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今秋,关注这些未来当代艺术史的参与者丨下篇
-
原创 2022-10-04
亦可点此阅读本专题上篇:
Alexander Si
两年前我曾拜访过Alexander Si位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的工作室,那时他正在展出他的毕业作品。他的学生作品已然展现出他对观念艺术深刻的理解和对多媒介的熟练应用。过去两年,他活跃在纽约下城的艺术圈。作品已参展过多个艺博会,如纽约的SPRING/BREAK和迈阿密的Untitled。Si是一位非常国际化的艺术家,常从亚裔的视角出发,反思美国主流文化与当代语境。他的作品也已受到多个美国主流艺术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行为艺术是他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比如《Atlas》《Unbox》,以及最近的《sweet green》。《sweet green》受到了西方媒体广泛的赞誉,包括Artnet新闻在内的主流艺术媒体都对作品进行了报道。作品缘于艺术家的一段行为艺术表演:Si在纽约Chinatown Soup驻留项目结束后,将项目场地,位于中国城的一个临街店面,装修成sweetgreen沙拉专营店的风格;艺术家本人则假扮在朝礼的员工,与专业演员一起喊了二十分钟口号。作品探讨了亚裔视角下,美国一些商业品牌折射出的白人文化特性。
交互性的装置作品是Si另一种常用的形式,如《Rear Window》《Self-Help》《Tapping》等。《Britney》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作品之一:一台小票打印机不断吐出纸条,上面印着的全是关于美国女星布兰妮·斯皮尔斯的黑白图片。这件作品完美结合了形式的美感与批判性的视角,体现了艺术家对于西方当代观念艺术语境精确的把握。
Alexander Si 1996年生于武汉,2021年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VA),现居纽约。他的作品曾在Untitled艺博会、Home画廊、Chinatown Soup、Tutu画廊、SPRING/BREAK艺博会等展出。包括Artnet、Hyperallergic、The Brooklyn Rail等多家艺术新闻都对Alexander Si有过报道。
——袁政
梁必成(1994年生)和邵奕萱(1996年生)相识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2020年成立了双人组合“Alchemyverse/且用”,并于2021年毕业,获硕士学位。他们俩一个是从央美附中、央美到哥大,“除了艺术什么都不会”的视觉艺术家;一个是有着小提琴演奏和爵士乐背景的作曲家及声音学者。最初合作的契机,是必成邀请奕萱参观版画工作室。奕萱回忆当时的场景“就像看了一场表演”,而当她看到那些作品图像,脑中会联想到一些声音;一直以视觉训练为主的必成,听到声音则习惯将其图像化。两人的合作自然而默契,跨媒介地结合版画、声音、摄影、装置,并以大地艺术为框架,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视角构建作品。
成立组合前,两人便在各自的领域小有成就,各自参加了不少展览;作为组合两年有余,他们已经在美国西部,夏威夷和智利等地进行了长期深度的实地研究、采样和制作,共同创作了数个系列作品,跨学科地融合考古学和地质学,探索以视觉和声音艺术呈现自然及人文景观的突破性方法。
他们的创作过程往往从户外开始,收集环境声音、拍摄照片、收集泥土、岩石、珊瑚、化石等在地材料。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Atacama),他们的其中一个项目是在圣佩德罗河(Río San Pedro)河床采集天然的陶泥制作成泥板,再将泥板用于拓印岩石,以得到岩石本身的纹路;在泥板的另一面用带有数字的陶块作为凹版印章,印制了当地当时的太阳辐射量数值——“我们作为‘他者’介入当地景观,以自然环境采样为材料,与当地原住社群合作,用古老的坑烧技术完成陶瓷雕塑,来考古时间尺度与不同环境之间的抽象关联。”今年五月从智利回来后,他们现在正在纽约ISCP(International Studio & Curatorial Program)进行为期一年的驻地项目。
调研、考察、装配、打包、制作和维护网站、拍摄和存档、运营社交媒体、申请驻地项目、洽谈合作机会……毕业以来,工作内容除了创作本身还包括了太多难以细分的方方面面。他们说,两个人的团队比起单打独斗总是更有信念一些,也很幸运能在纽约的艺术家社群中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长。他们近期计划包括在阿拉斯加、冰岛等地采样创作;也希望能够参与国内的驻地,延续他们与当地人文风景合作的模式,共同创作。
——Georgina Zhao
陶伊 Yi To
陶伊着迷于古罗马的湿壁画和敦煌,于是她在给画布上浆的时候就加入淤泥和沙砾,以期呈现凹凸不平的表面。然而,相比于厚实的墙面,陶伊更青睐轻盈感,所以她在大量的溶剂中混入少许颜料,以层层叠加的方式上色,就像是为岁月裹上薄纱。
