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文博日报】光明日报评三星堆 | 浙江乡村博物馆新名单 | 吐谷浑墓葬新发现

2022-10-12


    2022年10月12日    


【综合】

■    西安交大科研团队以科技赋能文物保护

■    光明日报评:人们期待的三星堆旅游会是什么样


【博物馆】

■    何良军到哈尔滨博物馆和黑龙江文学馆调研

■    北京出文件:大力推动博物馆志愿者发展!

■    浙江省文物局公布第三批乡村博物馆名单

■    博物馆应是走进现代城市的入场券

■    中国城市:开启博物馆之城建设

■    博物馆开夜场 考验专业运营能力


【考古】

■    《印华日报》:在印度河谷考古的中国学

■    吐谷浑墓葬群考古新发现

■    重庆涪陵小田溪遗址又有新发现



西安交大科研团队以科技赋能文物保护


“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为离散文物碎片信息超现实聚合的信息完整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让我们有机会逆向探寻、感知这些文物本有的文化风貌。”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三维造型艺术现代技术应用研究团队领衔人贾濯非说,通过“运用新方法、探索学科交叉、深度国际合作”,希望为文物保护研究开辟新思路。


在作为雕塑家的贾濯非带领下,团队将三维数字技术与雕塑类文物保护结合,将研究对象聚焦于离散文物的研究上。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大量不可移动文物流散海外,在海外流散文物实体追讨回归困难重重且争议不断的背景下,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与此相关的文化艺术史学术研究带来了新的可能。”谈及初衷,贾濯非说,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也有能力为此做点什么。


据了解,团队会对文物进行3D色彩扫描并建立数字模型,然后进行数字模拟修复并进行多媒体影视制作,最后还可以结合传统造型方法和传统彩绘工艺来对文物进行逆向仿真实体重建。


贾濯非介绍道,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魅力的复杂过程,中间会遇到如文物破损、缺失、拼对有误等情况,都需要通过在查阅历史文献、老照片,和对建筑史、美术史、宗教史等的相关研究基础上,运用严谨的科学技术方法去逆向推演、还原文物造型原貌以及内在完整文化信息。


目前,团队先后完成了几个批次流散海外文物三维数据采集。作为核心技术团队,开展了北京智化寺藻井的数字化重建项目、龙门石窟皇后礼佛图项目和唐昭陵六骏数字化复原研究等一系列国际化合作项目。


“历经四年的‘北京智化寺海外藏藻井的数字化原境还原研究’项目是我们与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合作的第一个研究项目,已接近尾声。”贾濯非说,智化寺的两个藻井流失海外,团队已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解决了藻井与建筑大木作分离的研究窘境,实现了万佛阁、智化殿藻井的数字化虚拟原位复原,通过研究成果,可以一睹其完整风貌。其他项目也在有序推进。


图为团队在国外对文物进行三维数据采集。 受访者提供


团队与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联合,由非官方资金支持,建立了一个国际学术平台,两家研究机构对博物馆提供的原始数据进行数据聚合、重组、逆向探寻离散前文物的原貌、原境。同时,也对文物离散双方的原始数据作双向隔离,规避学术领域以外的无端干扰。


“这类研究肯定离不开广泛国际合作,在遵守相关国际公约和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团队与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等多方合作,还将与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国更多博物馆联络合作。”贾濯非说,学术平台正在努力打通国际学术合作研究的更宽阔路径。


贾濯非表示,研究成果经过文物离散双方的收藏、保管机构相互协商,达成成果共享的相互有效授权,共享文物合成造型还原、环境还原研究成果。


“这时,文物信息已经不再破碎离散,而是通过相关博物馆之间的成果共享,形成与文物相关的完整信息链,通过这个信息链,观赏者就有机会看到关于这个文物碎片的来源、碎片与母体未分离之前的相貌、原境,以及与文物相关的完整文化信息。”贾濯非介绍道。


“我们今天所做的绝不仅仅是对一两件时空离散文物的虚拟造型复原,而是在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新方法、新领域,是对文化遗产遗憾的逆向探索和修复。”贾濯非说,这项工作对现在和未来而言都意义重大。

(中新网 阿琳娜 党田野)


光明日报评:人们期待的三星堆旅游会是什么样


自2019年启动新一轮考古发掘以来,三星堆考古的最新成果惊喜不断,屡屡进入公共视野。最近,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举行了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策规划全球征集新闻发布会,四川省德阳市计划投入资金,面向全球征集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策规划,建设具有中国风、古蜀韵的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如果说三星堆是中国考古事业的一座“富矿”,那么三星堆考古遗址堪称当地发展旅游的重要凭借。热爱传统文化和考古事业的人们,除了通过互联网和书本欣赏三星堆出土文物,更迫切期待能到三星堆考古遗址实地走一走、看一看。处在学龄阶段的青少年,出于学习历史文化的需要,也会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引下将三星堆作为游学目的地。因此,三星堆景区深入开发,确实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不过,很多人会为三星堆扩大旅游开发产生顾虑:当地投入巨资用于景区建设,会不会导致门票价格上涨?毕竟,随着景区吸引力的提升,门票不断涨价的现象是存在的。三星堆作为国家考古遗址,景区开发不仅有一般意义上的旅游价值,更有教育价值。如果门票定价过高,可能打消一些经济能力有限的游客参观学习的念头,三星堆的公共教育价值就无法充分体现。


