的协调驾驭和音乐表演的“化符为声”技术之美。它体现出一种动态的主动循迹,是人为的听觉与思维主动审美塑美,是对复杂音响的人为比较和多维层次区分,由此也能为化繁为简的协调技术留出“留白式”的音乐疗愈探索之路。
姜 蕾
姜蕾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音乐理论系主任。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心理认知科学院博士后,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心理学方向”外聘研究生导师。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主要研究领域:作曲与作曲理论、音乐心理学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批准号16BD050】、国家12.5规划教材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课题等国家与省部级项目10多项。出版著述《音乐中的开放作品》、《结构听觉》、《音乐的节奏结构》等10余部。在《音乐研究》、《音乐艺术》、《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学》C刊等发表论文30余篇。担任第33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中法丝路之旅——钢琴与室内乐新作品音乐会”总策划。作为音乐总监发行“2020现代冥想辅助抗疫专辑”三辑等。
演讲题目:
神经科学视角下的音乐聆听感知及疗愈创作
摘要:
本讲座围绕艺术疗愈的跨学科融合主题,从音乐聆听感知的理论基础,脑实验下不同人群的音乐聆听体验与疫情下的疗愈创作与应用三个方面做分享与探讨。
高晓卿
浙江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百人计划”研究员。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心理学博士。博士期间师从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Daphne Maurer教授从事儿童视觉发展的研究。自2010年来,通过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研究人类视觉功能, 并通过对先天性白内障病人的追踪研究探索早期视觉输入对视觉发展的影响的脑机制。担任心理学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副主编。
研究兴趣:儿童早期发展,视觉,多感觉整合,特殊早期经历人群,脑成像
演讲题目:
人际熟悉度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摘要:
儿童在面对不同个体时(如老师或亲属)能快速灵活地改变其社会交往的方式。本研究检验了对人际熟悉性的感知是否能通过调节儿童的心理理论机制来快速改变儿童的社会交往方式。
我们通过四个实验来探究人际熟悉度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一使用读眼识心任务(实验一)和导演任务(Director task, 实验二),操纵儿童对面孔的人际熟悉度(陌生/熟悉),来考察熟悉面孔的感知是否会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表现。研究二关注通过了解个体知识(Person knowledge)和发生社会互动这两种途径建立的熟悉度对心理理论的促进作用,其中实验三通过让儿童了解他人的个体知识(如:“他喜欢走路上学”)来提升熟悉度,实验四通过让儿童与他人互动来提升熟悉度,考察这两种因素建立的熟悉度相比于视觉熟悉的控制条件是否能促进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
我们发现熟悉性会促进儿童的心理理论表现。此外,通过社会互动而非个体知识建立起来的人际熟悉度会对心理理论有促进作用。基于这一发现,我们提出了“社会交往准备”假设,对儿童人际交往具有指导意义。
主会场:圣安德鲁斯厅
时间:10月28日 13:00-17:45
开幕式&主旨报告:艺术疗愈的跨学科融合
主持: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Werner Schwaiger
奥地利音乐协会ÖCM会长,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奥音乐交流中心理事会副理事长。
Werner Schwaiger先生是奥地利知名的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名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忠实爱好者。自2018年担任奥中音乐协会会长以来,他以“促进奥中之间的一切音乐交流”和“填补两国之间官方音乐合作项目的空白”为使命,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奥地利两地之间的文化和艺术交流工作,并做出卓越的贡献,是两国在艺术、文化和教育领域的重要纽带和友谊桥梁。自2021年7月担任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奥音乐交流中心理事会副理事长。
Eduard Lanner
奥地利Johann-Joseph-Fux国立音乐学院院长,奥地利著名音乐教育家、钢琴家,多项世界级音乐赛事创始人和赛事评委会主席,奥地利音乐协会ÖCM理事会主席,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奥音乐交流中心理事会副理事长。
Eduard Lanner院长是奥地利著名音乐教育家、钢琴家,现担任奥地利国立音乐学院院长和奥地利音乐协会ÖCM理事会主席。他也同时是多项世界级音乐赛事的创始人和赛事评委会主席。Eduard长期致力于“音乐教育”、“音乐作品分析”、“钢琴演奏”等专业领域的教学及研究,擅长莫扎特、勃拉姆斯和李斯特的作品,并与奥地利维也纳爱乐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多次合作演出。由他共同创立和管理的音乐团体和国际音乐赛事有:奥地利青少年交响乐团,贝拉·巴多克国际钢琴比赛和弗朗茨·西布尔卡国际音乐大赛,并担任赛事评委会主席。Eduard也是一名中国音乐和文化的爱好者,作为奥地利音乐协会ÖCM理事会主席,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奥地利两地之间的音乐交流工作,是两国在音乐和教育领域的一座音乐之桥。自2021年7月担任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奥音乐交流中心理事会副理事长。
