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喜迎二十大 礼赞新时代|上音谱写社会主义教育文艺事业新篇章“这十年”

原创 2022-10-15


坚持人民至上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文艺工作指明方向。

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我们喜迎二十大、礼赞新时代,回顾这十年来上音为人民而作、为时代而歌,谱写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新篇章。



2022年9月,由中国文联、中国音协共同主办的“礼赞新时代”——原创优秀交响作品展演在北京精彩呈现,周湘林的《鲜红的太阳》、于阳的《中国颂》、张千一的《征途》《丰收之歌》《光荣与梦想》《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赵麟的《千里江山》、杨帆的《父辈》、范铮的《新时代交响》、姜莹的《百年征程》、龚天鹏的《光芒》等8位上音人的11部作品入选系列音乐会,用新时代文艺精品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隆重献礼。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音乐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文艺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教创演研”育人模式一体发展、协同建设,创作排演了一批音乐精品,培养了一批“德艺双馨、红专兼备、国际视野、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音乐人才,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展现出新时代上音人的精神风貌。


一、鸿篇巨制赓续红色血脉


进入新时代,上海音乐学院原创作品最为鲜明的底色就是突出主旋律、描绘大主题。上音师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教育工作者、文艺工作者、事业接班人的多重身份肩负时代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2021年,上音创新排演新时代版红色经典《长征组歌》,以多媒体手段重现了长征的艰难历程,并开启全国巡演,“重走长征路”,跨越时空致敬英雄的同时,也呼唤青年一代听党话、跟党走,不忘初心,奋勇前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大型交响组曲《龙华英烈颂》以上海优秀红色文化题材“龙华精神”为题,展现“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的崇高理想信念,诠释对“龙华精神”的时代解读。党的二十大献礼作品交响合唱组曲《龙华魂》以龙华烈士陵园为灵感来源,歌颂一群具有崇高品质,为理想献身,用生命换取自由,向往希望光明的龙华英魂。


赵光教授为小提琴、大提琴与交响乐队而作的双重协奏曲《石库门随想曲》以党的一大会址为切入点,选用三首经典红色作品——象征上海工人阶级坚忍不拔精神的《大路歌》、讴歌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北京颂歌》、充满江南韵味的民歌《拔根芦柴花》作为音乐素材,歌颂了中国共产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伟大历程。


上海交响乐团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委约我院贾达群教授创作的乐队协奏组曲《逐浪心潮》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对理想的态度,于阳教授创作的单乐章交响乐《中国颂》将《东方红》的旋律通过对位的方式穿插其中,并在最终的高潮中掀起澎湃浪潮。苏州交响乐团委约我院陈强斌教授创作交响合唱作品《世纪波光》,作品融合了朗诵、评弹、合唱、管弦乐队与多媒体等多种元素,创造一个独特的艺术空间。



二、音乐戏剧讲好中国故事


进入新时代,上音师生创排、编导、推出了多部红色题材、现实题材的歌剧和音乐剧,这些反映重大历史题材、观照当下现实问题、传承上音校史文脉、回应人民精神需求的舞台作品,以音乐结合戏剧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诠释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歌剧《康定情歌》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路”精神的重要指示为创作引领,以广泛流传的四川民歌《康定情歌》的旋律为主要创作素材,以甘孜地区的藏族民间音乐为创作元素,结合现当代的音乐创作技术,充分依托学校在歌剧创作、表演、研究等方面的雄厚办学实力、倾力打造,该剧入选文旅部2022—2023年度“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


以上音老院长贺绿汀为主人公的原创歌剧《贺绿汀》在20世纪上半叶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争取解放的宏大历史背景下,真实再现了青年贺绿汀承前启后、融汇中西、树立文化自信、追求创作卓越的音乐家形象。首演于2019年的原创音乐剧《春上海1949》讲述了当时进步学生建立起学运中有声有色的英雄战斗堡垒,开展迎接上海解放的秘密斗争的故事。



