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8期文化产业评论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的重要论述,成都市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全力以赴拼经济抓发展搞建设,加力加劲构建现代文创产业体系,奋力交出推动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合格答卷。近期,成都市委宣传部(市文产办)、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成都市社科院组建课题组,开展了成都市文创产业建圈强链策略实地调查研究,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成都样本。
作者 |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编审 | 时光
编辑 | 时光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成都市文创产业建圈强链策略研究报告
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是成都市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当前,成都正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世界文创名城,必须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文创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趋势,以建圈强链推动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成都市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文创产业被列为全市建圈强链重点产业链之一。文创产业门类众多,细分领域加速迭代,必须强化创新驱动,顺应产业融合趋势,探寻文创产业建圈强链的策略和路径。本报告突出战略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在阐释文创产业建圈强链客观规律,深入调研全市文创产业建圈强链3个主要承载地和3个协同发展地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文创产业建圈强链的基础条件、经验启示,围绕打造具有比较竞争优势、根植性和国际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文创产业集群,提出推动文创产业建圈强链的四大策略和九大建议,为进一步精准发力、扎实推进文创产业建圈强链提供决策参考。一、文创产业建圈强链的客观逻辑产业链是从产业布局的角度对具有内在联系的企业群落的描述,指同一产业或不同产业的企业主体间,以产品为对象,以价值增值为导向,以投入产出为纽带,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基于特定的逻辑联系和时空布局,形成分工协作、相互连贯的产业过程,构成横向或纵向合作的动态链式关系。生态圈比产业链的范围更广,狭义的生态圈可以理解为产业链,广义的生态圈不仅包含构成产业链的各企业主体,还包括为其提供要素支持的外部环境,实现整个链条及系统的持续发展。简单地说,“产业链”和“生态圈”就是指产业群落及其生存环境。文创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行业门类众多。与制造业围绕中间产品的生产和交换建立产业链不同,技术进步使文创产业的垂直分解和横向融合成为可能,产业链分工更具动态性和复杂性。因此,文创产业更加重视以控制关键环节整合产业链,发挥产业协同效应,促进技术转移扩散以及资本优化配置,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文创产业建圈强链,是“建圈”与“强链”的有机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建圈”指构建文创产业生态圈,通过文创产业及其关联产业、配套产业在特定空间集群化布局,形成伴生共生的多维产业网络体制。“强链”指建强文创产业链集群,通过整合文创产业供应链、要素链、创新链、价值链,提升文创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推动文创产业建圈强链的政策意图有三:一是建强文创产业链核心环节。针对文创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推进固链、补链、优链、强链。文创产业链核心环节的竞争力越强,产业要素结构升级越快,文创产业链的效率越高,文创产业链的发展状态越优。二是建强文创产业链创新环节。促进文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增强文创产业链主体的创新能力,实现产业链反哺和衍生创新链,推动文创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三是建强文创产业集群生态。突出圈链思维,形成以文创产业为核心,具有要素聚合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多维产业网络,提升文创产业链集群竞争优势。文创产业建圈强链的核心是促进需求链和技术链的对接,引致文创及其关联业态在特定空间的生态化布局。基于企业之间的契约形式,文创产业建圈强链主要有四种机制:一是沿链聚合,即以文创链主企业为主导,通过纵向一体化向产业链上下游垂直整合,或是通过OEM、ODM等既非市场交易又非产权控制的形式,自建或整合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链体系和行业生态。