在商业化和公益性之间,三星堆景区理应追求一种平衡。很多时候,人们反感的不是商业化,而是过度商业化提高了大众旅行的门槛、破坏了人们欣赏景区的心情。门票收入虽然是景区“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收入,但整体上看,在旅游经济中所占比重并不高。如果因为门票“劝退”一些游客,可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其实,切实规划建好三星堆景区、支持促进文物保护没有问题,但因此需要收回的成本、追求的合理利润,不宜通过景区本身“找补”。如果换一种思路,实现三星堆核心景区低价开放,与当地追求旅游事业发展并不矛盾。比如,随着三星堆吸引力的提升,当地餐饮、文创、酒店业可能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游客在参观景区以外的其他项目消费可能增加,这都将给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星堆位于四川德阳,距离成都车程有六七十公里。从吸引周边大城市和外省游客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距离本非优势。游客如果从成都出发,当日往返,意味着需要较长途的跋涉,相对而言也减少了参观三星堆的时间。不过,这也可以成为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动力——只要旅游设施建得好,旅游项目更加丰富,游客就可能以三星堆为中心停留更长时间,直接为当地增加旅游和服务业的收入。


实际上,通过精心的商业开发,打造美观、大气、整洁的景区设施,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又有谁不喜欢呢?如果当地在保持核心景区低门槛的基础上,推广多元化、多层次的旅游服务项目,何愁不能收回投资成本并做大旅游产业?努力实现“丰俭由人”,让不同消费能力和需求的人都得到满足,何愁不能吸引更多客流?


目前,三星堆的新一轮开发仍在方案征集阶段,当地设想构建“文化+旅游+商业+N”的多元化复合型旅游产业体系,比较有前瞻性。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当地已意识到“门票经济”的局限性,而努力在更多层面寻找旅游产业的增长点。对此,人们不妨保持期待和关注。希望三星堆未来的旅游开发,真正从便利游客的角度设想,彰显这个知名文化景区应有的端庄与内涵,从而推动展现三星堆的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等多重价值。

(光明日报 王钟的)



何良军到哈尔滨博物馆和黑龙江文学馆调研


10月10日上午,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良军到哈尔滨博物馆和黑龙江文学馆调研展馆开放运行及文物保护利用情况。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常委会会议部署,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文化滋养。


何良军先后来到哈尔滨文物馆、中苏友好协会旧址纪念馆、喜多方古董艺术品收藏馆、哈尔滨城市历史展馆、黑龙江文学馆,详细了解现有馆藏、文物保护、开放利用等情况。他指出,博物馆是一座城市文化积淀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要不断提升馆藏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呈现更多高质量展览,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常态化开展研学活动,让更多青少年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要探索研发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意互动场景,让博物馆更具科技感和趣味性,将其打造成为哈尔滨市的文化新地标和城市新名片。


在黑龙江文学馆,何良军强调,黑龙江文学馆是集中展示黑龙江文学珍贵史料和优秀成果的重要窗口,要围绕馆藏展览、交流研讨、教育培训、社会服务等职能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使其充分发挥梳理龙江文脉走向、展示龙江文学成就、推动龙江文学发展的积极作用。


省政协副主席迟子建和省直、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黑龙江日报 王晓丹)

北京出文件:大力推动博物馆志愿者发展!


博物馆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之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北京市广大博物馆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博物馆志愿服务工作,在传播博物馆文化、促进文化交流、讲好北京故事、宣传北京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市博物馆志愿者工作也存在活动不够规范、权益保障不够有力、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博物馆志愿服务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鼓励和规范博物馆志愿服务活动,特提出如下意见:
《关于进一步做好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意见》(点击标题看全文)

浙江省文物局公布第三批乡村博物馆名单



为有序推进“浙文惠享”民生实事工程,确保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圆满完成。浙江省文物局近期组织专家对部分地区申报的乡村博物馆进行验收认定。经实地察验、台账查阅等综合评定,现将验收通过的浙江省第三批乡村博物馆名单予以公布。


浙江省第三批乡村博物馆名单(19家)