音乐剧《海上音》以在上海避难的天才犹太小提琴家与国立音专(上海音乐学院前身)的学生们的感人跨国情谊为故事主线,2016年6月应邀赴韩国大邱作为官方邀请作品上演于大邱国际音乐节,一举揽下最佳外语剧目金奖,并收获极好的口碑。献礼建党百年的歌剧《霓虹灯下的哨兵》擦亮“拒腐蚀,永不沾”的革命意志。音乐剧《忠诚》讲述了地下共产党员在上世纪接力守护“中央文库”、完成光荣使命的故事,2021年8月入选由文旅部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


2018年首演的歌剧《晨钟》由许舒亚教授作曲,讲述了共产党人李大钊的英勇事迹,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故事,音乐与叙事的高度融合震撼人心。《汤显祖》以中国风味的艺术表达,塑造出汤显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中国风骨,向世界展现独特而强大的中国风范。



三、交响华章谱写时代新声


进入新时代,上音人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共情共鸣。交响乐具有结构编制宏大、技术手法精湛、表现内容丰富、艺术张力强劲、情感意蕴深广的特质,上音人借助这一“大国重器”谱写新华章,讴歌新时代。


首演于2016年的多媒体交响乐《丝路追梦》是对国家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响应,这部具有套曲思维的大型作品,由上海音乐学院团队策划、组织、创演,五个乐章运用五种交响乐体裁,分别由周湘林、叶国辉、张旭儒、赵光、尹明五等五位作曲家完成,多次巡演于“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等重大艺术平台,以其鲜明的民族性、恢宏的史诗性、诗意的标题性获得专家认可和大众喜爱,入选2015年文化部“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民族音乐舞蹈专项扶持项目、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2018年上演于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闭幕式的交响幻想曲《炎黄颂》以创世神话华夏始祖炎黄二帝的传奇与从混沌初分到华夏一统的史诗为题材,用“源”“生”“化”“祥”四个乐章刻画古代华夏英雄时代的磅礴气势与铁血柔情,致敬古圣先贤所创造的伟大文明,展望新时代天下大同联通共荣的美好明天,被列为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项目,并即将参加2022年中华创世神话主题戏剧舞台作品展演和多媒体展示。


2019年的“上海之春”音乐周在一台音乐会中上演了六位上音教授、校友的交响乐作品,分别是翁持更的管弦乐《梦里江南》、徐孟东的交响前奏曲《浦江钟声》、夏良的交响诗《红色之源》、崔新的交响音画《石库笑语》、周湘林的管弦乐《申城之巅》、许舒亚的管弦乐《百川归海》,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上海及长三角地区70年的沧桑巨变。上音作指系教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作的交响乐《和平颂》2016年在上海首演,奏响了祈祷人类和平永恒的交响诗篇。


上音作曲家在新时代创作的交响乐作品还有杨立青的大提琴协奏曲《木卡姆印象》(2012)、徐孟东的《交响幻想曲》(为中提琴与管弦乐队而作,2012)、陈牧声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纪念》(2013)、尹明五的《水墨画意》(为管弦乐队而作,2014)、徐坚强的《天风地歌3》(女声合唱、泛音笛与管弦乐队,2016),叶国辉的交响诗《王羲之》(2017)、于阳的多媒体交响曲《良渚》(2018)、沈叶的小提琴协奏曲《缄默诗篇》(2018)、陈钢的交响诗曲《情殇——霓裳骊歌杨贵妃》(2019)等。



四、民族管弦彰显文化自信


进入新时代,上音师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积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艺术创作中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也是创造性转化过程中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一批批优秀原创民族管弦乐作品不断涌现,使上音人在中国特色文化发展大道上前行脚步迈得更加坚实自信。


2015年11月,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包括周湘林教授的《花腰三道红》、强巍昊教授的《民谣》、朱晓谷教授的《江畔晨曲》、何训田教授的《达勃河随想曲》、徐坚强教授的《日环食》、叶国辉教授的《听江南》、王建民教授的《中国随想曲NO.1——东方印象》等上海音乐学院作曲家创作的优秀民族管弦乐曲悉数亮相。这台由吴强教授执棒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的音乐会是经典曲目与精英团队的完美结合,为现场观众献上了一台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精品音乐会。