多见于进入壁垒高、易产生垄断的文创制造、文创科技工程、技术服务等行业;二是同链聚集,即以市场化方式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众多文创企业依据自身优势进行水平分工,选择特定空间聚合产业链和行业生态,多见于内容创制、设计研发、品牌传播等文创行业;三是开放聚群,即上述机制的交叉组合,形成水平分工与垂直整合相结合的开放式文创产业链集群,在文创产业发展中最为常见。文创产业市场主体多元、产业链条短、集群价值大、外部性强、布局自由度高,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应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产业布局明确。空间和载体是产业建圈强链的前提条件。推动文创产业建圈强链,要求空间规划明晰,产业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演进相互促进、互补共生。二是行业定位清晰。推动文创产业建圈强链,需要定位主导行业及细分领域,吸引具有资源整合和生态建构能力的文创“链主”企业,发挥方向选择、创新引领、率先行动的作用,带动与产业链、价值链适配的市场主体聚集协同,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链集群。三是产业功能多元。即文创产业特色鲜明,拥有专业服务、科技服务、行业组织等支撑业态,以及生活服务、时尚休闲等配套业态,形成市场配置资源的产业生态圈,集聚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突出。四是产业服务保障。政府在顶层设计、资源整合、要素供给、环境优化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科创服务、产业链金融、项目对接等服务平台健全,确保土地要素和基础设施供给,以及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的持续投入,优化营商环境吸附文创产业链资源。二、成都市文创产业建圈强链的基础条件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文创产业园区面积968.2万㎡,打造城市文化新空间404个。2022年新评定市级文创产业示范园区40个、文创特色街区20个、文创特色村(社区)20个。文创产业建圈强链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结合各自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打造产业载体,强化产业功能,健全管理体制机制,重点发展数字文创、创意设计、网络视听、影视制作、文博体验等重点行业,并针对数字文创规划细分赛道,突出发展网络文学、数字影视、数字音乐、数字动漫、数字艺术、电竞游戏、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比如,天府新区依托天府数字文创城,以视频、音频为产业重点细分领域,围绕产业平台、内容、技术、场景全要素,构建“平台驱动层+核心产业层+关键功能层+衍生应用层”的网络视听产业生态圈,建设中国视听谷。目前,文创产业建圈强链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共有规上标上文创企业845家,文创企业营业总收入506.37亿元,已形成20余个文创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呈现聚链成群的态势,为推动文创产业建圈强链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建圈强链空间布局明确。根据《成都市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成都市文创产业建圈强链以天府数字文创城、少城国际文创谷、东郊记忆艺术区为主要承载地,成都影视城、三国创意设计产业功能区、安仁·大邑博物馆特色小镇为协同发展地,形成“3+3”空间布局,规划占地面积达157.94km2,起步区面积17.07km2,规划建设面积达64.31km2,其中中心城区占46.19%,城市新区占38.87%、郊区新城占14.93%。目前,文创产业建圈强链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以下简称“3+3”区域)均制定了总体发展规划,确定了产业发展目标、重点方向、升级路径等,初步完成文创产业图谱编制,为文创产业建圈强链奠定了基础。二是产业发展水平梯度明显。从文创企业营业收入指标看,“3+3”区域差距较大。位于中心城区的少城国际文创谷、东郊记忆艺术区、三国创意设计产业功能区均过百亿,其中少城国际文创谷排名第1,文创企业营业收入达193.99亿元;位于城市新区和郊区新城的成都影视城、天府数字文创城、安仁·大邑博物馆特色小镇较低,其中安仁·大邑博物馆特色小镇排名末位,文创企业营业收入6.8亿元,仅为少城国际文创谷的3.5%,差距悬殊。少城国际文创谷、东郊记忆艺术区、三国创意设计产业功能区的文创产业生态较为成熟,天府数字文创城、成都影视城、安仁·大邑博物馆特色小镇总体处于成长期,文创产业集聚集约度整体偏低。△图1 文创产业建圈强链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文创企业营业收入 数据来源:根据2021年调研资料整理。
(二)产业链资源聚集,集群优势显现
一是文创产业集聚场景多元化。“3+3”区域已建、在建、规建的文创产业集聚区共计46个,包括文创园区(楼宇)、文创街区、文创镇村、文创公园等多种形态,集聚场景多元化、差异化。例如,位于东郊记忆艺术区的“东郊记忆·国际时尚产业园”,由老工业厂区改建打造,定位发展时尚设计和音乐艺术。位于少城国际文创谷的成都国际非遗创意产业园以“国际非遗+”为核心,遵循“唯一性、长效性、国际性”原则,以文旅品牌跨界及国际非遗创新为园区特色,带动文创、旅游、演艺、音乐、会展、商业、娱乐等领域融合发展,形成特色产业生态链,构建集“文、旅、产、商”一体化的城市文化体验核心区,打造全国唯一以“国际非遗+”为超级IP的城市文创跨界度假区、城市微旅游目的地。位于三国创意设计产业功能区的梵木文化产业园区,整合梵木创艺区和梵木Flying国际文创公园资源优势,导入音乐产业、创意设计、影视动漫等产业内容,产业链相对完善,已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名单。