杭州市

瞿缦云故居纪念馆

宁波市

海曙区灯文化艺术馆

海曙区黄古林草编博物馆

宁海县江南民间艺术馆

乡风文明馆

周巷红色藏品展示馆

沙耆故居陈列室

湖州市

长超红色纪念馆

港口村家学养正馆

大㘰村㘰文化馆

岕里婚庆博物馆

平阳人记忆馆

上吴百艺文化展示馆

嘉兴市

毛泽东同志新仓经验批示展示馆

仲乐村榨莱馆

斜桥民俗手工艺馆

金华市

武义县萤石博物馆

武义县神雕铜艺术馆

郑店婺剧主题馆

(浙江省文物局)


博物馆应是走进现代城市的入场券


随着《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一系列节目的推动,大家对博物馆的期待日渐增高。每座城市都以自己所拥有的博物馆作为骄傲的资本。不论文化机构还是媒体都想着要和博物馆沾一点边,似乎这样就能使自己变得胜人一筹。


可如何将博物馆与城市的建设、发展历程结合起来?利用博物馆文化讲好城市故事,并将博物馆打造成城市新地标,对文化工作者和城市规划者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和考验。


博物馆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

前不久,有一位媒体朋友专程过来咨询我,他们曾经做过好几期“博物馆古代文化探访”类的节目,最近却有一个烦恼:虽然节目做了不少期,但总感觉博物馆讲故事的路子越来越窄。或者赞美古代文化的发达,或者感叹文物材质和工艺的精美,或者称颂古人审美品位的高超。但要如何把古代文物与中国当下的现代城市发展结合起来,让他犯了难。


我和他说,虽然我打交道最多的是古代文物,但有一说一,要把路子走宽,还真不能就把眼睛盯着那些博物馆里的瓶瓶罐罐等老古董们。何况,一座城市里的博物馆,也不能光是展示古物的陈列室。一座城市要提升自己的品位,需要我们文化工作者把视野放得更加开阔一点。


通常地,我们把展示古代文物的博物馆,统称为古代艺术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此类博物馆虽然在城市中长期担任了文化地标作用,但它们在整座城市展馆中所占的比重,最多也就只到30%多一点。换言之,一座城市的博物馆数量主要由行业博物馆和私人博物馆所贡献。而行业博物馆更是占据了其中最大的比例。以上海为例,据光明网《2021上海市博物馆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上海市已备案博物馆158座。文物类所属博物馆50座,行业所属博物馆69座……”


有一个道理其实我们都懂,一座城市形象的体现,难道真的是靠我们博物馆里放着的多少件古董吗?诚然,上海拥有许多以古代文物展出为核心的专业机构。但上海这座城市的文明,恰恰不是由这些古代文物背后的底蕴所造成的。而是我们拥有的见证中国第一家自来水厂的杨树浦水厂博物馆;可以追溯中国最早邮政系统若干第一的上海邮政博物馆;足以浓缩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的江南造船博物馆。


除此之外,那些记录上海乃至中国若干第一的,上海证券博物馆、金融暨银行博物馆、上海中国烟草博物馆、中国会计博物馆、上海铁路博物馆、上海电信博物馆、上海消防博物馆、上海老相机制造博物馆,都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而且,上海纺织博物馆还不止一座,叫得出名字的至少有三四座。正是这些和行业有关系的博物馆见证了城市发展的历程以及繁荣的历史原因。听我这么一说,我的这位朋友也随之豁然开朗,高呼是自己狭隘了。


湾区博物馆令人欣喜的转型

然后,朋友又问我,能不能把城市与博物馆的题目做得更大一点。比如,把视野放到珠三角、大湾区。说实在的,我亲身到过的大湾区博物馆确实不多,屈指可数,除了广东省博、深圳市博物馆以外,其他也就去过陈家祠、佛山顺德菜博物馆和广州石湾陶瓷博物馆。于是,就顺着网络查询了一下珠三角的博物馆名录。我发现,珠三角地区虽然有相当数量的古代文物博物馆、艺术馆和自然科普馆,但是和本地区行业发展历史有关的并没有特别多(若有遗漏请谅解)。比如深圳我就仅仅找到了深圳招商局历史博物馆、中国版画博物馆、中英街历史博物馆等几家有关本地行业历史的机构。而广州的行业或专业类的博物馆稍多一些,如十三行博物馆、广州洗衣机文化博物馆、广州邮政博物馆、中国海关博物馆、广东省凉茶养生博物馆。


倒是我去过的屈指可数的广佛范围内的两家,顺德菜博物馆和石湾陶瓷博物馆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在顺德菜博物馆,至少让我了解了“食在广州,厨出凤城(顺德)”这句话的原因。而当我来到石湾陶瓷博物馆时,则为这里丰富的陶瓷文化感到震撼。从明清时代开始发展的石湾陶瓷工艺,正是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而且,我还感受到了石湾制瓷与当下的联系。现在的石湾有很大一部分传承过去的同时,也转型投入到厨房卫浴之类室内装潢陶瓷的制造。这种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转型深深印在了我的博物馆同事眼中。仿佛是对传统的颠覆,但是在我这个人类学者看来,却是令人欣喜的与时俱进。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契机面前,焕发出的新生命。