人体其实也和古老壁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色彩一样,会因为不可抗力而导致骨骼和身型的变化、皮肤的松弛……陶伊时常会思考,艺术作品、工作室的桌椅和她用来创作的双手虽然拥有迥然不同的属性、结构和外形,但它们实际上都由粒子组成。因此,在画布之余,陶伊也会尝试在水泥板上作画,甚至是创作与建筑相融的雕塑作品来探究不同质地的表现力。对质感的关注还体现在不断出现于画面中的“手”。对陶伊来说,触觉是感悟材料的最佳途径,而“手”又通常具有指向性,并且往往是在主观意志的驱动下指向某个方向,而非如听觉、嗅觉或味觉等感官,是向内吸收。除了可以被辨识出的手型和面部,其他人体部位在扭曲、延展、穿插的过程中,陷入了半梦半醒的状态,就仿佛是在打坐、冥想,或是在躺椅上小憩时飘离的思绪,在始终对现实世界有知觉的情况下进入异域。
陶伊于2021年取得伦敦皇家艺术学院MA Painting的学位。她的作品曾在伦敦MAMOTH画廊、Indigo + Madder画廊展出。近期,她刚结束在纽约Someday Gallery的个展,并即将参加上海Gallery Vacancy的群展。
——沈逸人
赵嘉玮 Jiawei Zhao
赵嘉玮是一位影像艺术家,也是一位高校摄影专业教师,目前工作和生活在北京。在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他除了教授人像摄影、中外摄影史等课程,负责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丽水摄影节等校外参赛及策展项目,最近更是在学校首度开设了观念摄影的课程,希望通过探讨开放议题和摄影的多重可能性,为中国未来的摄影师提供创意土壤。
早在2008年就出国求学,本科专修商科的他选择在2015年前往纽约国际摄影中心学院(School of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系统地学习摄影,并在ICP教授、著名摄影师Allen Frame的推荐下,在普瑞特艺术学院学习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摄影创作,于2018年获得硕士学位。赵嘉玮受到导师——曾参展惠特尼双年展的多媒介艺术家Sara Rafferty——的影响,发展自己基于过程的(process-based)的创作体系,开放多元化的视觉语言和媒介运用,使其摄影不拘泥于二维平面,而是利用绘画等综合材料和装置方法,探讨人和生活空间的互相作用及变化所带来的位移、错位等问题。
以《纽约时报》为基底、美式中国城元素为主体的“墙纸”(2018-2021)是赵嘉玮自研究生阶段开启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摄影拼贴系列;而“第三空间”(2020)系列则被他看作一个深入摄影创作的里程碑,与疫情的关联使其更具时代性,而其中对中国水墨的借用及其他三维表现形式的大胆糅合令人印象深刻。
今年,赵嘉玮探访北京二环内南城被遗忘的胡同片区,开启了“6号地”系列(2022),用办公常用的复写纸和类似印章的图案进行带有痕迹的有效影像复制,传播6号地居民希望自己的空间得到官方的认可和重视,而不仅仅是观者对他们生活空间的美学猎奇。刚刚过去的夏天,他作为驻留艺术家来到浙江丽水松阳松庄村,与村民互动并对印刷出的摄影作品进行二次创作,探讨置景性和纪实性、人与环境空间的关系。他说:“在中国做摄影,应该跟中国的土地产生联系。从作品观念,到创作过程,都应建立与中国大众的关联,这样才能展现摄影的纪实性。”怀抱着将在地性融入创作的希冀,赵嘉玮未来将持续探讨摄影之于社会的角色。
他的作品曾展出于复星艺术中心、学院艺术博物馆、马苏尔艺术博物馆、纽约白色柱子艺术机构、纽约奕来画廊、芝加哥FILTER PHOTO、华盛顿特区DCAC艺术中心、丽水摄影节、美国普渡大学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其中部分作品被卡拉艺术学院和复星艺术中心永久收藏。近期,赵嘉玮在工作室为北京松美术馆的青年艺术家项目「轻/松计划」做一些准备工作,并计划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进一步深化摄影理论研究。
——Georgina Zhao
向惠迪 Huidi Xiang
同时兼具艺术家、学者、建筑制图师等多个身份的向惠迪,2021年毕业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艺术硕士项目,现在生活和工作在纽约。常常穿梭在各个画廊开幕式和活动派对的她,却直言自己不习惯纽约匆忙吵闹的生活,“很难冷静地思考问题”。这或许与她此前的求学经历有关——2018年从休斯顿的莱斯大学建筑系毕业后,惠迪前往匹兹堡学习纯艺术,选择雕塑作为自己的创作方向,度过了“如同在山里拉练一般”极速成长的三年。她的两位女性教授——装置艺术家Isla Hansen和新媒体艺术家Angela Washko都对她的创作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作品以雕塑装置为主,探索虚拟数码空间和物理实体空间之间的关系。第一次见到她的作品,不由得会被其中的童趣、无边际的想象力,以及对世界的好奇心所感染,而更深层次的论述则围绕着“玩乐”与“劳动”的模糊关系展开。