位于安仁·大邑博物馆特色小镇的南岸美村则是文创村落的代表,以休闲文化旅游产业为引擎,打造融合特色民宿、田园研学和现代农业的田园综合体。二是国家级产业链平台加快布局。目前,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中国(成都)超高清视频创新应用产业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等国家级文创产业链平台已在“3+3”区域布局,为文创产业建圈强链提供了高能级平台支撑。其中,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中意文化创新产业园落地天府数字文创城,三国创意设计产业功能区获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位于成都影视城的中国(成都)超高清视频创新应用产业基地,是国家广电总局批复的省部共建的全国首个国家级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联动超高清数字摄影棚群落、中国移动5G超高清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8K协同创新研发中心暨5G超高清视频产业基地等10余个项目落地成都影视城。三是文创新业态快速萌芽。数字文创、网络视听、电子竞技、沉浸式娱乐等多种新业态萌发,文创产业链呈现活力生长态势。其一,数字文创勃兴,电商直播、MCN、短视频内容、区块链+文创(Non-Fungible Token,简称NFT)、元宇宙、AR/MR虚拟现实、动漫社区等数字文创业态,在“3+3”区域均有发现。例如东郊记忆艺术区的元宇宙企业,借助基于NFT的层级式(Trickle-Down)版权管理机制发布迷界元宇宙平台;其二,沉浸式娱乐业多点分布,包括剧本内容研发企业、场景式门店、沉浸式剧场等环节在内的沉浸式剧本、沉浸式演艺产业链正在形成;其三,电竞发展模式创新,从“电竞馆+电竞赛事”向电竞社区转型。其中,东郊记忆艺术区的量子界数字文化双创产业园,引入量子科技娱乐有限公司,将打造西南最大、最全电子竞技全产业链。一是规划建设科创空间。目前,“3+3”区域以科创空间聚合创新链资源和要素,围绕文创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共规划科创空间94.97万m2,其中产业社区/科创空间(专业楼宇)面积共38.55km2,约占40.59%,主要聚焦数字文创和创意设计两大领域,促进文化科技产业链水平聚合、垂直整合。例如三国创意设计产业功能区文化科技“链主”企业力方数字科技集团,自主布局创新链,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升级,内容研发、设备制造、安装施工、城市更新等视觉科技全链条业务的垂直整合,近三年营收平均增长率达124.74%。二是产业链价值链融合。依托“3+3”区域的区位优势、载体优势、资源优势,推动同链企业聚集发展,发挥“链主”企业的枢纽作用,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其一,整合社会资源延伸价值链。如东郊记忆艺术区电子竞技“链主”企业量子互娱文化传播公司,整合电竞、游戏、影视资源优势,通过产业培育、新生活场景开发、配套建设,构建“电竞社区”价值链;其二,价值链核心环节竞争优势提升。2022年新招引腾讯未来中心、A8网文影视基地、国信国际电竞产业园项目、中国唱片西南总部等“链主”投资重大项目,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升级;其三,协同各方构建价值生态。例如天府数字文创城的釜韵文化、头号计划等“文创链主”企业,聚焦电商直播、广告代运营等业务拓宽合作领域,扩大生态系统价值空间,提升自身溢价能力。三是产业生态逐步形成。围绕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3+3”区域突出数字文创、影视传媒、创意设计、文博旅游等重点领域,规划布局主导产业、支撑产业、配套产业,探索“文创+城市更新”“文创+新区建设”“文创+乡村振兴”等产城融合模式,着力构建新消费产业生态圈。东郊记忆艺术区、少城国际文创谷和三国创意设计产业功能区将文创产业生态融入城市更新,实现工业遗址、历史文化街区的再活化、闲置楼宇的再改造。例如,位于少城国际文创谷的明堂创意工作区是国家首批众创空间,已聚集了300余支各类文创团队,带动街区、社区形成新消费产业生态;安仁·大邑博物馆特色小镇以文博产业生态带动乡村振兴,打造以高端民宿、公馆老街为特色的乡村新型城市社区;天府数字文创城引入网络视听头部企业投资产业载体和配套设施建设,构建数字文创产业链带动城市新区新消费产业生态圈。四是搭建产业链资源平台。近年来,成都瞄准数字文创等新文创领域,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鼓励市场主体协同合作,搭建集创意人才、数字版权、产业资本的综合性平台,对接产业资源,保护知识产权,衔接产业链条,促进文创产业建圈强链。一是健全行业组织,新飞翔科技集团、峨眉电影集团共同牵头联合69家成都数字文创企业及相关配套行业机构,成立“成都数字文创产业联盟”,树立引领成都数字文创发展的旗帜,促进数字文创企业交流合作。二是搭建版权交易平台,推动成都传媒集团携手中国数字图书馆,打造全国首家数字文化产权交易平台。依托四川省区块链服务基础设施“蜀信链”打造数字文创联盟链“文创链”,构建“从创意到交易”全流程的数字资产服务网络。一方面,出台《成都市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成都市文创业、旅游业产业建圈强链行动计划(2022-2025年)》,编制《成都市文创产业图谱》,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实施建圈强链九大行动,支持数字文创以及传媒影视、创意设计、现代时尚、音乐艺术、文体旅游、信息服务、会展广告、教育咨询等重点产业发展,推动文创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最适宜数字文创发展城市。另一方面,成立成都市文创业、旅游业产业建圈强链工作推进小组,制定《成都市文创业、旅游业产业建圈强链工作推进小组方案》,明确“链长”“副链长”及相关市级部门、区市县和产业园区(功能区)职责分工,细化工作制度,抓好产业发展规划、重点企业引育、重大项目促建、创新体系构建、良性生态营建、产业园区(功能区)建设等工作,协调解决文创产业建圈强链的重大问题。
