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热点追踪 | 从锦上添花到不可或缺还有多远 谈一谈博物馆的可及性与包容性
-
原创 2022-10-11
8月24日,捷克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特别大会正式投票通过了新的博物馆定义。新定义与博物馆以往的定义相比首次出现了“可及性”和“包容性”两个词汇。 可及性,是指某样事物具备能够接近的特点。博物馆的可及性,就意味着对所有公众来说,都要能够接近和到达。这种可及性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指身体上的可及,如博物馆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任何人都可以方便地到达,二是指能够进入的可及,观众有能力入场,如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操作预约门票、获得信息,具备经济能力支付门票,残障人士也有无障碍入口通道等;三是指心理上的可及,公众愿意前往博物馆,认为自己能够在博物馆获得愉悦和满足,而不是从心理上就建立起与博物馆之间的鸿沟,没有前往博物馆的打算。 包容性,通常指社会个体或某个社会主体能够包容客体的特性。博物馆的包容性,可以理解为一是对公众的欢迎,二是对社会话题的开放性,允许自由对话。其主要目的都是拓宽并巩固观众群体。博物馆的包容性主要可以体现在:吸引更多不同层次和文化背景的观众、让博物馆的参观更加方便快捷、满足观众的个性化需求、增加“开放性”。 博物馆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演变,开始思考探索重塑自己的形象与使命。对可及性与包容性通过此定义的修改,将逐步成为全球博物馆整体宗旨与方向变革实践的重要依据。 我国博物馆免费开放率已达91%,主要观众构成是教育程度良好的、相对富裕的、身体健康的群体,并没有太大变化。博物馆对于大多数普通观众来说,是可有可无、可去可不去的锦上添花的场所。阻碍公众进入博物馆或多次进入的因素既包含实实在在的客观因素,也有隐性的心理因素。 设计因素 心理阻碍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中国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