2018年5月,受2018北京现代音乐节之邀,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与民乐系联合出品的“思”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专场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王府音乐厅上演。本场音乐会由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演奏,吴强教授担任指挥,上演了强巍昊《乡情》、叶国辉《日落阳关》、徐坚强《物动心感》、杨立青《思》、王建民《阿哩哩》、周湘林《索玛》等6位上音作曲家的作品。



王建民教授在2019年推出用管弦乐队协奏的《第五二胡狂想曲——赞歌》,续写了他的“二胡狂想曲”经典系列,这是一部为金钟奖比赛创作的作品,更是一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作品;向来致力于民族乐器创作的周湘林教授作有《跳乐》(中阮与管弦乐队,2015)、《天马》(二胡与管弦乐队,2016)、《扎年》(古筝与管弦乐队,2017)等协奏曲性质的交响乐作品;温德青教授的《泼墨V》(古琴与管弦乐队,2019)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当代的表达方式;苏潇副教授的古筝协奏曲《安歌》、民族室内乐《旋动》获得2020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


徐坚强教授2021年创作的唢呐协奏曲《大开门》运用了中国戏曲曲牌作为创作素材,加入了现代的个性与他个人的创作手法,以一种打动人心的方式去激发人们对于民乐从未有过的听觉想象;刘灏教授在2020年创作了唢呐协奏曲《再问江南》,灵感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以唢呐与西洋管弦乐队的独特组合为呈现形式,描摹出一幅别样的江南画卷;同样为唢呐与乐队而作《百年涅槃》由青年教师李博禅创作于2021年,唢呐代表着呼唤,涅槃意味着重生,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走到今天,新时代的盛世如涅槃重生一般引领着中华民族进入一个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2018年5月,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古乐·新声”陈应时解译敦煌古谱音乐会在贺绿汀音乐厅举行,音乐会选取陈先生研究成果中的解译精品,再经作曲家寻律编配而成。音乐会的表演形式多样,既有民族室内乐,又有民族管弦乐,层次有致。在乐队编制上,打破了原有琵琶单声部旋律,加入了人声(方琼演唱),以及竹笛(唐俊乔等吹奏)与笙等吹管乐器、古琴(戴晓莲等演奏)与古筝等弹拨乐器、编钟与排鼓等打击乐器,为了体现旋律的歌唱性,选用了二胡、中胡等拉弦乐器,为了表现活泼与灵动音效,柳琴等近代民族乐器也出现在乐队中。



五、跨界融合坚持守正创新


进入新时代,上海音乐学院积极推动学科交叉建设,跨专业协同,促融合发展。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上音师生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拓展文艺新空间,催生音乐新实践。


2016年“上海之春”期间,由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代晓蓉教授领衔)与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艾尼瓦尔等人作曲)合作编创演出的大型音舞诗画《木卡姆印象》进行了世界首演。这部作品以古老的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音乐为载体,既保持了原有的木卡姆表现形式,又将现代的数字化手法与美学创作理念相融合,带来跨界、融合、创新的舞台盛宴。



跨界融合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许舒亚教授担任音乐总监)是上音主创,国家艺术基金立项支持,中国首部为单一民族乐器(竹笛)而作的器乐剧,由中国著名竹笛演奏家、上音民乐系教授唐俊乔担任艺术总监和主演。其无言无词仅用“音乐对话”的全新舞台戏剧表演方式,为音乐器乐表演领域创新表演艺术形式开创了先河。


跨界融合艺术剧场《东去西来》是一部创新、实验性艺术作品,作品综合了音乐、绘画、影像、表演、舞蹈以及戏剧等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项目负责人是上音数字媒体艺术学院代晓蓉教授。近年来,艺术家们一直在寻找一种表达方式,以中国民族题材为核心,试图把音乐、媒体艺术与其他元素并置于舞台之中,他们平等的交织与对话,在剧场空间中产生戏剧张力,形成跨界融合现代剧场艺术风格。