三、国内外城市文创产业建圈强链经验借鉴
推动文创产业建圈强链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创新驱动,促进文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国内外先进城市在理念、政策、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为成都探寻文创产业建圈强链的策略提供有益的启示。一是依托园区聚集产业链资源。依托文创产业园区,吸引符合产业定位的文创企业沿链聚集,在产业链集群内形成浓厚的竞争氛围,创意的溢出效应和隐性知识的扩散得以实现。以杭州之江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园区重点打造三条产业链:即以象山艺术公社为龙头的艺术设计创意产业链、以凤凰·创意国际为中心的影视传媒产业链和以外桐坞艺术村落为核心的民间艺术创意产业链,建成“一园一区”科技产业集聚平台。集群内企业创新的示范效应明显,各产业链集群内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基本相当,率先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所取得的超额利润,无形中给其他企业以竞争的压力和动力,迫使企业通过不断的创意来获取竞争优势。二是市场配置资源构建行业生态圈。纽约百老汇戏剧产业园区以剧院群为支撑,演出相关的创意、制作、表演、宣传、售票、融资投资、法律服务、人才培训、行业管理等形成完整生态体系。这里遵循的是一种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从上游的创意、策划、投资、剧场整修,到演出组织、演员培训、票房推销、宣传活动组织、纪念品销售等,均按照社会化规模生产进行细致分工。组成戏剧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有若干个承接业务的公司,而每个公司都可以与产业链上、下环节的其他公司合作,每个剧目就组成一条产品线。其中,剧场管理相对独立,剧院集团兼有剧场管理、戏剧创作、制作、组织演出等业务的能力,同一集团可以自成产业链,也可就具体的剧目业务与其他企业合作。由此形成一种交叉的自由组合结构,每一个产业链环节都可以按需与其他的产业链环节搭配以产生最佳的效益。三是转化优质IP延伸文创产业链。杭州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依托良渚文化特色IP延伸打造文创产业链。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杭州良管委下属国有企业杭州美丽洲实业有限公司合资设立杭州良渚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良渚文创),联合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良渚博物院以及国内大型文创平台,协同开发新型文创产品,投资优质文创项目。同时,积极布局研学产业,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被授予“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地”,良渚文创与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签约,出版研学官方课程《中华5000年文明实证——良渚古城STEM科学探索》(中学版、小学版)并向全国发行,实现良渚文化特色IP的系统性、保护性孵化。一是加强政产学研联合协作。首尔数字媒体城(DMC)是首尔政府投建的文创产业项目,总面积56.9925万㎡,其中商务办公区用地33.56554万㎡。园区以城市产业升级为导向,提出“信息技术与文化相遇”的理念,定位发展数字媒体和ICT产业,引入文化传媒企业和技术研发机构,聚集广播、游戏、电影、动漫、音乐和网上教育等基于信息技术的文创企业,推动信息技术在文创产业的普及应用。DMC十分注重“政、产、学、研”的协作,园区内实行研发、制作、培训、营销一体化的综合开发模式。某一产品在市场取得成功,会为其他产业带来附加值,生成多种收入模式,创造出高效益,进而加大对创意产业的投资,对文创产业链的优化带来连锁效应。二培育文化科技创新主体。上海张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唯一的科技型“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首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文创科技集约程度高,堪称城市文创“硅谷”。依托浦东软件园的科技创新资源,园区重点发展文化科技创意产业,注重引入文化科技企业,强化“研发、培训、孵化、展示、交易”五大功能,形成数字出版、文化装备、动漫游戏影视、数字创意技术四大产业集群。先后孵化、培育、投资了包括盛趣游戏、阅文集团、Bilibili、沪江网、喜马拉雅FM、秦朔朋友圈、河马动画、狂龙数字、PPTV、宽创国际、亮风台科技等一批国内知名、业界领先的文化科技企业,形成标杆企业引领发展的产业生态。三是发挥高校融合枢纽作用。温哥华动画产业园毗邻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大学,依托教授、专家、优秀学生等科研人才和资源优势,合作孵化技术密集的动画产业。在孵化活动产生效益后,吸引大批产业链相关企业进驻园区,凝聚动漫技术创新动力,形成世界动漫制作高地。为了避免技术溢出导致竞争优势的丧失,园区内的企业不断创新,在吸纳众家所长的同时竭力寻求超越,以保持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动画产业园也由此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一是产城人文业态融合布局。杭州萧山依托其“莫干1号”和“天目1号”超导量子芯片发布地的科技优势,打造滨河数字产业园、杭州国博博览中心等“文化+科技”产业集群。