从城市发展脉络中前往未来

这两个行业博物馆给我提供的新知,显然是收藏展示历史文物类的博物馆所不具备的。在历史类的博物馆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城市的过去。而当我们想要展望未来、直面当下的时候,就需要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找到一些富有未来感的线索和信息。


由此看来,城市的发展远远不是紧盯着过去,紧盯着历史遗留的坛坛罐罐可以获得的。很多事实证明,我们恰恰只有从古代走出来,成为面向未来的博物馆,才能更加客观理性地审视我们的古代文明。除了我那位媒体朋友外,相信还有更多有识之士能和我达成共识,在我们关注传统的同时,更多需要从城市发展的脉络中找到前往未来的契机和入场券。

(晶报 张经纬)


中国城市:开启博物馆之城建设


一张古旧的北京市地图,延伸到远方时变成了三维立体的北京各大博物馆建筑,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站在地图上永定门的位置,眺望面前堆叠的首都博物馆、万寿寺、国家动物博物馆、徐悲鸿纪念馆……视线上移,“博物馆之城”5个字成为画面唯一的说明。


这是北京电视台文博探秘类真人秀节目《博物馆之城》的海报。


在这档节目中,单霁翔、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李杰、复旦大学研究生冯琳组成“博物馆探秘团”,带领观众走进多座北京的博物馆,“沉浸式”体验博物馆的幕后工作,聆听历史的声音,见证北京在建设博物馆之城中的努力。


建设博物馆之城,北京并不孤单。据民盟北京市委秘书长严为介绍,目前全国有26个城市宣布打造博物馆之城。他表示,博物馆之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推进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融合的全新文化生态。


“什么样的博物馆才是一个好的博物馆?只有人们热爱这个博物馆,把它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休闲的时间就想来,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博物馆才是好的博物馆。”2019年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在一次演讲中说。但如何打造一个好的博物馆之城?众多中国城市探寻着自己的答案


北京:有可能率先建成

博物馆数量较多、藏品丰富、底蕴深厚,严为认为这是北京有可能在全国率先建成博物馆之城的基础条件。


截至2021年底,北京已备案的博物馆数量达到204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18家、二级博物馆10家、三级博物馆11家,国家一级博物馆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在行业博物馆方面,北京有65家中央所属的博物馆,其中大部分是行业“领军馆”,如中国铁道博物馆、北京汽车博物馆等。


此外,北京还有500余家类博物馆。所谓类博物馆,是指具有或部分具有博物馆收藏、展示和教育等性质与功能的场馆,包括纪念馆、名人故居、军史馆、厂史馆、校史馆、村史乡情馆、陈列馆、规划馆、美术馆、艺术馆等。总体来看,北京已经形成纵横交织、经纬缜密的博物馆布局。


北京市文物局公开的数据显示,北京地区博物馆藏品总数1625.5万件(套),藏品总数和三级以上珍贵文物数量均居全国首位,持续开放基本陈列520个,年均举办展览600多项、活动上千项,接待观众超过5000万人次


北京最早明确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是在2020年。当年4月发布的《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指出,北京要打造布局合理、展陈丰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之城。同年5月,“博物馆之城建设谋划思想汇”举办,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在会上正式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并指出这是新形势下首都文博事业发展的新目标,也是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载体。


据北京市博物馆学会秘书长哈骏介绍,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按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利用博物馆数量及门类均居全国前列的优势,整合博物馆资源,形成区域博物馆合力:发挥中央及市级博物馆“集聚效应”,在积极推进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市属博物馆服务能力与水平;利用科研机构多、人才聚集的条件,加快推进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在土地、税收、资金等方面加大投入,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博物馆。


2021年,国家文物局与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北京博物馆之城战略合作协议;在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博物馆之城专项工作组,为博物馆之城建设提供政策依据。同年底,北京市文物局、市财政局等印发《北京市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的若干意见》,从设立扶持资金、展览社教、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鼓励措施,引导鼓励社会资源进入博物馆领域,推进博物馆发展理念、技术、手段、业态创新,释放发展活力,展示北京古都文化和现代风采。这对于资金、人手都“紧张”的小微博物馆而言,是难得的发展良机。


两年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等一批博物馆、纪念馆相继建成开放,大运河博物馆、国家自然博物馆、中国长城博物馆改扩建等一批重点工程将相继投入建设,《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正在加紧编制完善中……博物馆之城建设,正在北京徐徐展开。


