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开始报名|2022“发声器”国际艺术与设计系列工作坊
-
2022-10-21
在“万物互依”的复杂系统中,微观节点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构成了宏观的状态和秩序。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视野下,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的“2022‘发声器’国际艺术与设计系列工作坊”,将在艺术环境、海洋环境、城市环境、数字环境和太空环境的5个赛道方向上组队,面向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在跨界导师组的指导下开展创意和创作。
本次工作坊面向全校研究生开放,完成全部教学内容后将获得2学分。工作坊时间为2022年11月5日至2022年11月24日,期间每周六、日集中授课、研讨、辅导,上课地点位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区多功能厅。随后的工作坊成果展将于11月25-12月11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区多功能厅展出。
我们生活在“被制造的环境”中,艺术、音乐、建筑等文化环境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而互联网的技术图像、讯息环境改变了我们的感知习惯,用艺术的语言表达、反思、创作,让艺术转译成为当下有意味的“微环境”。本组工作坊以“被制造的环境:艺术的转译”为主题展开特别行动,欢迎不同专业的学生与本方向跨院校、跨学科的导师团进行深度交流,并在导师组的启发与指导下,进行艺术表达。在以实践为基点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之下,我们计划通过讲座、研讨、创作、展览等开放课堂的方式交流与创作,人人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微环境”!欢迎大家参与。
导师组:
李天元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 教授
魏二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副教授
马文甲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副教授
招生要求:
工作坊计划招收15名左右成员。对工作坊主题感兴趣的不同专业的同学皆欢迎报名,请简要介绍你的学科背景和掌握的实践经验,建议提交本人相关的作品集/设计方案/科研创新等更多材料,有助于我们快速了解你的能力与兴趣方向。(相关材料发送地址:fang-m21@mails.tsinghua.edu.cn,标题为工作坊+姓名+专业)
工作坊 #1 报名链接:
本通道将于10月30日关闭,最终招收结果请于11月1日通过信息或邮件进行查看。名额有限,欲报从速。
海洋对于人类来说既是生存拓展的空间,更可能是一种救赎归宿。这样的拓展活动显然不只是个技术问题,更是关乎整体的社会人类未来。今天向海洋的拓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不是技术方面,而是面对环境变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及如何在没有场所的地点建设一个有凝聚力的社会环境的综合问题。人类仰仗着地球生态系统的馈赠完成一个个时代的更替和社会的演进,工作坊将探寻海洋在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设计等方面和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关系、作用及路径,从具体细微之处探索最长远的人类和地球的依存关系,找到最优的“浮生”状态和生命方式。
导师组:
涂山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副研究员
向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 副教授
崔笑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副教授
李强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 副研究员
校外专家:
顾鹏程
中船邮轮科技有限公司计划部主任
赵昕
北京化工大学国际学院讲师
林涵
北京清尚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设计师
招生要求:
工作坊拟招收15位成员。对工作坊主题感兴趣的相关专业同学可以报名,建筑学、艺术设计、社会学、海洋工程、船舶工程等相关学科背景的高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优先,建议提交个人作品集/科研创新等更多材料,便于导师组快速了解你的能力。(相关材料可发送至 chenzhiwei109@mail.tsinghua.edu.cn,标题为工作坊+姓名+专业)
工作坊 #2 报名链接:
本通道将于10月30日关闭,最终招收结果请于11月1日通过信息或邮件进行查看。名额有限,欲报从速。
人类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创造出了高度的文明:从沼泽森林中开辟出栖息地,赶走野兽蚊虫,形成村落城市,建起高楼大厦,发明飞机高铁……我们在不断拓展生存的自然边界,从行星走向宇宙。与此同时,自然界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冰川在消融,热带雨林在萎缩,大量野生动植物在快速灭绝……这一切与人类有关吗?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将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极大的风险。如何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城市中重建生物多样性?面对这一宏观议题,设计学科能否有所作为?如果答案为“是”,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做?期待和你一起来探讨!
导师组:
刘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 教授
梁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副教授
李德庚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 副教授
校外专家:
Cecilia Pichello
博埃里建筑事务所设计总监
钟芳
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博士,DESIS联盟清华美院lab联合负责人
谭羚迪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城市项目负责人
招生要求:
1.具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对创新设计充满热情;2.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团队沟通能力;3.能够完整参加本次设计工作坊;4.在读研究生,原则上专业不限;5.本次工作坊计划招生15人。建议提交个人作品集,便于导师组快速了解你的能力。(相关材料可发送至zhouzz21@mails.tsinghua.edu.cn,标题为工作坊+姓名+专业)
工作坊 #3 报名链接:
本通道将于10月30日关闭,最终招收结果请于11月1日通过信息或邮件进行查看。名额有限,欲报从速。
在数字人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虚拟化身和虚拟生存可以有更加多样的形式,我们从“数字人工厂”出发,探索生存在虚拟和现实中的特异性和同一性,共同反思:数字人如何承载我们的意志,穿越在虚拟空间?虚拟生存如何拓宽现实生活的边界?虚拟世界如何促进现实中人与生态的和谐共生?同学们可以与国内外导师交流想法创意,向行业前辈学习数字人和虚拟环境的制作方法和流程,最终设计和落地自己的数字人和虚拟空间,并可以邀请朋友们在VR中一起沉浸地感受自己的设计成果!
导师组:
米海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 副教授
王之纲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 系主任
陈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 副教授
校外专家:
松隈浩之 Hiroyuki Matsuguma
九州大学战略设计系 副教授
考拉OK
自由艺术家
招生要求:
工作坊计划招收15名成员。对工作坊主题感兴趣的相关专业同学皆可报名,优先考虑有三维设计经验的同学。课程要求自备电脑(windows更佳)。
工作坊 #4 报名链接:
本通道将于10月30日关闭,最终招收结果请于11月1日通过信息或邮件进行查看。名额有限,欲报从速。
从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登上太空成为“太空第一人”,到丹尼斯·蒂托乘坐“联盟号”飞往国际空间站成为首位太空游客,人类载人航天已走过60余年的历程。随着商业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许在不远的未来,太空会成为普通人的旅行目的地,甚至是居住之地。由太空飞船、空间站、星球基地等人造空间组成的“地外之家”,将会给人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居住体验。试想在观赏太空旖旎风光的同时,未来的“地外之家”里是否会设有失重餐厅、漂浮农场、真空SPA和360度健身房?我们将在工作坊中与天体物理学家、航天技术工程师、商业太空专家等展开讨论,一同推测与构想“地外之家”的体验场景与设计。
导师组:
师丹青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 副教授
陆轶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副教授
张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 教授
校外专家:
习晓瑾
合肥国家能源研究院艺术与科学联合实验室 负责人
巴丹尼 Denis Bastieri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天体物理学 教授
赵岩
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与系统高精尖创新中心 副研究员
王一
北京紫微宇通科技有限公司 顾问
招生要求:
工作坊计划招收15名成员。不限专业,对工作坊主题或艺术科学交叉方向感兴趣的同学皆欢迎报名。希望你能探索、有脑洞、愿合作,有跨学科项目经历,或拥有建模渲染、参数计算、空间体验设计、交互设计等专业技能更佳!建议提交个人作品集,便于导师组快速了解你的能力。(相关材料发送地址:hong-y21@mails.tsinghua.edu.cn 标题为工作坊+姓名+专业)
工作坊 #5 报名链接:
本通道将于10月30日关闭,最终招收结果请于11月1日通过信息或邮件进行查看。名额有限,欲报从速。
资料提供 | 国际艺术与设计系列工作坊
图文编辑 | 罗雪辉 汪茗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