滨河数字产业园将聚集综合性文创书店、宠物生活馆、跨界集合点、数字艺术馆、夜生活、小剧场、科技体验、沉浸式体验、运动体验等多种新消费业态,打造杭州新的网红打卡地和文化消费高地。杭州国博中心定位以“会展产业”为主题,聚集众创嘉橙等28家企业,打造“会展+体育”“会展+科技”“会展+文化”的文创产业生态园,形成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布局。二是文创新消费赋能城市更新。台北松山文创园区利用旧有空间,通过重新设计,赋予环境空间新的功能与定义,塑造了兼具创作与消费特质的文创园区。松山文创园实施“创意橱窗”“创意合作社”“创意学院”和“创意实验室”等四大策略,打造“台湾原创力基地”为目标。“创意橱窗”引进各式展演,让民众看见丰富的展演活动,“创意合作社”提供文创业者交流与合作空间。同时,配合各项文创、艺文活动、跨界展演、长短期展览活动、颁奖典礼、研讨会、讲座和服装发布会等形式,充分活用古迹空间的独特氛围,将历史悠久的老烟厂成功蜕变成满足城市新消费需求的文化创意产业新空间。一是实施文创产业“链长制”。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文创产业链出现不同程度的断链、弱链现象,各地纷纷推出“链长制”,促进文创产业链的培育和发展。2020年,合肥市实施产业链长制,将创意文化产业列为重点产业链之一,补链条、聚集群,打造特色产业链发展新格局。江西省出台《关于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将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重点产业链之一,由两位省领导挂帅,实行双链长制,并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工作推进机制。制定《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链链长制工作要点》,引导成立“江西智造文创联盟”,拉长文化和旅游产业链,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快速成长和转型。2021年,广州市出台《构建“链长制”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力争打造包括文化创意在内的万亿级、千亿级、百亿级新兴产业链群,形成“万千百”规模化产业链群梯队。二是搭建金融平台服务文创企业。对文创企业来说,缺少重资产抵押,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是制约发展的“命门”。疫情发生以来,不少中小微文创企业经营受影响,现金流紧张。上海已出台支持疫情期间文化企业“20条”,首期规模暂定10亿元的“文创保”专项贷款产品正式发布。2020年,上海文化金融服务工作站揭牌成立,在长宁区市级文创园区及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率先试点。在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支持下,上海银行、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下属上海东方惠金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与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联动推出“文创保”专项贷款产品,具有面向中小微企业、审批快速高效、贷款额度有保证、融资成本低等特点。原则上上年度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上、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在本市注册文创企业均能申请;设立白名单制度,由行业协会或市级文创园区推荐,确保优先服务优秀企业;贷款以实际控制人个人无限责任担保为主,原则上免房地产抵押。惠金担保的年费率最高不超过贷款额度的2%,符合条件的可享受贷款优惠利率。三是加强文创企业纾困政策帮扶。为帮助文创企业渡过“疫情”难关,澳门文化局推出扶持措施和计划,鼓励采购文创产品及服务,支持文创企业互助扶持。延长获“文化创意产业系列补助计划”的补助者完成计划的时间,包括电影长片、原创歌曲专辑及时装设计样版三个补助计划的执行期。实施“以工代赈”,推出“线上创意手作教学征集计划”,以及推出文创范畴线上学习、线上作品展示及线上展演节目演出等。对获得澳门文化产业基金资助的文创企业项目,允许协商延长还款期、提前发放补贴款项,或调动资助用途等。推出文化旅游、社区文创、文化展演等多项专项资助计划,协助企业在疫情后开拓市场。四、成都市文创产业建圈强链的策略建议调研发现,成都文创产业建圈强链还存在载体支撑有待加强、资源量级和能级有待提高、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有待深化、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有待优化等问题。推动文创产业建圈强链,要立足“3+3”区域的综合优势,进一步提高站位、深化认识,整体谋划、一体推进,突出圈链思维和项目带动,实施“以产业载体为支撑引链聚链、以文创企业为核心壮链延链、以’双链’融合为突破优链活链、以营商环境为重点稳链育链”四大策略,从促进重大项目投建、优化存量楼宇利用、培优产业链主企业、做强产业链属企业、推动新兴业态发展、建强产业创新平台、全面实施“链长制”、用足用好上位资源、促进政策供需适配等方面入手,提升文创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1.以产业载体为支撑引链聚链。文创项目、文创园区、文创楼宇等产业载体,是文创产业建圈强链的基础和支撑。要以“三个做优做强”的城市空间结构重塑为契机,将文创产业载体建设融入城市有机更新、产城融合、乡村振兴和生态价值转化之中,扩大文创产业优质载体供给,提升既有载体空间的使用效率,围绕数字文创和八大重点领域的关键环节和价值高端,招引落地一批平台型、集群型重大产业项目,重点打造一批创新驱动能力突出、企业聚集度高、区域示范带动效应显著的国家(省、市)级文化(文创)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等,实现产业能级提升需求与产业载体供给能力相匹配,做强文创产业建圈强链的载体支撑。