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文化旅游】“反向旅游”大火,我们该如何应对变化的市场?
-
2022-10-22
【广振按】最近,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反向旅游”行程。与传统的旅游人群不同,部分原生态、商业化程度较低的小众景点、非著名旅游城市受到年轻游客大力追捧,“反向旅游”成为新潮流。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反向旅游”行程。与传统的旅游人群不同,部分原生态、商业化程度较低的小众景点、非著名旅游城市受到年轻游客大力追捧,不少人通过选择冷门目的地、打卡非旅游城市、“宅”式度假的方式,让自己的假期更加舒适,“反向旅游”成为新潮流。
1
什么是“反向旅游”?
“反向旅游”是指年轻游客为避开人潮,选择非著名旅游小城,以安静、清闲地度假。这是一种新的反向旅游模式,不去网红城市和热门目的地,不打卡、不逛景区、不做攻略,躺在酒店睡到自然醒、饿了点外卖、无聊刷抖音,躺够了就出门喝喝咖啡、做做SPA。
比如以螺蛳粉闻名的柳州、“宇宙的尽头”铁岭、石油小城克拉玛依等城市,为了“摆烂”得更划算、更安心,年轻人跑向冷门的三四线非传统旅游城市,正成为这波“反向旅游”潮流中的热门目的地,国庆期间都迎来了旅游订单的显著增长,5万就能买套房的鹤岗最夸张,OTA的订房量增幅高达7倍。“反向旅游”确实在年轻群体中大受欢迎。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扎堆前往热门旅游城市,而是选择“反向旅游”,其实也不奇怪。那些热门的旅游城市、景点,在节假日期间,往往都是人山人海。一次两次可以为名气景点辛苦买单,谁又愿意次次如此?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与其花大价钱去热门目的地“添堵”,不如到这些小众地区,不仅成本更低,还更能真正体会到旅行的快乐。而且没有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的状态,能让游客从其中体验到久违的原生态。
2
“反向旅游”告诉我们什么?
作为引领消费升级的主力军,年轻人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和多变。三年前的他们,还热衷于打卡网红景点,而今更青睐“反向”消费。相比在热门景区与人摩肩接踵,现在部分群体倾向于安静舒适的旅行,对旅游行程的规划更为理性,追求不走寻常路、消费不入坑、体验不踩雷。
事实上,对于旅游而言,从来都不是人云亦云、千篇一律,虽然很多年轻人热衷于跟着热门景点去打卡、出片发朋友圈,但不意味着旅游只有网红打卡一条出路。这次“反向旅游”的火热就是证明。
旅游可以纯粹为了放松身心,让自己在某个时间、某个地方,舒服地躺着摆烂,不论是家里的卧室或者自然的山水间。我们已被所谓的主流热门城市、热点景区支配太久,远离了旅行的初心与本质,当下的“反向旅游”,恰恰找到旅行的另一种定义。
不用人山人海的扎堆,不用排队三小时游玩十分钟,旅游目的地也不必一味地追求网红,“反向旅游”让人们的旅游选择更多元化,可以有一条更有性价比的旅游路径选择。这种多元化、性价比,其实可以为旅游消费市场撬动更多的增量。
不过旅行方式可以“摆烂”,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却不能“摆烂”。年轻人选择“反向旅游”是为了更舒适、更有性价比,“反向旅游”是对旅游体验、游玩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是对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分流,分流过来的游客要怎么办?当然是想方设法的抓住啊!这就要求旅游目的地要通过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和运营能力来提升游客的粘性,而不是“天上掉馅饼式”地坐地收钱。
小众景点、非著名旅游城市既要保留“本色”,也需要认清自身的优缺点,规划长久的发展方向。如完善交通、酒店、美食等配套产业发展,拓展服务功能,加强服务规范,让“冷门景点”有机会成为真正的“著名景点”。
“反向旅游”也为那些名气大的传统热门景区敲了一记警钟,应该将服务和体验不断升级,加快优质产品的供给放在首位,仗着成名早、知名度高、旅游资源丰富便不思进取,便手捧“金饭碗”墨守陈规,迟早会被游客慢慢抛弃。
文章 | 青蓝文旅
图片 | 网络
编辑 | 白夜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广振智库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