分会场:圆石滩厅
时间:10月28日 9:00-11:55
工作坊:艺术疗愈的多媒介实践之一
主持: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周 彬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加拿大Alberta大学访问学者。全国心理咨询职业资格考评委员会高级心理咨询师(编号07060301016986)、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咨询师(注册号X-22-292)、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会员编号:S273102084M)、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会员、中国卫生应急协会会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专业委员会会员。从事心理咨询15年,主攻流派:家庭系统治疗、整合心理学。擅长咨询领域:亲密关系、青少年成长、艺术疗愈等。
演讲题目:
“以艺为媒,以美为介”——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
摘要:
将艺术与美学融合,探究表达性疗愈的新媒介,新路径。
内容大纲:
一、我们拥有的艺术疗愈资源
二、我们能做哪些艺术疗愈课程研发
三、我们有哪些困难与挑战
四、我们将如何做深度艺术疗愈合作
沈 权
奥地利音乐协会ÖCM中国区负责人,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奥音乐交流(上海)中心副秘书长。
演讲题目:
中奥音乐交流语境下的音乐教育和艺术疗愈
摘要:
围绕中奥音乐交流与贝拉巴托克钢琴比赛的工作开展,详细介绍奥尔夫教学法在艺术治疗中的运用与发展,以及奥地利艺术治疗师和音乐治疗师的职业发展路径。
张 喆
张喆,韩国圆光大学艺术治疗学博士,渤海大学社会心理服务与艺术治疗中心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硕士生导师;泰国格乐大学兼职教授、医学(公卫)硕士生导师,韩国又石大学特聘教授,韩国照片艺术治疗学会理事兼国际学术交流委员会委员长,韩国照片艺术治疗学会注册督导师。发表心理学教育学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3项,出版著作7部,心理绘本4部《病毒与小贪》《蝴蝶抱抱》《保护你的勇士》《安全屋》。
演讲题目:
遇见更好的自己-自我探索照片艺术团体辅导
摘要:
介绍照片治疗技术理论和团体辅导方案并现场进行体验互动,让大家深入理解照片疗法及实践应用。工作坊以照片疗法为主线,融合绘画疗法、音乐疗法等技术,照片团体方案帮助来访者更好地探索自己和成长自己,进而促进身心健康,找寻生命的意义。
孙 彧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艺术疗法、森林疗法培训师。
悦然艺术心理工作室主理人,艺术心理教育联盟联合发起人。
硕士毕业于Flinders University,教育学硕士,心理学学士。常年服务于国内外知名企业、医院、学校,拥有丰富的心理学落地应用经验,咨询与培训人数过万。著有国内首创森林治愈系绘本《森林的答案》、《森林的邀请》、《森林的抚慰》三部曲,以及《森系自我探索卡》、《森林疗愈自助卡牌》两套自主知识产权卡牌,常年致力于表达性艺术疗法和森林疗养的落地实践与传播。
演讲题目:
悦享之旅——自我探索艺术疗愈工作坊
摘要:
体验式工作坊模式,在轻松疗愈的艺术氛围下进行心灵探索和心灵关怀,用温暖而美好的方式为团体成员赋能。
A.暖身活动:相见欢
B.主体活动:生命树(见自己,见他人,见众生)。
1.引导静默行走,放松,看见每个人的生命树。
2.应用自然与艺术媒材,蜡笔,泥巴,树叶,花等,用马赛克拼接的方式创作我的生命树作品(绘画+音乐)。
3.作品分享,艺术化呈现,我的“生命树”故事。
4.滴水沧海,独木不成林。从“人”到“众”,汇聚人生百态,团体共同创作“生命林”,在团体中找到滋养生命的支持与力量。
5.各组表演“生命林”作品(戏剧),升华与深化。
6.共鸣圈分享与告别。温情祝福与告别,留存感动瞬间,遇见未知的自己,能量满满再启程。
分会场:圆石滩厅
时间:10月28日 14:00-17:00
交流会:“以艺为媒,足尖为美”——中小学舞蹈艺术实践育人交流会
刘世宁
舞蹈家、教授。前英国皇家芭蕾舞团、英国国家芭蕾舞团的资深独舞演员。英国皇家芭蕾舞团首位华人舞者,同济大学教授,莫斯科国际芭蕾舞比赛评委。瑞士洛桑国际芭蕾舞比赛评委会特别奖,第三届“桃李杯”舞蹈比赛芭蕾舞组第一名。曾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中国文艺》等栏目专题采访,曾被泰晤士报报道为“冉冉升起的明星,英国的希望”,被英国权威专业刊物《舞蹈时代》评选为当月最优秀的舞者。英国南岸演艺奖提名。自从艺以来,与英国芭蕾编导大师肯尼斯·麦克米伦、彼得·怀特、戴维·宾特利、德里克·迪恩,美国芭蕾编导大师威廉·福赛斯,美国现代舞编导大师特怀拉·萨普,美籍俄罗斯芭蕾大师巴兰钦的重要传人和剧目排练专家帕特里夏·尼亚里,荷兰芭蕾编导大师汉斯·范马南,俄罗斯芭蕾表演大师米哈伊·巴里什尼科夫、娜塔丽娅·玛卡洛娃,俄罗斯芭蕾新生代红星伊戈尔·泽伦斯基,法国芭蕾新生代巨星和"90 年代世界一号女主演"西尔维·吉扬,英国芭蕾表演大师默尔·帕克、安东尼·道尔、戴维·沃尔等当代西方各派芭蕾名家合作。主演舞剧百余部,随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国家芭蕾舞团全世界各地巡演 1500余场次,代表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曼侬》、《梅亚灵》、《安娜斯塔西亚》、《狂想曲》、《阿波罗》、《有谁在乎》、《浪子回头》、《犹大树》、《世聪先生》《多少悬在半空中》、《五支探戈》、《宝塔王子》、《溜冰者》、《黄昏》等世界经典剧目。自 2000 年起为中央芭蕾舞团、上海芭蕾舞团、辽宁芭蕾舞团、广州芭蕾舞团、天津芭舞团等艺术团体与院校做定期指导教学。所指导学生获二十几项国内、国际大奖,遍及世界各地专业院团。