2.以文创企业为核心壮链延链。企业是产业链的载体,推动文创产业建圈强链核心就在于聚集文创产业链、生态圈企业,包括“链主”企业和链上企业,形成“头雁引领+雁阵集群”的产业生态。按照“构建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壮大核心企业、建设重大项目”的思路,引进培育“根植性”链主企业,壮大知名文创品牌和企业集团;培育壮大优质文创企业,鼓励文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文创企业向旅游、体育、商业、信息、建筑、制造等领域延伸产业链,吸引同链企业及带动上下游、左右岸企业开放聚集,不断增强产业生态集聚力、产业链建构力、高端要素运筹力,做强文创产业建圈强链的中坚力量。3.以“双链”融合为突破优链活链。科技创新是提升产业链效率的动力之源,是产业链各环节实现价值增值的基础。推动文创产业建圈强链,要强化科技赋能,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双向融合,落实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促进文创产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发展新兴文创业态,依托企业将技术创新融入产业链各个环节,着力提升文创产业链的科技含量。加强文化科技创新和应用,统筹技术导向和产业导向,推动产学研各方协同创新。构建创新发展生态体系,围绕技术水准提升布局产业链,围绕价值链攀升的环节布局创新链,在价值链主导环节形成核心竞争力,提升文创产业建圈强链的创新驱动力。4.以营商环境为重点稳链育链。文创产业建圈强链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要全面落实文创产业建圈强链工作推进小组方案,强化规划引领和项目带动,推动文创产业“成链”“成圈”,努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紧密结合,构建链式机制、打造链式服务实施链式创新、推动链式发展,打通文创产业链、生态圈的堵点,聚焦链主企业、中介机构、公共平台、产投基金、领军人才,加快构建企业集聚、项目集合、产业集群、要素集约、创新集成的文创全产业链生态体系,聚焦文创产业建圈强链打造优质营商环境。1.促进重大项目投建,拓展城市新区文创产业承载空间。以产业链重大项目抓手,推进天府数字文创城基础设施建设、公建配套和产业建圈强链,对重大产业项目和链主(龙头)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积极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开工,使产业载体资源与产业链资源相匹配,形成新型产业链集群效应。一是充分发挥“中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国家级产业链平台的影响力,布局牵引型龙头项目,加快引进紫荆文化集团、中国华录集团等重点文创产业项目,聚集网络视听、影视传媒等细分领域产业链资源。二是推动A8新媒体集团、中意文化创新产业园布局中意时尚城、中意家具设计中心等项目落地投建,搭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音乐娱乐业务产业链和精品游戏发行平台,做大做强音乐娱乐、文化影视、孵化投资。三是探索新型产业用地政策,明确土地出让年限、产业用地和配套住宅容积率、开发主体投资强度和年产出比等指标,加快土地招拍挂进度,破解产业招商中土地资源配置的政策困境,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建设,提升产业链资源承载力。2.优化存量楼宇利用,扩大中心城区文创产业载体供给。加强中心城区文创产业建圈强链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的产业指导和载体资源统筹,结合城市更新利用拆迁、棚改用地和可利用的待建空地,打造高品质文创产业空间,提升文创楼宇利用效率,破解文创产业载体紧缺的难点。一是盘活存量资源,支持“少城国际文创谷”“东郊记忆艺术区”“三国创意设计产业功能区”,改造利用闲置楼宇、旧厂房、旧仓库打造文创产业园区,推动德必宽窄匠造所、中日城市设计产业中心、红仓系列文创产业园等载体改建运营,扩大文创产业载体增量供给。二是注重存量挖潜,集约利用文创楼宇资源。合理规划三国创意设计产业功能区洪都数字创意产业大厦、军通大厦等低效楼宇的产业定位,加大对楼宇产权方、运营方的激励,稳定租金价格水平,带动楼宇周边配套设施提升,调整优化业态结构,精准引入文创产业链资源。三是依托活力街巷与绿道走廊,串联各类绿地开敞空间与产业载体,提升产业载体建筑的标志性和识别度,形成建筑创意多元、产业场景丰富、景观层次多样的文创载体体系。
3.培优产业链主企业,增强文创产业的根植性和竞争力。梳理“3+3”区域文创产业链薄弱环节,明确强链补链的关键对象,引育具有产业链控制能力和产业生态主导能力的文创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项目、文创领军人才、文化科技创新团队的聚集。二是以高能级平台为支撑吸引链主企业共建共享。引进创新导向型、高附加值型、高收益型链主企业参与文创产业建圈强链,充分发挥我市中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成都高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梵木文创产业园(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数字媒体广告产业园(成都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分区)、中意文化创新产业园(四川天府新区)和三国创意设计产业功能区(国家对外文化出口贸易基地)等国家级产业链资源平台的品牌效应,聚焦传媒影视、创意设计、现代时尚等重点领域,支持全球顶尖、国际领先、国内知名的文创企业在文创产业园区(功能区)设立总部、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在产业生态优化中培强“链主”。