2019年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奖中,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居文沛凭借在电影《古田军号》中的音乐创作荣获最佳音乐奖,此前由她担纲的多部红色题材作品音乐创作,包括《血战湘江》和《海棠依旧》分别获得2017年度“五个一工程”奖。2018年,舞蹈家杨丽萍现代舞剧的《春之祭》在昆明首演,著名作曲家何训田担任作曲,该剧以独特的音乐舞蹈语言融入东方五千年文化,演绎了一部西方百年经典。



六、优质平台推动人才发展


进入新时代,上海音乐学院以培养拔尖优秀的创新人才为目标,搭建育人平台,打造科创项目。国家级成果的摘取,高规格赛事的举办,国际一流项目的签约,让“前浪”“后浪”同台生辉,新人新作层出不穷。


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作曲指挥系承办的“百川奖”业已成为一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作曲比赛。赛事以“纳百川之气象,和时代之韵律”为办赛追求,鼓励青年作曲家在中西乐器融合方面进行富有音乐性、探索性的创作。比赛面向全球作曲家征稿,旨在为全球青年作曲才俊提供展示创作才华,推出优秀原创音乐作品的高端平台。自2009年创办以来,已在国内外产生广泛而重要的影响,一大批新生代作曲家通过该项赛事崭露头角,2019年夺得意大利首届卢契亚诺·贝里奥国际作曲大赛唯一大奖的博士生依克山就曾是“百川奖”的参赛者。


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当代音乐家,以多元的文化视角关照当下的音乐发展,通过音乐会、学术讲座、作曲大师班、新作品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作曲理论、作曲技法和实践、应用等综合能力。


2019年,全球最古老的音乐出版社大熊(Breitkopf & Härtel)与上海音乐学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并且签约了大熊300年历史上首位中国作曲家、上音作曲指挥系教授沈叶。目前,由上音院长廖昌永教授担任主编的《玫瑰三愿:中国艺术歌曲16首》、老院长杨立青教授的作品《荒漠暮色》和作曲系沈叶教授作品《小提琴协奏曲》等乐谱已由大熊出版社正式出版。


国家艺术基金是由国家设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培养艺术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上音历年在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音乐创作)上表现优异:2016年的刘灏、苏潇,2017年的戴维一、钱慎瀛、秦诗乐、王甜甜,2018年的徐可、李磊、缪薇薇,彭荣鑫,2019年的孔志轩、孙剑、梁楠,2020年的蒋骁然、李姝颖、艾尼瓦尔·瓦吉丁,2022年的李博、李霓霞、邵青,无不反映出上音长期以来重视青年人才培养,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育、扶持力度。


青年教师徐可交响乐作品《黄河随想——唢呐与交响乐队》和李博禅民族交响史诗《英雄》、博士生李霓霞民族管弦乐作品《南韵》先后入选文旅部“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扶持作品名单,徐可的作品《天启》还在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中斩获头奖。



十年来,上海音乐学院以完备的学科体系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音乐与舞蹈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A+评级,并在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获评艺术(音乐)类A+。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点位上,上音全体师生将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与文艺事业的重要论述核心思想和精髓要义,出思想,出标准,出人才,出作品,创作排演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音乐作品,培养拔尖创新音乐人才,传播新时代价值观念,用高水平文化艺术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院创作表演与理论研究委员会、科研处、艺术处、教务处、研究生处、作指系

作者:钱仁平、陆平

设计:leisurelyzs

编辑:郑荧馨


小音征稿啦


下一个登上

官微、官博、官方B站、官方抖音的

可能就是你!

快来投稿吧~


征稿类型

人物|身边的优秀师生榜样或校友故事

图片|记录上音两校区的摄影设计

视频|师生才艺展示及编曲创作

创意 | 适合新媒体传播的作品


投稿方式

发邮件:shcmxcb@shcmusic.edu.cn

标题:投稿-类型-姓名-年级-学院


投稿要求

作品确为作者本人原创成果


小音家族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上海音乐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二十大 教育文艺事业

15812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