南京:“博物馆+教育”路径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长江路、老城南、钟山三大博物馆集群聚落得到授牌,南京市公布了第一批40座类博物馆孵化培育名单。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在当日的活动上表示,博物馆集群聚落的打造,改变了以往博物馆“单打独斗”的运营模式,将散落的单体博物馆集聚在一起,通过以大带小、以老带新的方式,合力塑造南京特色文化品牌,南京朝着高质量打造博物馆之城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囊括民俗、生活艺术、文物等主题的长江路博物馆集群聚落,汇聚了南京博物院、六朝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等15个文博场馆,力图展示“一条长江路、半部金陵史”;由南京市博物馆、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等17家文博场馆汇聚而成的老城南博物馆集群聚落,主打“老南京”属地文化;以钟山风景区内各博物馆为主体的钟山博物馆集群聚落,则汇聚了14家文博场馆,除了人文景色,游客还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体验山中“野”趣。


目前,南京市备案博物馆65座,其中国家等级博物馆15座。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日前制订的《南京市建设“博物馆之城”发展规划》显示,未来几年还有更多的博物馆“在路上”。根据这份规划,到2025年,南京将力争新增100座备案注册博物馆,孵化100座类博物馆,创建世界一流博物馆,力争新增国家等级博物馆5座以上,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原创展览和品牌活动,每年举办展览300个以上。到2035年,南京将统筹不同地域、层级、属性、类型博物馆发展,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体制完善、功能完备的博物馆体系格局,基本建成全国一流、世界领先的博物馆之城。


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尤其强调“博物馆+教育”的新路径。比如,在常态化馆校合作下推出了众多精品课程。其中,六朝博物馆“三国将军炼成记”社教课程配合“东吴丁奉家族墓出土文物展”临展,依托南京都市圈地域资源,自主开发考古主题分众课程,针对小学、中学和成人不同年龄段的受众,设置不同教学目标和体验项目,整个系列课程在统一规划下,多方参与其中,各尽其责、有机整合,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博物馆临展配套教育课程。


今年,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在全市等级博物馆中,开展教育精品课例评比活动,最终23个教育课例视频被评为精品课例和优秀课例,11个课例作为首批《在博物馆里长大——南京市等级博物馆教育精品课例》在金陵微校平台进行推广。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大多数人去博物馆主要是关注馆内文物藏品,现在更强调博物馆的教育和服务功能。”


更多城市:列入“十四五”发展规划

今年以来,更多的城市将博物馆之城建设列入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之中。


比如,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1月印发《广州市博物馆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2021-2035)》,计划“十四五”时期广州将大力建设博物馆之城。


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柯显东介绍,近年来广州市博物馆数量稳步增长,目前全市共有登记注册的博物馆67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5家、二级博物馆11家、三级博物馆7家。除建设一批新博物馆之外,广州将大力培育“功能博物馆”建设,将具备部分博物馆功能、但尚未达到登记备案条件的社会机构,纳入行业指导范畴;在城市更新改造和乡村振兴过程中,依托有城市记忆、历史文化价值的旧街区、旧厂房、古村落、古驿道,设立特色博物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学校,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厂史馆、校史馆等;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建设艺术、体育、文创、高新技术、数字等新业态博物馆。


2月,西安市文物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实施并向社会公布了《西安市“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全市文物系统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盘活用好文物资源,研发文博创意产品,打造城市文化地标,加快推进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碑林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推进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改造提升,彰显西安历史文化特色风貌。


5月18日,河北省保定市举办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走进百馆之城,探秘宝藏保定”的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河北省文物局与保定市人民政府现场签署了共建保定市博物馆之城合作框架协议,省文物局将推动保定市在博物馆改革发展方面先行先试;着力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博物馆,以博物馆之城建设推动保定市国际文旅名城建设;培育教育项目品牌,双方探索创建“家校社”共育实践基地等。


按照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博物馆之城”的要求,衔接《保定市文化和旅游“十四五”发展规划》,保定市提出构建“一核、四区、三带”的博物馆空间体系。一核是主城区,四区是京西百渡片区、中华常山片区、中医药康养片区、京雄邻里片区,三带是京雄保一号风景道博物馆群带、红色文化博物馆群带、长城文化博物馆群带。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我国博物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地博物馆之城建设方兴未艾,为的是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让博物馆与城市、博物馆与市民的关系在建设中达到相融相洽。(《环球》杂志 乐艳娜)


博物馆开夜场 考验专业运营能力


“博物馆的晚上是非常特别的,因为它有着不同于白天的安静和视觉上的感受。因为人们看惯了白天中的博物馆常态,却很少能够看到不同于白天的晚上的博物馆景观,这种特别的体验对于公众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在《博物馆之美》这本书中写道。博物馆夜场并非日间模式的时间延续,而是具有主题互动性的“博物馆奇妙夜”,绽放别样美丽。博物馆夜场点亮夜经济的同时,专业运营能力也不断提升。