二是以重大项目为引擎吸引链主企业投资布局。聚焦文创产业优势领域和前沿赛道,引入龙头企业投资建设文创重大项目,吸引产业链资源深度融入、沿链聚集。重点推进天府数字文创城加快引入中央、省、市广电媒体,中国华录集团、爱奇艺等网络视听高能级“链主”企业,以及清华大学的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天府影都等创意设计“链主”企业,配置“内容、技术、平台、场景”全产业链发展要素。三是支持本土文创龙头企业提升行业资源整合能力。建立并动态调整文创产业链重点支持的龙头企业名单,支持成都文创龙头企业上市以及冲刺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全国文化企业30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项目)、四川省文化旅游产业优秀龙头企业和文旅消费新业态领军企业。4.做强产业链属企业,促进文创产业生态圈良性循环。按照产业细分领域,分层级加大对“有根”企业的梯度培育,动态更新文创产业重点培育对象,强化文创产业链属企业支撑,解决文创企业“多而不强”、主导产业占比偏低的痛点问题。一是持续深化文化金融服务,将“3+3”区域文创企业列为全市文创企业梯度培育重点,培育上市挂牌企业,扶持壮大本土标杆企业,加大股权投资力度,围绕文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孵化,培育、扶持、壮大本土骨干文创企业。发挥文创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文创通等天使、VC、PE基金的孵化作用,推动“招投联动、以投代补、投补结合”,对符合条件的文创企业接续投资实现共同成长。二是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行动。引导中小微企业向龙头企业靠拢,构建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协同发展的产业链生态体系。开展补充式、填充式招商,摸清文创企业在配套链、要素链、技术链等方面的服务需求,针对性地梳理补链强链延链的相关优质企业清单,做好同链聚集配套服务,持续滋养文创产业生态,建强文创产业链的骨干企业支撑。5.发展新兴消费业态,激发文创产业链生长动能与活力。深化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创建成果,聚焦天府文化创意转化,围绕数字化赋能、沉浸式体验、全新传播模式,支持发展“蜀风雅韵”文博艺术、“数字尖端”影视动漫、“时兴社交”文娱潮玩和“感知浪漫”音乐演艺,拓展消费新场景。一是培育数字文创支柱。加强“3+3”区域协同配合,整合优质产业链资源,鼓励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超高清、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运用,培育壮大线上演播、数字创意、数字艺术、“文创+MVS”、NFT交易平台、人工智能AI、AR/VR/XR设备研发生产等数字文创产业链。促进数字文创与电商直播、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在线新经济结合,推动数字版权发展和版权业态融合,打造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数字文创品牌。二是优化沉浸式体验业态。规范发展沉浸式剧本娱乐,建立剧本内容审核备案制,严厉打击盗版抄袭行为,建立良好的行业生态。支持市场主体打造“剧本+”沉浸式体验新场景、新产品,推动“剧本+剧场”“剧本+博物馆”“剧本+景区”,实现文化故事化、故事场景化、场景内容化、内容科技化、产品商业化。三是推动“电竞+”跨界融合。依托东郊记忆艺术区量子界数字文化双创产业园,推进线上线下电子竞技平台场馆的建设,引进YG、TTG等知名电竞战队和各类电竞主题业态,打造“电竞+”天府文化IP、酒店、咖啡厅、实景项目等场景,推动电竞产业生态建圈。6.建强产业创新平台,提升文创产业链发展质量和效率。多措并举完善文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联动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平台、金融支持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畅通技术产业化通道。一是建强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依托“3+3”区域中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中国(成都)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等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重点吸引高能级研发机构、龙头企业研发总部、关键环节科创企业等产业链资源。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功能区)、高品质科创空间等,独立或联合建设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版权保护平台,申报国家文化科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支持文创企业、文创产业园区(功能区)申报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承担国家文化科技创新重点项目。二是推动文创产业“上云用数赋智”。鼓励数字媒体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融合出版超高清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开展数字文创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引导和鼓励文创企业运用区块链等新技术,改造提升产业链,促进内容生产和传播手段现代化。