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时尚·可持续 | 王明可:捕捉数字时代的东方智慧

原创 2022-10-21




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公众号一直以来是设计学科青年人才彼此学习、交流的平台,在中意青年未来时尚设计大赛决赛即将举办之际,我们对入围决赛的选手进行了专访,希望借此传播时尚可持续设计的新锐观点,共创青年人才的设计交流平台。同时,我们也期待选手们能够借本次访谈,再次梳理、深化创作逻辑,更好地为决赛做准备!




编者按:

从东西方文化、科技与自然的碰撞捕捉意向是这位设计师的灵感源泉,这也是她的作品《浮云之上》有着微妙的冲突感之美的原因。作者从东方的历史与人文精神中提取灵感,探寻传统民族艺术在数字时代的创新,并延续到服装上,赋予服装独特的生命力与科技感,在展现视觉美感与未来的可能性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东方文化的余韵无穷。(谷晓竹)



服装设计赛道

王明可

作品:浮云之上

1998年4月生,现居上海。本科毕业于东华大学服装创意设计专业(2016.9-2020.7),研究生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伦敦时装学院的时尚未来研究专业(MA Fashion Futures)(2020.10-2022.2),主要学习研究方向是可持续设计和可穿戴科技在时尚行业中的运用和创新。王明可先后在阿迪达斯大中华区产品部、yehyehyeh创新社以及芬兰国民运动品牌Icepeak工作与实习,先后参加Nike Future Lab、李宁大学生科创实验班等科创项目,作品曾在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深圳纱线展、中国国际时装周等展出。其设计与学术成果曾在14th The Textile Bio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cs Society (TBIS)、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vement&Computing Conference等国际学术会议中发表,并获得伦敦艺术大学和东伦敦舞蹈团的科创项目专项基金。



Q1

《浮云之上》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哪里呢?


我在最初构思《浮云之上》时并没有一个很具体的灵感来源出处,它是我脑海中一种东西方文化、科技与自然碰撞下的意象。我从很多事物中都能捕捉到类似的感觉,比如我很喜欢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观的电影《阿凡达》《云图》等,比如15名科幻作家在贵州采风季节的短篇小说集《琥珀中的生命》,比如张家界的武陵源百龙天梯、凤凰古城沿河的自动喷雾装置,还有群山环绕中建成的中国天眼、云上贵州等高科技建设等等。Nowness发表一篇公众号中曾经探讨过这样的东方科幻话题,其中我印象很深的一句话是“它虽然难以隐喻,有时甚至是一种混沌的感受,但总归让你觉得,这个故事只会、也只能发生在中国。”



Q2

可以介绍一下您的作品《浮云之上》的设计理念吗?

基于上述的感受,我去了贵州黔东南苗族自治州进行了采风。选取苗族服装与服饰品作为研究对象有两个原因:首先,从我个人的审美感受中,苗服刺绣、苗银、蜡染等传统手工艺自带一种原生的野性张力,同时有一种天外来客的科幻感,这是非常微妙的冲突之美;其次,苗族的历史其实充满了艰难曲折,这也造就了这个民族形成了顺应天时的智慧,我也希望借此项目的机会窥探苗族手工艺在当今数字时代有怎样的困境和创新。


《浮云之上》最终的设计有数字虚拟和实体两个部分,涵盖了服装与服饰品不同的品类。在数字版本中,我将苗银最经典的凤冠项圈用3D的形式进行了复原,可被用于AR/VR等当代消费者的穿戴娱乐体验,并铸造成NFT版本,在Opensea上进行公开售卖。每经人购买、转售,原始版本的银匠就会获得相应的收入,对延长手工艺产业链和提升潜在经济价值做了一些潜在的探索。在实物部分,我则更想传递上述描述的自然与科技、东方与西方、传统与未来的冲突感,所以我在设计上也运用了杂糅矛盾的设计手法:用传统的粗糙老麻布搭配极其细腻的真丝古董刺绣,用民族风浓郁的配饰和单品搭配直线条的廓形西装,用褪色了半个世纪的亮片来碰撞重新镶嵌其中的LED闪光片……是一种我对东方发展哲学的侧写画像,更是希望建立起跨文化交流的兼容桥梁。


Q3

是如何挑选服装材料与工艺的呢?


说实话我之前并没有参与过文化遗产保护类项目,所以也没有渠道去联系合作的手工艺匠人。我当时从伦敦选择直接回国,飞去了黔东南地区,参考网上攻略,找了凯里的老绣片集市、麻料村的银匠师傅,机缘巧合间在当地认识并采访了一些可以合作的对象。服装材料主要用了两种,手工制造的老麻布和真丝绣片。这些材料都是当地人去更加偏远的山区收来的,大多都有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了。如果用现在的人力和物价再来纯手工制作,那想必也是我买不起的,所以当地人采用了一种vintage的形式将其延续下来,还挺有意思的。

因为传统手工艺与数字技术的共生是《浮云之上》探讨的重要议题,那工艺的选择也是这个项目中的重中之重。在所有的调研过程中有一个非常核心的环节是我策划的与麻料村银匠共同完成的一个我称之为Digital Handmade的工作坊。在这个环节中,我教银匠师傅用nomad软件简单的3D建模技巧做出了一朵花的造型,然后银匠师傅再教我用苗银工艺将它复原。一虚一实之间,为传统手工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开拓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这也是我在后续设计中一直延续的方法。



Q4

的作品透露着浓浓的东方行韵,能谈谈你对东方美学的思考与探索吗?


现在东方美学是一个很网红的东西,国潮、国风、新中式……尽管良莠不齐,但层出不穷的东方设计在我看来是很好的现象,至少让大众对于本土文化的自信力有了很大提升。一直以来,我接受到非常东方、传统的教育,我从小拉二胡、画国画,和我爸一起练毛笔字、我妈带着我背诵古诗文,生活在一个遍及欧阳修、苏轼、王阳明等大儒踪迹的非常有人文底蕴的小城市。但我好像一直刻意回避去设计东方的符号,因为我感觉我好像也没有能力去承托起如此有文化底蕴的设计。《浮云之上》更多是受到亚洲未来主义、东方科技主义的启发,对传统东方美学进行了解构和重塑,而不是单单对东方美学的阐述。但这个作品最终呈现出来的浓厚的东方韵味,我想也正是东方文化包罗万象、兼容并蓄、无形胜有形的证明。




Q5

对未来的服装设计发展有什么期待?


这几年服装设计内卷的厉害,有很多很多有才华的设计师,也有很牛很厉害的营销手段,但在大环境下整个行业并不是很乐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对服装设计发展未来的期待其实是有一点担忧的,而且我也觉得目前的很多可持续相关的研发进入了瓶颈期,无论是生物材料、碳计算、数字体验都缺乏发展后劲,流于抓住风口的形式,同质化问题严重。我还挺受益于在UAL的硕士学习经历的,让我思维打开了不少。至少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始终认为服装设计的发展秘密藏在服装设计之外的地方,我也非常期待有越来越多的跨领域、跨学科研究者进行服装相关的设计研究,能让服装艺术的发展未来有顺应天时的智慧。




资料来源 | 王明可
访谈整理 | 谷晓竹
排版编辑 | 毕文立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捕捉数字时代 王明可

19102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