氛围和白天不同

近日,上海博物馆、江西九江市博物馆等相继发出公告,国庆开放夜场。今年是上海博物馆建馆70周年,国庆夜场开放的展厅包括一楼“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二楼“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和四楼“塔拉萨:海洋文明与希腊艺术”展。其中,“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自开幕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回馈观众的支持与热情,丰富市民游客夜间文化生活,上海博物馆将开放部分夜场,这也是建馆70周年“感恩计划”的一部分。


博物馆夜场开放并非常态。以上海博物馆为例,具体开放时间为8月9日至10月23日期间,每周二、周五18时至21时。九江市博物馆国庆夜场,指的是延时开放,10月1日至7日闭馆时间由17时延长至21时。


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亦是饱览北京夜景的好去处。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中秋夜场,更多观众在展厅前流连。“我白天来这里看过展,知道开放夜场的消息,我又预约了,晚上看展更安静,氛围和白天不太一样。”摄影爱好者刘先生在“大国匠作”主题展前,认真端详每件展品。


博物馆夜场需要更专业的服务。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夜场,馆方开设了多场公益讲解服务,工艺美术、古琴、壁画、戏曲、篆刻……经考核后上岗的志愿者们为观众献上一场场精彩的讲解。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夜场,露台也开放了,根据疫情防控的需求,限定50名观众进入,有进有出,秩序井然。中秋当晚8时,一轮圆月升起,熠熠生辉,北京夜景璀璨夺目,观众纷纷拍照打卡鸟巢、奥运塔、水立方等标志性建筑。博物馆西南侧是适合逛吃休闲的“月色码头”,作为北京夜经济消费打卡地之一,这一带既有文化味又有烟火气。


游客在首都博物馆参与七夕夜游博物馆互动体验活动 陈晨 摄


夜场主题内容很关键

“由于博物馆开放夜场并非常态,所以一知道消息,就会赶紧预订。”博物馆爱好者林女士说。她最近一次去的博物馆夜场,是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中秋夜场。林女士和七岁的女儿特地穿着汉服赴约。“这是带着孩子第一次体验博物馆夜场,很期待。预告中说会有一些非遗体验项目,所以带孩子来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秋夜场,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布置了一个非遗“小庙会”。北京兔儿爷、京剧脸谱、北京宫灯、花丝镶嵌等非遗代表性项目纷纷亮相。北京兔儿爷展台前,耍狮子的、耍大刀的、卖糖葫芦的……各种姿态的兔儿爷造型诠释了老北京的生活百态。手绘兔儿爷是孩子们喜欢的体验项目,互相分享各自的兔儿爷造型和涂彩的快乐,好不热闹。另一侧展台,非遗体验活动也收获了一批孩子的心。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孩子们心无旁骛地把金丝小心翼翼地镶嵌到玉的凹槽里,这非常考验专注力和耐心。


在博物馆爱好者们看来,博物馆夜场并不是日场的时间延续,夜场主题内容的提炼,可以赢得观众的心。比如,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夜场内容都顺应节气,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七夕节时,该馆推出的夜场活动突出了“爱”的表达;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博物馆之夜”活动,多个展厅推出“画出恐龙腰带”“制作触角发卡”“制作贝壳项链”等活动,吸引众多亲子游客前来体验打卡。


另外,博物馆本身可以和夜场主题碰撞出别样的精彩。比如,此前,坐落在北京德胜门箭楼下的中国古代钱币展览馆推出沉浸式先锋光影艺术展,选取《小王子》短篇小说中的精彩故事情节进行呈现。在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德胜门箭楼,西方故事与东方文化相遇,装置艺术与人偶动态展示相结合,仿佛完成了一场时空穿越。


博物馆主题夜场还连接着夜经济。比如,北京汽车博物馆的“汽博之夜”,推出经典古董车专题展、品鉴经典活动的同时,汽车博物馆文创商店配合此展,推出同款同色汽车模型展售,针对夜场观众推出专属购买优惠,促进汽车文化消费。


夜场运营要有创新

今年7月,北京市文物局发出通知,各博物馆在暑假期间可根据自身条件,适时延长开放时间、开展晚间夜场文化活动,或是依托已经计划开展的活动,适当安排晚场接待。伴随夜经济的升温,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打破传统开放时间,推出丰富多彩的夜场活动。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等纷纷推出具有特色的夜游主题活动,受到游客欢迎。


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虽受疫情影响,2021年全国博物馆仍接待观众7.79亿人次,参观博物馆成为很多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选择。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肖波认为,夜间开放博物馆等文化场所,是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夜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铮看来,“博物馆夜场和日场是完全不同的场景,博物馆夜场运营要重新考量,从主题、服务、导引、文创、讲解等角度都要有所创新”。