支持文创企业建设“未来场景实验室”,开展虚拟现实、沉浸式娱乐等领域产品、技术、服务国家标准的研究制定,参与数字文创国际标准制定,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功能。推动建设国家版权创新基地(天府新区)、版权示范园区、数字出版基地等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加强数字版权保护。三是加强重点区域新基建布局。抓住城市新区、郊区新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机遇,推动文创产业技术装备升级融入“智慧蓉城”建设,支持天府数字文创城、成都影视城等区建强数字文创可持续能源和储能基础设施,布局文创产业大数据中心、云平台等“云、网、端”通用基础设施,强化文创产业创新生态的基础设施支撑。 7.全面实施“链长制”,构建文创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全面落实“链长制”工作体系,贯通市级部门、重点区(市)县、文创产业建圈强链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相关国有企业集团工作推进机制,探索培育链主企业、中介机构、公共平台、产投基金、领军人才集聚共生的产业生态体系。一是加强规划引领。贯彻落实《成都市“十四五”世界文创名城建设规划》和建设世界文创名城行动计划,动态调整文创产业图谱,市级有关部门和文创产业建圈强链重点区(市)县编制(完善)文创产业建圈强链发展规划,明确文创产业建圈强链的目标、路径、举措,紧扣产业链和生态圈进行协同培育。二是突出项目带动。持续推进“3+3”区域集群型、平台型文创产业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文化产业重大项目落地布局,推动文创产业项目入选国家省文化产业、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库,健全文创产业链“四个一批”(在谈、开工、续建、竣工)项目库,提高项目建设效率和品质。三是深入落实“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业基金+领军人才”协同招商模式,大力促进资源高效集成、主体融合发展、产业协作配套,实现在细分领域精准化招引培育企业、集聚资源要素、涵养产业生态。8.用足用好上位资源,释放文创产业建圈强链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国家、省政策红利,全面激活“3+3”区域土地、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强化“3+3”区域文创产业建圈强链的政策示范、引领和支撑作用。一是用好品牌资源。鼓励和支持“3+3”区域争创国家省市文化产业、文化旅游、创新创业品牌,提升各级各类文创产业园区、基地、平台的品质功能,获得国家、省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资助,营造产业集群培育的良好环境。二是用足要素资源。将天府数字文创城文创产业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有效保障相关设施、项目用地需求。东郊记忆艺术区、少城国际文创谷、三国创意设计产业功能区,用好用足国家省鼓励企业盘活闲置设施发展文创产业的支持政策,利用历史建筑、旧厂房、旧仓库等存量房产打造更多优质文创载体。三是完善纾困政策。跟踪研究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国家有关产业扶持优惠政策,将文创产业纳入最新政策适用范围,确保“3+3”区域文创产业链资源的稳定。9.促进政策供需适配,优化文创产业资源要素配置。深入调研“3+3”区域文创企业发展的政策需求,构建文创产业建圈强链差异化政策支持体系。一是实施差异化支持政策。加强市级层面政策整合实施,如加强文创产业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将天府数字文创城文创产业重大项目纳入新型产业用地政策适用范围等。修订完善《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推动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研究制定时尚业、沉浸式娱乐、数字藏品、短视频、电商直播、电子竞技等新业态专项政策。推动重点区(市)县分类制定(完善)文创产业专项政策,如支持文创园区设立直播间、直播场地、开展场景搭建服务等直播服务平台等。二是强化产业链要素保障。深化文化金融创新,以建设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为引领,综合发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成都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资基金、成都市交子产业基金、成都市文创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的支持作用,优化文创企业金融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引导地方金融机构在文创集聚区、示范园区、孵化平台设点经营,鼓励开发“文信贷”“匠人贷”“文创保”等信用贷款、无形资产质押贷款及保险产品。实施“文创产业建圈强链人才开源计划”,鼓励文创产业园区(功能区)、链主企业等建设人才集聚服务创新平台,联合引育产业链领军人才。落实人才培养激励政策,支持文创重点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3000多期(持续8年有余,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7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