交流会题目:
“以艺为媒,足尖为美”——中小学舞蹈艺术实践育人交流会
分会场:圆石滩厅
时间:10月29日 8:30-11:30
工作坊:艺术疗愈的多媒介实践之二
主持: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陈燕南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生;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管理硕士;国际公益研究院国际慈善管理(EMP);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慈善管理高级领导人奖学金项目获得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艺术疗愈师(舞动、游戏、绘画、戏剧);国际催眠师(IHNMA)(WMECA);国际EFT情绪释放治疗师;艺术心理教育联盟发起人/秘书长;深圳市高帝思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CEO;十五年专注艺术疗愈在家庭教育、女性成长和儿童心理健康方向的研究与应用。
演讲题目:
玩出“心”世界-整合性游戏疗愈团体辅导
摘要:
分享整合性游戏疗愈在团体中的应用,现场将通过趣味互动进行体验。其中统合了以游戏为形式的身体雕塑、即兴表演和创作等艺术疗愈技术,激发能动性、自信心、责任感和创造力等,帮助参与者洞察、舒缓、化解情绪,探索自我,拓展维度,提升能量。
钱 正
戏剧导演,上海戏剧家协会成员。曾获“白玉兰戏剧奖”、“中国戏剧奖”、“中国校园戏剧奖”。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院表演专业主任、副教授,中国音乐剧研究会理事/中国音乐剧研究会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戏剧协会(ITI UNESCO)特约导演,教育部中小学人文素养及影视戏剧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
钱正老师的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社会表演与企业培训”、“社会表演与领导力”、“管理剧场”等项目的研究,长期与国内外众多企业开展基于社会表演的培训合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演讲题目:
音乐疗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干预与研究
摘要:
介绍音乐治疗在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领域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分享音乐治疗针对注意力缺陷多动儿童、焦虑和抑郁情绪的青少年以及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等不同干预方式。
魏 亮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表演教师,从教经历24年,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同济大学名课优师。多次担任舞台剧、文艺晚会导演、制作人。擅长研究领域:戏剧身体、沟通艺术、身体表达等。出版专著《“诗·画身体”——戏剧舞台上的身体表达》,发表相关论文数篇。曾创作、主演话剧《临时居所》《捕鼠器》《女合伙人》《电梯的钥匙》等十余部。
演讲题目:
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的“诗·画”身体表达
摘要:
舞台沉浸式工作坊体验。在虚实结合的空间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诗·画”身体表达方式;在极致动作的探索中找到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愉悦。
第一板块:“诗·画”身体的解读
第二板块:“诗·画”身体中的极限探索与疗愈
第三板块:“诗·画”身体群体性体验
第四板块:“诗·画”身体表达
注册信息
研讨会(含工作坊)注册费:
普通注册:线下2000元/人,线上1500元/人;
学生注册:线下1200元/人,线上900元/人。
报名通道:
点击阅读原文或前往下方网址登录报名http://isah2022.cn/Passport/Login?isEn=False
(建议使用电脑端注册报名、手机扫码支付)
或扫下方二维码
会议注册截止28日中午12点(注册越早越好,会议手册等的参会人员名单统计截止26日中午12点)
参加本次研讨会,将获得如下证书:
同济大学“2022艺术疗愈国际研讨会”参会证书
奥地利音乐协会ÖCM培训证书(须参加两个工作坊学习,可作为奥方艺术疗愈或奥尔夫教育进阶课程入门证)
线下参会人员除10月28日午餐由大会组委会提供外,其它食宿费用自理,
具体可致电:上海颖奕皇冠假日酒店021-60568888。
会议协议价预订房间,联系:金经理17721127951(微信)
注册缴费成功后,系统生成参会通知。线下参会人员凭通知参会,线上参会人员凭注册手机号登陆腾讯会议参会。
会议相关事项咨询电话:
021-65984351 张老师
021-69588702 孟老师
报名系统技术支持:
13788954109 陈老师
线下参会温馨提示
疫情防控要求
会议期间,按照上海市疫情防控要求实施执行。
交通指引
地点:上海颖奕皇冠假日酒店(上海市嘉定区博园路6555号)
路线一:上海虹桥火车站、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路线二:上海站
路线三: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路线四:自驾
路线导航:“上海颖奕皇冠假日酒店”
编辑 | 钱俊毅
责编 | 厉嘉臣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