博物馆开放夜场,有助于吸引更多工作群体参观且停留时间有所延长,激发公众参与文化消费的深度、广度和多样化,为博物馆带来餐饮、夜宿、文创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同时也要看到,博物馆开放夜场面临巨大的挑战。夜场开放,随之而来的是工作人员工作时间的延长、夜间开放带来的安全隐患、管理费用的增加等问题。张铮认为:“博物馆开放夜场,对于馆方和运营方都有着很高的专业要求。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是一个可以探索的方向。”(中国旅游新闻网 曹燕)


《印华日报》:在印度河谷考古的中国学者


“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据显示,五千多年前,以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中国史前文化,就与南亚次大陆的哈拉帕文化有着交流。”3日,正在青海省对宗日遗址进行考古研究的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教授汤惠生说。


汤惠生是史前考古领域专家,围绕马家窑文化与哈拉帕文化,他已进行了20多年的比较研究。他还跨过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脉,到巴基斯坦印度河谷的巴哈塔尔遗址,探寻数千年前两大古老文明的联系与交流。


走出国门 到印度河谷考古

“南亚次大陆最著名的史前文明是哈拉帕文化,因其发现于印度河流域,故也称印度河文明。”谈及到巴基斯坦考古的原因,汤惠生说,他曾在中国青海考古十几年,青海史前文化如马家窑文化很多来自中原地区仰韶文化,但还有些其它文化因素如作为人体装饰品的饰珠、海贝等显然不是仰韶文化的东西,有可能都是来自哈拉帕文化,为了解这两地史前文化如何交流,遂萌生去当地考古的想法。


近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文明交流对话活动深入开展。汤惠生说,乘此东风,赴巴基斯坦考古计划得以顺利通过当地政府批准,最终促成这次海外考古。


3年努力,考古队取得众多成果。汤惠生称,工作人员对该遗址进行了初步断代,摸清了遗址的文化分布:土墩上部为莫卧儿时代至近现代堆积,下部为古代文化层位,地平线以下为哈拉帕文化时代或更早的新石器文化地层。


“这是中国考古学者在巴基斯坦境内进行的首次独立考古发掘,探索了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的源流。该遗址出土了很多和马家窑文化有关联的遗迹和遗物,印证了印度河流域文明和中国古代文明在史前时期就有交流互动。”汤惠生说。


不停探寻 深入开展比较研究

近两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汤惠生没有再赴巴基斯坦,而是携巴哈塔尔遗址考古成果,继续赴青海等地开展哈拉帕文化相关的比较研究。


“今年新发现了一种马家窑时期陶器的器盖,中间有凸起的纽,其工艺和造型都比较特殊,与哈拉帕文化的同类器物非常相似。还有,发现的一些宗日文化地穴式房屋,跟哈拉帕文化地穴式房屋非常类似……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汤惠生说。


汤惠生说,预计今年12月,新一季的巴哈塔尔遗址联合考古将开始,重点将放在对哈拉帕文化早期地层的发掘,继续深入开展跨文化比较。


脚步不止 见证中国考古走向世界

“渴望交流与沟通是人类的本能。数千年前,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没能阻挡人们的交流。而现在便捷的交通和多样化的信息渠道,应该让人们更为亲近。”汤惠生说。


近年来,中国与巴基斯坦、伊朗、叙利亚等多国分别签署《关于协同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联合声明》,在联合考古、文化遗产保护修复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共同推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


亚洲、南美洲、非洲……越来越多的中国考古学者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开展考古发掘。汤惠生说,中国考古走向世界是一种趋势,相信通过走出去进行更多的国际性考古,能够增进中国与各国的人文交流。

(中新社 李晓伟)


吐谷浑墓葬群考古新发现


“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考古”项目是“十三五”期间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丝绸之路考古重大项目之一。根据该项目“五年计划”和《2022年武威地区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考古工作计划》,2022年拟对武威凉州区喇嘛湾(西湾)墓群M2、M3、M6和M7进行考古发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执字(2022)第214号〕,6月1日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考古发掘项目组进驻发掘区,开始对这4座墓葬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工作正在进行中,现将近期有关情况汇总如下。


一、项目进展情况


1.墓葬位置及考古概况

西湾墓群位于西湾村北侧、冰沟河下游北岸的黄土山岗上,东距青咀湾墓群1—2千米。面积约45万平方米。西湾M2和M3分别为金城县主墓和慕容忠墓,均为带斜坡墓道的单室砖室墓,坐北朝南,东西并列,间距约2米。两墓于1927年地震时坍塌,地面留有大坑,遂被盗。其中慕容忠墓(M3)居西,砖室外露较明显,出土有《慕容忠墓志》一合。金城县主墓(M2)居东,1945年10月由夏鼐先生主持发掘,仅清理了墓葬砖室,出土有数量较多的彩绘陶、木漆器及丝织品残片、金银饰件和《金城县主墓志》1合、残骸数块。西湾M6规模较大,墓室上方见有一方形小盗洞,地面未见塌陷痕迹,据勘探,该墓为带斜坡墓道的单室砖室墓,墓葬砖结构应保存较好,墓室内壁画可能保存较好,亦应存在一定数量的随葬品;M7为最新勘探发现的墓葬,为墓穴墓道土洞墓,保存完整。