戏剧卡通系列《乐一通》里总是构思各种荒诞计划、却总是无法成功如愿抓到猎物的威利狼(Wile E. Coyote)是向惠迪最喜欢的角色。她甚至将自己的名片制作成和威利狼一样,透露出在残酷现实生活中无畏的狂想姿态。疫情期间,她在2020年5月开始玩“动物森友会”,并用表格仔细记录游戏中的时间、金钱、互动。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她没有缺席一天,从这些数据出发,开启了一系列雕塑创作。“游戏人物进行类现实的劳动”这一设计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娱乐活动,甚至在世界陷入停滞和悲怆的疫情期间得到流行,引发了她研究游戏、玩耍与工作、劳动之间的深度关联。她将游戏中的工具用来再创作,最终完成了七件雕塑作品,以她设计的工具/玩具的双重语境,定义了她作为雕塑家/玩家的双重身份。
向惠迪曾在深圳OCAT双年展、纽约LATITUDE画廊、卡尔加里当代艺术画廊、北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等地展出作品,并完成了包括NARS基金会、ACRE艺术驻留、米莱艺术驻留(Millay Colony for the Arts)等驻地项目。她享受为新空间、新展览创作新作品的体验,愿意接受特定地域装置作品的挑战,也因此丢弃了许多此前的特定地域作品,“在特定语境改变之后,我认为它们没有什么留下来的必要。”有许多人都会问她什么时候发行NFT,而她表示并不排斥在虚拟经济,但目前还没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商业化方式,“我想做艺术是因为对世界的好奇心,我的内驱力来自于此。”
——Georgina Zhao
白梦帆 Mengfan Bai
白梦帆1994年生于陕西,本科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油画系,硕士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2019年在布鲁克林的Java Project画廊举办了第一场个展,由Dakota Sica策展。2020年开始与位于纽约与首尔的SPACE776画廊合作,举办了三场个展。此外,她的作品也曾在纽约Boers-Li画廊、北京OCAT、巴塞尔VOLTA艺博会、迈阿密PULSE艺博会等地展出。
绘画是画家处理自身经历的一种方式;同时,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其本身是艺术家不断探索与尝试的对象。这两者经常交织体现在白梦帆的画中。白梦帆2016年来到纽约,2018年硕士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美国的经历让艺术家开始回望自身的文化传统。同时,纽约高度城市化的环境对白梦帆触动很大。周遭看似平淡的城市景观是艺术家反复观察的对象,这些取景既反映了艺术家的心境,也为她提供了探索绘画本身的素材。
白梦帆长期专注于油画创作。油画的特性让画面有一种剔透的层次感,使得扁平的景物也有丰富的视觉体验。她的画大多脱胎于拍照记录的图像。照片的快与油画的慢形成一种对比。快照式的构图,传递的却是一种缓慢而诗意的观察方式。让人联想起当代大师Dike Blair的小景,或是雷蒙德·卡佛的小说。
《L.I.M.B.O》系列与《Taxiing》系列,展现了画家处理大面积“空白”的高超水平,使作品在具象与抽象之间达到微妙的平衡。标题隐约透露出漂泊羁旅的经历,但情感的表达是克制的。近期的以水为主题的组画,比如《Nile》 系列,在技法上愈加纯熟,可以看出画家是如何精妙地处理好最基础的点、线、面。在这个图像泛滥的年代,许多绘画也不自觉地,通过变得更大、更艳、更乖张,来争夺我们有限的注意力。然而,看白梦帆的画,是一种更安静的体验。从中可以感受到绘画作为一种视觉体验,其所存在的必要性。
——袁政
王雪冰 Kiki Xuebing Wang
王雪冰的创作围绕现实世界中的奢侈品和时尚展开。无论是包袋还是手表,她都会将其结构悉数拆解,再把这些散落的元素和自我意志中的形象结合起来,呈现出中性而陌生的画面。这种以日常为基准,却扰乱人们惯常认知的创作方式还体现在她对光源的操纵上——受意大利恐怖片导演达里奥·阿尔真托(Dario Argento)的影响,王雪冰违背了传统的打光法,而是参考手电筒从口袋里打光的做法,模拟出射灯光线从画布背面的不同方向袭来的效果。如此一来,这些“欲望的化身”就以一种略显熟悉却又不切实际的戏剧化姿态扑面而来。在消费主义的洪流中,王雪冰邀请观者一同思考何谓“价值”和时下的风尚。
王雪冰曾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完成本科学位,并于2020年取得英国皇家艺术学院MA Painting的学位。同年,王雪冰成为了首位获得英国约翰·莫尔绘画奖(John Moores Painting Prize)新兴艺术家奖(Emerging Artist Prize)的华人艺术家,以及约翰·莫尔观众臻选奖(Visitors’ Choice)。
近期,王雪冰在北京CLC Gallery Venture的个展《Blue Hour》刚落下帷幕,并即将于纽约的Half Gallery举办个展。她曾在上海Linseed Projects和伦敦PM/AM画廊举办个展,并参与罗马Andrea Festa Fine Art、洛杉矶Half Gallery、伦敦The Sunday Painter和Guts Gallery、北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国立利物浦博物馆等画廊与机构的群展。
——沈逸人
</section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artnet资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