2.现场文物保护

在M2、M3扰土中出土了数量较多的有机质文物及标本,现场采取了一些应急保护措施,如对文物及标本进行保湿、避光、加固等处理。将出土的人骨、部分动物骨骼、木质标本进行加固提取,后期将开展进一步清理、保护和样本检测工作。


3.工作进度

西湾M2已基本完成发掘。西湾M3正在开展墓室及墓道底部的清理工作。M6和M7正在开展表土揭露工作。


二、主要发现及初步认识


1.主要发现

西湾M2为带耳室的“甲”字形斜坡墓道单室砖室墓。通长约26.75米。墓道位于墓葬南部,开口平面呈梯形,长13.55、宽2.1~2.5米,斜壁。墓道填土内含碎砖块、动物骨骼、木炭等。墓道内殉马4匹,马骨周围垫土内包含大量碎砖块。


甬道位于墓道北侧,为在生土照壁上向北掏挖出的土甬道,使用木椽支护而成。


墓室土圹平面略呈长方形,斜壁。主室呈方形,约4米见方,北侧为宽约1.8、高约0.57米的棺床,棺床南部中侧有一个东西长1.37、南北宽0.74,高0.4—0.23米的置物台。主室前方有一条底部宽约0.47米的过道,过道两旁为东、西耳室。东耳室南北长约1.86、东西宽约1.53米,西耳室南北长约1.84、东西宽约1.55米。主室及过道底部皆为三层侈出的砖和一层菱角牙子结构。


墓葬内出土陶器、木器、丝织品、金属器等各类文物数十件,以木器为主。其中主室内主要出土一些木器残件、木构件及丝织品残件。东西耳室出土木马俑及木风帽俑残件,墓道南侧灰堆内出土有唐代纪年墨。

西湾M3与M2紧邻,形制与M2基本相同。墓室及墓道尚未清理至底部,在墓室土圹内出土木瓦刀、记号残砖。墓道内出土木掀、木构件。墓门及照墙、甬道和墓室内残留有壁画,面积约12平方米。


2.初步认识

通过今年现有的考古收获,我们有以下几点基本认识。


其一,西湾M2、M3的墓葬结构较为特殊,为带耳室的单室砖室墓,两个耳室似乎是起到墓葬壁龛的作用,用于随葬骑马仪仗俑群。这在中原地区唐墓中较为少见,与此前我们发掘的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也有区别。这一方面反映出武威地区在唐墓营建方面存在很强的地方特色,不似中原般形制统一,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另一方面反映出,武威唐墓受到河西“晋制”的影响较大,有一定的复古传承。


其二,西湾M2、M3地上仅有一层较薄的土坯层作为封护,未见明显的封土痕迹,符合我们之前猜想的吐谷浑人“死则潜埋”的丧葬习俗。而且两座墓葬相隔很近,属于一种另类的夫妻合葬,符合“广集中、大分散、小聚集、有呼应”的基本分布特征。


其三,西湾M2、M3墓道内皆殉马,进一步证实了吐谷浑人存在墓道殉马的丧葬习俗,而且M2墓道灰堆,以及灰堆内纪年墨的出土,同样说明吐谷浑人存在烧物及烧殉的现象。


总体来说今年的考古发现依然体现出,武威地区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以汉文化为统摄,并融合有吐谷浑、吐蕃等多民族文化的基本面,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重点诠释的方向。

(吐谷浑考古项目组)


重庆涪陵小田溪遗址又有新发现


这是小田溪墓群此次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动物骨骼(9月27日摄)


近日,记者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涪陵区小田溪墓群完成了阶段性考古发掘,目前该遗存的田野考古工作已经全面结束,完成发掘面积500平方米,清理墓葬2座,灰坑22个、道路1条、房址1座,出土陶、石、铜、兽骨等文物万余件。


据考古发掘工作的负责人介绍,此次在小田溪墓群考古发掘出土的陶器,是研究乌江流域先秦遗存的最新材料,为考证乌江流域商周遗存与成都平原十二桥文化、峡江地区石地坝文化的亲缘关系提供了重要实证。


三峡小田溪墓群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白涛镇的乌江左岸山坡地上,墓群A区是具有显著巴文化特征的高规格墓葬,同时也是三峡库区重要的考古项目之一。墓群从1972年发现至今,先后开展过多次考古发掘和勘探。(新华社 刘潺)



编辑:少侠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文博圈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文博日报 光明日报 三星堆

17425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